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研究院联席院长、新财富钻石分析师张忆东,7月31日做客《首席连线》2024年中展望节目,围绕美债收益率、联储降息节奏、全球经济基本面、中国下半年的资本市场等进行了分析展望。
从2001年至今,张忆东已在证券分析行业深耕 20余多年,先后十次获得新财富卖方分析师评选第一名,并且是 A 股策略与港股策略的双料第一, 2023 年更是成为了中国总量研究领域首位新财富钻石分析师。
在本次的分享中,张忆东表示,港股最好的公司,分为两种类型,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以逆向思维去买这些最好的公司。
第一种类型,是年均复合增速能达到不低于两倍名义GDP的公司。
在当前名义GDP为5%左右水平的环境下,不低于10%的业绩增速,这是公司的一个前提,同时还应该关注这类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健康程度,以确保其能够持续稳定地分红、回购。
符合这一类型的港股的核心资产主要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 TMT 龙头,也有一些新兴消费、新兴服务的龙头。
第二种类型,就是高股息资产,既包括央国企红利资产,比如三桶油、三大运营商、四大行;
也包括一些未来的高股息资产,主要体现在公用事业上,包括水、煤气、甚至核电等;考虑到价格改革和资产负债表的改善,这些也是不错的资产。
投资报(liulishidian)整理精选了张忆东分享的要点和精华内容如下:
9 月份降不降息其实不重要
重点是美债收益率能否回落
问:如果美国 GDP 在二季度增长比较好,这是否意味着短期降息的概率比较小,而9月降息的概率会增大?
张忆东:的确,我们认为美国7月降息的可能性是不大的,而 8 月份又没有议席会议,所以最有可能的、而且现在市场预期打的比较满的就是 9 月份降息——
现在这个概率似乎到将近 90% 多,将近 100% 的这样一个概率。
我们觉得, 9 月份降不降其实不重要,我们更主要关注的是什么呢?
美债收益率是不是能回落?
我们认为,无论是 9 月份降,还是到 11 月、 12 月降,它都不能够阻挡美国经济短期降温的趋势,也不会阻挡美国下半年通胀继续回落的趋势。
由于这两个这个数据——经济动能的回落,以及美国通胀压力的缓解,
使得美债10年期收益率,我们认为,还是会向 4% 左右回落。
所以,这个比降不降息更重要。
因为降息不降息,它更多的是所谓的政策利率。
政策利率的下降,影响更大的是短端利率,
跟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更相关的是它的长端利率,就是美债 10 年期收益率。
现在大家已经把 9 月份降息打的比较满了,所以,就算是 9 月份降息了,它已经利多出尽了。
反倒是如果不降息的话,有可能海外赌降息的策略就会出现反噬,就会出现一些动荡。
总体来说,我们觉得对中国的影响更明显的,还不是在于 9 月份降不降息的问题,而是在于美债长端利率能不能回落的问题。
如果能回落的话,那意味着中美利差倒挂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于我国资产的吸引力,都是一个正面的作用。
我们可以说,降息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是节奏上来说,9月降不降息呢?现在我觉得也是大概率。
但是,就算是降,它的影响力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就算 9 月份降息了,美债十年期收益率也很难在 4% 以下有多大的空间。
为什么?
因为长端利率它的决定变量主要是美国的实体经济,
而美国的议息会议,政策利率更多的是影响到它的短端利率。
所以我们有一个判断是比较明确的——
如果说降息,会使得美国利率的收益率曲线更加陡峭一点。
中国经济“熬”的过程
是发现新的机遇的时间
问:聊完海外市场之后,我们进入中国的投资展望。您在中期策略的时候说了一句经典台词,伟大都是“熬”出来的。我们该如何通过这句台词去理解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张忆东:我从三个方面来讲,
第一个方面,我们的确是面临着较大的债务压力。
按照中国社科院的数据,截止到 2023 年一季度,我国的债务总规模是 345 万亿人民币,
其中,居民部门 77 万亿,政府部门分为中央政府 16 万亿、地方政府 36 万亿,企业部门 204 万亿。
这样的一个规模,再折成债务率,差不多是270%,在主要的经济体里面也是不低的了。
所以,怎么来解决这样的一个债务压力?那需要我们发挥中国智慧。
第二点,别人的答案是不是能抄袭?
很多人表达了速败论和速胜论,我认为都是不合理的。
抄别人的答案不就行了吗?或者不抄答案好像我们就要失败了一样。
这种观点我们是不认同的。
有一种说法,我们可以抄答案,不外乎三个“主义”:
一个是美国所谓的财政赤字货币化MMT,
它本质上是伯南克研究了上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得出来的一种无限宽松,到后来演绎成了无上限QE。
这种答案能抄吗?我认为一定要审慎。
因为这里边,国情不一样。
而最关键的是什么?我们的货币毕竟不是美元,不是国际储备货币,不是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基石性的货币。
我们如果像美国一样大放水,其实对于货币汇率是有影响的。
这是一个方面。
但另外一方面,美国、欧洲大放水这些年带来的一个巨大的动荡,就是社会动荡和政治风险、族群撕裂以及政治撕裂。
这也是不符合我国的国情的,不符合我们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
第二种答案,能不能像米莱一样,所谓奥地利学派。
你可以看到,阿根廷并不是一个大经济体,
即便如此,它现在的社会动荡依然是此起彼伏,而且到现在来看,也没有把阿根廷的经济带出困境。
第三种,是我们在 90 年代以来比较熟知的凯恩斯主义。
这个答案能不能做呢?
