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强如阿里,但目前AI的用户体验依然尚属初级,距离用户的期待较遥远,吴泳铭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懂财帝出品 · 作者|逸凡
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巴巴后,马云回复内网员工的发言。他发出了一个新预言:“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
这意味着,AI或许是阿里重回高速增长的重要筹码,也是超越并领先拼多多等电商的武器,阿里「翻盘」的利器。
能玩AI的电商平台其实不多,在一众电商平台上,阿里走在前面。
当别家在组建大模型团队时,阿里已经手握多个大模型,积累了足够的大模型能力和数据,内嵌在淘宝天猫中。
只不过,阿里的先发优势暂时并未形成护城河。
在B端,阿里推出的AI工具,竞争对手也有,在大模型组队上,“效率之王”拼多多的追赶不可小觑。
在C端,阿里的AI体验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给用户带来足够的惊喜。
换言之,AI在电商B端施加的“魔法”开始显现,正在颠覆行业。
但AI并未能撬动C端,进入用户的生活。
马云需要一位精通技术又懂商业、年轻有为且资历服众、足够忠诚的战友,来引领阿里这艘大船乘风破浪,驶向即将到来的AI电商。
纵观整个阿里集团,能集这些特质于一身的人,恐怕只有吴泳铭。
跟着马云摸爬滚打已有近30年,为阿里写下了第一行代码,敏感地察觉移动端的浪潮并及时推动阿里产品的移动端化,吴泳铭不仅赢得了马云的信任,也在阿里内外收获了良好口碑。
吴泳铭坚信技术对电商的颠覆性,去年9月10日履新阿里集团CEO后,吴泳铭就强调技术含量,宣布阿里将对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性投入:一是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二是AI驱动的科技业务;三是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在吴泳铭的阿里未来棋盘上,技术是重中之重的筹码。
01|大洗牌
曾经用望远镜也找不到竞争对手的马云,现在眼前就有一众群狼,不仅成功抢走了他的蛋糕,还虎视眈眈地看着他手里剩下的蛋糕。
高端商品被刘强东以京东品质硬杠,低端商品被黄峥的拼多多极致性价比碾压,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入局截下可能的新增量。
电商江湖虽然日渐拥挤,但留给阿里的空间越来越小。拼多多市值反超阿里巴巴,恰好揭示了过去几年传统电商三大巨头的攻守易势。
阿里、京东、拼多多的创始人都相继退居幕后,但能抵住江湖风云变幻,让创始人安心退休的平台,只有拼多多。
近年公开动态鲜少的马云,2023年开始回归,阿里也经历了组织架构变动最大的一年。
马云更是罕见发声强调,“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
刘强东也发出了同样的声音,强调京东“必须改变”,直陈“我们经常说战斗只做第一,但是却处处防守”,表示“我不会躺平,兄弟们绝不躺平”。
无论是马云还是刘强东,或多或少都在向80后黄峥看齐。马云为淘天指明的“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方向,刘强东提出“低价是唯一性基础武器”,均促成了内卷全年的低价漩涡。
在2023年末的最后几天,淘宝和京东相继推出“仅退款”,为电商大战增添了一把火。
在残酷的“存量厮杀”中,电商平台如何拉新留存,获得新的增量空间?在吴泳铭看来,充满想象空间的AI技术是最重要的支点。
“传统互联网模式严重同质化已走向存量竞争,以AI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成为全球商业发展的新动能。阿里巴巴必须自我变革,才能找到打开未来的钥匙。”吴泳铭上任后,明确了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
拼多多越战越勇的秘诀,与黄峥善用AI不无关系。按照黄峥的意志,拼多多的成长是基于AI算法的新“社交型”电商平台。在几年前的招股书中,黄峥就提到“拼多多将是一个由分布式智能代理网络(分布式AI)驱动的Costco+Disney的结合体”。
与黄峥出身计算机专业不同,马云和刘强东分别毕业于英文专业和社会学专业。黄峥曾说过,“我自己出身AI,技术优劣不用人数来衡量,乔布斯说过,一个好的技术人员可以顶上100个人,肯定是对的。”
马云押注AI拯救阿里,吴泳铭的“上位”多少有些意料之中。
在AI赛道,光懂技术,视角容易偏离市场和用户,影响商业变现;而如果终日顾虑商业变现,缺乏技术变革的前瞻性,则容易错过新技术的机遇。
