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消费,大部分已经从人找内容,转换到了内容找人。
打开一个新闻网站,根据时事、娱乐、体育等不同频道,找到感兴趣的内容,或者通过搜索引擎,微博、公众号等关注系统,有目的性地消费内容,这些都是人找内容。
找到一个用户,根据系统标签,算法给他精准推送感兴趣的内容,这是内容找人。
在内容找人的模式里,除了内容供给要充分、优秀之外,算法还要足够精准,不然,如果算法把如何织毛衣的内容推送给男性,把拳击内容推送给女性,效率一定会降低,最终用户的留存率会受影响。
如果内容足够丰富,质量足够高,再加上精准的算法推荐,理论上用户获取成本会非常低。
而如果无法解决内容创作数量和质量问题,或者说同等条件下算法推荐精准度有差距,那么用户留存率就会低于预期,最终反馈在过了成本上特别高,甚至无法持续。
从这个角度上看,内容平台的创作者似乎是比用户更重要的群体,在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故事里,内容生产的源头和分发效率至关重要。
而内容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广义而言,跟技术发展息息相关。
从石刻到竹简再到印刷,人类创作内容的效率是大幅提升的,从纸媒到互联网再到生成式AI,同样遵循这一规律。
试想一下,如果你要拍一步大雪为背景的电影,可能得找到有雪的地方,还得天气赏脸正好下雪,再不济也得搭个棚子造雪景,但如果主角病了呢,全剧组都得等他好了。
AI生成式视频制作就不用考虑这些问题,它甚至可以把不同的脚本片段拆分,同时在多台设备上制作多线剧情。
这种创作效率,相对于传统影视创作肯定是极大提升。
巴黎奥运会前夕,央视视觉导演赵衍雷,用快手的可灵AI制作了一部纪录片,反映的是100年前的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四个中国人力图以个人身份,代表中国参加奥运网球🥎项目的故事,如果没有AI,这件事情几乎不可能以这种方式完成。
通常人们觉得AI离我们很远,但是国内首部全AI生成式短剧《山海奇境》已经上线一个多月,播放量突破了5000多万。
国内首次AI春晚,也于2024年春节上线,离谱村、通往AGI之路等AI社区,以及各种AI竞赛项目已经蔚然成风。
快手是最早做短视频的内容社区,是最早做直播的短视频平台,是最早做直播电商、直播招聘、短剧等业务的内容平台,可灵的发展可能会将他推上最早在生成式视频创作领域取得突破的平台。
这是对生产源头效率的突破性变革,最终也很可能提升算法推荐的精准性——正如Meta的AI投资做到的那样。
有一种激进的观点认为,5年过后,我们消费的视频内容将90%由AI生成。
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新技术正在星火燎原式发展$快手-W(01024)$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