我们觉得可以阶段性来去做对冲,但是不能够把它当做一个药物依赖。
我们看到的大基建,无论中央项目、地方项目这种基建驱动、地产驱动,都是凯恩斯主义在中国 90 年代以来的一个重要特征。
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我们总的债务率很高了,特别是我们的基建有点划时代甚至超时代的建设,我们的基建已经非常完备,基数也很高。
你再大兴土木,它对经济的效率是大打折扣的。
基建的动能已经难以作为凯恩斯主义的抓手,同时,城镇化、工业化的程度已经比较高,
特别是人均居住面积差不多 40 多平,整个地产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效应在大大减弱。
甚至,这几年由于地产自身一些信用风险的暴露,反而地产对于我国的经济是一个拖累。
所以,想在目前的债务压力下去走凯恩斯主义的路,其实更多是低效率,而且是一个让未来压力更大的事情。
第三点,答案抄不了,只能走长期进行高质量发展的路。
高质量发展的路,就是稳中求进的路。
只能是,较长时间进行新旧动能的切换;
一方面防止旧动能的退坡,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守住底线。
但是同时,我们又不想寅吃卯粮,把子孙后代的需求给透支掉,进而我们只能用较长时间来去调整我国的一些结构性问题。
调整过程,就是一个新旧动能切换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就有点病去如抽丝,那就是“熬”的一个过程;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的机会、发现新的机遇的时间。
港股行情的第二阶段
有希望从 8 月份开始拉开
问:您在 5 月份提出来,6、7月份港股将震荡调整, 8 月份行情再启动。
您的预判已经有一段被验证了,那么港股行情 8 月份之后能到来吗?为什么?
张忆东:之所以当时在5月下旬开始提示风险,并且判断可能 8 月份以后行情再起来,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的原因,围绕着卖空比例,围绕着短期博弈性的动能。
这个动能的变化在 5.20 前后就已经比较明显了,
因为在5月 20 号前后,卖空比例已经下降到了 10% 左右,已经是低于了过去十几年的平均值。
也就带来,空头回补的动能已经有点是强弩之末了。
这个时候,除非有经济超预期的大好,否则就有可能空头卷土重来。
所以我们就提示了风险。
而且我们也看到,本身六七月份,甚至到八月初,它是外资,一些欧美的基金经理开始度假的时间。
这是他传统的度假时间,又叠加了今年有巴黎奥运会——通常他们会在度假前降仓位。
所以这是第一点,从博弈性的视角,从卖空比例的视角来说,它一定会有一个震荡。
但是为什么我们觉得,等到 8 月份开始,又可能有行情的启动?
也是围绕着第一条,就是博弈因素来看。
截止到7月 26 号,整个港股的卖空比例,又回到了历史的比较极端的位置,又回到 22% 左右。
所以,空头又过度拥挤了,
往后面来看,虽然我们并不知道特朗普交易提前到来,并不知道那颗子弹,
但是我们看到了,这样过度拥挤的卖空,或者是做空港股的策略,在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面前,反而会出现了反向交易的可能性。
第二点,从基本面的维度来说,
8 月份是中报季,而且,基本上比较优秀的公司在 8 月份都会纷纷发业绩。
现在我们看到,恒指的成分公司 2024 年盈利预测的一致预期非常低。
按照彭博一致预期,只有 6.6% 左右,甚至不如 2023 年全年的水平。
2023 年年报已经出来了,是7.9%。
而对于 2024 年的预计,反而只有6.6%,我们认为这是不合逻辑的。
因为,今年中国经济的名义 GDP 跟去年相比应该是差不多的,甚至比去年要好的。
而名义GDP 跟上市公司,特别跟优秀公司的盈利更相关。
我们认为,今年港股恒指的成分股,代表着香港市场的核心资产,这一类资产的盈利应该比去年好。
所以中报之后,盈利预测的上行是个大概率事件,
再叠加他们的业绩指引,以及业绩说明会可能会提出来进一步加大分红和回购,可能就会带来戴维斯双击。
8 月份中报季,可能是港股的龙头公司带着指数走,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宏观政策有希望在三中全会以后出现进一步的优化。
事实上来看,会议通稿也明确提出来,要坚定不移地完成今年的宏观经济目标,落实宏观政策。
事实上来看,全会之后,货币政策已经积极响应,货币政策主动性、灵活性已经开始提升了。
所以,值得期待的是,下个阶段 ,8 月份开始,有可能延续数月,我们能看到中国的政策空间打开,进入到一个政策蜜月期。
以上三点都使得我们觉得, 2024 年,港股行情的第二阶段有希望从 8 月份开始拉开。
港股最好的公司
分为两种类型
问:总结一下观点就是港股爱在深秋。对于投资者而言,该如何配置港股?
