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乡”怀化,按下产业向海“加速键”

松果财经
09-15

怀化,这座被火车拖来的城市,拥有什么独特的产业优势吗?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怀化在整个医药领域可是大名鼎鼎的“中国道地药材之乡”,中药材资源蕴藏量居湖南省第一。尤其是怀化靖州,这里年集散茯苓11万吨,占全国茯苓交易量的70%,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茯苓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在第十一届全球湘商大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名湘商代表和嘉宾齐聚怀化共谋发展、共谈商机,其中便有不少全球有名的医药企业代表。

9月13日,在第十一届全球湘商大会开幕式上,修正集团董事长修涞贵表示:“我们在怀化、靖州干事安心、放心、舒心、暖心。”

2023年6月,修正集团与怀化签约,投资13亿元建设修正药业集团(湖南)生物医药项目。修涞贵回顾该项目合作过程时也不禁感叹:“怀化市和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用务实的作风、贴心的服务,高标准、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为何年营收超600亿元全球知名药企的董事长,会为怀化这座看上去“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打CALL?在中医药领域,怀化到底具备着怎样的产业优势?在中医药出海大潮中,怀化又将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透过第十一届全球湘商大会各路湘商和嘉宾们的分析和分享,你会发现,在中医药领域,怀化这座城市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在一大批全国顶尖中医药企业的支持下,怀化正在加速国际化。也许在未来某一天,全球人提起怀化就能知道,这里不仅是袁隆平杂交水稻发源地,也是中国南方中药谷!

怀化中医药产业,依托于怎样的福地优势?

产业要想结出硕果,需要扎根于一片福地。那么,何为福地?

对于中医药产业发展而言,福地既有适宜原材料成长的沃土,也有利于企业茁壮成长的营商环境。怀化,无疑就是这样的福地。

首先,怀化的“好山好水”出“好药”,拥有吸引药企入怀的基础条件。

提及“好药”,其实涉及到“道地药材”的概念。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三十条给出了明确定义:“道地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与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从地理位置来看,怀化显然是“道地药材”的好源地。其位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沅水自南向北贯穿全境,境内溪河密布,雨水充沛,气候适宜,具备种植和生产优质中药材的天然环境优势。

基于“大自然的馈赠”,近年来怀化还在不断加强中医药种植管理,以让“道地药材”更“地道”。

比如,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规范,从基地环境、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采收技术、检验测验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143万亩,总产量75万吨,1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基地60个。

另外,“怀六味”(茯苓、黄精、山银花、天麻、龙牙百合、青风藤)是怀化重点扶持品种,品质优势突出。其中,雪峰山天麻的天麻素含量在0.45%-0.7%,为国家药典标准的2-3倍;怀化细叶黄精的黄精多糖含量在14%-27%,为国家药典标准的2-4倍。

可以说,怀化发展中医药产业具备十分突出的先天优势,主要体现在原材料资源丰富且优质层面,对于中医药企业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其次,怀化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也成就了中医药产业结果的土壤。

众所周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产地优势,拥有稳定的资源供给,也需要相关地区秉持开放原则,促进企业营商。而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提升交通便利性、加强上层建筑建设等至关重要。

交通方面,“要致富,先修路”。对于城市而言,完善轨道交通,能促进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和服务,在城市各区域以及各个城市间的快速流通,进而带动核心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性。

目前,怀化中医药产业不断上行,也正得益于“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络。据悉,“滇黔门户”“全楚咽喉”的头衔下,怀化已形成“内畅外联、通江达海”的发展局面,涵盖3条普铁、3条高铁、6条高速公路,以及通航北上广深等12个城市的芷江机场等,利于增强产业的辐射效应。

上层建筑方面,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也使得营商环境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

据悉,怀化已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扩大开放八条措施》《怀化市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等系列文件,从用地扶持、人才引进、上市奖励等方面,全力助力中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相应的,产业项目逐渐增多,产业集群日趋庞大。

今年以来,怀化中医药产业链新签约项目43个、开工项目35个、投产项目9个,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43%、166%、128%。另外,华润三九、广药集团、修正药业、上海医药、山东扁鹊、中国农垦、国药控股等43家企业落户怀化,总投资83亿元。

