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厂新近动态一览:AI再加码?

小金人塔尔塔洛斯
08-20

  尽管季报后股价表现不佳,但近期的反弹,市场对AI情绪回暖,还有对英伟达财报的强劲预期都使得华尔街又开始把目光放到科技股上,许多人认为科技股被抛售过度了。笔者再次总结一些科技巨头最近动态,给出一些指引。

  苹果:给一些iPhone16系列爆料。

 iPhone 16将配备6.1英寸屏幕,屏幕刷新率为60Hz,内置苹果A18芯片,支持Apple Intelligence,配备12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两倍光学变焦和Wi-Fi 6E,内置3561mAh电池,提供128GB、256GB和512GB三种存储,起售价格为799美元。

  iPhone 16 Plus(可能为其它型号)将配备6.7英寸屏幕,屏幕刷新率为60Hz,内置苹果A18芯片,支持Apple Intelligence,配备12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两倍光学变焦和Wi-Fi 6E,内置4006mAh电池,提供128GB、256GB和512GB三种存储,起售价格为899美元。

  iPhone 16 Pro将配备6.3英寸屏幕,屏幕刷新率为120Hz,内置苹果A18 Pro芯片,支持Apple Intelligence,配备48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五倍光学变焦和Wi-Fi 7,内置3355mAh电池,提供256GB、512GB和1TB三种存储,起售价格为1099美元。

  iPhone 16 Pro Max将配备6.9英寸屏幕,屏幕刷新率为120Hz,内置苹果A18 Pro芯片,支持Apple Intelligence,配备48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五倍光学变焦和Wi-Fi 7,内置4676mAh电池,提供256GB、512GB和1TB三种存储,起售价格为1199美元。

  新系统方面,随着iOS 18.1的更新,开发者很快就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程序提供NFC非接触式交易。考虑到iPhone上的NFC用例传统上比谷歌的Android更受限制,而且仅限于读取,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苹果补充说,最近推出的iOS 18.1开发者测试版的开发者版本将更新此NFC权限。

  目前,华尔街依旧看好苹果前景,尽管被巴菲特大幅减持,随着苹果智能的到来叠加超级换机周期,苹果的后续业绩料继续加速增长,市场对明后年的苹果业绩寄予厚望,笔者也认为,明后年苹果年化增长15%并不是难事,目前的价格还不算贵,可在股市更深层回调后买入。

  英伟达:过去几天股价大反弹,市值超过微软低于苹果,距离低点反弹超过44%,高盛看好即将到来的英伟达二季报,笔者也会开文分析。

  高盛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受益于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和企业客户的强劲需求,英伟达将继续保持在AI和加速计算领域的强势地位。该行继续维持对英伟达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为135美元,这意味这该股还能较当前水平上涨4%。首先,Hari指出,考虑到对GPU等AI基础设施的需求仍将强劲,该行十分看好英伟达的增长前景。他进一步解释称,近期整个行业出现了一些乐观的信号。例如,二季度台积电HPC(高性能计算)业务占总营收比重首次过半,AMD再次上调了人工智能加速器收入的全年预期。在他看来,这表明“需求环境强劲”。其次,英伟达还将受益于庞大的客户基数。高盛表示,英伟达已建立了庞大并不断增长的采用量基础,竞争优势显著,随着GPU加速迭代,预计英伟达将继续保持并受益于该领域的主导地位。最后,报告还写道:“虽然Blackwell系列GPU推迟出货给基本面带来了波动,但根据官方表态及供应链相关数据,对英伟达的盈利能力仍具信心。Blackwell是英伟达的新芯片系列,最近的报道显示,首次发货可能会推迟。预计英伟达管理层将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分享更多有关出货时间的信息。但不论如何,Hari认为推迟发货对其2025年的盈利能力影响都微乎其微。他预计,英伟达在2025年的每股收益将达到4.16美元,较市场普遍预期高出11%。整体而言,高盛预计,英伟达将公布“强劲的连续数据中心收入增长,不受Blackwell相关的任何暂时性阻力的影响”,因为该公司的Hopper产品线应该会保持增长势头。而且,英伟达的网络业务也有着引人注目的增长前景。该行认为,Q2财报将显示市场对英伟达H100 GPU的需求仍将强劲,且H200开始批量发货。

