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张忆东:港股的春天将延续 震荡期是精选核心资产良机|对话21世纪金牌分析师

张忆东策略世界
06-04

本文转载自2024年5月31日21世纪经济报道《兴业证券张忆东:港股的春天将延续 震荡期是精选核心资产良机|对话21世纪金牌分析师》

“核心资产要更强调股东回报的持续性”

编者按:21世纪经济报道携手“21世纪金牌分析师”评选获奖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首席分析师展开系列对话,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议题,洞察产业趋势,聚焦生态之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

深度调整了四年之久的港股,自2024年4月下旬起迎来一波反弹。根据Wind统计数据,4月22日—5月20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了21.03%。

此后,随着外资获利了结,5月21日以来,港股开启了震荡模式。

作为A股和香港股市有影响力的股票策略分析师、总量研究领域第一位新财富白金分析师,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经济与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张忆东在今年3月下旬就曾预判,“2024年将出现港股的春天”。彼时,他判断,“2024年港股有望底部抬升,从过去数年的空头市场逐步回归多头市场”,“资金面和基本面环境的改善是港股中短期的主导性变量”。

2024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资本市场的资金面和基本面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港股的反弹行情又将持续多久?

近日,张忆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谈道,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有可能逐季好转,环境形势是温和改善。

他认为,当前是外资回流中国资产的第一阶段,外资近期进行“高低切换”并引发“空头回补”,属于先知先觉的资金在“试水”的阶段。到了今年第三季度,特别是从8月份中报季开始,有望进入到外资回流的第二阶段,规模更大、受基本面改善的引领。

对于港股,“当下港股开启大牛市并不容易,但2024年港股是多头行情。”张忆东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核心资产”概念的创造者,张忆东在2024年又提出了“新时代的港股核心资产”。

张忆东指出,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投资中国股票核心资产时,需要重视现金流量表的健康可持续,包括盈利增速、分红、回购具有可持续性。高增速时代已经过去了,叠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外部环境,新时代的核心资产要更强调股东回报的持续性。

张忆东(由受访者供图)

 中国步入新旧动能转换后期

21世纪:如何看待当前国内的经济形势?

张忆东:中国经济步入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后期。我们是从两个维度来看这个问题:

第一,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旧动能的退坡影响在弱化。2024年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的部署导向积极。“5·17”房地产新政开启之后,预计地产部门风险将加速化解,地产对经济拖累影响最大的阶段正在过去。这个预期的变化很重要。

第二,新动能的兴起。所谓新动能有“三新”:

一是消费新动能,未来10—15年,以“高性价比+银发经济”为核心的新兴消费趋势,将成为中国经济韧性的基石。在中国,1963年—1979年曾出现过“婴儿潮”,这一代人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积累了一定的财富。随着这代人陆续到达退休年龄,将驱动银发经济加速发展,推动中国的过高储蓄率向消费的合理转化。

二是出海新动能。出海本质上是高水平的对外经贸关系。出口依然是中国重要的优势,但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出口将更进一步向出海升级。出海的目的是通过互相成就做大全球的蛋糕。

三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动能。过去几年,中国高科技始终保持较快发展,在先进芯片、航空航天、精细化工等,都取得了成就。往后看,科技发展将驱动中国经济具备长远增长动能,这种新趋势正在逐步深化。

概括而言,当前,中国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不再片面追逐GDP的高增速,而是追逐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性,以及如何让经济发展与中国的大国地位相匹配。

春节之后,特别是全国两会至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韧性开始被重新认知,海外对于中国经济的中长期预期开始发生积极变化。虽然当前对短期经济的分歧仍然较大,但是,积极的房地产政策、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正在成为市场一致预期,开始等待政策效果。

21世纪:关于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衰退,这一说法是否成立?

张忆东:去年对于这个说法,我就持反对意见。当下,更加有信心、有理由否认中国资产负债表衰退这个说法。

疫情之后,家庭部门整体心态趋于保守,叠加房价下行,2023年一度出现了比较密集的提前还房贷的情况,但这只是周期性的。去年,部分投资者开始提出所谓的“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衰退论”,担忧中国有可能会重蹈日本90年代的覆辙。

中国居民2023年“降杠杆”与日本90年代资产负债表衰退其实是“形似而神不似”,有相似性,但逻辑上不一样,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并不是长期趋势,也不会持续压制经济。

相反,经过短期“降杠杆”之后,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更健康。目前中国居民家庭的杠杆率60%左右,远低于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前日本居民家庭的杠杆率。这得益于过去十几年,中国政府持续优化地产政策,避免了极端房地产泡沫的出现。后续,房地产新政持续落地,房地产风险加速化解,从而避免房价和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下行螺旋。

 21世纪:中短期维度上,对于国内经济有何预判?

