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升能集团的连续暴涨引起广泛关注。
今年4月公司股价最低为1.97港元,而三个月后,7月22日,公司已经上涨到22.3港元,股价翻10倍以上。
升能集团是一家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全球制造商,客户基础遍布全球超过25个国家,包括美洲、EMEA(欧洲、中东、非洲)、APAC(亚太地区)、中国的全球大型电弧炉钢制造商。
公司于2023年1月17日在港交所上市,招股价为1.6港元,上市市值为17.6亿港元。除2月2日盘中最低触及1.59港元之外,该公司股价从未破发。
当然,石墨电极是今年的热点概念板块之一。但单凭这一点就使股价在三个月内翻10倍,是有点勉强的。
事实上,升能集团上市以来的表现以及近期股价暴走,是经典的资金博弈的过程。本文分析升能集团股东结构、股价与市值表现,以及近期持仓异动的明显特征,并对未来走势进行展望。
1 货源归边
升能集团在一定程度上算是高控的股份。根据公开资料,截至2023年底,其最大股东侯皓泷(通过其家族信托Otautahi Trust)持股比例为72.28%。
在2023年6月的时候,侯皓泷(Otautahi Trust)的持股比例为75%。这也是IPO之时侯皓泷的持股比例。
根据IPO披露的信息,除侯皓泷之外,其它较大股东包括光大金控,持股3.731%;征楠企业,持股3.348%;Hexago,持股0.378%;骄阳资产管理,持股0.302%。剩下的其他为公众持股,比例为17.24%。
按照港交所最新的要求,一家上市公司的公众持股比例应不低于25%,才不属于筹码高度集中的情况。因此升能集团公众持股为17.24%,可以被划入“高控”的行列。
进入2024年以来,侯皓泷总共增持900万股,并减持15650万股,所以净减持1.475亿股。目前侯皓泷持股5.825亿股,占比57.67%。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分辨侯皓泷减持的股份是否是分散到其一致行动人的仓位中。
而且,吊诡的是,侯皓泷今年的几笔大规模减持中,最近的一笔4650万股,正好发生在香港证监会点名“高控股”——长久股份,导致长久股份单日暴跌66%的同一天,即6月20日。而6月20日当天升能集团自身并没有出现较大波动。
此外,从交易的角度,公司的股价大涨大跌似乎都不是明显的资金驱动,通常很小的成交量就能带动较大的涨跌幅。
举例来看,公司上市以来最高的单日成交额出现在2023年12月21日,仅为3856万港元,换手率为4.92‰。
另外,公司上市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出现在今年5月9日,为28.7%。而推动这个涨幅的成交额仅为1519万港元。
公司上市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出现在4月9日,为49.88%。当日成交额就更夸张,仅为274万港元。这幺小的成交量就能使股价下跌近一半,也说明了公司的持股相当集中。
第二大单日跌幅出现在今年1月12日。当日公司股价跌24.37%,但成交额仅为1055万港元。这些都反映出公司是具有一定“货源归边”,即“高控”的特征。
2 入通冲刺
我们知道,在港股市场,任何一支新股上市之后都以能够纳入港股通为市值管理的目标。而高控的特征使得公司股价较易拉升。
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纳入港股通的角度,去分析公司自上市以来的行为,对未来走势进行一定的合理推断。
港股通的纳入标准,有市值和换手率两个方面。市值来讲,要在恒生综指的全部成股份中市值排名前94%可获纳入恒生大型股和恒生中型股,也就具备了纳入港股通的条件。而换手率来讲,需要在过往12个月中有10个月维持在万分之五以上。
市值标准来讲,近年来一般超过60亿港元可以稳获纳入资格。而升能集团总股本为10.1亿股,因此只要股价高于6港元即可。
但从2023年全年的情况来看,11和12两个月份的月末市值在60亿港元以上。但很不幸的是,在今年1月公司出现大跌,掉出入通门槛。
