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信心从何而来

经济观察报
04-20

陈白/文 2024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市场上不乏经济是否存在“温差”的讨论。但仅从商业世界来看,这段时间确实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雷军持续为小米新车站台、马云在阿里巴巴发布千字内部信,刘强东以数字人的方式直播带货……那些我们熟悉的企业家们,开始更为密集地出现在聚光灯下。

重新出现的不仅仅是他们。前不久,以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为代表的全球企业家先后来到中国,希望加强与这片市场的联系。从这些行动可以看出,不管是领军的民营企业家还是知名外企掌舵者,他们依然相信这片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值得期待的增长空间,并愿意躬身入局,推动企业在这片土地上的发展。

企业家们的信心从何而来?这当然与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在解读一季度经济数据时,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再次强调要积极营造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基于此,或许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是,如何更好地优化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

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来自政策端的春风不断吹拂,但实践中,还是有一些市场之外的顾虑束缚着企业家们的手脚,比如前不久的农夫山泉和娃哈哈事件。这种叙事显然已经超出了商业和市场的藩篱,同时却有可能对企业家的判断和决策造成重大影响。当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莫名地被绑架上民族情绪的战车,甚至面临“爱国企业”“卖国企业”这样的对比,企业家将无所适从。类似的遭遇,联想集团、阿里巴巴甚至是苹果公司都经历过。在库克访华的当天,还有大妈在上海苹果商店门口要求排队的年轻人购买国产手机。

很多时候,社会氛围和企业家身处的舆论环境,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部分。在经历了疫情、舆论、政策调整等多重不确定性之后,如今我们更加需要小心呵护企业家们的信心和决心。

在已经连续出台了有利于增强企业家信心的政策后,目前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点应当是对社会认知和舆论的正本清源。

对此,任正非是清醒的。据报道,华为近期已经撤回了“遥遥领先”的商标申请,甚至有消息称他叫停了“遥遥领先”口号的使用。任正非此前就说过,只有破除了狭隘的民族自尊心才是国际化,这其实也点破了当下许多中国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隐形困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不断探索全球化,在舆论场中,无论是为企业贴上“爱国”还是“卖国”的标签,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可能都是危险的。

其实,绝大多数企业家想要的从来都不是特别待遇,他们更加渴望的是公平和平等,渴望“在商言商”,没有其他外在因素的干扰。“让商业回归商业”,这意味着让企业之间的竞争回到经营能力、产品品种的维度下,让那些真正的领军企业家们,回归到商业世界的决策者位置上。

如今,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家以实际行动表达他们对中国市场未来的认可,这具有风向标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让企业家更好地掌握话语的主动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有勇气和精力去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

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反复强调稳预期、稳信心,让企业心无旁骛地专注生产经营本身,而不用担忧自己被贴上各种标签,这一点正变得日益重要。在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况下,尽快为企业家们卸下舆论场上的后顾之忧,让更多的企业家敢于回归到属于自己的商业“战场”,这是稳预期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家信心的最大来源。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