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园花坊
2020-10-30
己阅
@华商韬略:
大逆袭!当同行从首富走到坐牢养鸭时,他统治行业改变世界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308271903,"tweetId":"308271903","gmtCreate":1604004225102,"gmtModify":1703831623842,"author":{"id":3560724072298839,"idStr":"3560724072298839","authorId":3560724072298839,"authorIdStr":"3560724072298839","name":"馨园花坊","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6,"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n己阅</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n己阅</body></html>","text":"己阅","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308271903","repostId":308114350,"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308114350,"tweetId":"308114350","gmtCreate":1603893075672,"gmtModify":1703831147308,"author":{"id":3524105760314666,"idStr":"3524105760314666","authorId":3524105760314666,"authorIdStr":"3524105760314666","name":"华商韬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bcbbcdfdd125576e4d9038a38b0dc86","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7933,"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c41406acffd4554838227431cce57a9","width":"472","height":"8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148f639a4dc4ff49533011e3f089404","width":"472","height":"8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fa2200a5aa1463381fba2187a758bdf","width":"472","height":"8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792dec1b05143fa997ae9b9656f47ba","width":"472","height":"8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425bd84e59c4fe08792dac15c50be2c","width":"472","height":"8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d1bce2d59f548839ff5604c2a64a4d4","width":"1000","height":"66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f5241a336f14605b94ae7a73e0780f1","width":"472","height":"8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4d564543c5345358d3cebc4e52b942c","width":"1080","height":"72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780d8c751324ce79ee28a07ddfbbcc2","width":"1000","height":"58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4d10c6cfe644012a8a121f2a562c0f9","width":"1000","height":"66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2d3784be53b40b9be20e36c497ae45e","width":"640","height":"23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d767a6ded314e18ad8ebe9f85e0ec9a","width":"1000","height":"36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13c55e789fb46fab738e3f090449290","width":"1000","height":"66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b579ed051124461baf3c238c3701dd9","width":"1000","height":"66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7b17d6d7aba42b8923f42b4defed807","width":"1000","height":"66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2a1591e78d54e21a0afa44d4e70ae00","width":"1000","height":"667"}],"cover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c41406acffd4554838227431cce57a9","width":"472","height":"8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148f639a4dc4ff49533011e3f089404","width":"472","height":"8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fa2200a5aa1463381fba2187a758bdf","width":"472","height":"83"}],"title":"大逆袭!当同行从首富走到坐牢养鸭时,他统治行业改变世界了!","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f2d3784be53b40b9be20e36c497ae45e\" tg-width=\"640\" tg-height=\"236\"></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4d564543c5345358d3cebc4e52b942c\" tg-width=\"1080\" tg-height=\"720\"></p> <p>慢,就是快!</p> <p><b>作 者丨张静波</b></p> <p>华商韬略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微信:hstlkf</p> <p>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p> <p>图片:网络、图虫创意</p> <p>光伏产业战尘埃落定,新的世界硅王诞生了。</p> <p>十年前,代表多晶硅阵营的苗连生宣布:<b>“全世界的话语权在我这。”</b>彼时,孤注于单晶硅的李振国,还在宁夏戈壁滩上打桩、建厂房。</p> <p>谁也没想到,<b>十年后,他成了光伏产业最有权势的人,</b>而当初急着号令天下的苗连生,却躲到鱼塘边,种菜、养起了鸭子。</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f425bd84e59c4fe08792dac15c50be2c\" tg-width=\"472\" tg-height=\"83\"></p> <p>李振国的逆袭,只此一家;<b>苗连生的失意,却写尽大半个行业的悲歌。</b></p> <p>这一堪称光伏产业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大翻盘,最初源自十几年前的一个越洋电话。</p> <p>2005年9月的一天,远在马来西亚出差的钟宝申,接到老同学李振国的“密电”。</p> <p>电话里,李振国滔滔不绝讲到了正在兴起的光伏产业。站在双子塔旁的钟宝申,听得心潮澎湃,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方的纠结。