吴泳铭的难得之处在于,既懂互联网商业、又懂前沿科技。吴泳铭是十八罗汉唯一技术出身的人,其职业履历充满浓厚的技术色彩。他担任过淘宝、支付宝的首席技术官,组建阿里生态的现金奶牛“阿里妈妈”,执掌过阿里健康等。
对于前沿技术的商业前景,吴泳铭也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在移动化大势所趋之际,吴泳铭积极推动阿里产品的移动端化,是阿里抢滩移动化时代的重要功臣。作为投资人,他还参与过理想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的早期投资。
吴泳铭对马云的忠诚,也让后者放心把推动淘天迈向AI电商的担子交给他。吴泳铭本科毕业就跟着马云创业,连续失败两次也不离不弃,最终还义无反顾放弃北京的高薪职位邀请,追随马云到杭州第三次创业。
另据媒体报道,一位老阿里人透露,记忆中从未见过吴泳铭反对过马云。吴泳铭的“绝对忠诚”将极大限度降低马云的幕后运作成本,落实马云“三个回归”策略。
现在,吴泳铭已表明“All in AI”的决心,一场全新的电商大战即将开启,新一轮洗牌或将开始。
02|颠覆商家运营模式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马云这句话充分诠释了阿里倡导的价值观——“用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虽然阿里一直试图在商家和消费者中平衡,在对媒体的回复中也称用户“既是消费者,也包括商家”,但商家是阿里的“钱袋子”,向商家收取的广告收入、关键词竞价、交易佣金、服务费等。
吴泳铭也曾表明了对“客户”的重视,称阿里将保持创业心态,更坚决地投入,更果断地取舍,以更灵活的治理机制,抓住AI科技变革带来的全新机会,创造更多客户价值。
而拼多多的高层决策时坚持三个原则:消费者第一、高效率、低价。
2023年双11开启前,淘宝为商家准备了10余个AI工具,包括模特图智能生成、官方客服机器人、万相台无界版等。万相台无界版主要帮商家分析数据,识别目标用户,智能生成广告内容等。
这些AI工具实质是为商家赋能,解决其在产能上的不足。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产能不是指商品的生成能力,而是向消费者展示商品的能力。
例如,一款商品需要有商品名、商品设计、模特图或商品图、商品详情页文案,但有很多商家缺乏批量生产它们的能力,招聘相关工作人员或外包出去都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对于众多中小商家而言,更是沉重的负担。
去年AI爆火以来,已有不少商家受益于各类AI工具。借助AI零成本搭建和上线淘宝店铺,也不再是天方夜谭。从设计、生产再到销售推广,AI已能跑通整个电商交易链路。
电商运营模式接近天花板,流量效率难以有质的提升,而AI本质是技术升级带来的效率革命。正如全托管模式火爆跨境电商,AI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全托管管家。
AI技术降低了内容生产门槛,包括图文、短视频、直播等,也是在降低商家的开店门槛,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势能。
同时,阿里已重新梳理了AI“战队”。淘天集团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皆建立了完整的AI团队,淘天集团把原本负责AI业务的20多个团队收拢为4个团队,训练出自己的大模型产品“星辰”,对内主要应用于搜索、广告、推荐和逛逛的内容化。1688等相对独立的子业务,也正在招募自己的AI团队。
如同多年前的移动端浪潮,AI之于电商已是行业趋势。商家对平台而言是供应链的争夺,电商平台纷纷用大模型留住商家,国内外电商平台都在加快布局。
2023年7月,京东推出自研产业大模型“言犀大模型”,并上线了京点点·AIGC内容生成平台,商家直接用京东商家账号登录即可使用,帮助商家生产商品场景图和营销文案,摄影小白1分钟也能制作精美商品图,无需付费。
亚马逊推出多个生成式AI的新功能,而Shopify早在去年3月就上线了ChatGPT应用工具。
正在冲刺IPO的跨境电商SHEIN,则是展示了另一种AI电商模板。
“小单快反”是SHEIN崛起的秘诀,背后是对AI炉火纯青的运用。SHEIN一天上新5000-6000个 SKU,而快消知名巨头ZARA一年也只上新2万 SKU。这也意味着,SHEIN每天至少要上传5000张模特图或商品图。
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SHEIN离不开AI的辅助,用AI分析流行趋势数据,用AI生成模特图和商品图。
SHEIN频繁使用AI也不是什么秘密,有消费者认出了商品图的AI痕迹,也有设计师指控SEEIN利用AI侵权。
从目前来看,AI电商的面纱还没被揭开,但商家显然开始被改造。就像一名电商从业者表示,对行业的影响大不大不清楚,对自己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03|革新流量机制?
