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小米su7各方面的产品力和定价,算不上太出色,中规中矩吧,因为第一次在战略级爆款上也没有做到“参数碾压”。但相比400V+IGBT+磷酸铁锂+无激光雷达的预期,实际小米玩的是400V+SiC。全系普及SiC确实有点出乎意料,再加上小米su7舒适型配置上的堆料,贵一点也说得过去。
小米可能是考虑到,su7毕竟名义上是C级轿车,定价需要给后续车型留出空间。另外小米可能也是吃够了手机市场“性价比”标签难冲高端的苦,所以定价上刻意留出一点空间。所以入门版21.59万,我认为算是中规中矩。
当然考虑到考虑到小米品牌的号召力和雷总的人脉加持,我认为小米su7头几万销量肯定会卖的很快,不过也不能太乐观,头几万的口碑很重要,如果没能保持住,后续稳态可能较为乏力。
凭心而论,真落实到用户体验层面,日常驾驶400V与800V电耗差距不会太大,短期内多数快充桩的补能速度也不至于被拉开代差。但是小米su7定位明显偏向运动轿跑,较长的前悬挤压了车内空间,这已经限制了用户群。
发布会上小米还拿特斯拉出来吊打,也是啊。除了特斯拉,这年头想找个400V的新锐纯电车还真不是太容易。另外小米发布会还捧了一把特斯拉的电耗和智驾,说实话没必要了。其实业内认识早就知道,特斯拉如今已经近乎全面落后了,甚至包括没有引入国内的FSD。纯视觉方案确实有很高的上限,但激光雷达的价格和性能卷到如今的程度,你再怎么估算也很难比拟3D真值。
小米发布会的热度在全网各大平台都是顶流。
而且小米有极其庞大的粉丝群体,产品知名度相比极氪等竞品可能有明显优势。雷总在行业打拼多年,更是积累了大量人脉,光看发布会上各家新势力创始人到场就可见一斑。
而且小米还握有一项巨大优势:北京地方对小米造车是倾力支持,在智能电动车产业革命的浪潮中,北京的汽车产业有掉队风险,寻求有实力的造车新势力的心思自然更迫切。北京地方对于有实力的企业下场造车,可谓是无限欢迎。
雷总和小米在北京一直都有不少积累,小米造车北京自然是倾全力支持。从业内小道消息看,曾经困扰部分新势力造车的资质问题,小米基本上可以说是一路绿灯。具体到小米的工厂,目前看土地和税收也有大量地方合理范围内的优惠。
小米汽车上市,北京地方有一定的支持是正常的。直接送牌照确实有点出格,但搞出来一些租牌照的变通做法,或者采购一些出租车/公务车,并非不可能。
目前看,传统车企转型速度比预期还要慢,业内很多“专业人士”思维僵化程度也比预想中更加严重。
反观小米,不论是对市场风口的精准把握还是对新兴领域的快速反应,都很值得称道。
而且小米在舆论动员能力和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方面,已经显露出巨大的潜力。
所以我认为,有米粉庞大用户群的积累,有雷总多年人脉,有北京地方的倾力支持,小米初期销量绝对不是问题。
甚至直白点说,仅仅北京的出租车/公务车市场,吃下数万台销量就已经不是问题。
如果在算上雷总校友、核心米粉、供应商人脉等等,头十万台可能都不愁卖。
小米的第一枪算打的比较漂亮,也算是开了个好头。前阵子小米也放出了自己23年的财报,虽然赚的钱没华为、没特斯拉多,但是这对于一家仅有10来年的公司来说,已经很牛了。
小米赚的也确实是个辛苦钱,23年的综合营收达到2700亿元,但是净利润只有175亿元,净利润率只有6.5%,很低了。如果算估值的话,小米只有20倍,也不算很高吧,算合理。
而且小米2023年的现金储备为人民币136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也就是说小米有的是钱造车,有的是钱去试错。单纯从一点看,小米造车还是很有看头的。
至于好多人说小米是整合资源,是抄袭,这不是我们投资人该考虑的,作为投资人,我们只看产品好不好卖,公司财报好不好。
另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这一直都是小米的战略思维,也就是跟随策略,等市场成熟,等市场验证了,就顺势而为。小米要的从来不是市场老大,把老三老四都干死就好了,他当老二也能活的很舒服。
精彩评论
整合资源这件事情对雷军来说轻而易举
日线已经走出了右侧交易的趋势
嗯,我们只看产品好不好卖,公司财报好不好,目前已经确定产品还可,就是财报还要看看
应该的走势是高开低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