</p> <p>让李振国纠结的,是<b>光伏产业延续数十年的路线之争。</b></p> <p>自从1954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世界上第一块硅电池以来,光伏产业便产生了单晶硅和多晶硅两大阵营。</p> <p>自然界的硅,通常以沙子的形式存在。后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提纯出多晶硅。</p> <p>刚出炉的多晶硅,既可直接铸锭、切片,也可通过直拉法或区熔法,先拉制成单晶硅棒,再切片。</p> <p>切好的硅片,再做成电池,连成组件。高纯度的单晶硅片还可用来制造半导体芯片。</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d767a6ded314e18ad8ebe9f85e0ec9a\" tg-width=\"1000\" tg-height=\"367\"></p> <p>不同的工艺,演化出不同的技术路线。</p> <p>2004年以前,单晶硅一统天下。那之后,德国颁布上网电价法,补贴光伏发电,引爆整个光伏产业,曾经一边倒的格局开始逆变。</p> <p>新涌入的光伏企业,<b>几乎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多晶硅路线,因为它的门槛和成本都更低。</b></p> <p>199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干了十几年半导体、一直在拉制单晶硅棒的李振国,原本打算一辈子就这样了,但光伏产业这个巨大的风口让他蠢蠢欲动。</p> <p>这原本只是捎带手的事,毕竟从半导体到光伏,难度更低了。但新行业几乎所有的玩家都倒向多晶硅,却让他产生了怀疑。</p> <p><b>坚持单晶硅,还是倒向更广泛的阵营?</b>犹豫中的李振国,拨通了老同学钟宝申的电话。</p> <p>这个普通的越洋电话,在十几年后一举改变了世界光伏产业的格局,也改变了两个人的人生轨迹。</p> <p>从马来西亚回国后,钟宝申放着大公司不干,跑到西安跟李振国一起再创业。2006年,西安隆基正式启航。</p> <p>接下来数月,李振国带领团队,对单晶、多晶、薄膜等各种技术路线,逐一进行论证。</p> <p>科班出身和多年的行业经验,让他们没有人云亦云凑热闹,而是冷静下来,反复问了自己两个问题:</p> <p><b>光伏行业的本质是什么?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如何?</b></p> <p>对于问题一,团队经过反复碰撞,得出结论:光伏产业的本质,和传统能源一样,就是比较谁的度电成本低。</p> <p>如何降低度电成本呢?<b>一是降本,二是增效。</b>成本上的差距,可通过技改抹平,不同技术路线间的效率差,却是天生注定的。</p> <p>单晶硅尽管拉棒成本高,但因其内部原子排列更有序,转化效率也比多晶硅高。薄膜技术虽然只需一个涂层,大大节省了用料,但效率不行。</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4d10c6cfe644012a8a121f2a562c0f9\" tg-width=\"1000\" tg-height=\"667\"></p> <p>▲数据来源:工信部2018年《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p> <p>三者权衡下来,单晶硅最被隆基看好。</p> <p>选好了赛道,接下来就看具体的竞争策略。在李振国看来,凡是人可以造的东西,短缺只是暂时的,过剩才是常态。</p> <p>从这个意义上讲,<b>光伏产业属于制造业,而非高科技产业,比拼的是谁的成本更低。</b></p> <p>基于这个判断,隆基要做的,就是聚焦在自己擅长的单晶硅拉棒、切片领域,用十年时间在成本上追平多晶硅,然后凭效率胜出。</p> <p>用李振国的话来讲,<b>即便多晶硅的铸锭成本降为零,单晶硅也能赢。</b></p> <p>说这话时,李振国敲着桌子,信誓旦旦。但他的十年大计,无异于跟全行业为“敌”,毕竟当时跟隆基一样站在单晶硅阵营的企业,屈指可数。</p> <p>更多的人,已经等不及。<b>因为,直升机正在从天上往下撒钱。</b></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c41406acffd4554838227431cce57a9\" tg-width=\"472\" tg-height=\"83\"></p> <p>2005年,德国颁布上网电价法一年后,整个中国光伏产业被一件事煮沸。</p> <p>那年12月,一个叫施正荣的人把一家做光伏电池、组件的企业——尚德带进了纽交所,创下中国首家民营企业在美国主板上市的历史。</p> <p>五年前,刚从澳大利亚学留洋归来的施正荣,还是个穷学生。为了推销自己的光伏梦,拎一小包到处吆喝,被人当骗子。</p> <p>五年后,这个众人眼中的“骗子”,却<b>做出一家世界级企业,顺便把荣智健拉下马,自己当了中国首富。</b></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13c55e789fb46fab738e3f090449290\" tg-width=\"1000\" tg-height=\"667\"></p> <p>施正荣火箭般的炼金术,只是世纪初那场造富运动中的一个缩影。在欧洲光伏大跃进下,一大批中国弄潮者蜂拥而至。</p> <p>昔日“民营电王”朱共山,成立协鑫硅业;幕墙大佬高纪凡,组建天合光能;原宁晋县电力局长靳保芳,创办了晶澳。</p> <p>就连卖化妆品的苗连生、做安防用品的彭小峰,也都杀了进来。</p> <p>他们连同2004年后冒出的2000多家中国光伏企业,改写了世界光伏产业的格局。</p> <p>全球资本报以同样的疯狂,短短数年,十几家中国光伏企业在美上市。</p> <p>纳斯达克为了争抢施正荣,亲自派人到中国促谈。<b>纽交所为了苗连生,打破百年成规,让他可以不系领带敲响上市钟。</b></p> <p>成为首富的施正荣,雇6个保镖,花20万包机去开会,家里豪车更是十几辆。他与美国副总统进晚餐,与英国王子谈合作。</p> <p>但这一切财富和喧嚣,都跟李振国无关。自从选择“背叛”行业,也就选择了孤独。</p> <p>彼时的隆基,默默无闻,<b>其一年的营收,还不够施正荣买几辆宾利。</b>就凭这点家底,李振国开始了自己的十年大计。</p> <p>当别人忙着抢热钱时,<b>他却“龟缩”在大西北,密谋对多晶硅的成本绝杀。</b></p> <p>多晶硅铸锭和单晶硅拉棒,极度耗电。李振国为了节约成本,将隆基的第一个生产基地放在偏远但电价便宜的宁夏戈壁滩上。</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b579ed051124461baf3c238c3701dd9\" tg-width=\"1000\" tg-height=\"667\"></p> <p>早期的单晶硅生长炉,一次投料不到200公斤,相比之下,多晶硅的铸锭炉一次可投500公斤。</p> <p>凭借这一差距,多晶硅常年把持着成本优势。</p> <p>直到隆基通过连续直拉(CCZ)等新技术,不断加大投料量,最终突破1000公斤,逼近同期多晶硅铸锭炉的水平。</p> <p>不仅如此,它还以高拉速、多次拉晶等新工艺,极力缩小单晶硅拉棒和多晶硅铸锭之间的成本差距。</p> <p>最终的结果是,单晶硅的拉棒成本从最早每公斤130多元,锐减至不到40元。同期,多晶硅的铸锭成本只是从40多元降至20元。</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d1bce2d59f548839ff5604c2a64a4d4\" tg-width=\"1000\" tg-height=\"667\"></p> <p>但这,还远不是李振国对多晶硅产业的致命一击。</p> <p>铸完锭、拉完棒,接下来是切硅片。传统沙浆切割法,废料多、效率低。对此,大家都习惯了。</p> <p>唯独李振国不甘心,<b>他打破日本人的垄断,在光伏行业发动了一场金刚线切割革命。</b></p> <p>相比沙浆切割法,金刚线切割不但速度快,还因为切片薄,极大地降低了硅耗。但这在当时是一项昂贵且不成熟的技术。</p> <p>为了推广它,隆基每年战略性亏损几千万。<b>最难的时候,成品率掉到了80%,李振国一宿一宿睡不好觉。</b></p> <p>好在他顶住压力,笑到了最后。</p> <p>这场由隆基发起的革命,不但让整个光伏产业受益,也在很大程度上,逆转了单晶硅和多晶硅的竞争格局。</p> <p>事实上,算上两者的效率差,<b>到了2015年,单晶硅的性价比已超过多晶硅。</b></p> <p>就在李振国完成对多晶硅路线的绝杀过程中,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却几乎埋葬了整个中国光伏产业。</p> <p>曾经的直升机撒钱,变成了血肉模糊的坦克碾压。</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792dec1b05143fa997ae9b9656f47ba\" tg-width=\"472\" tg-height=\"83\"></p> <p>灾难,最初源于中国光伏产业早期的一个尴尬事实。</p> <p>2008年以前,全球光伏发电市场主要在欧美,国内几乎为零。2000多家中国光伏企业,虽然凭借低成本优势,拿下世界第一,也仅限于硅片、电池和组件。