  目前,笔者认为,英伟达的二季报营收利润,以及三季报指引都会超过预期,乐观情况下股价能创新高,但考虑到市场热情有所消退,高开后的走势会打问号,笔者会在之后再给出更多分析和指引,当然个人依旧看好英伟达后续表现,认为市值能到5万亿美元。

  微软:此前windows大规模宕机,云业务不太好,而针对近期其AI工具准确性问题所引发的争议,微软采取了新措施,提醒用户需谨慎对待其AI服务。为此,公司更新了服务协议,并明确指出,其AI工具应被视为辅助工具,而非专业建议的替代品。新修订的条款将于下月底正式生效。其中,微软特别强调了其健康聊天机器人存在的问题,并警告用户过度依赖该机器人提供的建议可能会带来风险。微软明确表示,AI无法取代专业人士的角色。针对其辅助AI的局限性,微软进一步解释说:“AI服务并非设计、意图或用于替代专业建议。”同时,公司还特别强调,其健康聊天机器人“并非设计或意图用于替代专业医疗建议,也不应用于诊断、治疗、缓解、预防或处理疾病或其他健康状况。此外,协议还重申了受Bing使用条款约束的Copilot AI体验的相关限制。微软明确指出,该体验不应用于通过抓取或收集等方式提取数据,除非获得微软的明确许可。

  华尔街普遍认为,Azure云的miss是暂时的,后续会有更加不错的表现,认为微软能扭转颓势,让云业务加速再回30%甚至更多。

  谷歌:最近硬件动作不少。当地时间8月13日,谷歌打破传统,提前两个月发布了最新款的Pixel 9系列手机以及智能手表等新品。

  谷歌全新的Pixel手机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发布会的前30分钟,AI大模型Gemini成为了讨论的焦点。“我们完全进入了Gemini时代。”谷歌设备和服务的高级副总裁里克·奥斯特洛(Rick Osterloh)表示。彭博情报分析师曼迪普·辛格认为,最新的生成式AI功能可能会重燃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兴趣,并推动设备的频繁升级。尽管相较于苹果iPhone和三星手机,谷歌Pixel手机在整个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比不高,但是谷歌着眼的是整个安卓生态。奥斯特洛在发布会上透露,谷歌正准备重构安卓系统,要将Gemini直接集成到整个系统的构造之中。而随着谷歌的抢跑,压力给到了预计于9月发布新产品的苹果公司。知名记者古尔曼在看完谷歌发布会后感叹,苹果在AI领域的追赶至少还需2至3年。接下来,苹果智能是否能抗住压力,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笔者认为,谷歌硬件营收确实不多,但谷歌手机对智能手机无疑是鲶鱼,能有效搅动AI手机的发展和需求,而谷歌云,谷歌AI等赋能才是最强大的,此外油管的广告收入,AI货币化等也值得期待。

  亚马逊:说一些供应链的情况。

  亚马逊近日宣布,2024年将在之前的投资基础上追加250亿日元,以加强亚马逊日本站“最后一英里”配送网络建设。通过对“最后一英里”配送的持续投资,亚马逊将为日本客户和配送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服务。亚马逊2024年对日本的额外投资将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扩大配送网络。2023年,亚马逊日本站开设了11个配送基地,目前亚马逊在日本各地拥有超过50个配送站,能够在次日向日本47个都道府县的客户配送超过700万件产品。二是改善安全措施。亚马逊将继续投资技术和项目,使航运更加安全。三是减少再次配送。2020年,亚马逊在日本推出业界首个“宅配服务”,目前亚马逊商品宅配服务在日本全国的使用率已达到80%以上。此外,亚马逊在全国47个都道府县安装了4000多个储物柜,让顾客即使不在家也可以取货。此外,还有超过4万个“亚马逊离家取货”地点,包括亚马逊储物柜和亚马逊专柜。四是扩大配送计划。随着新配送站的开业,亚马逊将进一步加强“最后一英里”配送计划,例如Amazon Flex、Amazon Hub配送,还将支持希望通过配送服务合作伙伴计划开展配送业务的企业,助力其业务增长。

  尽管沃尔玛财报强劲指引乐观,但考虑到有人质疑其策略是消费降级等,亚马逊可能不会那么受益;此外亚马逊prime会员日营收不佳,AWS转化低于预期等,也使得市场有所质疑,笔者认为,亚马逊也是零售商,而美国消费者目前支出还偏强,但考虑到实际收入下降储蓄率下降等,后面或有所放缓,AWS市占率也低于预期,不过有些过度悲观了。

  meta:元宇宙可能要出成果了,而AI干的也不错,困境反转,启动!

