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硅基研究室”(ID:gh_4398834ca1a7),作者kiki 谢浩。
十年能改变什么?如果将这一问题抛给AMD的“一号位”苏姿丰,她回答或许是,让一艘千疮百孔的巨轮重回巅峰。
从2014年正式成为AMD的首位女性CEO,到今天来算,苏姿丰已经执掌了这艘半导体巨轮整整十年时间。
十年里,所有人都亲眼见证着她所带来的奇迹,AMD从昔日营收跌半、CPU市场份额锐减的至暗时刻中走出,从不到3美元的股价变成了160美元,是十年前的53倍,市值也接近两个英特尔的体量,即便是在从不缺乏神话的硅谷,这样的逆转也堪称奇迹。
除此以外,在半导体圈,苏姿丰拥有精英与异类两重身份,她是一个完美的精英范本:美国移民、高知家庭的天才,在麻省理工一路读到博士,她是更标准的技术型人才。
但另一方面,苏姿丰也是一个异类,她不仅是大型半导体公司里的第一位女性CEO,同样是个“疯子”,在她的带领下,AMD用一场豪赌成为了如今芯片牌桌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玩家。
纵观芯片巨头的混战历史,AMD似乎始终拿着“大卫和巨人歌利亚”的脚本。硅谷著名科技新闻记者迈克尔·马龙曾这样评价AMD:“在所有的高科技故事中,AMD的故事是最可怕,也是最英勇的,它年复一年,代复一代,顽强地挑战某个星球上最成功、最具竞争力的公司。”
作为一家同时拥有CPU和GPU设计的芯片公司,一直以来AMD被冠以“万年老二”帽子——“CPU老二”、“GPU老二”——“第二”成了公司的一种魔咒,也正因第二的尴尬,AMD始终很难在资本市场取得较大的估值溢价。
苏姿丰和AMD并没有停止战斗,AI时代打开的智能算力时代,似乎为其送来了与英伟达拉近距离的东风。那么一个关键问题产生了:苏姿丰和她的AMD是否真的被低估了?
01
IBM的技术天才、
AMD的商业女王
在“教父”频出、传奇不断的科技圈,苏姿丰拥有众多的头衔和标签。
“打工皇后”讲的是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她,靠着每一次的职业选择成为了美国白手起家的女性亿万富豪之一;
“芯片铁娘子”或“女版钢铁侠”,则描述她成为大型半导体公司中第一位女性CEO,再造AMD的故事;
“苏妈”或“游戏机之后”,这是全球游戏迷和年轻工程师对她的称呼;
还有就是“苏博士”,苏姿丰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电子工程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心,她拥有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大楼。
苏姿丰和她的Lisa T. SU BUILDING
图源:X@Lisa Su
这些丰富的头衔拼凑出一个大众固有印象中的苏姿丰:一个精英学霸技术宅,一个一丝不苟的职业经理人,或者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技术出身的她曾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呆子”。
芯片行业不缺少技术天才,但人们对天才的期望需要加一个前提:天才同样需要拥有出色的商业头脑。台积电的灵魂人物张忠谋曾说:“作为企业领导,我更关注商业模式和策略这两方面。当中尤其以商业模式层次更高。”也正因开创了Foundry模式,台积电才更能获得芯片设计公司的信任,这也是张忠谋口中“台积电最重要的创新”。
于“技术天才”的标签之外,苏姿丰的商业头脑和领导能力被人们大大低估了。Moor Insights & Strategy分析师帕特里克·摩尔黑德曾这样评价苏姿丰:“她是一位超级明星”。2019年,苏妈被媒体传出将成为IBM的继任者,尽管后来她亲自下场辟谣,但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对此并不意外:“苏姿丰会成为大型科技公司积极追求的CEO或总裁候选人。”
