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资产,制心一处

博实
01-02

朋友给我发了个音频,很多投资理财者还是关注基金和一些基金组合计划的。大多还是需要找到一个好的基金经理,或者是一个组合管理人,然后希望获得自己的预期收益的。

总体上听起来收益不是很高,但是信心还是很足的。当然,一个平台要提供给大众一个产品的话,能满足大众的基础的需求就好。比如很多人提到4%的收益,其实就很满意了。

有一个朋友分享,说他从2014年开始投资,也就勉强能达到年化4%。这可能每个人的预期不一样,预期和自身的财产资金状况和自身的投资能力的理解和判断都不同。

一、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做投资:对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理解

以我从2011年开始投资,现在不能说算财务自由,但是还比较自由的状态来说。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需要可通过学习判断一下自己是不是适合做投资。如果的确是有天赋和适合,结果是最重要的,结果就是长期盈利跑赢很多人。如果适合,就继续做下去就好了。至少可以管好自己的钱。

判断自己是否适合的方式,我有一条规律,但不代表能判断所有人,一类人能用这个来判断,就是是否认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这个是否认可,不是说一句我认可那么简单,是听完以后大概5-10分钟能理解其深意。懂的都懂,不需要特别复杂的解释。

如果发现不适合的,其实这才是大多数,我觉得在人群中,比例在90%左右,里面应该有绝大多数的人不认同这个观点,不认同的往往容易买到高点,容易亏钱

二、相信某公司或个人的关键问题在于对方的立场

对于大多数来说,选择相信某个人或某个品牌也不是不行。难点在于,如果自己不掌握一定的知识,这种信任很容易因为亏钱被打破。

即使这种信任没有因为短期亏钱被打破,其实,在没有任何专业判断的时候,这种信任也是比较弱的。而且,甚至有可能是错误信任。

再加上,即使是专业的基金公司,或者是专业的机构。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牵绊。投资其实是一个非常个人的事,比如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其实核心工作就是巴菲特一个人在做。而往往基金公司受的牵绊比较多,基金投资者有时会也会影响基金经理。而巴菲特很难被其他人影响。

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人越多越管不好钱。但也不代表人少就一定能管好钱。判断起来很难。尤其是,很多时候是人的动机发生变化,而非是能力非常变化了。

所以,我一直觉得有一些不投资理财的人,其实是有自知之明的。所谓不投资理财,就是不买各种产品,只存银行或买国债。这些人虽然看似可能错过了一些赚钱的机会,但反而这些人是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不碰,反而躲开了近几年亏损的风险。想得明白,还能躲开风险的人,其实是正确的理财观念。

这里面,又有个立场问题。如果我站在某个理财产品的立场,我肯定会说这个理财产品好,或者应该投资理财。但如果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买股票或者基金等权益类产品的。所以,有时候不是专业能力影响,就是立场影响的

比如银行的理财经理,跟你推荐一个产品,说这个很好。过段时间又跟你推荐一个产品,说这个比前一个好。让你卖掉前一个。实际的情况可能是卖第一个产品又提成,卖第一个还有提成。你换一次,他可以赚两次提成。当然,换个角度站在银行理财经理的角度考虑,他这个月如果不使劲卖这个产品,有可能kpi完不成,甚至可能丢掉工作。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如果他持有很高的现金仓位,在高位减仓,或者劝基金持有者自己卖掉,是很有可能降低管理费的。而几乎所有的公募基金和绝大部分私募基金,都是靠管理费生存的。因为基金公司运营的成本也很高,他要活下去,所以他的目标会尽量导向做大规模。这就是他的立场的影响。

三、长期可复制的投资方法:穿透资产,制心一处

我觉得,对于所有人来说,有一条长期可复制的投资方法。虽然看起来很笨,就像郭靖练功似的,但是长期叠加起来效率是最高的。

无论是买股票还是买基金,甚至是研究基金经理、基金公司,最终关键的还是得穿透到其持有的资产质量上。

所以,在我对比很多基金也好,基金经理也好,各种指数ETF和股票也好。我发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地穿透资产。

比如基金必须得穿透到持仓。我把张坤和姜诚的持仓都自己调研过一遍。也许会有朋友说,咱们个人或者小公司没有人家大公司调研能力强,肯定不如别人判断准确。还真不一定哦。只要你心心念念,持续去挖掘,你的结论有时候就会比任何人更精准。

记者采访中国核武器方面的专家何泽慧先生,她说其实发现新的科学道理最重要的就是细心和勤奋。记者问她怎么发现的,她说就是看见了。所有人都能发现,看见就发现了。

这一点我很有共鸣,就是其实很多投资结论就是看见了,你一直很认真努力的细心的观察,结论就在那,事实就在那,那是自然地东西,不需要发现,研究,就是看见了。

对每个人来说,应该都有一方面的事是别人不理解,但自己一看就明白的。这就是你所谓的专业领域,也是你的能力圈,或者是你的天赋或潜移默化的能力。

所以,我觉得投资理财最长期可复制的方法,就是穿透资产到底层,然后把它看明白。

比如看张坤,你把他所有持仓股票调研一遍。我的结论是,如果张坤没有基金公司10%的持仓限制。他很有可能会持有茅台30%甚至更多,并不一定会持有3-5只白酒公司。当然,我说的这个比例,一定是在特定的价格和条件下的。但是,我相信肯定存在这样的时刻,但因为他受限于仓位,所以他不能这么做。