这些数据,充分印证了怀化已经成为中医药企业不可错失的福地,而随着中医药产业规模扩大,怀化已经打出一张响亮名片,并正在向全世界发出邀请。

国际化视野下,“中国南方中药谷”蓄势崛起

跨越国界、转身向海,向世界展现中国面貌,已成为当前国内城市的核心发展目标。

作为重要交通要塞的怀化,也正在绘就一幅壮阔的出海蓝图。

目前,怀化已形成“依托双通道、对接两大洋、服务双循环”开放格局,其国际陆港已开通中老、中越、中缅、中欧等4条国际物流大通道,开行国际国内运输线路98条,可辐射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

当然,“商通天下”也是一个颇为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要素。“国际陆港”理念首创者、怀化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专家顾问席平就曾提出,健全的“头、手、腿、身”是怀化国际事业成功的关键。其中,“头”是首脑机关,“身”是工业农业基础产业,“手”是第三产业,“腿”是陆港和国际物流子系统。

这样来看,中医药产业也是怀化迈向全球必不可少的“跳板”,毕竟当前这一产业的核心优势亮眼,且具备了一定影响力。而且放大来看,整个医药工业中,我国中医药产业的规模体量也十分突出。

在第七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曾披露,2023年,中医药营业收入达7095.2亿元,约占全球医药工业总量1/4。

这一背景下,怀化不断提升中医药产业的战略地位。比如,《2024年怀化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提出,要“坚持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理念,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八大行动’,推动全市中医药产业链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建设”。

“中国南方中药谷”的新定位也被官方多次强调。这也很大程度契合了本届全球湘商大会的主题——“新引领、新高地、新篇章”。可以说,共同的目标下,怀化正与广大湘商进行一场双向奔赴。

而对于怀化中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湘商也是重要的参谋者。

其实,中医药产业要登上新高地、开启新篇章,还需要一个补短板强弱项的过程。在2023国家中药科学监管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指出,我国中药产业处于历史机遇期、模式转型期、调整阵痛期“三期”叠加阶段,面临一些瓶颈。

比如,动力方面,临床优势突出的高价值中药产品创新依然稀缺,已上市中成药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方面,由于中药生产链长、品质成因复杂等,中药材及饮片质量评价和管理体系存在“高检验成本、低监督效率”问题;产业结构方面,竞争格局分散、生产集中度低等。

新的时代,“药乡”怀化也担起重任,需要更多湘商力量,引导并促进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涉及的发展规划有以下要点值得关注。

首先,加强科研攻关。比如,打造“怀六味”科研创新联盟,采取“政府+企业+科研”的模式,超前研发新的中药、化药和生物制药,积极发展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医药。这切中的无疑是当前中医药产业中的研发创新痛点,通过拓宽产品研发通路,充分激发创新动能。

其次,建立“产、加、销”一体化产地直供体系。一方面,构建单品种产地初加工集散市场集群,如靖州茯苓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另一方面,加强与华润三九、广药集团、北京同仁堂、国药集团等省内外大型企业的深度合作,开展中药材订单式销售,并将优势药材出口到东盟等国际市场。

最后,在中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基础上,推进“中医药+”布局,发掘产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如今,“中医药+”已成趋势。《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强调,要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着力增加高质量的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健康旅游等服务。产业融合背后,“国潮”“新中式养生”等观念兴起,中医药产业正在吸引新客群。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一项面向85后的调查显示,有74.3%的受访者觉得自己有中医养生意识,有93.3%的受访者尝试过各式中医诊疗法。

这类群体的多元需求,正在驱动中医药产业形成多种发展业态。另外,中医药产业上游扎根农业、中游依赖制造业、下游聚焦服务业的分工合作属性,也意味着各种业态融合具有较强可行性。

因此,面向新客群新需求,怀化也在探索“中医药+”路径,一大表现就是坚持药医、药食、药旅联动发展。目前怀化累计完成中医体质辨识3万人;召开怀味药膳推广启动仪式暨怀味四季药膳发布活动,发布首批142道怀味药膳四季食谱;靖州县茯苓科技产业园入选湖南工业旅游精品线路。

以上种种都昭示了,怀化正在通向一个极具活力、生命力、创新力的未来,中医药等核心产业蓬勃发展之际,城市国际化踏步也更具底气。

结语

中医药产业其实只是怀化无数“向上”路径中的一条,但也鲜明诠释了怀化“接棒”全球湘商大会的底蕴,即极具优势和前景的产业,正在让世界看到“怀化速度”。以药为引,转身向海,在中国产业出海的浪潮中,怀化无疑有其重要身位。

来源:医药研究社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