像苏姿丰自己说的,在半导体行业三十余年里,她“一直都在技术和商业之间游走”,从MIT的书呆子成为如今的大公司追逐的“超级明星”,这得益于她过去两段最重要的职业经历——
一段是在IBM,在那里年轻的苏姿丰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职业路径,不止是成为一个实验室里的技术人员。
另一段就是在AMD,一个濒临生死线中的AMD给了苏姿丰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如《福布斯》的评价:“她将技术天赋、人际交往能力和商业头脑独特地结合在一起”。
在IBM,工程师背景和技术经验成了苏姿丰进入管理层的钥匙。当25岁的苏姿丰加入IBM的TJ Watson研究中心,成为一名研究员时,她回忆道“对加入大型企业感到害怕”,但凭借着出色的技术洞察,她带领团队开创了用铜代替铝连接计算机芯片的新方法,让芯片的运行速度提高了近20%。IBM高层很快发现了苏姿丰的才能,但也给了她第一道选择题:
走技术路线,还是更想走管理路线?苏姿丰选择了后者。
1999年,30岁的苏姿丰成为了IBM首席执行长郭士纳(Lou Gerstner)的技术助理,在担任这位传奇领袖技术助理的一年里,年轻的苏姿丰亲眼见证了IBM“大象起舞”的过程,她后来形容这段经历是“世界上最好的MBA”。不懂技术、但却极擅领导与商业谈判的郭士纳在无形中教会了苏姿丰很多能力,这些能力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制定战略并坚定执行。
打破官僚和等级制度,渴求真正解决问题的人才。
了解外部世界的学习能力。
2001年,她被任命为IBM新兴项目总监,并代表IBM与索尼和东芝合作开发一款高性能微处理器芯片(也就是后来的Cell),用以驱动索尼PlayStation 3游戏机,在与这些商界重量级人物谈判时,苏姿丰逐步意识到她对技术的敏锐度让她比单纯的管理型人才更具优势。
如果说IBM是苏姿丰的“MBA大学”,那么AMD就是一个让她施展抱负、大放光彩的最佳舞台。
和郭士纳拯救IBM的故事类似,苏姿丰也成为了AMD的救世主。在后来多次采访中,面对彼时陷入沼泽中的AMD,苏姿丰将她的改革经验,总结为三点:
创造伟大杰出的产品、加深客户信任和简化业务运营,她试图重新定义AMD。
“创造伟大杰出的产品”指的是AMD必须要重塑技术优势,重新规划自己的产品路线图。苏姿丰曾告诉员工:“工程师的动力来自于产品,我喜欢把这一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为此,她将把公司多个业务部门整合成两大事业群:一个是针对消费者的计算与显卡业务,这是AMD的传统优势阵地,另一个是针对企业的嵌入式与半定制业务。
于此同时,AMD放弃了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CPU研发,苏姿丰从苹果请回了架构大师吉姆·凯勒,将最大的赌注压在了个人电脑CPU的新架构Zen的研发上。
苏姿丰还巧妙借势对手犯错的窗口,抓住了英特尔在制程上挤牙膏和丢掉苹果这一大客户的机遇,一边坚定地执行自己的产品路线图,在2017年端出了新架构Zen,Ryzen锐龙、EPYC霄龙处理器一举扭转乾坤,走出亏损困境,由此开启了AMD的翻身之路。
另一边,2019年,AMD又联手台积电,率先跃入7nm工艺,而那时英特尔10nm工艺才姗姗来迟。
“加深客户关系”则是生态建设的缩影,AMD需要在新的竞争时期里在上下游迅速找到新的盟友,苏姿丰多年以来所积累的商业洞察与谈判能力在此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云计算风口下,AMD开始重返数据中心业务,从英特尔口中抢食蛋糕。据外媒报道,苏姿丰花了数年时间与科技巨头建立关系,这之中包括了微软、谷歌、甲骨文、亚马逊等巨头。谷歌云首席执行官托马斯·库里安曾说:“当我加入时,AMD根本不是我们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现在成了我们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这位高管将这些合作归结为:“这是苏姿丰的功劳。”