</p> <p>上游的多晶硅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当时,<b>Hemlock、Wacker等巨头,垄断了90%以上的硅料,国内年产量不足100吨。</b></p> <p>市场和原材料两头在外,导致多晶硅料价格暴涨,<b>从2004年每公斤30美元,飙升至2008年最高475美元!</b></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2a1591e78d54e21a0afa44d4e70ae00\" tg-width=\"1000\" tg-height=\"667\"></p> <p>在原材料涨价的暴击下,大多数厂家和尚德一样,不得不与外方签下十年长期合同,锁定短期价格风险。</p> <p>也有不甘心和不服气的,比如,彭小峰和苗连生。</p> <p>2005年,当彭小峰站在江西新余一片荒地上宣布,五年做成全球第一大硅片企业时,他的员工都觉得他疯了。</p> <p>但仅仅两年多后,他便兑现诺言,以气吞山河之势,将赛维LDK带进纽交所,带上世界之巅。</p> <p><b>32岁坐拥400亿资产、成为江西首富,</b>让这个年轻人变得膨胀,并更加迷信速度和规模。</p> <p>既然硅片搞得,硅料如何搞不得?沿着这个简单的逻辑,彭小峰<b>豪掷120亿元,试图在一个叫马洪镇的小地方打造全球最大的硅料厂。</b></p> <p>就在彭小峰恣意马洪镇的同时,苗连生也在英利内部秘密组建筹粮处。</p> <p>刚从纽交所归来并晋升河北首富的他,出人意料地放弃业内最稳定的西门子法,而改用新硅烷法,并将自己的硅料厂命名为六九硅业。</p> <p>言下之意,要用低价(六毛九),打败一切竞争者。虽然厂子还没建好,苗连生已经着急地宣布:<b>英利说涨就涨,全世界的话语权在我这。</b></p> <p>彭小峰因为禁不住诱惑上马硅料厂,军人出生的苗连生,更多是咽不下一口气。但他们都低估了做硅料的难度。</p> <p>因为缺乏化工行业的经验,工期一拖再拖。更要命的是,两人还选错了时间。</p> <p>2008年,就在彭小峰和苗连生豪赌多晶硅料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需求锐减,导致硅料价格在随后几年暴跌90%。</p> <p>虽然国家出马救市,启动国内光伏市场。但2011年开始,美欧先后发起“双反”,让本已萎缩的海外市场雪上加霜。</p> <p>订单少了,原材料却还要高价进口。</p> <p>疯狂扩产的中国光伏企业,最终发现,当初为了锁定价格风险,急不可耐和海外硅料巨头签下长单的所谓明智之举,最后却变成扎向自己心窝的一把利剑。</p> <p>而彭小峰和苗连生的硅料厂,刚投产即血亏。</p> <p><b>整个中国光伏产业,哀鸿遍野。</b></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fa2200a5aa1463381fba2187a758bdf\" tg-width=\"472\" tg-height=\"83\"></p> <p>与快马扬鞭争第一的英利、赛维LDK等相比,偏安大西北、慢吞吞苦练内功的隆基,虽然躲过一劫,但也没少受冲击。</p> <p>2012年,隆基刚上市,就因大客户尚德破产被拖累,当年净亏1.2亿元。</p> <p>更让李振国糟心甚至睡不着觉的是,自己卧薪尝胆多年,眼看就要在成本上绝杀多晶硅,却无奈地发现:</p> <p><b>单晶硅正在被更多人抛弃!</b></p> <p>事实上,就在隆基苦练内功的这些年,<b>单晶硅的份额迭创新低,仅剩下不到20%。</b></p> <p>十几年前,松下以等离子技术,惊艳全球彩电业。最终,却因为产业链不支持,完败于液晶电视。</p> <p>眼看着历史又要重演,李振国急了:<b>“我们感觉到一种危机,单晶硅有可能被边缘化。”</b></p> <p>为了打开局面,之前埋头于技术的他,开始不停奔走于下游电池、组件厂,给他们明算账,试图说服他们改用单晶硅片。</p> <p>但所有的尝试,几乎都失败了。</p> <p><b>万般无奈之下,李振国只好甩开胳膊自己干!</b>2014年,隆基经过多方考察,出资收购了一家下游组件厂——浙江乐叶光伏。</p> <p>彼时,乐叶的产能只有区区0.2吉瓦(GW),在行业内几乎可忽略不计。</p> <p>以这样的速度扩张,可能还没等李振国施展拳脚,隆基就死了。于是,他决定“豪赌”一把:<b>慢了十年,也该雷霆一击了。</b></p> <p>从此,隆基摇身一变,成为“扩产狂魔”。刚收购乐叶不久,它便将其位于衢州的产能扩充到2GW。紧接着,又在泰州筹建新的基地。</p> <p>着急扩产的李振国,赶上了好时候。</p> <p>自从2008年国家补贴光伏发电以来,国内市场井喷,光伏发电装机量六年激增200倍。</p> <p>更重要的是,<b>2015年,国家发布光伏领跑者计划,光电转换效率更高的单晶硅成为大势所趋。</b></p> <p>踩对了点的隆基,加快在全国布局,从硅棒、硅片到电池、组件,火力全开,甚至将产能扩张至越南、马来西亚等海外基地。</p> <p>光伏领跑者计划发布当年,<b>隆基勇夺单晶硅片全球第一。五年后,其光伏组件出货量也跻身全国五强。</b></p> <p>与隆基一起腾飞的,是单晶硅在全球光伏市场上的占有率,从六年前不到20%攀升至50%。</p> <p>强劲的业绩,刺激隆基股价大涨。<b>2020年,隆基以3000亿元市值,成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企业。</b></p> <p>有了钱的李振国,把更多的钱砸向了研发。短短两年,隆基单晶PERC电池效率六次打破世界纪录。</p> <p>疯狂砸钱、大肆扩产……隆基的变身,让许多人不适应,人们仿佛又看到当年尚德、英利和赛维LDK的熟悉身影。</p> <p>质疑声甚嚣尘上。</p> <p>面对满城风雨,李振国只是简单地回应了六个字:<b>不领先,不扩产。</b>换言之,隆基所有的新建产能,在技术上必须领先于整个行业。</p> <p>如何做到领先呢?<b>先要当一只乌龟,忍受住十年磨一剑的苦寒!</b></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148f639a4dc4ff49533011e3f089404\" tg-width=\"472\" tg-height=\"83\"></p> <p>对于隆基的成功,李振国曾总结过一句话:</p> <p><b>“很多事情你按平常心去做,不要刻意追求速度,不要老想着弯道超车……坚持下去,你就会成功。”</b></p> <p>话虽粗浅,道理却很深刻。还没学会走就先急着跑,是很多企业的通病。</p> <p>在公司内部,李振国反复强调,隆基做到今天的规模,不是自己有多大能耐,而是隆基尽可能少犯错。</p> <p>如何少犯错呢?没有捷径,就是<b>老老实实,按规律办事。</b></p> <p>在做光伏发电前,李振国已经在半导体行业,拉了十几年的单晶硅棒。他的高管团队,也很多是干半导体出身的。</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780d8c751324ce79ee28a07ddfbbcc2\" tg-width=\"1000\" tg-height=\"585\"></p> <p>长期的物理学训练,让他们一眼就能看穿行业的本质,一如马斯克一眼看穿火箭、电池的本质一样,而不是人云亦云,模仿攀比。</p> <p>马斯克曾将这种<b>一切从事物的本质、规律出发的思维,称为第一性原理。</b></p> <p>因为懂规律,李振国有耐心、有定力慢下来,规划自己的十年大计。而不是像聪明人一样抱怨:单晶硅还要等十年。</p> <p>也因为懂规律,他给隆基立下了不领先、不扩产的纪律。</p> <p>牢记这一铁律的隆基,在全国各地投资始终遵循一个原则:<b>少拿地,争取不拿地。</b></p> <p>对此,很多人不理解,钟宝申却说:<b>“隆基在经营上面比较保守,无论何时都不能把自己放在热锅上烤。”</b></p> <p>反倒是不怎么熟悉规律的彭小峰们,着急着往前跑。</p> <p>2005年,彭小峰因为一场车祸被困新余,做劳保用品的他,只用了半个小时,就跟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敲定了光伏大业。</p> <p>当汪德和问他,打算做多大,他的回答是:<b>第一年亚洲最大,第二年美国上市。</b></p> <p>年少轻狂的彭小峰,果真兑现了诺言。初战告捷的他,开始在全国疯狂拿地、扩产,直至一头撞进自己并不熟悉的硅料重化工行业。</p> <p>比彭小峰老辣的苗连生,面对光伏产业,同样变得不淡定。</p> <p>当英利上市受阻,他给市长抛下一句狠话:<b>耽误了时间,错过光伏产业,我们就会成为千古罪人!</b></p> <p>哪怕后来和彭小峰一样,误入硅料行业,巨亏80亿元,仍要豪掷10亿赞助世界杯,并夸下海口:<b>要让所有欧洲人学会拼写yingli。</b></p> <p>坐拥中国最大民营水电站、每天净赚1000万的李河君,一样不甘心。</p> <p>半路出家的他,执意押注连搞薄膜技术出身的施正荣都不看好的薄膜路线,还贪心地在五种技术路径上统统撒网。最终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无底洞。</p> <p>也有机灵的,及时踩了刹车。</p> <p>2008年,当整个光伏产业陷入一片癫狂时,晶澳老板靳保芳到南方走了一圈,发现做羽绒服的,都跑来干光伏了。</p> <p><b>回到河北后,他立刻下令:清掉所有库存。