张忆东:与2023年不同,2024年中国的经济形势有可能逐季好转,今年名义GDP增速下半年将强于上半年,主要是考虑到去年低基数叠加下半年PPI有望转正;实际GDP将保持平稳,今年一季度,国内实际GDP增速已经超预期,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名义GDP与企业的毛利率以及主营业务收入相关度更高,因此随着名义GDP逐季改善,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上市公司的盈利,在未来几个季度都将逐季改善。

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全面恢复正常化的第一年,叠加经济政策导向强调“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但不搞大水漫灌,因此我们判断,今年的宏观形势是温和改善,不是经济下行,也不至于出现过热

外资回流将分为两个阶段

21世纪:今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张忆东:今年最大的变化是基本面的变化,即新旧动能切换进入后期,经济开始企稳,特别是名义GDP增速较去年改善较明显。

这个变化对股市的影响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预期差”的修复阶段,对经济过度悲观的预期特别是对房地产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担忧,逐步消除,从而,空头回补、估值修复,这是近几个月正在发生的事;

第二阶段,后续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各个行业的龙头公司(也就是我们在2016年提出的各领域的核心资产)盈利将会修复,从而进一步引发盈利和估值同步修复的“戴维斯双击”。

另外,A股市场自身的微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主要体现在政策环境的优化,以新“国九条”为代表的监管新规积极呵护A股投资功能,规范过度交易,规范融资和减持行为,有利于A股市场休养生息。

对应到股市投资策略上,要及时调整方向。过去两年,“哑铃型配置”颇为盛行,其本质是经济悲观预期下的筹码博弈——配置低波动高股息资产,炒作小盘题材股,抛弃核心资产。

今年恰恰相反,经济企稳复苏,核心资产估值经过三年下跌已处于低位,兼具高胜率和高赔率,换言之,旧动能退坡期的“剩者”,将会成为今年及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复苏期的赢家

21世纪:请谈一下近期的资金面。

张忆东:首先,谈一下外资,短期甚至6、7月分外资可能处于“获利落袋”的观望期。2024年外资回流可能分为两个阶段,4月至今是外资回流中国资产的第一阶段,外资进行“高低切换”、空头回补,属于先知先觉的资金在“试水”的阶段。

到今年第三季度,特别是8月份中报季开始,有望进入到外资回流的第二阶段,“老鼠拉木掀——大头在后面”,规模更大、受基本面改善的引领。

两个阶段之间,短期甚至6、7月分外资可能处于观望期,等待政策效果,等待三中全会。

其次,内资有三大趋势正在形成。

第一,ETF扩容将成为中长期趋势,给A股和港股带来持续增量,有利于核心资产价值重估。

第二,主动型投资正在发生类似二阶导数的改变,体现在公募权益基金和私募权益基金对核心资产的信心修复。2023年A股和港股都是减量市场,核心资产股价和重仓它的基金规模则呈现下行螺旋。今年,伴随着经济企稳,精选核心资产将有赚钱效应,并引发良性循环。

第三,险资为代表的长线资金下阶段在港股的震荡期将持续进场。长期来看,随着鼓励分红、呵护投资功能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险资、养老金、社保、企业年金为代表的“耐心资本”将成为A股、港股的稳定器。过去数年险资等“长钱”持续布局港股,已经取得了港股央国企高股息资产的定价权。后续,核心资产的重估进程中,耐心资本的配置也将提升。

21世纪:新时代的核心资产有何不同?

张忆东:通俗地讲,核心资产是指各个行业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受益于时代红利的龙头公司。时势造英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核心资产的具体范畴又有所差异。比如,00年代,核心资产就是受益于城镇化、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五朵金花”行情以及核心地段的学区房。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GDP增速从以往的“10时代”、“8时代”步入“5时代”;政策导向,积极鼓励“新质生产力”,提倡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应到房地产,本轮地产政策放松目标在于“稳住”,推进地产健康平稳发展,进而经济稳中求进。

在此背景下,新时代的核心资产应当符合“15+3”标准。“3”指的是股息率+回购收益率在3%以上,以良好的现金流支撑分红及业绩的持续性,也是股权文化走向成熟的标志;“15”指的是业绩增速不低于10%,高标准在15%以上,相当于名义GDP增速的2、3倍。重点在于,由股息、回购和净利润增长带来的综合回报至少能够超过15%,高标准在18%以上。

总体上,对核心资产的重新界定,顺应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特征,不再片面追求盈利高增速,而更重视上市公司盈利的高质量、可持续性,更重视健康的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不提倡盲目的资本开支冲动,提倡积极回购和分红,提倡重视股东回报的优秀股权文化。

港股迎“牛市”?机会何在?

21世纪:4月下旬以来,港股大涨,是否受到主动型外资加仓的影响?大涨之后,港股是否将迎来震荡期?

