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龙化成出售战略资产背后:行业真回暖还是昙花一现?

钛媒体APP
07-22 17:31

7月21日晚间,康龙化成(300759.SZ/03759.HK)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55亿元至11.43亿元,同比增长34%至45%;实现扣非净利润4.45亿元至4.83亿元,同比减少36%至41%。

净利润增长,扣非净利润却下滑,一个关键因素是康龙化成在报告期内出售了参股公司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康龙化成在业绩预告中披露了上半年订单增长情况,并称公司全球客户询单和访问较2023年同期有所回暖,这似乎在向市场释放行业复苏信号,但结合变卖股权之举,回暖趋势是否确切,仍有疑问。

7月22日,康龙化成高开高走,一度涨超7%,收涨5.90%,最新总市值378.75亿元。

增值13倍的买卖

强生成为康龙化成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的“功臣”。

报告期内,康龙化成将参股公司PROTEOLOGIX,INC.(以下简称“Proteologix”)通过合并收购方式整体出售给美股上市公司Johnson&Johnson(强生,JNJ.N),并在2024年6月21日收到了扣除相关交易费用及进行相关调整后的对价8619.5万美元,这影响了公司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约5.6亿元。

康龙化成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作为Proteologix参股股东,在全面分析生物药市场、 Proteologix的核心技术和经营情况后,同意该整体出售安排, 配合Proteologix将本公司子公司直接持有的对其全部股权以对价约1.02亿美元转让。

往前追溯,康龙化成在2021年、2022年两度投资Proteologix后获得股份,共花费700万美元。三年后,这笔投资已经增值超13倍。对于康龙化成而言,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交易,在硬币的另一面,出售之举又似乎违背参股初衷。

Proteologix成立于2021年1月,主营业务是研发治疗自免疾病的创新生物药管线,主要管线组合包括PX128和PX130两款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其中,PX128针对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AD)和中度至重度哮喘,即将进入临床I期试验,PX130针对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目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Proteologix成立当年,康龙化成就对其进行了300万美元的首次投资,这与CXO(医药合同外包组织)行业的发展路径有关。通过投资初创型公司,CXO企业既可以与被投企业形成长期的战略关系,进一步为CXO业务获得潜在客户,并有望在被投企业资本化后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

另外,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的风波还未消退,市场也曾猜测康龙化成出售之举是为减少美国方面的戒心,公司对此予以否认,毕竟Proteologix仅是参股公司,也未并表。康龙化成表示,出售股权有利于公司增加现金流入,补充公司的现金流,促进公司研发服务能力的建设。

行业回暖是否确切?

康龙化成出售早年的参股企业股权获得大额资金收益,装点了公司的盈利数据,颇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意味。但这一剥离之举不免引发两大疑问:一是是否与国际局势有关?二是所谓行业回暖趋势究竟是否确切?

根据业绩预告,2024年第二季度,康龙化成预计营收环比提高、同比小幅增长。

分板块看,得益于新签订单的回暖,公司实验室服务Q2收入创历史新高;CMC (小分子CDMO)服务收入环比增长,更多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下半年交付并确认收入;临床研究服务收入、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收入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尤其是在上半年,公司全球客户询单和访问较2023年同期有所回暖,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15%。

之前同行公告的数据也证明了行业温度在变暖。凯莱英(002821.SZ/06821.HK)中期业绩预告显示,剔除上年同期大订单影响后,公司营收实现微幅增长。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过20%,且二季度较一季度环比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来自于欧美市场客户订单增速超过公司整体订单增速水平;昭衍新药(603127.SH/06127.HK)半年报预告,虽然公司营收预计同比下滑3.8%到28.9%,净利润同比预计转亏,但若刨除一季度影响,二季度的营收与净利润的中位值分别为5.2亿元与1.12亿元,环比分别增长60.46%、扭亏。

这些数据显示,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对CXO市场脱钩的影响趋于平缓。而在3个月前,众多CXO企业披露的一季报还哀声一片。据统计,今年一季度,A股CXO上市公司中有11家营收同比下滑,14家净利润同比下滑,并有4家出现单季亏损。其中,康龙化成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95%至26.7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3.8%至2.31亿元。

优先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所传递出的回暖趋势,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局部现象,还需等待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博腾股份美迪西等龙头企业公布数据后,才能有进一步结论,到时康龙化成售卖资产的意图到底是为了加强研发还是为了储备现金应对更严峻的未来就更明了了。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孙骋)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