</b></p> <p>面对多晶硅料价格暴涨,天合光能创始人高纪凡也曾心动,甚至在连云港规划了一个万吨级工厂。</p> <p>但在算过一笔账后,三天三夜没合眼,最终<b>找地方政府表态:这事我不干了!</b></p> <p>最终,他们都活了下来。</p> <p>但比他们活得更好的,是两家一开始就埋头苦练内功的企业。</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f5241a336f14605b94ae7a73e0780f1\" tg-width=\"472\" tg-height=\"83\"></p> <p>李振国曾说:<b>我只了解单晶,一辈子就干了这一件事。</b></p> <p>他的师兄、中环股份负责人沈浩平也说:我这辈子只会拉单晶、切硅片。</p> <p>十年前,这两人还默默无闻,他们的企业在各种榜单上找不到踪迹。如今,<b>中环和隆基已成为单晶硅时代最具话语权的双巨头。</b></p> <p>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LCOE)已经从20年前的十几块钱,降至如今的0.44元,逼近煤电成本。</p> <p>在沙特,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甚至已降至0.12元,远低于传统能源。</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7b17d6d7aba42b8923f42b4defed807\" tg-width=\"1000\" tg-height=\"667\"></p> <p>一个崭新的光伏发电时代,正在到来。</p> <p>意气风发的李振国已经在畅想:<b>用光伏发电淡化海水,将70%的沙漠变成绿洲,打造一个负碳地球!</b></p> <p>而当初豪言壮志、急于号令天下的彭小峰们,却纷纷跌入人生低谷。</p> <p>在马洪硅料厂撒钱最欢时,曾豪言“让太阳为我们打工”的彭小峰,与美国对冲基金签下对赌协议,赌赛维硅料业务赴港IPO。</p> <p>结果对赌失败,彭小峰拍屁股走人,只留下一脸懵逼的地方政府和讨债人。</p> <p>紧接着,他又先后创办了两家公司,最终因为涉嫌非法集资被批捕,<b>远遁海外,至今下落不明。</b></p> <p>本想着投个两三百亿怎么也该够了的李河君,没想到一投就是800亿,还没见到一个气泡。</p> <p>从中国首富王座上跌落,并深陷银行断贷和讨薪门的他,再没了<b>“要么死掉,要么伟大”</b>的豪气,倒是留下一句警言:</p> <p><b>“汉能过去犯的错误在于步子跨得太大太快,过于追求规模。”</b></p> <p>2011年,在欧美光伏“双反”的危急关头,苗连生慷慨做东,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开了一次会。</p> <p>施正荣、高纪凡、瞿晓铧等光伏大佬列席,四巨头豪言要一起共进退。</p> <p>彼时的英利、尚德、天合光能和阿特斯,位列全球五大光伏组件厂,生产了全球半数以上的太阳能电池。</p> <p>五年后,当施正荣、高纪凡、瞿晓铧在央视《对话》栏目再聚首时,唯独不见苗连生的身影。</p> <p>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老苗这些年为了还债,抵押了全部家产,自己则<b>躲到英利工厂旁的一个鱼塘边,种菜、养起了鸭子。</b></p> <p><b>华商韬略视频号开通啦</b></p> <p><b>更干货的企业家智慧与韬略</b></p> <p><b>期待您的关注!</b></p> <p><b>点击观看</b></p> <p><b>▼</b></p> <p><b>✎</b></p> <p><b>THE END</b></p> <p><b>出品人</b>:毕亚军</p> <p><b>主编</b>:毕亚军 <b>责编</b>:周怡 王晓</p> <p><b>美编</b>:刘彦潮 <b>运营</b>:方乐迪 张婵 倪晨</p> <p>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p> <p></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f2d3784be53b40b9be20e36c497ae45e\" tg-width=\"640\" tg-height=\"236\"></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4d564543c5345358d3cebc4e52b942c\" tg-width=\"1080\" tg-height=\"720\"></p> <p>慢,就是快!</p> <p><b>作 者丨张静波</b></p> <p>华商韬略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微信:hstlkf</p> <p>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p> <p>图片:网络、图虫创意</p> <p>光伏产业战尘埃落定,新的世界硅王诞生了。</p> <p>十年前,代表多晶硅阵营的苗连生宣布:<b>“全世界的话语权在我这。”</b>彼时,孤注于单晶硅的李振国,还在宁夏戈壁滩上打桩、建厂房。</p> <p>谁也没想到,<b>十年后,他成了光伏产业最有权势的人,</b>而当初急着号令天下的苗连生,却躲到鱼塘边,种菜、养起了鸭子。</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f425bd84e59c4fe08792dac15c50be2c\" tg-width=\"472\" tg-height=\"83\"></p> <p>李振国的逆袭,只此一家;<b>苗连生的失意,却写尽大半个行业的悲歌。</b></p> <p>这一堪称光伏产业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大翻盘,最初源自十几年前的一个越洋电话。</p> <p>2005年9月的一天,远在马来西亚出差的钟宝申,接到老同学李振国的“密电”。</p> <p>电话里,李振国滔滔不绝讲到了正在兴起的光伏产业。站在双子塔旁的钟宝申,听得心潮澎湃,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方的纠结。</p> <p>让李振国纠结的,是<b>光伏产业延续数十年的路线之争。</b></p> <p>自从1954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世界上第一块硅电池以来,光伏产业便产生了单晶硅和多晶硅两大阵营。</p> <p>自然界的硅,通常以沙子的形式存在。后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提纯出多晶硅。</p> <p>刚出炉的多晶硅,既可直接铸锭、切片,也可通过直拉法或区熔法,先拉制成单晶硅棒,再切片。</p> <p>切好的硅片,再做成电池,连成组件。高纯度的单晶硅片还可用来制造半导体芯片。</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d767a6ded314e18ad8ebe9f85e0ec9a\" tg-width=\"1000\" tg-height=\"367\"></p> <p>不同的工艺,演化出不同的技术路线。</p> <p>2004年以前,单晶硅一统天下。那之后,德国颁布上网电价法,补贴光伏发电,引爆整个光伏产业,曾经一边倒的格局开始逆变。</p> <p>新涌入的光伏企业,<b>几乎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多晶硅路线,因为它的门槛和成本都更低。</b></p> <p>199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干了十几年半导体、一直在拉制单晶硅棒的李振国,原本打算一辈子就这样了,但光伏产业这个巨大的风口让他蠢蠢欲动。</p> <p>这原本只是捎带手的事,毕竟从半导体到光伏,难度更低了。但新行业几乎所有的玩家都倒向多晶硅,却让他产生了怀疑。</p> <p><b>坚持单晶硅,还是倒向更广泛的阵营?</b>犹豫中的李振国,拨通了老同学钟宝申的电话。</p> <p>这个普通的越洋电话,在十几年后一举改变了世界光伏产业的格局,也改变了两个人的人生轨迹。</p> <p>从马来西亚回国后,钟宝申放着大公司不干,跑到西安跟李振国一起再创业。2006年,西安隆基正式启航。</p> <p>接下来数月,李振国带领团队,对单晶、多晶、薄膜等各种技术路线,逐一进行论证。</p> <p>科班出身和多年的行业经验,让他们没有人云亦云凑热闹,而是冷静下来,反复问了自己两个问题:</p> <p><b>光伏行业的本质是什么?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如何?</b></p> <p>对于问题一,团队经过反复碰撞,得出结论:光伏产业的本质,和传统能源一样,就是比较谁的度电成本低。</p> <p>如何降低度电成本呢?<b>一是降本,二是增效。</b>成本上的差距,可通过技改抹平,不同技术路线间的效率差,却是天生注定的。</p> <p>单晶硅尽管拉棒成本高,但因其内部原子排列更有序,转化效率也比多晶硅高。薄膜技术虽然只需一个涂层,大大节省了用料,但效率不行。