  近日,市面频频传出Meta即将发布AR眼镜的消息。消息指出,Meta眼镜预计将于今年9月推出。一旦消息属实,被传许久的Meta AR眼镜也将揭开神秘的面纱。实际上,关于Meta未来AR眼镜的市面传言,由来已久。不过,关于产品信息方面,市面鲜有资料提及,由此可见,在产品信息方面,Meta保密工作做的很严格。今年7月,市面消息显示,在今年2月,Meta老板扎克伯格分享了一张图片,其中他的桌面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头显与眼镜原型。有人表示,摆放在扎克伯格右手边桌面边缘的眼镜,极有可能就是Meta即将在Connect大会上展示的首款AR眼镜。

  Meta方面表示,Quest3提供了引人入胜的混合现实体验,让用户完全沉浸式地与物理世界以及数字内容同时互动,雷朋Meta智能眼镜则让用户享受到MetaAI的实用性和娱乐性,而AR眼镜将融合这两种技术路径,实现“两全其美”。而在Patentlyapple的一份报告显示,Meta正在加快申请AR智能眼镜相关专利。不久前,Meta提交了两份与未来AR智能眼镜相关的专利。其中,一项引人注目的专利聚焦于VR/AR眼镜中镜头轴距调整的创新机制;另一份专利名为“热铰链系统”,是一种在电气设备的两个铰链部分之间传导热能的方法和系统。

  近日,外媒还报道称,Meta正在申请一项涉及AR眼镜新专利,旨在利用机器学习、增强现实(AR)和AI Agent技术来增强用户的感知能力。该技术不仅仅是视觉的延伸,还能为视障、听障用户群体提供视觉、听觉乃至触觉的辅助体验。在外界看来,这项专利的提出也标志着Meta在AR领域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展示了其在科技与人文关怀上的双重追求。

  通过上述信息显示,扎克伯格已透露出Meta AR眼镜已进展到接近展示原型版的阶段。换言之,原型版已接近完成。在此背景之下,也为在今年9月Meta能发布其旗下首款AR眼镜,增加了无限可能。

  特斯拉:除了汽车,AI和FSD,怎么能不说机器人呢?

  为实现马斯克对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宏大蓝图,特斯拉正在招聘新员工。领英和其他招聘类网站数据显示,特斯拉在过去一年里已经雇佣了数十名工人,通过运动捕捉服为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进行训练,时薪高达48美元。特斯拉在招聘广告中将这一职位称为“数据收集操作员”,其主要任务是收集运动数据并对Optimus机器人的设备性能提供反馈。工作人员需穿戴运动捕捉服和虚拟现实头盔,以模拟机器人的动作和行为。职位描述要求应聘者每天能够行走超过七个小时,身高需介于5英尺7英寸至5英尺11英寸(1.7至1.8米)之间,以适应运动捕捉服。该职位的薪资区间为每小时25.25美元至48美元。

  特斯拉在2021年推出了其Optimus项目,目的是利用这种机器人完成工厂中“危险、重复或乏味”的工作。这一举措与规模更大的行业自动化趋势相符,后者由疫情时代的劳动力短缺加速推动。

  据威内源咨询公司的数据,自2016年以来,已有10%的仓库报告采用了有效的自动化技术。麦肯锡的数据则显示,预计到2030年,机器人发货量每年增长速度或可高达50%。

  Optimus目前遭遇的挑战与马斯克过去对其他项目过度乐观的承诺相似。2022年,马斯克曾暗示Optimus的生产可能最早在2023年开始。然而,当机器人专家初次见到Optimus原型机时,普遍反应并不热烈,认为它“缺乏惊艳之处”。

  《科技纵览》技术杂志的机器人组编辑埃文·阿克曼曾评论说:“尽管马斯克在舞台上简短展示的人形机器人没有任何明显问题,但也没有什么特别出色之处。我们原本希望(虽然并不完全指望)从特斯拉那里看到更多创新。”

