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募抱团瓦解后,基民的新去处

丫丫港股圈
07-11

近年来,ETF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底全球ETF市场规模达到11.6万亿美元,较2022年底增长近22%,去年全球资金净流入近万亿美元。而过去半年里,每周全球各类ETF资金维持净流入的趋势。

相比起境外市场,境内市场ETF产品增长更为明显,尤其是境内ETF增长带动其他公募产品份额下跌的结构化现象,市场资金更多选择覆盖面更广的ETF,而非选择主动类公募基金,这是个有意思的趋势。

一、3年公募大跌,资金流向ETF

据深交所的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底,非货币ETF合计资产为1.84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4971亿元。

截止今年7月5日,国内股票型ETF规模合计21,213亿元,非货币ETF仍在高增长,规模较半年前还增长了2,800亿元。其中宽基类产品规模为12,379亿元,行业主题产品规模为 4,741 亿元,跨境产品规模为3,329 元。   

根据雪球用户“汤诗语”的统计,混合型基金份额从22年底的40,755亿份缩水至33,751亿份,缩水了7,004亿份。而2022年末时,混合型基金每份的平均净值是1.23元,到今年5月末是1.09元。显然大多数基民都是割肉离场的,这也对应着A股市场流出约8,000亿元资金。

2022年末,债基份额总计为38,209亿份,今年5月末则增加到57,080亿份,增长了18,870亿份。而2022年末时,债券型基金每份的平均净值是1.12元,到今年5月末时是1.13元,因此债市起码增加了21,000亿元资金。

透过数据来看,这些资金流出混合型基金后,从2023年开始债券和商品ETF的规模扩张明显。除了这两项资产,也有部分资金流向了红利相关的ETF,而货币ETF的规模下滑的比较明显。

   

资产荒是买债、商品、红利ETF的逻辑之一,过去几年基金的大跌,令得不少基民都出现了一定的风险厌恶了,所以现在投资更倾向于低风险资产,例如买商品最多的是黄金ETF、红利ETF等。

而近一年海外市场的表现,跟踪标普500、纳指的ETF都跑出超高溢价率,即说明海外市场表现有多好。年初至今,标普500ETF涨幅超23%,纳指ETF涨幅超34%。

相比起国内,海外ETF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在境内主要是常见的行业、投资主题、或是带杠杆的ETF等。而海外市场还有一些具有特色的ETF,这是个值得参考的类型。

例如,贝莱德在近期推出了一支缓冲型ETF,名为iShares Large Cap Max Buffer Jun ETF(MAXJ)。这只ETF追踪标普500ETF,贝莱德通过持有期权等衍生品的方式,为投资者提供10.6%的上限收益,提供100%的下行保护。

贝莱德计划每三个月发行这一系列的ETF,下一个预计10月份推出,之后在1月和4月推出后续版本,每年底收益上限重置。

   

简单来说,买入这只ETF,如果标普500 ETF上涨,那就有回报。但当标普500 ETF涨幅超过10.6%后,再高的收益都与ETF投资者无关。好处在于,如果标普500下跌了,这只ETF的投资者不会有损失,跌多少都可以,这只ETF只收0.5%的管理费,但涨多了的话,那投资人也就吃不到更多的收益。

这样来看,是不是觉得买这只ETF,那为什么不直接买标普500 ETF呢?

但在美股,有些投资者把这个ETF当做是收息的工具,因为大家都看好标普500未来会继续上涨,虽然无风险利率为5%,但这只ETF能提供到5%以上,10%以内的回报。

所以这类缓冲型ETF十分受欢迎,据彭博报道,缓冲型ETF的规模已经增长至460亿美元,较22年10月以来增长了3倍。

二、护城河ETF,增长强劲ETF

在投资时,大家都知道好公司的特征是护城河深的公司,但每个人对公司的护城河理解都不同,大多数基民买基金时,也很难保证基金持仓里的公司是自己满意的,或是自己足够了解的。

境外ETF有意思的是,一些外资评级机构会自己编制指数,之后发行跟踪该指数的ETF,以便普通投资者更好的参与到市场中,有一定的选股参考意义。

例如,评级机构Morningstar编制了“Morningstar Wide Moat Focus宽护城河指数”,自2007年指数成立以来,该指数已涨超630%,长期回报跑赢标普500,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跟踪该指数的MOGT ETF来投资。   

简单来说,该指数就是字面意思,Morningstar会给上市公司的护城河评分,若护城河评分是“宽”,那就符合列入指数内的条件。截止最新,目前整个指数共有55家公司,都是美股公司。

从行业配置占比来看,周期性行业占19.4%,工业股占21.3%,科技股占18.7%,医疗股占20.2%,防御性消费股占15%,通信行业占5.4%。

该指数的持仓占比均衡,基本都维持在3%以内,前10大重仓持仓:Adobe、国际香料香精公司、制作浓缩汤的康宝浓汤、万宝路香烟的母公司奥驰亚、辉瑞、军工股RTX、CAD软件商Autodesk、杜邦、生物制药吉利德科学、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Comcast。   

这些重仓股基本都是各行各业的龙头,且每一只单拎出来都是长线大牛股,指数持仓基本不会有大变动,长期回报是不错的。但劣势在于,若市场大涨集中在个别行业,那该ETF的表现就很一般。比如今年上半年,美股科技股大涨,纳指涨超24%,而这只ETF只涨了2%。

Morningstar还有一个新兴市场护城河指数,选入条件与美股护城河指数一样,而成分股主要涵盖了港股、台股、韩国股市,总持仓共有34只股票,主要行业都集中在科技股,其次是防御性的消费股。

前十大持仓股为:腾讯、台股稳懋半导体、台积电、联发科、三星电机、大立光、三星电子、申洲国际、台股中美晶、台股统一超商。

但该指数成立以来,涨幅仅为30%,新兴市场的回报并不高。从Morningstar给出的评级来看,前十大持仓股里,只有腾讯和台积电的护城河评级是宽,而另外8家公司的护城河都是“窄”。在美股的护城河指数编制里,护城河评级都是宽,没有一家评分是窄的。   

除了评级机构主观的编制指数,美股还有一只名为“First Trust Growth Strength ETF/增长强度指数ETF”,于22年10月发行以来涨超54%。

发行该ETF的基金公司在满足流动性要求的基础上,再提出了一些硬性要求,若不符合这些条件的不可入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少于10亿美元、长期债务占市值的30%以上、长期ROE小于15%。

在这范围进一步缩小,再按其三年收入增长百分比和三年现金流增长百分比进行排序,最后将这些排名平均结合起来,最后得出50只长期增长强劲的股票。

截止今年3月底,前十大重仓股里有英伟达、石油股瓦莱罗能源、钢材股STLD、三家重型卡车PCAR、CMI、CAT、META、奈飞、墨式烧烤、应用材料。   

今年一季度,10大重仓股的涨幅都超过20%,涨幅均领跑于所属行业。

三、结语

境内ETF的增长是基于公募基金的规模下滑,以及基民对基金经理失去的信心,未来有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主题型的ETF推出,例如近期火爆的红利ETF,国央企ETF等。

但说了那么多,最重要的还是市场大环境够好,美股才能玩出那么多衍生品。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