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书单:
如果问过去一个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创新是什么,大概就是“集成电路+计算机+互联网”的诞生。
这个创新组合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成为现代科技的基础。
但这些创新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因为有许多人的热情投入。如果把这个组合的诞生统称为数字时代,那么《创新者》这本书讲的正是这个时代重要的创新者们。
本书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是很多人熟悉的传记作家,亦是《马斯克传》《乔布斯传》的作者。
一、诗意科学
数字时代,从超大体积的计算机到可编程计算机,从晶体管到微芯片,从电子游戏到个人电脑,从单机软件到互联网,每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之间彼此紧密关联,每一个阶段都有杰出的代表者。颠覆世界的,不是一位两位,而是一群特别的人。
在作者看来,这些创新者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常常幸运地处在跨界交融之处。
《创新者》以埃达·洛夫莱斯开篇,也以她结尾。作者对其似乎颇有偏爱。
埃达作为数字时代的鼻祖,父亲是位诗人,埃达继承了父亲的浪漫精神,同时她母亲却专注她的数学教育。
她经常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对数字的着迷联系在一起。她发现数学是一种美妙的语言,它可以描述宇宙的和谐,而且它有时候也可以是诗意的。埃达将这两者结合的产物称为“诗意科学”。
也因此,埃达突破了自己的背景和性别所能够达到的成就,她几乎构想了现代的计算机,并在一个世纪之后诞生的计算机身上得到了重现。
埃达提出通用型计算机器不仅可以进行预设的任务,还可以根据编写和重编的程序完成无限数量的可变任务。它的运算不必限制于数学和数字,她表示像分析机这样的机器能够储存、计算和操作任何可以使用符号表示的对象,包括文学、逻辑和音乐。她在一条“注解G”当中,想出了分析机的详细工作步骤,这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计算机程序或者算法。
她窥见未来的能力超过了任何一个与她处于同一时代的人。她眼中的未来是机器会成为人类想象力的伙伴,她对诗意科学的理解让她能够欣赏一种想象中的计算机器,虽然当时的科学水平无法实现这种设备的建造。埃达帮助播下了数字时代的种子,它们在100年之后开花结果。
从工业革命时代到数字时代,这两场重要革命的核心都是那些将想象力和对新奇技术的热爱结合在一起的创新者们,正如埃达的“诗意科学”一般,似乎她的精神得到了传承。
比如冯·诺依曼是另外一位站在人文和科学交叉口的创新者。父亲是一个业余诗人,他认为诗歌不仅可以表达情感,还可以诠释哲学思想。他在统计学、集合论、几何学、量子力学、核武器设计、流体力学、博弈论和计算机结构学等领域都做出过重大的贡献。是一个跨学科的集大成者。
又比如艾伦·凯说:“我父亲是科学家,母亲是艺术家,所以小时候我周围充满了多种多样的思想和表达这些思想的方式。从前我并不认为‘艺术’和‘科学’有什么区别,现在依然如此。”
还有大家熟悉的乔布斯。乔布斯在自己的产品发布会上经常会用同一张幻灯片作为总结,一个路标上面标示着“人文”(Liberal Arts)和“技术”(Technology)的交叉口。他最后一次登台发布产品是在2011年的iPad2发布会上,他说:“苹果的基因决定了只有技术是不够的。我们笃信,是技术与人文的联姻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歌唱。”这点让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中最具创造力的技术创新者。
创新的源泉不应该也不可能来自拔苗助长式的动员,它更源于创新者的个性及其所处的生活氛围。创新者们的科技创新,从来都没有孤立于生活而存在,而是或多或少都刻上了他们个人生活的烙印。是他们人生的集合和对自由的思考。
二、合作的含金量
看起来创新是来自某些天才?
可以说是,但不全是。
作者在书中多次表示,创新是一个协作的过程。与孤独天才的灵光一闪相比,创新更多是来自团队协作,伟大的创新通常都是由多个创造者的想法融合而成的结果。历史上每一个创意活跃的时代都是如此。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都有专门进行协同工作的机构和用于分享想法的网络。而对于数字时代来说,团队协作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为重要。即便是那些参与发明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天才们,他们的大部分成就也都是通过团队协作取得的。
培养天才个人和促进团队协作之间是没有冲突的。
富有创造力的天才(约翰·莫奇利、威廉·肖克利、史蒂夫·乔布斯)负责提供创意;善于动手操作的工程师(普雷斯伯·埃克特、沃尔特·布拉顿、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负责与这些天才紧密合作,将他们的概念变成真正的发明;由技术人员和企业家组成的团队负责将这些发明打造成实际的产品。
只要这个生态系统的其中一环出现缺失,再伟大的概念也只能被埋藏在历史的地下室里面,无论是身处艾奥瓦州州立大学的约翰·阿塔纳索夫,还是在伦敦家中的畜棚埋头苦干的查尔斯·巴贝奇,他们都是这样的例子。如果他们在贝尔实验室,他身边就会有一大群可以为他提供帮助的技术人员、工程师和修理工。
此外,如果优秀的团队缺乏胸怀大志的远见者,创新也会逐渐枯竭,正如莫奇利和埃克特离开之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冯·诺依曼离开之后的普林斯顿大学,还有肖克利离开之后的贝尔实验室。
一项发明,尤其是像计算机这样复杂的发明,通常都不是一个人的神来之笔,而是多人协作编织而成的创意图案。计算机是,阿帕网和互联网也是。互联网是在创造性协作和分布式决策思潮中诞生的,其创始人希望能保护这种基因,它们会本能地隔离和绕开任何要凌驾于其他节点之上的节点。