张忆东:大涨之后,港股在2季度后期及3季度初,可能将处于震荡期。

首先,港股有完善的做空机制,跌深反弹之后往往会出现震荡。

过去四五年,跌得足够深,风险释放得足够充分,以至于今年有点阳光就能灿烂。4月份,主动型外资加仓港股的资金规模并不大,但由于做空港股过度拥挤,从而,“四两拨千斤”,引发一波逼空,导致港股大涨,而且走势很陡峭。

如此陡峭的走势,叠加外资短期对中国经济的分歧依然较大,这恰恰说明并不是主动型的买盘在拼命追高,而是对冲基金要防止自己被踩踏,所以选择平仓空单。

港股的卖空比例(卖空金额占总成交金额的比例)去年三季度曾一度高达33%左右,历史罕见。今年年初,港股卖空比例达到30%左右。

从今年4月初,外资开始“高低切换”时,港股卖空比例从20%多快速回落,一路回落。截至5月17日,港股的卖空比例已回落到13.7%,处于2014年互联互通以来的58%分位数,且已经处于2018年至今的均值(15%)以下。按照历史经验,每次卖空比例接近10%左右时,市场就开始震荡。事实上,5月21日当周,港股已经出现调整。

其次,“Sell in May,go away”的季节性规律可能重演,导致外资短期对港股进行“获利落地”转向观察期。通常6、7月是外资的度假季,今年4、5月港股的快速上涨之后,外资进入等待政策红利的落地以及基本面数据随之变化的观察期,并且也在等待三中全会。

 21世纪:有观点认为,2024年港股将迎来牛市,对此,你怎么看?

张忆东:今年3月,我写过一份报告《港股的春天》,提出2024年“春”回港股,港股市场充满机会,可能会出现“雨后春笋”般的普遍性机会。但是,“春天”只是个形容词,形容生机勃勃、形容基本面和政策面的改善,不是按照春夏秋冬来时间排序的。

港股有春天,有反弹行情,但是,未必有如火如荼、大牛市一般的“夏天”。经典意义上的“牛市”是要创新高的,也就是说恒生指数要突破2018年33000点,至少要突破2021年2月的31000点。目前看很难,压制港股的中长期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特别是地缘政治。

坦率说,当前不是港股大牛市的开始,当下港股开启大牛市并不容易,但2024年港股是多头行情,今年可能涨出未来数年的高点区域

未来几年有望比过去4年要好,港股或可类比1993-1996年的日本股市或者过去十多年的A股,也就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21世纪:港股后市将如何演绎?

张忆东:今年的港股行情将分为两个阶段,而行情高点或是四季度,“爱在深秋”。

当前是港股2024年反弹行情第一阶段的尾声,后续或将震荡期。4月初以来,美债收益率在高位震荡,海外机构投资者愿意寻找更具性价比的机会,外资进行“高低切换”回流“洼地”港股,推动港股的空头回补,进而吸引内资加仓,内、外资共振驱动港股短期快速走强。

6、7月将是恒指及恒生科技指数的震荡期或者整固等待期。过去数年形成的熊市思维使得港股行情不会一蹴而就,叠加6、7月份是外资传统度假季,所以,外资主导的港股板块需要警惕短期回调风险。但是,6、7月份,保险为代表的内资拥有定价权的领域,特别是高股息央国企龙头可能逆势上涨。

下半年,港股行情有望启动第二阶段的上行,驱动力将是基本面改善超海外投资者预期。第一,下半年中美经济相对动能的变化更有利于中国资产,美国经济环比动能减弱,中国经济动能有望进一步提升。第二,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疫情之后彻底恢复正常的第一年,政策导向更积极,房地产“金九银十”也许时隔多年重现。第三,8月份港股上市公司中报季,核心资产龙头公司的业绩指引或更乐观,有利于内、外资做多资金增持港股。

总之,本轮港股行情的持续性关键在于中国经济改善的持续性,一旦行情因为情绪的波动或筹码博弈而出现震荡调整,则是逢低配置港股核心资产的好时机。

21世纪:在港股市场,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张忆东:投资港股切忌情绪化追高,而立足长期价值来配置高胜率资产。

按照目前的节奏,建议6、7月重点配置中资有定价权的央国企龙头,特别是公用事业领域的高股息资产,另一方面,逢低精选港股新时代核心资产,淘金互联网、消费、出海产业链、先进制造等领域龙头。

2022年初以来,我们持续推荐战略性配置央国企高股息龙头。当前,港股高股息资产对于中国内地配置型资金仍有较强吸引力。截至2024年5月10日,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的股息率为6.7%,与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的利差达到4.4个百分点。

2024年港股高股息资产的投资策略可以从类“纯债”策略转向类“可转债”策略。

这是因为中国经济企稳复苏,今年修复动能较大的港股高股息资产,建议关注地产产业链、水电煤燃气等公用事业。

后续,伴随着“517”地产新政的落实,可以精选房地产相关产业链的地产、物业、有色金属、建筑建材、家电家具等领域基本面改善超预期的龙头。

注:文中内容依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港股行情震荡期,正是精选核心资产时》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6月1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

张忆东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2

SFC HK执业证书编号:BIS749

李彦霖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5

迟玉怡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2040001

请注意:李彦霖、迟玉怡并非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注册持牌人,不可在香港从事受监管活动。

自媒体信息披露与重要声明

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投资者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本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其中:沪深两市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平台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