</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4d10c6cfe644012a8a121f2a562c0f9\" tg-width=\"1000\" tg-height=\"667\"></p> <p>▲数据来源:工信部2018年《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p> <p>三者权衡下来,单晶硅最被隆基看好。</p> <p>选好了赛道,接下来就看具体的竞争策略。在李振国看来,凡是人可以造的东西,短缺只是暂时的,过剩才是常态。</p> <p>从这个意义上讲,<b>光伏产业属于制造业,而非高科技产业,比拼的是谁的成本更低。</b></p> <p>基于这个判断,隆基要做的,就是聚焦在自己擅长的单晶硅拉棒、切片领域,用十年时间在成本上追平多晶硅,然后凭效率胜出。</p> <p>用李振国的话来讲,<b>即便多晶硅的铸锭成本降为零,单晶硅也能赢。</b></p> <p>说这话时,李振国敲着桌子,信誓旦旦。但他的十年大计,无异于跟全行业为“敌”,毕竟当时跟隆基一样站在单晶硅阵营的企业,屈指可数。</p> <p>更多的人,已经等不及。<b>因为,直升机正在从天上往下撒钱。</b></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c41406acffd4554838227431cce57a9\" tg-width=\"472\" tg-height=\"83\"></p> <p>2005年,德国颁布上网电价法一年后,整个中国光伏产业被一件事煮沸。</p> <p>那年12月,一个叫施正荣的人把一家做光伏电池、组件的企业——尚德带进了纽交所,创下中国首家民营企业在美国主板上市的历史。</p> <p>五年前,刚从澳大利亚学留洋归来的施正荣,还是个穷学生。为了推销自己的光伏梦,拎一小包到处吆喝,被人当骗子。</p> <p>五年后,这个众人眼中的“骗子”,却<b>做出一家世界级企业,顺便把荣智健拉下马,自己当了中国首富。</b></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13c55e789fb46fab738e3f090449290\" tg-width=\"1000\" tg-height=\"667\"></p> <p>施正荣火箭般的炼金术,只是世纪初那场造富运动中的一个缩影。在欧洲光伏大跃进下,一大批中国弄潮者蜂拥而至。</p> <p>昔日“民营电王”朱共山,成立协鑫硅业;幕墙大佬高纪凡,组建天合光能;原宁晋县电力局长靳保芳,创办了晶澳。</p> <p>就连卖化妆品的苗连生、做安防用品的彭小峰,也都杀了进来。</p> <p>他们连同2004年后冒出的2000多家中国光伏企业,改写了世界光伏产业的格局。</p> <p>全球资本报以同样的疯狂,短短数年,十几家中国光伏企业在美上市。</p> <p>纳斯达克为了争抢施正荣,亲自派人到中国促谈。<b>纽交所为了苗连生,打破百年成规,让他可以不系领带敲响上市钟。</b></p> <p>成为首富的施正荣,雇6个保镖,花20万包机去开会,家里豪车更是十几辆。他与美国副总统进晚餐,与英国王子谈合作。</p> <p>但这一切财富和喧嚣,都跟李振国无关。自从选择“背叛”行业,也就选择了孤独。</p> <p>彼时的隆基,默默无闻,<b>其一年的营收,还不够施正荣买几辆宾利。</b>就凭这点家底,李振国开始了自己的十年大计。</p> <p>当别人忙着抢热钱时,<b>他却“龟缩”在大西北,密谋对多晶硅的成本绝杀。</b></p> <p>多晶硅铸锭和单晶硅拉棒,极度耗电。李振国为了节约成本,将隆基的第一个生产基地放在偏远但电价便宜的宁夏戈壁滩上。</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b579ed051124461baf3c238c3701dd9\" tg-width=\"1000\" tg-height=\"667\"></p> <p>早期的单晶硅生长炉,一次投料不到200公斤,相比之下,多晶硅的铸锭炉一次可投500公斤。</p> <p>凭借这一差距,多晶硅常年把持着成本优势。</p> <p>直到隆基通过连续直拉(CCZ)等新技术,不断加大投料量,最终突破1000公斤,逼近同期多晶硅铸锭炉的水平。</p> <p>不仅如此,它还以高拉速、多次拉晶等新工艺,极力缩小单晶硅拉棒和多晶硅铸锭之间的成本差距。</p> <p>最终的结果是,单晶硅的拉棒成本从最早每公斤130多元,锐减至不到40元。同期,多晶硅的铸锭成本只是从40多元降至20元。</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d1bce2d59f548839ff5604c2a64a4d4\" tg-width=\"1000\" tg-height=\"667\"></p> <p>但这,还远不是李振国对多晶硅产业的致命一击。</p> <p>铸完锭、拉完棒,接下来是切硅片。传统沙浆切割法,废料多、效率低。对此,大家都习惯了。</p> <p>唯独李振国不甘心,<b>他打破日本人的垄断,在光伏行业发动了一场金刚线切割革命。</b></p> <p>相比沙浆切割法,金刚线切割不但速度快,还因为切片薄,极大地降低了硅耗。但这在当时是一项昂贵且不成熟的技术。</p> <p>为了推广它,隆基每年战略性亏损几千万。<b>最难的时候,成品率掉到了80%,李振国一宿一宿睡不好觉。</b></p> <p>好在他顶住压力,笑到了最后。</p> <p>这场由隆基发起的革命,不但让整个光伏产业受益,也在很大程度上,逆转了单晶硅和多晶硅的竞争格局。</p> <p>事实上,算上两者的效率差,<b>到了2015年,单晶硅的性价比已超过多晶硅。</b></p> <p>就在李振国完成对多晶硅路线的绝杀过程中,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却几乎埋葬了整个中国光伏产业。</p> <p>曾经的直升机撒钱,变成了血肉模糊的坦克碾压。</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792dec1b05143fa997ae9b9656f47ba\" tg-width=\"472\" tg-height=\"83\"></p> <p>灾难,最初源于中国光伏产业早期的一个尴尬事实。</p> <p>2008年以前,全球光伏发电市场主要在欧美,国内几乎为零。2000多家中国光伏企业,虽然凭借低成本优势,拿下世界第一,也仅限于硅片、电池和组件。</p> <p>上游的多晶硅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当时,<b>Hemlock、Wacker等巨头,垄断了90%以上的硅料,国内年产量不足100吨。</b></p> <p>市场和原材料两头在外,导致多晶硅料价格暴涨,<b>从2004年每公斤30美元,飙升至2008年最高475美元!</b></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2a1591e78d54e21a0afa44d4e70ae00\" tg-width=\"1000\" tg-height=\"667\"></p> <p>在原材料涨价的暴击下,大多数厂家和尚德一样,不得不与外方签下十年长期合同,锁定短期价格风险。</p> <p>也有不甘心和不服气的,比如,彭小峰和苗连生。</p> <p>2005年,当彭小峰站在江西新余一片荒地上宣布,五年做成全球第一大硅片企业时,他的员工都觉得他疯了。</p> <p>但仅仅两年多后,他便兑现诺言,以气吞山河之势,将赛维LDK带进纽交所,带上世界之巅。</p> <p><b>32岁坐拥400亿资产、成为江西首富,</b>让这个年轻人变得膨胀,并更加迷信速度和规模。</p> <p>既然硅片搞得,硅料如何搞不得?沿着这个简单的逻辑,彭小峰<b>豪掷120亿元,试图在一个叫马洪镇的小地方打造全球最大的硅料厂。</b></p> <p>就在彭小峰恣意马洪镇的同时,苗连生也在英利内部秘密组建筹粮处。</p> <p>刚从纽交所归来并晋升河北首富的他,出人意料地放弃业内最稳定的西门子法,而改用新硅烷法,并将自己的硅料厂命名为六九硅业。</p> <p>言下之意,要用低价(六毛九),打败一切竞争者。虽然厂子还没建好,苗连生已经着急地宣布:<b>英利说涨就涨,全世界的话语权在我这。</b></p> <p>彭小峰因为禁不住诱惑上马硅料厂,军人出生的苗连生,更多是咽不下一口气。但他们都低估了做硅料的难度。</p> <p>因为缺乏化工行业的经验,工期一拖再拖。更要命的是,两人还选错了时间。</p> <p>2008年,就在彭小峰和苗连生豪赌多晶硅料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需求锐减,导致硅料价格在随后几年暴跌90%。</p> <p>虽然国家出马救市,启动国内光伏市场。但2011年开始,美欧先后发起“双反”,让本已萎缩的海外市场雪上加霜。</p> <p>订单少了,原材料却还要高价进口。</p> <p>疯狂扩产的中国光伏企业,最终发现,当初为了锁定价格风险,急不可耐和海外硅料巨头签下长单的所谓明智之举,最后却变成扎向自己心窝的一把利剑。</p> <p>而彭小峰和苗连生的硅料厂,刚投产即血亏。</p> <p><b>整个中国光伏产业,哀鸿遍野。</b></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fa2200a5aa1463381fba2187a758bdf\" tg-width=\"472\" tg-height=\"83\"></p> <p>与快马扬鞭争第一的英利、赛维LDK等相比,偏安大西北、慢吞吞苦练内功的隆基,虽然躲过一劫,但也没少受冲击。