思想的交流、人群的协作总能迸发更大的力量。
最高效的团队能够将拥有各种特长的人才聚集在一起。贝尔实验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专门在新泽西州郊区的新总部里面修建了多条长廊,这里聚集着理论物理学家、实验家、材料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甚至还有一些指甲缝塞满油污的电话线路维修工人。实验家沃尔特·布拉顿与理论家约翰·巴丁拥有共同的工作空间,他们就像是坐在同一张钢琴凳上的作词家和作曲家一样,终日埋头于谱写他们的应答二重奏,第一个晶体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所有大楼之间都是互相连通的,这样就可以避免不同部门之间的地理隔阂,而且可以鼓励员工进行自由交流和近距离接触。”
与仅仅阅读各自的论文相比,亲自会面讨论是一种更有成效的做法。任何一个在贝尔实验室走动的人都有可能遇到新鲜的想法。
后来史蒂夫·乔布斯在设计苹果公司新总部的时候也沿用了这种想法。一座围绕着大型中央庭院的环形建筑,它的内部含有多个开放的工作空间。
协作不仅会在同一时代的参与者之间进行,它还是跨越世代的。最优秀的创新者能够理解技术变革的轨迹,并接过前一代创新者们手上的接力棒。史蒂夫·乔布斯的成果建立在艾伦·凯的研究之上,启发艾伦·凯的人是道格·恩格尔巴特,而恩格尔巴特是J·C·R·利克莱德和万尼瓦尔·布什的继承者。当霍华德·艾肯在哈佛大学设计数字计算机的时候,他的灵感来自查尔斯·巴贝奇的差分机零件,而且他会要求自己的下属阅读埃达·洛夫莱斯的“注解”。
不拘泥于形式,合作越来越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好比开源的模式,让众多人能够跨时空地合作起来。
三、时机与环境的孕育
创新的出现多数是水到渠成的。历史上的重大发明通常都是在正确的时机和合适的环境下诞生的,信息技术的发明更是如此。
由“八叛逆”成立的仙童半导体公司是体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典范。
因为当时帕特·哈格蒂在德州仪器公司研制的袖珍式收音机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所以市场对于晶体管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而且这个增长速度还会继续攀升:1957年10月4日,也就是在仙童半导体公司成立的三天之后,苏联成功发射了斯普特尼克号(Sputnik)人造卫星,同时触发了美苏之间的“太空大战”。民用航天项目和建造弹道导弹的军用项目都在推动计算机和晶体管的需求。这些需求也促进了这两项技术之间的共同进步。因为计算机需要被做成能够装进火箭头锥的大小,所以找出将成千上万个晶体管塞入小型设备当中的方法成了一件非常紧迫的事情。
此后,不仅有了微芯片的诞生,也诞生了著名了“摩尔定律”,大大推动了行业趋势。
创新的土壤,大到社会文化小到公司理念,都会在其中贡献一臂之力。
比如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自己的首次就职演讲中宣称:“对自由的热爱意味着要捍卫所有让自由成为可能的资源——无论是我们家庭的尊严还是让我们的科学家发挥聪明才智的宝贵土壤。”
美国的创客文化通常包含着“我们一起动手”,而不是“你自己动手”的意味。
嬉皮士运动后来定义硅谷文化的哲学。其中心是这样一些原则:权威应该受到质疑,等级制度应该被规避,特立独行应受尊崇,创造性应该得到悉心培养。比尔盖茨、乔布斯等都是个漠视权威的叛逆者。
诺伊斯作为“八叛逆”领导者,他相信,工作空间越开放,越松散随意,新创意产生、传播、完善和运用的速度就越快。
创新的种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根发芽。
四、结语
数字时代看似一场巨变的革命,其实依旧是一种渐进式的发展,是由无数个小幅的改进累积而成的。
同时科技革命不是一两个天才的成就,而是一群人的努力。创新的起源往往不是一条简单的因果链,而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
既需要天才,也需要合作,还需要环境和时机的加持,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
时代推动创新,创新也会带来新时代。
愿新时代不失自由的“诗意科学”。
(完)
免责声明:本文所刊载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预测、研究、宣传材料或投资建议。本文所采用的第三方数据、信息、资料等内容来自本公众号认为可靠的来源,但本公众号并不保证和承诺这些数据、信息、资料等内容的原创性、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亦不会为其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公众号所刊载内容可能包含某些前瞻性陈述,前瞻性陈述具有一定不确定性。本公众号声明,无论是否出现最新信息、未来事件或其它情况,本公众号均无义务对任何前瞻性陈述进行更新或修改。
东方马拉松公司简介
深圳市东方马拉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核心团队组建于2004年,是中国本土价值投资领域较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公司聚集了一批有实业工作背景和丰富投资经验的投资研究人员,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成熟的价值投资体系。 东方马拉松投资是一家开放式、国际化、平台化战略的资产管理公司,拥有多产品、多策略和多位不同风格的投资经理。 三地办公: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在上海设立办公地点,且公司股东在香港注册资产管理公司,持有香港证监会资产管理类第九号牌照。 公司核心投资研究团队人员具备二十年以上的专业经验,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的专业投资服务。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