还是我说的,立场问题。立场有主观的立场,也有客观必须做的一些事。

比如我把姜诚所有的持仓调研了一遍。包括中国建筑、建发股份、太阳纸业等。我调研以后发现自己会对这些公司有一些新的角度和看法。具体我就不讲了。

但是,最终调研完所有公司以后。包括看了这么多年这么多公司以后。交易过很多公司以后。结论就是,其实赚钱的公司就是很少的几个。

在2022年10月份,很多公司都很便宜的时候。我最终的选择是卖掉其他公司,几乎100%的仓位买腾讯。原因是对比预期收益以后,腾讯的预期收益更高。

当然,腾讯也是张坤的持仓。但是我认为白酒并没有腾讯预期收益高。所以我当时卖掉了所有的股票、基金,全仓了腾讯。

当然,这种做法不适合于大众。原因是,我原来是从事互联网行业的。我有10年以上的互联网行业的认知,并且我大学学的就是相关专业。同时我用QQ也非常早。所以,适合我的机会,不一定适合大家。

用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当你持续去穿透资产,去看最底层的资产,去把每一个底层资产调研的很细致的时候。距离长期赚钱才越来越近。

不用追求大公司、大品牌、大V,因为他们即使做的好,也不一定适合你。

你能看明白的机会,也许别人都看不明白。也正因为看明白的人少,才可能是你的机会。但是,前提是因为你心心念念,一直制心一处的看这个问题。

对我来说,是去年2018年40%的腾讯,2022年90%多的腾讯。对高立群女士来说,就是卖掉北京的房产重仓茅台,虽然中间有减仓,但是目前依然持有不小的仓位。我也经常学习高立群女士对茅台的调研结论。

穿透资产,制心一处。就是投资理财能取得较高收益的法宝。

四、制心一处是无止境的

早期的制心一处,就是想明白价值投资,然后通过价值投资实现能持续复制的投资收益。

比如学习财报,学习最基本的价值投资理念。比如护城河、能力圈、安全边际等等。学习财报过程中,自己想办法看书,请教各种专家,以及在工作中不断留心去学习。

即使学了这么多年,财报上也依然能有新的收获。

对价值投资的理解上,随着经验不断地增强,也会有很不一定的理解。2011年刚接触价值投资,就知道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能力圈、安全边际,市场先生这些概念。

但直到今天,2024年1月1日,依然会有新的体会和理解。大家不觉得,我所谓的穿透资产,制心一处,核心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么。核心不就是能力圈么?

随着经历周期和牛熊转换的增多,以及阅读相关行为经济学的书籍偏多。逐步从单纯的研究企业,到也适当的关注市场情绪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正因为长期关注企业经营,所以不由得会对行业和宏观经济有一些新的认知。正因为观察很多企业和市场参与者,从而观察到社会情绪,的确会对交易,预期,投资,消费等多方面构成影响。从而,对周期以及预期对企业利润和股东回报的影响。最终,能够把市场先生单纯的情绪波动概念,更加的具象化到很多细节的变化。

比如去年为什么90%腾讯后,今年要在380把它卖掉。就是因为综合评估了腾讯的经营状态,以及考虑市场的预期可能会对腾讯近几年利润的影响后,不敢给腾讯过高的估值。

也因为今年市场环境,比如美元加息,以及实业的投资预期,股票和基金的投资预期,大家的消费预期一直在变化。所以在预期企业未来利润的时候,也需要有所变化。

我们看腾讯Q1以后市场明显乐观了一点,而Q2以后,市场估值立马就下去了。Q3以后,虽然机构觉得腾讯业绩不错,把估值抬升了一些。但是散户,或者大量的个人投资者,其实还是有一些担忧的。有时候专业机构能看明白,不代表散户能看明白。

而且,机构也好,散户也好,其实都是一个个人的个体的认知影响其交易,最终反应的结果。每个个体的认知千差万别。有些问题对你来说三年前就想明白了,换个人可能现在还没想明白。

总之,制心一处是无止境的。即使到今天,我依然不敢说自己很懂价值投资,因为每一次觉得自己懂,过一两年就会觉得自己当时好幼稚。

对于腾讯也不敢说自己懂,毕竟公司是在变化的,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即使我们能抽象出一些商业模式的优势,企业文化比如科技向善是如何影响公司长期的价值的,但依然是在变化的。

所以,我们的学习和调研工作是要一直去做的。

但是,好处就是,当我们学习和调研足够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先是见山是山,看到很多山。然后见山不是山,能看到很多规律。然后见山又是山,看到的就是简单的客观事实了。

以前是几千家上市公司选,现在是能进来的上市公司就很少,进来以后能在几分钟就决定是否值得继续跟进调研。往往判断不值得的公司,几年后回顾看就是不太值得。所以,反而工作量变的比较少。

所以才有时候来写文章,或者做其他的事嘛。

制心一处的好处,就是会越来越自由。因为你能力圈是真正的建立了。反而效率就高了。

之所以觉得难,或者觉得能力圈无法建立,还是因为在大量的表象中打转。能找到让你制心一处的公司,或者找到让你制心一处的事,这个过程,本就是一个非常提升个人的过程。其实本质上就是在认知宇宙,认知自己。

最终发现自己也只是个会变化的存在而已。槛外长江空自流。

股市时光机:晒晒我的2023投资记录
2023年已悄然离去,小虎君号召虎友们分享投资心得,重温过去一年的投资决策!反思自己的投资历程,分享自己的投资经验。参加活动,发表观点大于30字即可领取10虎币,更有机会成为幸运虎友,赢取老虎周边、股票代金券等多重豪礼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 慧_4909
    01-03
    慧_4909
    美股咋个穿法与制法喽?!
  • 沈雅芳
    01-02
    沈雅芳
    梦幻泡影,美丽诱惑
发表看法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