</p> <p>2012年,隆基刚上市,就因大客户尚德破产被拖累,当年净亏1.2亿元。</p> <p>更让李振国糟心甚至睡不着觉的是,自己卧薪尝胆多年,眼看就要在成本上绝杀多晶硅,却无奈地发现:</p> <p><b>单晶硅正在被更多人抛弃!</b></p> <p>事实上,就在隆基苦练内功的这些年,<b>单晶硅的份额迭创新低,仅剩下不到20%。</b></p> <p>十几年前,松下以等离子技术,惊艳全球彩电业。最终,却因为产业链不支持,完败于液晶电视。</p> <p>眼看着历史又要重演,李振国急了:<b>“我们感觉到一种危机,单晶硅有可能被边缘化。”</b></p> <p>为了打开局面,之前埋头于技术的他,开始不停奔走于下游电池、组件厂,给他们明算账,试图说服他们改用单晶硅片。</p> <p>但所有的尝试,几乎都失败了。</p> <p><b>万般无奈之下,李振国只好甩开胳膊自己干!</b>2014年,隆基经过多方考察,出资收购了一家下游组件厂——浙江乐叶光伏。</p> <p>彼时,乐叶的产能只有区区0.2吉瓦(GW),在行业内几乎可忽略不计。</p> <p>以这样的速度扩张,可能还没等李振国施展拳脚,隆基就死了。于是,他决定“豪赌”一把:<b>慢了十年,也该雷霆一击了。</b></p> <p>从此,隆基摇身一变,成为“扩产狂魔”。刚收购乐叶不久,它便将其位于衢州的产能扩充到2GW。紧接着,又在泰州筹建新的基地。</p> <p>着急扩产的李振国,赶上了好时候。</p> <p>自从2008年国家补贴光伏发电以来,国内市场井喷,光伏发电装机量六年激增200倍。</p> <p>更重要的是,<b>2015年,国家发布光伏领跑者计划,光电转换效率更高的单晶硅成为大势所趋。</b></p> <p>踩对了点的隆基,加快在全国布局,从硅棒、硅片到电池、组件,火力全开,甚至将产能扩张至越南、马来西亚等海外基地。</p> <p>光伏领跑者计划发布当年,<b>隆基勇夺单晶硅片全球第一。五年后,其光伏组件出货量也跻身全国五强。</b></p> <p>与隆基一起腾飞的,是单晶硅在全球光伏市场上的占有率,从六年前不到20%攀升至50%。</p> <p>强劲的业绩,刺激隆基股价大涨。<b>2020年,隆基以3000亿元市值,成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企业。</b></p> <p>有了钱的李振国,把更多的钱砸向了研发。短短两年,隆基单晶PERC电池效率六次打破世界纪录。</p> <p>疯狂砸钱、大肆扩产……隆基的变身,让许多人不适应,人们仿佛又看到当年尚德、英利和赛维LDK的熟悉身影。</p> <p>质疑声甚嚣尘上。</p> <p>面对满城风雨,李振国只是简单地回应了六个字:<b>不领先,不扩产。</b>换言之,隆基所有的新建产能,在技术上必须领先于整个行业。</p> <p>如何做到领先呢?<b>先要当一只乌龟,忍受住十年磨一剑的苦寒!</b></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148f639a4dc4ff49533011e3f089404\" tg-width=\"472\" tg-height=\"83\"></p> <p>对于隆基的成功,李振国曾总结过一句话:</p> <p><b>“很多事情你按平常心去做,不要刻意追求速度,不要老想着弯道超车……坚持下去,你就会成功。”</b></p> <p>话虽粗浅,道理却很深刻。还没学会走就先急着跑,是很多企业的通病。</p> <p>在公司内部,李振国反复强调,隆基做到今天的规模,不是自己有多大能耐,而是隆基尽可能少犯错。</p> <p>如何少犯错呢?没有捷径,就是<b>老老实实,按规律办事。</b></p> <p>在做光伏发电前,李振国已经在半导体行业,拉了十几年的单晶硅棒。他的高管团队,也很多是干半导体出身的。</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780d8c751324ce79ee28a07ddfbbcc2\" tg-width=\"1000\" tg-height=\"585\"></p> <p>长期的物理学训练,让他们一眼就能看穿行业的本质,一如马斯克一眼看穿火箭、电池的本质一样,而不是人云亦云,模仿攀比。</p> <p>马斯克曾将这种<b>一切从事物的本质、规律出发的思维,称为第一性原理。</b></p> <p>因为懂规律,李振国有耐心、有定力慢下来,规划自己的十年大计。而不是像聪明人一样抱怨:单晶硅还要等十年。</p> <p>也因为懂规律,他给隆基立下了不领先、不扩产的纪律。</p> <p>牢记这一铁律的隆基,在全国各地投资始终遵循一个原则:<b>少拿地,争取不拿地。</b></p> <p>对此,很多人不理解,钟宝申却说:<b>“隆基在经营上面比较保守,无论何时都不能把自己放在热锅上烤。”</b></p> <p>反倒是不怎么熟悉规律的彭小峰们,着急着往前跑。</p> <p>2005年,彭小峰因为一场车祸被困新余,做劳保用品的他,只用了半个小时,就跟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敲定了光伏大业。</p> <p>当汪德和问他,打算做多大,他的回答是:<b>第一年亚洲最大,第二年美国上市。</b></p> <p>年少轻狂的彭小峰,果真兑现了诺言。初战告捷的他,开始在全国疯狂拿地、扩产,直至一头撞进自己并不熟悉的硅料重化工行业。</p> <p>比彭小峰老辣的苗连生,面对光伏产业,同样变得不淡定。</p> <p>当英利上市受阻,他给市长抛下一句狠话:<b>耽误了时间,错过光伏产业,我们就会成为千古罪人!</b></p> <p>哪怕后来和彭小峰一样,误入硅料行业,巨亏80亿元,仍要豪掷10亿赞助世界杯,并夸下海口:<b>要让所有欧洲人学会拼写yingli。</b></p> <p>坐拥中国最大民营水电站、每天净赚1000万的李河君,一样不甘心。</p> <p>半路出家的他,执意押注连搞薄膜技术出身的施正荣都不看好的薄膜路线,还贪心地在五种技术路径上统统撒网。最终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无底洞。</p> <p>也有机灵的,及时踩了刹车。</p> <p>2008年,当整个光伏产业陷入一片癫狂时,晶澳老板靳保芳到南方走了一圈,发现做羽绒服的,都跑来干光伏了。</p> <p><b>回到河北后,他立刻下令:清掉所有库存。</b></p> <p>面对多晶硅料价格暴涨,天合光能创始人高纪凡也曾心动,甚至在连云港规划了一个万吨级工厂。</p> <p>但在算过一笔账后,三天三夜没合眼,最终<b>找地方政府表态:这事我不干了!</b></p> <p>最终,他们都活了下来。</p> <p>但比他们活得更好的,是两家一开始就埋头苦练内功的企业。</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f5241a336f14605b94ae7a73e0780f1\" tg-width=\"472\" tg-height=\"83\"></p> <p>李振国曾说:<b>我只了解单晶,一辈子就干了这一件事。</b></p> <p>他的师兄、中环股份负责人沈浩平也说:我这辈子只会拉单晶、切硅片。</p> <p>十年前,这两人还默默无闻,他们的企业在各种榜单上找不到踪迹。如今,<b>中环和隆基已成为单晶硅时代最具话语权的双巨头。</b></p> <p>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LCOE)已经从20年前的十几块钱,降至如今的0.44元,逼近煤电成本。</p> <p>在沙特,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甚至已降至0.12元,远低于传统能源。</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7b17d6d7aba42b8923f42b4defed807\" tg-width=\"1000\" tg-height=\"667\"></p> <p>一个崭新的光伏发电时代,正在到来。</p> <p>意气风发的李振国已经在畅想:<b>用光伏发电淡化海水,将70%的沙漠变成绿洲,打造一个负碳地球!</b></p> <p>而当初豪言壮志、急于号令天下的彭小峰们,却纷纷跌入人生低谷。</p> <p>在马洪硅料厂撒钱最欢时,曾豪言“让太阳为我们打工”的彭小峰,与美国对冲基金签下对赌协议,赌赛维硅料业务赴港IPO。</p> <p>结果对赌失败,彭小峰拍屁股走人,只留下一脸懵逼的地方政府和讨债人。</p> <p>紧接着,他又先后创办了两家公司,最终因为涉嫌非法集资被批捕,<b>远遁海外,至今下落不明。</b></p> <p>本想着投个两三百亿怎么也该够了的李河君,没想到一投就是800亿,还没见到一个气泡。</p> <p>从中国首富王座上跌落,并深陷银行断贷和讨薪门的他,再没了<b>“要么死掉,要么伟大”</b>的豪气,倒是留下一句警言:</p> <p><b>“汉能过去犯的错误在于步子跨得太大太快,过于追求规模。”</b></p> <p>2011年,在欧美光伏“双反”的危急关头,苗连生慷慨做东,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开了一次会。</p> <p>施正荣、高纪凡、瞿晓铧等光伏大佬列席,四巨头豪言要一起共进退。</p> <p>彼时的英利、尚德、天合光能和阿特斯,位列全球五大光伏组件厂,生产了全球半数以上的太阳能电池。</p> <p>五年后,当施正荣、高纪凡、瞿晓铧在央视《对话》栏目再聚首时,唯独不见苗连生的身影。