张忆东:我认为,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多多地来关注优质资产,
也就是说,重视股东回报的优质公司值得我们长期相信、长期信任。
选择市场低迷的时候,择机去介入到那些愿意持续提供股东回报的优质公司。
这是一个理念,与注重股东回报的优质公司同行。
第二点,我认为,专业的事情还是有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如果说自己的风险偏好比较低的话,您可能去买这些优质的基金经理所管的产品。
当然,如果风险偏好偏高的话,愿意去承受风险的话,我们刚才说了,逆向思维买那些最好的公司。
最好的公司,我们觉得,又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就是,它的业绩能够每年复合增速不低于两倍的名义GDP。
现在,我国的名义 GDP 增速回到了 5 %左右,不低于两倍,也就是 10% 以上,这是一个前提。
我们还要看它的持续性,看它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健康程度。
一个健康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它就能够持续地分红、持续地回购。
就像在 2011 年欧债危机之后的欧洲,以及2008 年次贷危机之后的美国,虽然它的经济增速是在一个低位徘徊——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
但是它的股市,最优秀的那批股票带着指数在走长牛。
我们也要去关注中国未来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高质量发展期,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一定会有一批重视股东回报,并且能够持续提升股东回报的优质公司。
它可以通过持续分红,甚至有一天有些公司发债来进行回购,来增厚EPS、增厚ROE、增厚股东回报。
现在来看,以2024 年为例,符合这一类型的港股的核心资产主要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 TMT 龙头,当然也有一些新兴消费、新兴服务的龙头。
像腾讯、美团、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龙头,它在很慷慨地进行回购。
而且,可能中报之后又进入到新一轮的回购高峰期。
另外一类就是高股息资产,也是我们认为注重股东回报的优质资产。
这些它不是回购,它是分红。
国资委更是积极推动“一利五率”来推动上市公司注重分红、注重股东回报,
现在整体来说,港股还是比A股要便宜 50% 左右——
所以,港股优质的央国企的红利资产股息率更高。
按照恒生高股息指数,它的股息率现在依然有 7% 左右,
就算考虑到20% 的红利税,5.6% 依然是比较舒服的、值得长期配置的资产。
这里边又分为央国企的高股息——央国企的高股息我们可以继续去关注,
逢低可以配置三大运营商、三桶油、四大行、高速公路这种中国最典型的央国企高股息,它的波动也相对可控。
还有一类,就是未来的高股息,
体现在公用事业上面,无论是水、燃气,甚至还有一些核电,这些可能它短期的股息率不一定特别高。
但是,你考虑到它现在面临着价格改革,以及它的资产负债表,也都是在一个改善的过程中,所以我们认为这些也是不错的。
还有一类高股息,是香港本地股的高股息,基本上内地投资者都比较少关注。
这里边,包括香港本地的公用事业,水、电、煤、燃气也是一样的。
还有就是全球布局的资产,
它不一定是香港的公用事业,它有可能是英国或者说欧洲的公用事业作为它的底层资产,这种上市公司也是不错的。
另外,香港本地的金融股,类似于像有英资背景的、老牌的、长期作为控股公司的,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选择。
所以,这些都是对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建议,建议可以在目前港股又回到非常悲观的时候来作为一个逢低布局。
有一句话说,“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投资的本质是要做时间的朋友,回到赚上市公司的钱、赚上市公司带来的股东回报的钱。
特别是立足到港股来,它现在估值非常低,所以港股现在越来越符合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经典价值投资理论。
这个时候,重视股东回报成为我们投资港股一个重要的基石性的标准。
- 结语-
注:文中内容依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流泪撒种,必欢呼收割》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7月31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 张忆东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2 SFC HK执业证书编号:BIS749 李彦霖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5 迟玉怡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2040001 请注意:李彦霖、迟玉怡并非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注册持牌人,不可在香港从事受监管活动。 |
“特朗普交易2.0”与“降息交易”交织下的美股ETF配置
熬出的精华:核心资产星火燎原——2024年中期港股策略报告
港股行情震荡期,正是精选核心资产时
新时代的港股核心资产
港股的春天:高胜率投资是赢家之道
港股低波红利资产当前配置性价比如何?
全球慢速时代,精选“卷王”与“科创”
高股息及回购是港股定价权的新基石
震荡市,结构致胜——中美股市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
精挑细选港股优质央国企
三论优质央企的战略性配置价值
哪些港股受外资影响更小
优质央企港股的配置良机
自媒体信息披露与重要声明
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投资者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本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其中:沪深两市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平台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