  尽管如此,马斯克对Optimus的未来仍保持乐观态度,他相信这些机器人可以将特斯拉的市值推高至目前的数十倍,达到25万亿美元。马斯克预计,最终将生产超过200亿台机器人,他认为全球80亿人口将需要这款产品,同时工业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笔者认为,特斯拉的汽车,FSD,AI大模型,储能,机器人等项目或全面开花,支撑其市值继续反弹——但老放鸽确实不太好,不过未来应该还是乐观一点比较好。

  台积电:考虑到半导体周期还在上升期,负责代工的TSM应该还可以数钱。花旗分析师Laura Chen和Jack Chen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台积电可能旨在通过积极的先进封装投资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工智能芯片需求。台积电周四表示,已与群创光电签订合约,以171.4亿元新台币购买位于台南市新市区的群创南科厂房及附属设施。花旗预计台积电将加速扩充其CoWoS先进封装产能。分析师表示,第四季度产能可能达到每月3万至3.5万片晶圆,到2025年底将增至每月6万片以上。他们补充称,台积电明年的资本支出可能进一步增加至350亿美元。此外,在欧洲大陆寻求保障其芯片供应之际,台积电在德国东部德累斯顿的首家欧洲工厂破土动工。据悉,这家计划于2027年投产的晶圆厂耗资超100亿欧元(约合110亿美元),德国政府为该工厂建设提供了50亿欧元的补贴。台积电这家新晶圆厂将帮助欧洲减少对进口关键技术的依赖。此前包括大众汽车和保时捷在内的德国汽车制造商表达了对提高德国国内半导体生产的兴趣。据悉,台积电将持有新工厂70%股份,合作方德国博世、英飞凌和荷兰芯片制造商恩智浦则各持股10%。有报道指出,台积电德累斯顿工厂不会生产智能手机或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的高端芯片,而是生产汽车行业的功率半导体,旨在满足欧盟对汽车和工业芯片本地化的需求。

  笔者依旧认为,即使英伟达护城河被击穿,那些人依旧要找台积电代工,随着3nm,2nm系列的投产,台积电的营收和利润都会大幅上扬,未来突破1.5万亿美元市值或不是特别难的事。

  AMD:刚刚收购了公司,苏妈准备和表舅开战,远房亲戚,这个家族有点厉害。

  AMD 当地时间昨日宣布以现金和股票的形式收购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供应商 ZT Systems,这笔交易的总价值达 49 亿美元,其中包含至高 4 亿美元的有条件支付部分。

  AMD 表示这笔战略交易标志着 AMD 的人工智能战略迈出了重要的下一步,即在硅片、软件和系统创新的基础上,提供领先的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解决方案。

  交易完成后 ZT Systems 将并入 AMD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事业部。ZT Systems 现任首席执行官 Frank Zhang 将领导制造业务,而 ZT Systems 现总裁 Doug Huang 将领导设计和客户赋能团队。

  AMD 首席执行官苏姿丰表示:“我们对 ZT Systems 的收购是我们长期人工智能战略的下一个重要步骤,我们的目标是提供领导力培训和推理解决方案,可在云计算和企业客户中快速大规模部署。ZT 增加了世界一流的系统设计和机架级解决方案专业技术,这将大大加强我们的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系统和客户支持能力。此次收购也是基于我们为加速人工智能硬件和软件路线图所做的投资:将我们的高性能 Instinct AI 加速器、EPYC CPU 和网络产品组合与 ZT Systems 行业领先的数据中心系统专业技术相结合,将使 AMD 能够与我们的 OEM 和 ODM 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一起大规模提供端到端数据中心 AI 基础设施。”

  ZT Systems 现任首席执行官 Frank Zhang 则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加入 AMD,共同在设计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正在定义计算的未来。近 30 年来,我们的业务不断发展,已成为为全球最大云计算公司提供关键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的领先供应商。AMD 与我们有着共同的愿景,即我们的技术和员工在设计和构建为全球最大数据中心提供动力的计算基础设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AMD 预计这笔交易将在完成监管审批等手续后在 2025 上半年完成,可在 2025 年底前实现非 GAAP 增值效益。

 笔者认为,随着大量并购的开始,AI芯片行业会进入更加激烈的阶段,而此次收购对AMD来说意义非凡,这给了苏妈更多挑战皮衣刀客表舅的能力。而AMD财报乐观股价落后,随着更多并购出现,AMD可能会继续挑战英伟达的地位,在数据中心上获得更多营收。  市场继续等待英伟达财报,评估AI进展,科技巨头资本支出等情况。

  笔者持有上述科技股。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