</p> <p>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老苗这些年为了还债,抵押了全部家产,自己则<b>躲到英利工厂旁的一个鱼塘边,种菜、养起了鸭子。</b></p> <p><b>华商韬略视频号开通啦</b></p> <p><b>更干货的企业家智慧与韬略</b></p> <p><b>期待您的关注!</b></p> <p><b>点击观看</b></p> <p><b>▼</b></p> <p><b>✎</b></p> <p><b>THE END</b></p> <p><b>出品人</b>:毕亚军</p> <p><b>主编</b>:毕亚军 <b>责编</b>:周怡 王晓</p> <p><b>美编</b>:刘彦潮 <b>运营</b>:方乐迪 张婵 倪晨</p> <p>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p> <p></p></body></html>","text":"慢,就是快! 作 者丨张静波 华商韬略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微信:hstlkf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 图片:网络、图虫创意 光伏产业战尘埃落定,新的世界硅王诞生了。 十年前,代表多晶硅阵营的苗连生宣布:“全世界的话语权在我这。”彼时,孤注于单晶硅的李振国,还在宁夏戈壁滩上打桩、建厂房。 谁也没想到,十年后,他成了光伏产业最有权势的人,而当初急着号令天下的苗连生,却躲到鱼塘边,种菜、养起了鸭子。 李振国的逆袭,只此一家;苗连生的失意,却写尽大半个行业的悲歌。 这一堪称光伏产业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大翻盘,最初源自十几年前的一个越洋电话。 2005年9月的一天,远在马来西亚出差的钟宝申,接到老同学李振国的“密电”。 电话里,李振国滔滔不绝讲到了正在兴起的光伏产业。站在双子塔旁的钟宝申,听得心潮澎湃,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方的纠结。 让李振国纠结的,是光伏产业延续数十年的路线之争。 自从1954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世界上第一块硅电池以来,光伏产业便产生了单晶硅和多晶硅两大阵营。 自然界的硅,通常以沙子的形式存在。后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提纯出多晶硅。 刚出炉的多晶硅,既可直接铸锭、切片,也可通过直拉法或区熔法,先拉制成单晶硅棒,再切片。 切好的硅片,再做成电池,连成组件。高纯度的单晶硅片还可用来制造半导体芯片。 不同的工艺,演化出不同的技术路线。 2004年以前,单晶硅一统天下。那之后,德国颁布上网电价法,补贴光伏发电,引爆整个光伏产业,曾经一边倒的格局开始逆变。 新涌入的光伏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多晶硅路线,因为它的门槛和成本都更低。 199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干了十几年半导体、一直在拉制单晶硅棒的李振国,原本打算一辈子就这样了,但光伏产业这个巨大的风口让他蠢蠢欲动。 这原本只是捎带手的事,毕竟从半导体到光伏,难度更低了。但新行业几乎所有的玩家都倒向多晶硅,却让他产生了怀疑。 坚持单晶硅,还是倒向更广泛的阵营?犹豫中的李振国,拨通了老同学钟宝申的电话。 这个普通的越洋电话,在十几年后一举改变了世界光伏产业的格局,也改变了两个人的人生轨迹。 从马来西亚回国后,钟宝申放着大公司不干,跑到西安跟李振国一起再创业。2006年,西安隆基正式启航。 接下来数月,李振国带领团队,对单晶、多晶、薄膜等各种技术路线,逐一进行论证。 科班出身和多年的行业经验,让他们没有人云亦云凑热闹,而是冷静下来,反复问了自己两个问题: 光伏行业的本质是什么?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如何? 对于问题一,团队经过反复碰撞,得出结论:光伏产业的本质,和传统能源一样,就是比较谁的度电成本低。 如何降低度电成本呢?一是降本,二是增效。成本上的差距,可通过技改抹平,不同技术路线间的效率差,却是天生注定的。 单晶硅尽管拉棒成本高,但因其内部原子排列更有序,转化效率也比多晶硅高。薄膜技术虽然只需一个涂层,大大节省了用料,但效率不行。 ▲数据来源:工信部2018年《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 三者权衡下来,单晶硅最被隆基看好。 选好了赛道,接下来就看具体的竞争策略。在李振国看来,凡是人可以造的东西,短缺只是暂时的,过剩才是常态。 从这个意义上讲,光伏产业属于制造业,而非高科技产业,比拼的是谁的成本更低。 基于这个判断,隆基要做的,就是聚焦在自己擅长的单晶硅拉棒、切片领域,用十年时间在成本上追平多晶硅,然后凭效率胜出。 用李振国的话来讲,即便多晶硅的铸锭成本降为零,单晶硅也能赢。 说这话时,李振国敲着桌子,信誓旦旦。但他的十年大计,无异于跟全行业为“敌”,毕竟当时跟隆基一样站在单晶硅阵营的企业,屈指可数。 更多的人,已经等不及。因为,直升机正在从天上往下撒钱。 2005年,德国颁布上网电价法一年后,整个中国光伏产业被一件事煮沸。 那年12月,一个叫施正荣的人把一家做光伏电池、组件的企业——尚德带进了纽交所,创下中国首家民营企业在美国主板上市的历史。 五年前,刚从澳大利亚学留洋归来的施正荣,还是个穷学生。为了推销自己的光伏梦,拎一小包到处吆喝,被人当骗子。 五年后,这个众人眼中的“骗子”,却做出一家世界级企业,顺便把荣智健拉下马,自己当了中国首富。 施正荣火箭般的炼金术,只是世纪初那场造富运动中的一个缩影。在欧洲光伏大跃进下,一大批中国弄潮者蜂拥而至。 昔日“民营电王”朱共山,成立协鑫硅业;幕墙大佬高纪凡,组建天合光能;原宁晋县电力局长靳保芳,创办了晶澳。 就连卖化妆品的苗连生、做安防用品的彭小峰,也都杀了进来。 他们连同2004年后冒出的2000多家中国光伏企业,改写了世界光伏产业的格局。 全球资本报以同样的疯狂,短短数年,十几家中国光伏企业在美上市。 纳斯达克为了争抢施正荣,亲自派人到中国促谈。纽交所为了苗连生,打破百年成规,让他可以不系领带敲响上市钟。 成为首富的施正荣,雇6个保镖,花20万包机去开会,家里豪车更是十几辆。他与美国副总统进晚餐,与英国王子谈合作。 但这一切财富和喧嚣,都跟李振国无关。自从选择“背叛”行业,也就选择了孤独。 彼时的隆基,默默无闻,其一年的营收,还不够施正荣买几辆宾利。就凭这点家底,李振国开始了自己的十年大计。 当别人忙着抢热钱时,他却“龟缩”在大西北,密谋对多晶硅的成本绝杀。 多晶硅铸锭和单晶硅拉棒,极度耗电。李振国为了节约成本,将隆基的第一个生产基地放在偏远但电价便宜的宁夏戈壁滩上。 早期的单晶硅生长炉,一次投料不到200公斤,相比之下,多晶硅的铸锭炉一次可投500公斤。 凭借这一差距,多晶硅常年把持着成本优势。 直到隆基通过连续直拉(CCZ)等新技术,不断加大投料量,最终突破1000公斤,逼近同期多晶硅铸锭炉的水平。 不仅如此,它还以高拉速、多次拉晶等新工艺,极力缩小单晶硅拉棒和多晶硅铸锭之间的成本差距。 最终的结果是,单晶硅的拉棒成本从最早每公斤130多元,锐减至不到40元。同期,多晶硅的铸锭成本只是从40多元降至20元。 但这,还远不是李振国对多晶硅产业的致命一击。 铸完锭、拉完棒,接下来是切硅片。传统沙浆切割法,废料多、效率低。对此,大家都习惯了。 唯独李振国不甘心,他打破日本人的垄断,在光伏行业发动了一场金刚线切割革命。 相比沙浆切割法,金刚线切割不但速度快,还因为切片薄,极大地降低了硅耗。但这在当时是一项昂贵且不成熟的技术。 为了推广它,隆基每年战略性亏损几千万。最难的时候,成品率掉到了80%,李振国一宿一宿睡不好觉。 好在他顶住压力,笑到了最后。 这场由隆基发起的革命,不但让整个光伏产业受益,也在很大程度上,逆转了单晶硅和多晶硅的竞争格局。 事实上,算上两者的效率差,到了2015年,单晶硅的性价比已超过多晶硅。 就在李振国完成对多晶硅路线的绝杀过程中,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却几乎埋葬了整个中国光伏产业。 曾经的直升机撒钱,变成了血肉模糊的坦克碾压。 灾难,最初源于中国光伏产业早期的一个尴尬事实。 2008年以前,全球光伏发电市场主要在欧美,国内几乎为零。2000多家中国光伏企业,虽然凭借低成本优势,拿下世界第一,也仅限于硅片、电池和组件。 上游的多晶硅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当时,Hemlock、Wacker等巨头,垄断了90%以上的硅料,国内年产量不足100吨。 市场和原材料两头在外,导致多晶硅料价格暴涨,从2004年每公斤30美元,飙升至2008年最高475美元! 在原材料涨价的暴击下,大多数厂家和尚德一样,不得不与外方签下十年长期合同,锁定短期价格风险。 也有不甘心和不服气的,比如,彭小峰和苗连生。 2005年,当彭小峰站在江西新余一片荒地上宣布,五年做成全球第一大硅片企业时,他的员工都觉得他疯了。 但仅仅两年多后,他便兑现诺言,以气吞山河之势,将赛维LDK带进纽交所,带上世界之巅。 32岁坐拥400亿资产、成为江西首富,让这个年轻人变得膨胀,并更加迷信速度和规模。 既然硅片搞得,硅料如何搞不得?沿着这个简单的逻辑,彭小峰豪掷120亿元,试图在一个叫马洪镇的小地方打造全球最大的硅料厂。 就在彭小峰恣意马洪镇的同时,苗连生也在英利内部秘密组建筹粮处。 