1、成长和价值
一直以来资本市场都有成长和价值之争,给到成长股的估值特别高,给到价值股的估值比较低,类似以前的房价和以后的房价。
成长股的投资者举着计算器,告诉其他人说:每年20%的增长,给50倍估值,这家公司哪里贵了?
在我看来两者是一样的,会在某个时点交汇,成长股会逐步进入缓慢增长,甚至不增长的阶段,沦为价值股。
树不可能涨到天上去,如果一家公司按照每年20%的增长,用不了多少年,企业营收就超过GDP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成长往价值转变的过程,通常在资本市场会演绎成一场较为惨烈的下跌,原因不难理解,以往大家按照成长股给出高估值,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估值和利润并不匹配,于是出价更加谨慎,并往往矫枉过正。
我们这几年看到的互联网板块,医疗板块跌幅超过70%,宽基跌幅接近或超过50%,都是很好的案例。
有朋友问股市跌到什么时候?
我觉得最好是跌到一眼定胖瘦,然后我们在“瘦”的时候多买一点。
2、正确看待企业经营
所以投资者在高估值时买来买去,不知道在买什么,这当然也包括之前的自己,想想挺可笑,直到看到“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公司未来的现金流折现”这句话。
巴菲特:如果美国GDP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而通货膨胀率达到1-2%,那将会是一个非常棒的结果。而我认为企业的实际利润增长并不会比这个速度要更快。利润占GDP的比例已经很高了,你不可能一直让企业利润以高于GDP的速度增长。否则,最终它们将超过GDP。就像有人说纽约的律师比人还多。
从长远来看,投资者唯一能赚到的钱,就是企业赚到的钱。这没有添加其他任何东西,政府也不会往里添加什么——没有人往这个罐子里放钱。而人们从这个罐子里拿钱,这包括摩擦成本、投资管理费、经纪佣金等等。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想种田,你从农场得到的只是农场生产的东西。如果它每英亩产生50美元的纯利润,你就能得到50美元的纯利润。没有任何东西能把它变成某种神奇的形式。
巴菲特表达过很多这样的朴素理念,把买入公司当做经营企业,如果不想持有十年,那就不要持有十分钟。
因为企业来钱都是需要长时间经营的,只是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而已。
当然这对企业的要求很高,并不是随便投一家企业就可以的,所以巴菲特又在这之上加入了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来过滤。
3、思考
巴菲特:在任何时候,当你涉及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如果你从数学上追溯并遇到一些荒谬的事情,那你最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预期。查理?
芒格:有两句名言。一个是——如果一件事不能永远持续下去,那它最终会停止。另一个是——那些希望在有限的地球上真正实现财富永久增长的人,要么是精神病,要么是经济学家。
查理的表达总是更辛辣和直接,长期来看没有企业能以超过GDP的速度一直增长,否则将超越GDP本身,这是企业经营的常识。
投资也如此,我们不是要找那些高成长的企业投出去,而是要找到那些赚钱能力更强、更持久的企业,然后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
反过来说,看企业的成长属于盲人摸象,我们应该找到那些具有差异化竞争能力,用户有需求而其他产品不能满足的公司。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句话:
品牌是相对群体和相对场景的共识;品牌建设关键在于提升品牌美誉度。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