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党和政府有魄力的中止了这次上市,我相信是完全正确的,是从大局着想的,是符合广大人民包括投资者长期利益的。
一、蚂蚁的商业模式-四两拨千斤
没有马云这次演讲风波,就没有约谈,更难以看清楚蚂蚁商业模式赚钱的本质和风险。感谢马云
蚂蚁40%的收入来自于放贷款,贷款规模2.1万亿,而这么大金额的资金怎来的呢?
根据黄奇帆解释,他们曾调查研究过,蚂蚁仅用30多亿自有资金,却放贷了3000多亿。
真可谓是四两拨千斤。
这是怎么实现的呢?
例如30亿花呗放出去给个人,就有30亿的债权。按理说到期才能拿到本金,但通过债权资产证券化(ABS),将30亿优质的债权卖给金融机构,换得现金,就可以利用30亿的资金再进行放贷(实际上会有一点损耗),之前传统金融无法实现的快速流转,在蚂蚁的互联网技术下,却可以使得这样的活动反复快速的进行。
年化率约15%的消费贷,实在是太香了。
更可怕的是公司掏出1600亿资金,则可带动16万亿的贷款规模。
而同期银行由于受到监管,必须保证一定金额的资本金保证,并且其资产证券化次数受限。故而完全不能和蚂蚁相比。
如果任由蚂蚁发展,那么以后蚂蚁大而不能倒,将无限放大贷款规模,改变中国人的消费模式,进而发生不堪设想的金融风险。
根据招股书上可见,消费贷高达1.7万亿,按照以往模式,市场有多大,蚂蚁就能满足多少需求,因为需要的自身代价太小了(不到2%的自有资金)。
ps:财务估值是需要基于对蚂蚁集团商业模式深刻的理解产生的,故而这时候回头再看之前的估值,如果在缺少监管的前提下,蚂蚁市值上市即3万亿完全可能。主要原因是当时未看懂自有资金率背后的含义。
在以往的模式下,蚂蚁集团承担极低的风险,收获极大的利润。然而银行却承担着绝大多数风险,获得很低的利润。这完全不合理。
二、对估值影响多大?
去年归母净利润159亿的蚂蚁IPO市值高达2.1万亿,而同级别体量的茅台净利润412亿,工商银行净利润为3122亿,净利润相差二十倍之巨。
估值水平差异如此巨大,大家都知道源自于商业模式、行业的企业定性。
蚂蚁享受着纯科技行业的估值,静态市盈率达到132倍,是可能的。
例如同样大体量的美团市值1.68万亿,去年净利润才22.3亿,静态市盈率高达730倍左右。
估值水平可见:科技(50倍以上)>消费(30倍以上)>金融(不足10)
然而监管环境的改变,再按照纯科技公司估值是完全不现实的。这也是暂缓上市、重新估值最大的原因了。
蚂蚁支付的业务还可以按照纯科技公司估值;创新业务可以;在数字平台中目前不受波及的理财产品、保险也可以。
但占总收入39.41%的贷款业务,也是增长最为快速的板块。将面对的是金融公司的估值。
而具体的估值水平最大影响因素则是政策准备落实到什么样的程度。
我们按照长期视角,按照希望蚂蚁能够和银行在一个被监管的的环境中,一个公平公正的水平下。
未来蚂蚁不但要降低杠杆水平,提高自身资金储备量,还要承担与收益相匹配的风险水平。
而目前我们在看到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原文放在左下角链接了,有需要的自取。
其中最重要的两条,第一是限制资产证券化次数,循环四五次就行了。第二是公司出资比例不低于30%。
而目前2.1万亿的消费贷和小微贷,则需要追加约6千亿资本。蚂蚁无疑套上了脚链。
并且以后在这样的资金监管下,伴随业务增长还需追加更多本金。那么显然投资回报率将大幅度下降。
市值砍半完全有可能,所以中签的朋友不要难过了。
这还没有完,因为银保监会目前草案中只对本金和次数做出了限制,还没有让蚂蚁承担该承担的风险。还没有涉及金融产品和保险产品。
这次整改没个几个月蚂蚁是做不完的了,并且也考验着银保监会等有关部门的智慧,如果这次能够非常好的处理科技与金融的关系,我相信整个互联网金融将得到长远保证。
顺带期待我国的数字货币,预祝大成功!坚定拥抱创新、拥抱政府 。
之后可能会拔一拔马云的黑历史,不是个善茬,也许有很多人会感兴趣。
感谢阅读,欢迎转发、点赞、关注!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