刚从纽交所归来并晋升河北首富的他,出人意料地放弃业内最稳定的西门子法,而改用新硅烷法,并将自己的硅料厂命名为六九硅业。 言下之意,要用低价(六毛九),打败一切竞争者。虽然厂子还没建好,苗连生已经着急地宣布:英利说涨就涨,全世界的话语权在我这。 彭小峰因为禁不住诱惑上马硅料厂,军人出生的苗连生,更多是咽不下一口气。但他们都低估了做硅料的难度。 因为缺乏化工行业的经验,工期一拖再拖。更要命的是,两人还选错了时间。 2008年,就在彭小峰和苗连生豪赌多晶硅料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需求锐减,导致硅料价格在随后几年暴跌90%。 虽然国家出马救市,启动国内光伏市场。但2011年开始,美欧先后发起“双反”,让本已萎缩的海外市场雪上加霜。 订单少了,原材料却还要高价进口。 疯狂扩产的中国光伏企业,最终发现,当初为了锁定价格风险,急不可耐和海外硅料巨头签下长单的所谓明智之举,最后却变成扎向自己心窝的一把利剑。 而彭小峰和苗连生的硅料厂,刚投产即血亏。 整个中国光伏产业,哀鸿遍野。 与快马扬鞭争第一的英利、赛维LDK等相比,偏安大西北、慢吞吞苦练内功的隆基,虽然躲过一劫,但也没少受冲击。 2012年,隆基刚上市,就因大客户尚德破产被拖累,当年净亏1.2亿元。 更让李振国糟心甚至睡不着觉的是,自己卧薪尝胆多年,眼看就要在成本上绝杀多晶硅,却无奈地发现: 单晶硅正在被更多人抛弃! 事实上,就在隆基苦练内功的这些年,单晶硅的份额迭创新低,仅剩下不到20%。 十几年前,松下以等离子技术,惊艳全球彩电业。最终,却因为产业链不支持,完败于液晶电视。 眼看着历史又要重演,李振国急了:“我们感觉到一种危机,单晶硅有可能被边缘化。” 为了打开局面,之前埋头于技术的他,开始不停奔走于下游电池、组件厂,给他们明算账,试图说服他们改用单晶硅片。 但所有的尝试,几乎都失败了。 万般无奈之下,李振国只好甩开胳膊自己干!2014年,隆基经过多方考察,出资收购了一家下游组件厂——浙江乐叶光伏。 彼时,乐叶的产能只有区区0.2吉瓦(GW),在行业内几乎可忽略不计。 以这样的速度扩张,可能还没等李振国施展拳脚,隆基就死了。于是,他决定“豪赌”一把:慢了十年,也该雷霆一击了。 从此,隆基摇身一变,成为“扩产狂魔”。刚收购乐叶不久,它便将其位于衢州的产能扩充到2GW。紧接着,又在泰州筹建新的基地。 着急扩产的李振国,赶上了好时候。 自从2008年国家补贴光伏发电以来,国内市场井喷,光伏发电装机量六年激增200倍。 更重要的是,2015年,国家发布光伏领跑者计划,光电转换效率更高的单晶硅成为大势所趋。 踩对了点的隆基,加快在全国布局,从硅棒、硅片到电池、组件,火力全开,甚至将产能扩张至越南、马来西亚等海外基地。 光伏领跑者计划发布当年,隆基勇夺单晶硅片全球第一。五年后,其光伏组件出货量也跻身全国五强。 与隆基一起腾飞的,是单晶硅在全球光伏市场上的占有率,从六年前不到20%攀升至50%。 强劲的业绩,刺激隆基股价大涨。2020年,隆基以3000亿元市值,成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企业。 有了钱的李振国,把更多的钱砸向了研发。短短两年,隆基单晶PERC电池效率六次打破世界纪录。 疯狂砸钱、大肆扩产……隆基的变身,让许多人不适应,人们仿佛又看到当年尚德、英利和赛维LDK的熟悉身影。 质疑声甚嚣尘上。 面对满城风雨,李振国只是简单地回应了六个字:不领先,不扩产。换言之,隆基所有的新建产能,在技术上必须领先于整个行业。 如何做到领先呢?先要当一只乌龟,忍受住十年磨一剑的苦寒! 对于隆基的成功,李振国曾总结过一句话: “很多事情你按平常心去做,不要刻意追求速度,不要老想着弯道超车……坚持下去,你就会成功。” 话虽粗浅,道理却很深刻。还没学会走就先急着跑,是很多企业的通病。 在公司内部,李振国反复强调,隆基做到今天的规模,不是自己有多大能耐,而是隆基尽可能少犯错。 如何少犯错呢?没有捷径,就是老老实实,按规律办事。 在做光伏发电前,李振国已经在半导体行业,拉了十几年的单晶硅棒。他的高管团队,也很多是干半导体出身的。 长期的物理学训练,让他们一眼就能看穿行业的本质,一如马斯克一眼看穿火箭、电池的本质一样,而不是人云亦云,模仿攀比。 马斯克曾将这种一切从事物的本质、规律出发的思维,称为第一性原理。 因为懂规律,李振国有耐心、有定力慢下来,规划自己的十年大计。而不是像聪明人一样抱怨:单晶硅还要等十年。 也因为懂规律,他给隆基立下了不领先、不扩产的纪律。 牢记这一铁律的隆基,在全国各地投资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少拿地,争取不拿地。 对此,很多人不理解,钟宝申却说:“隆基在经营上面比较保守,无论何时都不能把自己放在热锅上烤。” 反倒是不怎么熟悉规律的彭小峰们,着急着往前跑。 2005年,彭小峰因为一场车祸被困新余,做劳保用品的他,只用了半个小时,就跟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敲定了光伏大业。 当汪德和问他,打算做多大,他的回答是:第一年亚洲最大,第二年美国上市。 年少轻狂的彭小峰,果真兑现了诺言。初战告捷的他,开始在全国疯狂拿地、扩产,直至一头撞进自己并不熟悉的硅料重化工行业。 比彭小峰老辣的苗连生,面对光伏产业,同样变得不淡定。 当英利上市受阻,他给市长抛下一句狠话:耽误了时间,错过光伏产业,我们就会成为千古罪人! 哪怕后来和彭小峰一样,误入硅料行业,巨亏80亿元,仍要豪掷10亿赞助世界杯,并夸下海口:要让所有欧洲人学会拼写yingli。 坐拥中国最大民营水电站、每天净赚1000万的李河君,一样不甘心。 半路出家的他,执意押注连搞薄膜技术出身的施正荣都不看好的薄膜路线,还贪心地在五种技术路径上统统撒网。最终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无底洞。 也有机灵的,及时踩了刹车。 2008年,当整个光伏产业陷入一片癫狂时,晶澳老板靳保芳到南方走了一圈,发现做羽绒服的,都跑来干光伏了。 回到河北后,他立刻下令:清掉所有库存。 面对多晶硅料价格暴涨,天合光能创始人高纪凡也曾心动,甚至在连云港规划了一个万吨级工厂。 但在算过一笔账后,三天三夜没合眼,最终找地方政府表态:这事我不干了! 最终,他们都活了下来。 但比他们活得更好的,是两家一开始就埋头苦练内功的企业。 李振国曾说:我只了解单晶,一辈子就干了这一件事。 他的师兄、中环股份负责人沈浩平也说:我这辈子只会拉单晶、切硅片。 十年前,这两人还默默无闻,他们的企业在各种榜单上找不到踪迹。如今,中环和隆基已成为单晶硅时代最具话语权的双巨头。 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LCOE)已经从20年前的十几块钱,降至如今的0.44元,逼近煤电成本。 在沙特,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甚至已降至0.12元,远低于传统能源。 一个崭新的光伏发电时代,正在到来。 意气风发的李振国已经在畅想:用光伏发电淡化海水,将70%的沙漠变成绿洲,打造一个负碳地球! 而当初豪言壮志、急于号令天下的彭小峰们,却纷纷跌入人生低谷。 在马洪硅料厂撒钱最欢时,曾豪言“让太阳为我们打工”的彭小峰,与美国对冲基金签下对赌协议,赌赛维硅料业务赴港IPO。 结果对赌失败,彭小峰拍屁股走人,只留下一脸懵逼的地方政府和讨债人。 紧接着,他又先后创办了两家公司,最终因为涉嫌非法集资被批捕,远遁海外,至今下落不明。 本想着投个两三百亿怎么也该够了的李河君,没想到一投就是800亿,还没见到一个气泡。 从中国首富王座上跌落,并深陷银行断贷和讨薪门的他,再没了“要么死掉,要么伟大”的豪气,倒是留下一句警言: “汉能过去犯的错误在于步子跨得太大太快,过于追求规模。” 2011年,在欧美光伏“双反”的危急关头,苗连生慷慨做东,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开了一次会。 施正荣、高纪凡、瞿晓铧等光伏大佬列席,四巨头豪言要一起共进退。 彼时的英利、尚德、天合光能和阿特斯,位列全球五大光伏组件厂,生产了全球半数以上的太阳能电池。 五年后,当施正荣、高纪凡、瞿晓铧在央视《对话》栏目再聚首时,唯独不见苗连生的身影。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老苗这些年为了还债,抵押了全部家产,自己则躲到英利工厂旁的一个鱼塘边,种菜、养起了鸭子。 华商韬略视频号开通啦 更干货的企业家智慧与韬略 期待您的关注! 点击观看 ▼ ✎ THE END 出品人:毕亚军 主编:毕亚军 责编:周怡 王晓 美编:刘彦潮 运营:方乐迪 张婵 倪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highlighted":2,"essential":1,"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308114350","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12320,"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996,"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4,"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308271903"}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