相比B端的热闹,C端略显清冷。
目前,只有淘宝推出面对C端的AI工具——AI智能助手“淘宝问问”。但在首页频道上,淘宝问问未出现,用户唯有在搜索栏输入名称才能找到,入口较隐秘。
淘宝问问定位为智能导购,接入阿里通义大模型底座,类似于内嵌在淘宝里的“ChatGPT”,帮助消费者提供辅助和建议。菜谱、出游攻略、商品挑选等多元问题,淘宝问问都能提供答案。
只是,回答是否令人满意,因人而异。比如询问“哪款空气炸锅最便宜”,给出的结果与搜索结果并不一致。尤其对于那些价格敏感型用户来说,淘宝问问不算是一位优秀的助手。
AI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确实比原有的搜索功能智能得多,优化了决策过程,符合电商行业提升人货匹配效率的诉求。
实际上,AI已陪伴电商走过多年,用户感知弱,不代表用户没有从中受益。许多便捷功能背后是AI在支撑,比如淘宝拍照功能,用户逛街或上网看到喜欢的商品,拍个照、保存图片或直接使用淘宝拍照功能,立马可以查到相关商品信息。
无论是货架电商的“人找货”,还是直播电商的“货找人”,整个行业都在致力于消除信息不对称,让需求被精准满足,提升用户体验。
所谓用户体验,是让用户认为AI真心为自己着想,设身处地帮自己选到性价比最好、最适合的商品,达成省钱、省心、省时间的结果。
不过,当AI负责帮用户挑选商品,用户的购买很大程度取决于AI的推荐时,现有的电商流量机制是否也会随之改变?
在电商发展中,流量和转化率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商家收入。淘天系的流量最初源于搜索排名,商家可通过关键词竞价来提高搜索排名,吸引流量。后来,淘天系引入个性化推荐算法,打造“千人千面”,根据用户的购物历史、浏览记录等数据向用户推荐相关商品。
相比之下,拼多多模式似乎更高效,直接把最低价摆在用户面前,用户无须多问。
拼多多的流量机制更简单粗暴,默认运转规则是商品的价格越低,能获得的流量曝光越多。在这套机制下,拼多多通过流量倾斜,掌握议价权,一方面为用户提供大量低价商品,另一方面给商家带去巨大的订单量。
这就决定了阿里无法像拼多多那样旗帜鲜明地表明自身立场,“拼多多站位消费者”。
和阿里不同,拼多多发展大模型团队并没有指明优先服务于商家,而旨在加强AI与电商的深度融合,探索大模型在拼多多客服、对话等场景下的应用。从这方面来看,拼多多注重利用AI提升用户体验。
平台要赚钱,AI不可能完全客观。大模型+产业轰轰烈烈进行了一年多的探索,依然以B端落地为主,C端商业化的前景未明。
在AI电商时代,消费端的AI功能主要为搜索问答。谁家的商品最有可能出现在用户的对话框?商家如何增加商品曝光率?这些答案有待揭晓。
因此,尽管强如阿里,至少目前AI的用户体验依然尚属初级,距离用户的期待较遥远,吴泳铭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未来AI电商的终局究竟是什么模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应该是一个私人超级助理类机器人,为人们实现所有需求。
而当AI彻底改造电商,用户普遍察觉到变化时,或许AI电商时代才算真正来临。
马云决心将阿里做到102年,做一家横跨3个世纪的企业,必然抓住技术变革的契机。
阿里顺利从传统电商进化到移动电商,也曾在直播电商时代傲视群雄。
阿里电商之战输不起,“技术男”吴泳铭走起。
- END -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