“简化业务运营”则是在决策上扁平化,快速执行、快速反应。对比英特尔这一庞然大物,人数规模更小的AMD在决策上可以更简单快速,同时技术出身的苏姿丰更容易直接对工程师的创新想法做出反馈与建议。苏姿丰曾说:“正因为规模没那么庞大,公司环境独特,工程师团队更容易实现他们的想法,钻研最新的技术。”
AMD“以弱胜强”的逆袭故事,在当年被外媒评论为“小鱼长成鲨鱼”或“大卫战胜巨人歌利亚”,苏姿丰成为了这个故事的主角,被包装成一个“战时超级英雄”,硅谷总是擅长制造英雄,但苏姿丰拒绝成为英雄。
在去年8月接受采访,被问及“如何看待半导体女王这一称号”时,苏姿丰腼腆一笑,只说了句:“我真是受宠若惊。”
她说:“其实半导体行业涉及的人员众多,需要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我只是从上大学开始就是在这个行业里,已经有30年经验而已。”
02
黄教主“上天下海”
苏姿丰“贴地飞行”
在不缺天才、疯子、怪胎与异类的科技圈,独特的人格魅力似乎是这群技术布道者必备的天分。
与出色的商业头脑一样,苏姿丰的人格魅力也被人们大大低估了。提及苏姿丰,她最具争议的对手——黄仁勋是一个无法被绕过的关键人物,在这位硅谷新教父出尽风头时,苏姿丰则代表了硅谷极客风范之外的另一种技术古典主义:同样是争强好胜,但在她身上表现出是一种低调谦逊、高效务实。
当30岁的黄仁勋创办英伟达时,彼时苏姿丰还只是郭士纳的技术助理,尽管在不少媒体眼中,这两位华裔间的竞争被描述为“舅舅与表外甥女”的故事。
他们的经历与性格底色如此相似——美国移民、热爱竞争,擅长将技术洞察与商业能力结合在一起,但又是那样的不同。
人们不可避免地将他们两人拿来做比较,如果论起名声与人格魅力,被称为科技圈“泰勒·斯威夫特”的皮衣老黄,风头无人能匹敌。
每逢他俩同台竞技,对比成了常态。在今年6月的2024年台北电脑展期间,有人这样形容这对“远亲近敌”:“传教士”黄仁勋“上天下海”、“生意人”苏姿丰“贴地飞行”。
比如,同样是说AI愿景,黄仁勋从机器人讲到数字人类,苏姿丰只是说自家产品如何优渥,成为了客户的最佳选择。人们甚至发现了他们的演讲中都有台湾夜市,但比起黄仁勋在台上大谈夜市阿婆做的水果究竟有多好吃,苏姿丰只是展示了一张由Stable Diffusion 3生成的夜市图片。
有媒体这样评价两人:“传教士和生意人的分享内容有很大差异,皮衣男和技术人的表述方式很不一样,两位风格差异巨大,但彼此间有着万缕联系。”
与黄仁勋的“皮衣、纹身、口若悬河”不同,苏姿丰严谨而低调。能佐证她这一个性,也是让她备受大众赞誉的一个故事发生在2018年。
彼时,她刚刚将AMD从低谷中拯救出来,但在上海F1赛场上,偶遇记者的她在采访时被“轻视”了。当英国前一级方程式赛车手马丁·布伦德尔这样问她:“可以说英文吗,你感觉如何?”,苏姿丰却笑着回应:“我很好,我和法拉利车队赞助商AMD一起来的。”
2018年,上海F1赛场采访视频截图,
图源:YouTube
社交媒体上,这一视频被人们疯狂转发,一条点赞超两千的高赞评论是这样写她:“她本可以在电视上说我是AMD的总裁,但她只是说我是AMD的,真是一个谦逊而善良的人。”
有人在AMD市值超过英特尔时,又重新翻看这一视频,评论区充满了苏姿丰的“不平”之声:“她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苏姿丰让一家科技公司起死回生,她没有乔布斯的傲慢,但更像有巴菲特的谦逊。”
对外低调谦逊的另一面,对内则是高调务实。
与黄仁勋擅长讲述个人成长故事不同,在苏姿丰各类采访中提到最多的关键词之一就是客户。
AMD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潘晓明在接受《财经天下》采访时曾提到:“苏姿丰不是那种永远待在指挥室的人。”她制定策略后,会亲自去见客户,和一线经理交流,参加各种项目验收,一旦发现问题,她会马上让所有高层开会,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
据惠普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内里回忆,有一次在德克萨斯州的冰暴中,苏姿丰开了四个多小时的车和他谈合作,内里说:“可以说我对AMD的上一代产品不再抱有幻想,但她向我展示了她对做事的信念。”
