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停不下来!上半年上百个光伏项目扩产,投资额超6000亿!

华夏能源网
07-08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以此来形容当前的光伏市场可谓是恰如其分。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压力下,光伏企业淘汰赛已经开启。而另一面,大规模的扩产并没有停下来,且瞄准的都是n型产能。

华夏能源网&华夏光伏(公众号hxgf3060)不完全统计发现,今年1-6月,硅料、硅棒、硅片、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等主要制造环节的扩产项目达到100个左右,总投资额超过6000亿元。

其中,光伏主产业链共计69个项目签约或开工,涉及投资额3921亿元。

“都说优质产能永不过剩,如今这局面是所有的聪明人都想到一块去了,结果会怎样?” 一位光伏业内人士向华夏能源网&华夏光伏感慨道。

行业内理性的人,都在煎熬中期盼落后产能尽快出清,以使行业能早日触底回升,但理想的人毕竟是少数。依然疯狂的产能扩张,对光伏行业意味着什么?是新产能加速淘汰旧产能?还是延长行业调整期的一场“钝刀割肉”式的折磨?

一边淘汰,一边扩张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光伏行业步入调整阶段已逾3个季度,压力从下游的组件、电池端一路向上蔓延,到今年第二季度,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价格全部降至成本线以下,即使是一体化龙头企业也都不赚钱了。

在光伏行业二十年发展史上,全产业链亏损的状况还是首次出现。

一季度年报显示,120家光伏上市公司中,32家盈利为负,73家净利润下滑,全行业净利润同比下降71.98%。在此背景下,一批经营状况不佳的中小企业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

一年前SNEC大会上,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将会有一半的光伏企业被淘汰”的预言,如今正变为现实。奇怪的是,一边是大量企业被淘汰,与此同时另外一些企业仍在大踏步的扩张。

在新签约的项目中,项目规模超过10GW、投资金额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并不鲜见。例如,4月初,英发集团与包头市政府签约,要投建40GW单晶拉棒、20GW切片、20GW高效晶硅电池,总投资达到惊人的320亿元。

华夏能源网&华夏光伏统计发现,在新开工和新签约的项目中,总投资额在百亿以上的就有14个,包括润达、旭阳、丽豪、仕净、其亚、英发、矅灵、阿特斯、新霖飞、景能、贵州长通、英鹏等。

这其中除了部分光伏龙头企业,大多数是名气不大的二三线小厂,或者是背靠资本的后起之秀。按其公布规模之大,令行业侧目。他们此时往进冲,无论是整体实力还是资金储备是比不过龙头企业的,在寒冬面前抗风雪的能力难道会更强吗?

产能扩张的三大动因

明明行业产能已经过剩,为何还在大规模扩张?

“策哥论光伏”创始人胡志强对华夏能源网&华夏光伏表示,一种情况是,受到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的助推影响——除了优惠政策,地方政府会还通过地方基金平台给予资金支持。高杠杆之下企业方面出资很少,“不扩白不扩”。

第二种产能扩张,是围绕技术更新换代而进行的。在n型替代p型的趋势之下,企业的压力在于“如果不更新换代就会面临被淘汰”。“所以咬着牙也要上。”胡志强说。

华夏能源网&华夏光伏注意到,扩产新项目中,除个别为钙钛矿项目和BC外,基本全是n型产能,包括TOPCon和 HJT在内。

4月17日,陕西诺诚澳华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投资的5GW光伏组件智造工厂举行开工仪式。

来看看各家一体化龙头在2024年在n型产品上的扩产规划:晶科是“一体化规模行业第一,n型先进产能突破100GW”;天合光能则要在2024年将TOPCon产品销售占比超过80%,并计划在淮安建设HJT中试线;晶澳、阿特斯、爱旭均在加码TOPCon 新产能。

而异质结,则是众多没有技术积累的跨界企业瞄准的方向。异质结以更高的效率天花板、更低的成本被视为光伏行业下一个机会点,后来者希望通过布局这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还有一种扩张的动因,是部分企业打造一体化发展而进行的布局。

华夏能源网&华夏光伏统计发现,各环节中,电池片的扩张最猛,仅新增规划产能就超过393GW。对此,胡志强表示,硅片扩张主要是一体化龙头与专业化企业的竞争所致。

那么,上游环节由于持续的降价潮,利润缩水严重,是不是扩张就暂停了?

实际上并没有。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多晶硅新增规划产能高达87万吨,除青海丽豪和东立光伏为老牌多晶硅企业外,其他投资多晶硅项目的均为跨界新秀。

此时仍签约新项目的企业,或表明企业对自身成本控制有信心。另外,硅料建设周期较长(平均为18个月),也说明这部分企业布局的是两年后的市场。

这么来看,部分扩产有一定的合理性。那些选择扩张的企业“各有算盘”,龙头企业是要保持竞争优势,而二三线企业则是为了活着。

正如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排名靠后的第二阵营企业如果不扩产,就会慢慢掉队。扩产也算是他们的生死之争。”

然而,只要仍有人选择扩产,就会不可避免的进入同质化竞争。

以TOPCon产能为例,据SMM统计,现阶段TOPCon产能已达到650GW的规模。在这一情况下,如何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是所有光伏企业需要面临的难题。

行业洗牌中的“虚假繁荣”

在已经过剩的产能上再做加法,对行业发展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此,胡志强认为,产能扩张将使竞争更加激烈,进而加快行业洗牌的速度。

处于二三线的企业和跨界企业,想借产能扩张站稳脚跟,甚至实现跨越升级的梦想,大概率要落空。原因是这些企业品牌力弱、资源不足,并且市场开发渠道受限。

胡志强告诉华夏能源网,“置换不到资源、渠道不够,规模就上不去;规模上不去,财务上就很容易亏损”。有业内传闻称,某电池片企业布局垂直一体化发展,在硅料环节就“亏损了数十亿”。

他还预测,本轮洗牌过后将留下两种企业,一体化龙头和少量抱上一体化龙头“大腿”的专业化制造商,其他的企业很多将被淘汰出局。因此,眼下的大扩张将不可避免带来行业资源的浪费。

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下,除企业投入一部分资金外,不少项目还会使用高杠杆。项目一旦黄了,不仅企业债务会增加,投资机构、甚至地方国资也要跟着倒霉(见华夏光伏此前报道《困在“过度招商”中的光伏: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大扩张的项目并非都能最终落地。“这其中掺杂着一些炒概念的项目,目的是为了在二级市场融资。甚至一些厂商所谓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项目,都是吹的。”胡志强说道。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虚张项目规模的情况,在布局异质结的企业中尤为突出。

以2023年至2024年的市场情况来看,异质结企业“都很难”,主要因为目前异质结的市占率太小。央国企虽有异质结项目,但只是示范项目,并未大规模应用,很难支撑那么多企业。因此胡志强预测,不少规划中的项目会无疾而终。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沐邦高科、向日葵、聆达股份、海源复材、正业科技、和邦生物、德宸新能源、时创能源等企业就先后宣布了其新项目终止或延期消息。

在5月17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座谈会并出台了多项指导意见后,行业扩张“踩了一脚刹车”。华夏能源网&华夏光伏注意到,本次会议过后的5月20日-6月20日期间,光伏主要制造环节签约、开工、投产的项目仅为8个。

5月17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优质产能永不过剩”有道理,但优质产能也会面临同质化竞争的局面。期待在新的技术赛道上和更高的转换效率上进行激烈内卷过后,光伏行业能以更快的速度走出谷底,希望产能逆势扩张能够最终带来一些正面意义。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