1月份大跌的原因,可能整体大环境不稳,导致部分一致行动的股东出现了动摇,进而内部自爆。否则这种公众持股只有17%的公司,而且没有明显的利空消息,很难导致从10块左右跌到3块多,一个月跌幅接近60%。
好在随后逐渐稳住了跌幅,并逐渐开始拉升。
今年5、6、7三个月,公司股价连续上涨。其结果是,自今年6月以来,公司的过往12个月月均市值已经达到60亿港元以上。6月末,公司连续12个月月均市值为62.18亿港元;而7月末的连续12个月月均市值75.38亿港元。这使得公司符合恒生综合指数中大中型股份的市值要求。
因此,在紧接着的6月30日的恒指半年检中,公司应当已经具备纳入港股通的资格。6月30日半年检结果将在8月16日宣布。而此前不久,多家券商对本轮纳入港股通股份的预测中,升能集团都位列其中。
公司目前股价距离年内低点已经翻了10倍,因此合理推断,“入通”之后股价大概率会发生回调。
3 频繁转仓
港股市场上,一般大股东的重大出货行为之前,都会将所持有的股份存入券商账户,称为“存仓”;或将其它地方存放的股票转移到即将用来出货的券商,称为“转仓”。
最著名的转仓行为,例如腾讯的大股东南非报业集团Nasper在减持之前就曾经有转仓、存仓等行为。巴菲特减持比亚迪之前,也曾经将其持有的比亚迪股份存入其花旗银行香港账户。
所以,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如果一只股票的转仓存仓行为频繁,则有可能是大股东出货的前兆。
反观升能集团,其转仓存仓行为有两个高峰期,第一是去年的10月和11月,第二就是今年6月以来。
根据智通财经APP所披露的数据,公司在去年10月26日和11月29日有两次转仓行为,金额分别为1.85亿和3.37亿,两笔都是从东吴证券转出,一笔是转入老虎环球,一笔是转入中泰国际。两笔的持仓金额占公司总市值的9.67%。
而今年6月以来,转仓存仓行为频繁,自6月25日开始,转仓存仓的总金额高达53.83亿港元,占公司总市值的29.28%。其中最大的一笔发生在8月2日,从华盛资本证券转出,转入至东吴证券。而再此前的一笔6月27日的转仓也是从华盛资本证券转出,转入至老虎环球。
此外,1月22日存仓3.48亿港元的股票入中泰国际,随后于2月8日和4月10日将这笔存入中泰国际的仓位分别转移至中信建投(香港)和越秀证券。
去年底和今年6月至今两个转仓存仓高峰期,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如下:
根据前文分析,去年11~12月份公司市值开始具备纳入港股通的条件,如果当时可以将市值进一步管理大上去,则有望实现“过去12个月的平均市值位于恒生综指前94%”的纳入条件,而如果当时纳入的话,则会在转年3月(也就是今年3月)生效。那么到今年3月将会出货。
因此部分股东提前准备,从去年10月开始搬仓。但后来1月份股价出现了下跌,因此“入通”推迟。
而从今年6月开始的第二个搬仓高峰期,毫无疑问,自然与今年6月底公司市值开始符合“入通”条件的时间节点相吻合。
目前最新数据截至8月2日。如果我们的推断正确,即公司会在8月16日港股通名单公布时纳入,并于9月生效,则随后大股东有可能出货,那么本周以及接下来一周内或将出现更多存仓转仓行为。
4 总结
近年来,虽然港股行情低迷,但上市的新股并不少,且普遍具有共同的特征,例如发行时丐版发行,上市后货源归边,股价拉升冲刺“入通”,以及入通后大股东出货。当然,能够完整走完这个历程的公司并不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目前升能集团来看,前期的部署和配合还不错,除了1月份的下跌出现了一些波动之外,后来又逐渐聚拢起来。现在属于临门一脚的状态。如果8月接下来宣布“纳入”港股通,则完美地走完这个历程。
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能够踩准公司的节奏,在这个其中投机,是可以赚到钱的。但具有较高的难度,也有相当的信息不对称性。
长期来看,公司还是应当正道直行,将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为股东和投资者持续创造价值,才是行稳致远之道。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