但掩盖在这些务实严谨的水面之下的,大多数人常忽略的是,苏姿丰和黄仁勋一样是热爱竞争的斗士。在苏姿丰的办公桌上有一个插满笔杆的马克杯,杯身文字写着:“绝不许失败”。
她从小就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无论是主修当时最难的电气工程专业,抑或是后来掌舵AMD,用郭士纳的话来说:“她从不遵循通常的模式——因为她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打破常规。”
事实上,苏姿丰也从不掩饰自己的好强之心。2017年现身麻省理工毕业演讲时,苏姿丰说:“我一开始就告诉你们,我有一点好胜心,请你们答应我,确保未来会有哈佛MBA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工作。”台下响起了一片来自毕业生的掌声与欢呼声。
当她启动AMD转型时,微软首席产品官帕诺斯·帕奈第一次见到苏姿丰时也就感受到了好胜:“她先是向前迈进,然后大杀四方。”
2017年,苏姿丰现身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授予仪式,
图源:YouTube
这种好强源自她的成长经历。比起黄仁勋草根式地成长,单枪匹马来到美国华盛顿,在学校被霸凌,苏姿丰出生于高知家庭,父母是典型的望子成龙的东亚家长,她从小就被严格要求,也习惯了在聪明人中斡旋。
每到母亲节,苏姿丰都会在社交平台发布和母亲的照片
图源:X@Lisa Su
在苏姿丰很多的采访中,谈到为何会从技术转向管理,她给出的答案总是“我认为我不够聪明”。在母校的演讲中,她也反复强调自己见过了太多聪明的人。
无论是求学抑或是工作,苏姿丰都被放在一个“优绩至上”的精英宇宙里,她不断看到更聪明的人,然后努力成为他们、超越他们,“永远朝着问题奔去,跑向问题”,她永远记得导师对她的叮嘱。
“Lisa一路都在解决这种疑难杂症,”苏姿丰的父亲苏春槐曾回忆女儿的经历,他一直叮咛苏姿丰:“人家公司不好才留给你来,这是你立功的机会”。
除此以外,与黄仁勋白手起家创办英伟达的“局内人视角”不同,苏姿丰对AMD来说是一个外来者,这种“战时CEO、非创始人”的身份让她的任务更加艰巨,她必须在内部建立自己的信誉,让别人相信自己,务实高效起到了关键作用。
AMD销售团队内部会开玩笑说,Lisa可不好蒙,因为她关注细节,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研发是芯片厂商不变的护城河,苏姿丰多会跑到研发团队直接交流,亲自督战,她曾在采访中提到:“每一天他们都会向我报告,不管是好消息或者坏消息。而我,不管消息是好是坏,都会去实验室看他们,给出我的建议。”
船长总会影响一船人,AMD内部也因此形成了一种“我要赢”的企业文化,苏姿丰曾提出“5%”的概念——好与最好只差最后5%,每个人要全力以赴,如果额外付出5%,则能从最好变成优秀。
除了AMD,苏姿丰鲜少透露自己的个人生活,比起教父们的衣着装扮与生活方式在硅谷掀起的新流行文化,苏姿丰的生活显得平静许多。在接受采访时,她曾透露,工作之余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就是高尔夫,偶然会喝点波尔多葡萄酒。
让她无法放松的原因只有一个,她和AMD需要一场新的胜利。
03
“联军”围剿英伟达
在提及AI产业带来的巨大造富机遇时,人们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公司往往会是英伟达。过去的两周里,它的市值一度超越了微软和苹果,成为“全球股王”。
事实上,如果按照增长幅度计算,“职业经理人”苏姿丰所领导的AMD在成绩上并不逊色——在接手AMD的10年里,这家企业的股价有9年实现了同比增长,股价增长了超过7100%,复合年增长率高达60%。
出色的股价背后,高达230倍的市盈率,意味着苏妈和她的AMD仍需在未来,以实际的市场成果,回应资本市场的热切期待。
看上去,她很自信。
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她说:“我们必须证明自己是一家优秀的公司,我认为我们能够做到。”
