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深刻提升数字金融新范式。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以显见,随着AI产业全面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获得更加蓬勃的发展动能,数字金融新范式正在兴起。
3月28日,“大模型驱动下的金融新质生产力创新论坛暨全国首部《金融大模型》著作发布”会在京举办。本次大会云集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昌俊,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内的学界专家、金融机构、科技从业者近300人,共议大模型实践应用及产业赋能,共研金融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强国战略,奋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本次活动由在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数字金融分会、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指导,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上消费”)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金融界共同举办。
大模型涌现“智能”创新力量,释放科技平权潜力
当金融领域引入大模型应用,将会产生怎样的火花?近年来一直盘桓在金融行业的疑问,广大从业者终于在本次大会上找到了答案。
马上消费副总经理孙磊在致辞中指出,金融业属于智力密集型行业,在工业革命时期获益不多,但在人工智能时代却一定会受益良多。近些年来,全行业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和探索,马上消费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数字金融机构,已经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业务的各个领域,也成为公司发展的底座。这一轮通过大模型涌现的智能创新力量,还会带来更多革命性的进步。
去年8月,马上消费推出首个金融大模型“天镜”,其展示了出色的上下文理解和引导式对话能力,金融大模型投用以来,马上消费的营销效果提升了30%以上。在企业知识库的应用中,知识产出效率提升了150%,大幅度提高营销物料的生产效率。在与重庆某银行的合作中,大模型驱动的智能营销能将人工成本降低80%以上,产能是传统人工产能的6倍以上。
马上消费CTO蒋宁在题为《金融大模型,从自我演化到自主可控》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安全、成本、生态的边界,决定着金融大模型的产业边界,而大模型的特性决定了其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进而释放的“科技平权”潜力,使得科技创新不再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让所有人都能接触到创新成果,共享、共创、共研新技术。
四大挑战制约金融大模型的全面应用
大模型存在潜在风险,在金融领域商业化、全面工程化落地,仍需从一开始做好五大方向的技术治理,即安全体系、标准体系、合规检查、幻觉检测、动态评价机制。
马上消费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陆全在做《“天镜”金融领域系列大模型企业落地的应用实践》主题分享时做出如上表述。
陆全认为,目前国内大模型正加速商业化落地,通用基础类大模型与行业领域类大模型参与者在各自赛道中寻找最优解,相比之下,通用大模型解决方案的技术更加复杂,尚不具备解决行业、领域等专业问题的能力,大模型的发展将按照“通用-行业-领域”路径演化。金融,成为领域大模型的最佳实践场景之一。
蒋宁在演讲中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通过长期实践,在高端制造、金融、智能驾驶等领域,大模型技术还存在四大挑战:群体智能与安全可控、个性化和隐私保护、关键性任务和动态适应性标准、基础设施和架构改造。
“基于对未来的洞察,我们在四大关键技术方向推动金融大模型真正成为新质生产力。”蒋宁表示,马上消费的技术路线图主要包含模型安全可控、组合式AI、持续学习、平台化服务能力MaaS这四大关键技术,将会长期以四大能力要求为核心,构建技术体系,驱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马上消费成立近9年来坚持产品自研和长期技术积累,并在国内首发金融大模型。这家技术驱动的数字金融机构拥有100PB基础数据、超过20万张数据库表,以及每天处理数百亿次智能决策计算,且不论环境如何变化,整个系统做到可控、安全;利用这些数据完成模型预训练,之后不断对齐、调优,同时使用推理加速技术实现模型自主可控,快速迭代进化,使其比其他大模型更懂金融行业及客户需求。
全国首部《金融大模型》专著发布,探索“人工智能+”金融新质生产力发展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正如火如荼进行。AI大模型不仅使得金融产业上下游步入新一轮发展周期,更为其深层次变革带来重要机遇。因此,加快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布局应用的大趋势不可逆转,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需要不断涌现。
基于上述背景,马上消费根据近9年来自研积累沉淀一系列技术成果及洞察,发布了全国首部《金融大模型》著作,填补了金融行业大模型理论研究的空白。书中立足未来,针对大模型幻觉、安全与伦理等行业热点话题,提出了前沿观察和建议。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宁方刚表示,当前,我们正处于数字经济时代,生成式AI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集大成者,正成为金融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大模型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种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不仅将重新定义金融服务的内涵和外延,还将带来金融制造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金融大模型》一书的出版,无疑提供了深入了解大模型时代金融变革的宝贵资料,可以更好地把握金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推动金融科技创新的深入发展。
曾刚认为,在国家鼓励“人工智能+”的宏观环境下,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以其用户基数大、经济影响大、服务场景多、民生关系强,首当其冲成为大模型乃至更广泛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和金融强国战略高地,而金融大模型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高效促进金融行业营销、服务、产品、数据分析利用水平全面提升的同时,赋能实体经济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