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打工人来说,大公司俨然已变成了一个“宏观环境”。对这个大环境的理解,也许能在求职时做一个选择排序。但决定一个人最终职场感受的却是微观环境,这其中最直接的影响要素则是直系主管。
糟糕的体验很多人都有过。一位运营碰到的主管控制欲强,连适不适合留长卷发都会被要求,她几乎抑郁;一位程序员被主管催着做向上汇报的PPT,还在群里被公然挑刺,他说当时怒气上涌,只想站起来去给对方一拳,但忍住了;一位财务,被主管人身攻击,差点被骂哭;一位产品被上司频繁打压后、否定后,开始产生自我怀疑,几度想要离职。
但上述经历也不是全部。这位运营也碰到过给她机会、资源,甚至给她“开后门”教她业务的上级;这位程序员则描述了一位“完美”老板——业务能力强,有长期主义;态度温和稳定;给予下属空间和信任,又在恰当时机询问是否需要支持;这位财务,也对一位愿意帮助他,且能很好将大老板方向落地为具体策略的上司赞不绝口。
这些“主管”,笼统而言都是中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也有自己的汇报对象,他们的上级有时情绪更加激烈且心思难以捉摸,但作为职业经理人,他们已迈过了一道门槛,也自觉接受规则,在职场里游刃有余。
但年轻人不是这样的,一次上司的情绪施压,一次超出业务范围的指责,就会让他们感受到恶意,一切细小权力的滥用也都会成为压倒另一些人的稻草。中层管理者塑造着绝大多数职场人的体验。
以阿里P9为一个基准线,这一层级的人平均每个人影响着一百人。阿里集团一千多个P9影响着十几万人的职场。他们的管理素养、认知、风格成为职场“老板”的最大公约数。
我搜集了一些普通员工的困惑和需求,与来自大公司的 5 位中层管理者聊了聊。
他们的年龄层覆盖70、80、85、90后,有的管理着几十人团队,还是所谓中级管理者;有的管理辐射范围已经数百人,管理层级也已超过两层。他们都有过国内最大互联网公司的管理经验,有的自信于自己的正确无误,有的进入了不同文化和制度的企业后,开始收束和改变自己,有的已经有了要创造“一叶扁舟”的自觉。
我沟通的几位管理者都意识到情绪管理是一个问题,情绪输出解决不了问题。但有些人觉得这是一种自我修行,好与坏下属必须承受;有些人对此有更严格的自我要求。
中层管理者们在职场里或多或少,也都有过伤害与被伤害,一些东西是代际传承,一些东西源自自我要求的高低;有一些则来自制度本身的限制。
几位管理者都谈到,找工作和谈恋爱很像,跟上级的关系不合适要赶紧跑。这是一个匹配的过程,而不是互相改变的过程。 @老虎社区 大厂权力上位者,如何看待「职场 PUA」?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