人们在讨论英伟达这家企业的非凡未来时,常常会有意无意地提到黄仁勋的年龄。相较于安迪·格鲁夫、杰里·桑德斯、张忠谋这些半导体行业的第一代先驱,年轻了30岁的黄仁勋,有着充足的时间,带领一家企业奔赴不可限量的未来。但“年龄”不只是英伟达和黄仁勋的优势,同样也是苏姿丰领导AMD的长期资本。
就算不对比行业的硕德耆宿,相较于那些如今活跃的半导体巨擘掌门人:71岁的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63岁的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和61岁的黄仁勋,55岁的苏姿丰也是如此的年轻、精力充沛。
在苏姿丰执掌AMD这艘芯片巨轮的整整十年时间里,外界甚至从来没有试图讨论过她的“接班人”话题,无论是从成果、威望还是个人状态来看,人们都毫不怀疑,她依旧会在未来20年里,继续担纲AMD的领导者。某种意义上,目之所及的未来,半导体行业的竞争,其实就是皮衣教主和这位芯片女王之间的“对手戏”。
在这场对手戏里,黄仁勋和他的英伟达手握GPU“生态惯性”的优势,而苏姿丰和AMD的短期机遇,则在NPU、网络互连等GPU之外的其他硬件产业中。
不久前结束的2024年台北电脑展,一度成为了两大芯片巨头隔空角力的擂台,在黄仁勋官宣旗下最强性能AI芯片Blackwell系列产品已全面投产之际,苏姿丰也带来了最新发布的AI芯片Instinct MI325X,和“每年一更新”的全新迭代节奏。
对此,苏姿丰有着自己的见解:“每年都有这样的节奏,是因为市场需要更新的产品和能力......我们每年都会有下一个大事件,这样我们就始终拥有最具竞争力的产品组合。”
现场,她还详细介绍了该公司未来两年开发人工智能芯片的计划,以挑战行业领导者英伟达。
在这份计划里,最直接的挑战来源于不断迭代的MI系列AI芯片,根据介绍,相比英伟达H200,AMD新展出的Instinct MI325X的计算性能是其1.3倍、内存容量是其2倍、带宽是其1.3倍。按照AMD的官方说法,一台搭载着AMDInstinct MI325X的八卡服务器,最多可以跑一万亿参数的大模型,是同等条件下英伟达H200服务器的2倍。
在这之后,基于全新芯片架构的MI350和MI400系列,也将于2025、26年分别面世。
从结果来看,这一长串的AI芯片参数,不仅再度印证了苏姿丰昔日“擅长高性能计算”的豪言壮语,也让参会的同行感到“鸭梨山大”。
目睹了苏姿丰和黄仁勋之间激烈的AI芯片“军备竞赛”后,英特尔CEO基辛格已经开始强调起了自家AI芯片出色的“性价比”表现:“它们的价格看起来‘相当引人注目’,特别是竞争对手相比。”
诚然,得益于英伟达在CUDA软件生态侧领先10年的前瞻布局,短期硬件层面的参数领先,还远远不足以让客户就此转投AMD的怀抱。正如业内人士所指出的那样。在计算机迈入水平架构分层时代的当下,“CUDA生态的巨大惯性,让英伟达的垄断地位得以持续延续下去。”
但这并不意味着苏姿丰和她的AMD已经失去机会。AI硬件产业的生态是如此庞大,从数据计算到构建、训练大模型,需要的不仅仅是GPU,还有主导GPU计算工作的CPU,和负责数据交换的网络互联硬件。
在上述GPU之外的赛道上,苏姿丰正在依靠更全面的产品组合生态,全面吹响进军AI的号角。
这些产品之中,有同样亮相于本届Computex大会上的数据中心CPU,还有集成CPU和GPU功能,旨在加强AI PC在端侧计算能力的全新NPU产品。
计算硬件的研发之外,2023年7月,为了针对英伟达旗下的网络通信产品InfiniBand,AMD还联合了微软等9家硅谷大厂联手成立了超以太网联盟(UEC)。
种种迹象表明,在AI产业侧,一支追逐、对抗、乃至“围剿”霸主英伟达的联军,已经在苏姿丰和AMD的周围逐渐集结。
目睹这一切的《福布斯》杂志,用“两个疯子的比赛”来描述芯片产业未来的走势,并表示:没有人能预测比赛的结果。
而对于即将到来的那场大战,苏姿丰的态度,则有一种云淡风轻的从容:
“AMD已经证明了,自己能够活下来……再次证明自己的伟大,并为自己对世界的贡献建立持久遗产,这些对我来说是一些有趣的问题。”
-END-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