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连接上下游,一个关键环节的转型会带动整个链条进化
文 | 施然
把一根拉链交付到客户手里,远比想象中困难。
浔兴拉链,1992年创办,2006年上市,是中国产量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拉链生产商,也是跨境电商平台SHEIN上最大的拉链供应商。
现在的生意,跟过去完全不一样。浔兴拉链CIO林宇说:“通常拉链的订单都是几千条起订。快时尚服装品牌绝大部分订单,都是几十、几百条的小单。拉链行业平均生产周期是7–10天,但这些快时尚品牌的订单要求是3天交付。浔兴拉链品种很多,有几万个产品,同时,订单又很密,订单像股票价格一样,上一秒要a型号拉链12条,下一秒要b型号拉链200条,实时跳动,让人难以应付。”
林宇觉得这好像过去一小时能跑5公里,现在要求跑20公里,第一反应是不可能,但市场趋势已经在变化,做不到就会被淘汰。
第三方数据机构Statista数据显示,2022年,SHEIN在美国的快时尚零售领域市场份额超过40%,在移动端下载量2.29亿次,超过亚马逊。目前,它已经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菲律宾开设了品牌独立站。
中国的快时尚品牌能风靡海外市场,其中一个原因是是低价、海量SKU(库存量单位)和极快的上新速度。西班牙服装品牌ZARA平均每天上新70款,而SHEIN平均每天上新五、六百款,这就要求所有的供应商的速度都要跟上。
SHEIN要解决的是,怎么跟这么庞大的供应链合作。中国有成千上万家服装供应链企业,SHEIN把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都加入到自己的数字化供应链系统中,让上万家企业像一家企业一样快速协作。浔兴拉链就是其中一家。
面对复杂、实时、多变的客户需求,浔兴拉链如何做到保质、保量、保交期,且不出错?和领先快时尚品牌的合作,启发了林宇——如果我们公司,能让企业内的流程与流程之间变快,让自己的上下游供应商们,也都在同一个系统中,像一家企业一样协作,就能够大大提高交付效率。这不能光靠人力,需要有效的数字化工具。
管理和流程变快
过去,拉链厂会提前生产出几十万条拉链,鞋服厂的客户们直接来订购现货。但是快时尚品牌平台出现后,业态变了。快时尚品牌通常会先“试单”,先下单几十条拉链,如果卖得好,再加大订单量。而且经常是当天下单,3天交付。
一根拉链在行业内普遍的生产周期是7天—10天,需要经历133道工序,几乎覆盖了制造业的所有工艺,包括铸造、编制、注塑、组装、电镀、喷漆……与此同时,拉链制造是一个高度成熟的产业,利润并不高。
过去行业里常常会认为交付速度快慢是由生产端决定,林宇认为,这其实是个错觉。比如他们公司收到一个订单,审单需要3个小时,转单到计划部门,又要等3-5个小时,还要排物料,货放在仓库可能又要等几个小时,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如何优化流程效率,拥有更强悍的执行力?作为CIO,林宇很早就开始布局浔兴的数字化。
“数字化最核心的不是技术问题,对我们传统企业来说,技术已经足够用了,但怎么用好技术,帮助精简流程、提高效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不是随便上一个系统,就能够跑起来。”
而符合这一逻辑的数字化工具,企业微信是最明显的一个。
2008年,他们引入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员工的作业方式从手写变成线上记录,但整体比较宽泛和粗糙。2017年,他们将内部系统接入企业微信,和ERP系统打通。过去收到订单,员工需要登录ERP系统才能看见,打通企业微信后,订单可以直接从手机里的企业微信看到,会更方便。
企业微信开放的接口,可以集成工厂的各个数字化系统,从高管,到业务人员、车间主任、班组长,再到一线工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从企业微信工作台上,进入和自己相关的数字化系统内,查看订单进度、报单进度、计件数量等数据。一个很明显的改变是,过去如果遇到客户询问订单进展,业务员需要给车间打电话,现在只要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能看见。
车间里同时可能会有几十万个订单信息,除了订单查询,还能随时看到哪个订单出了问题,及时介入管理。这样一来,在手机上把所有工作流程连接,加速内部协同,不会因为某个环节的负责人在开会或是在巡查就耽误时间。
“我们每解决一个问题,就在企业微信上沉淀了一个应用,从几十个慢慢到上百个应用、到两百个应用,我们的数字化变得越来越完整。”林宇说。如今,公司所有的流程、质量、订单,甚至考勤都在企业微信上,研、产、销几大板块的所有流程,已经全部线上化。
这些应用又可以贡献给需要拉链的鞋服品牌们。例如,浔兴拉链与鞋服品牌共享了系统中的供应链数据。订单、生产进度、质量、库存物流的数据集成共享,一目了然:鞋服品牌方需要什么型号的拉链、多少条、什么时间要、运输到哪里,所有的管理人员、生产人员,每时每刻都能在手机里看到订单数据,工厂车间根据数据看板,直接生产备货。
仅靠自己“快”就够了吗?这家拉链公司只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一环,必须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都快起来,才能实现3天交付。
上下游连通
“中国企业虽然自身的生产效率已达到世界顶尖了,但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上还有待加强。”浔兴CIO林宇说。
“有一次,我们接到一个来自孟加拉国的订单,客户要求5天内交货,只能走空运。拉链本身利润很薄,我们一根拉链的毛利只有几分钱。而国际空运的价格不仅高,且因为航班、航司、航线不一样,价格每时每刻都在变。”
每次接到类似的订单,业务员就需要挨个给多个物流供应商打电话、发邮件,来确认价格和航班。等供应商全都回复报价后,准备决策的时候,因为时间差,最便宜的那家价格又涨了,所有流程又要重新再来一遍。
他们曾经遇到过,6家物流供应商只有2家及时回复了,价格都很贵,但要赶着发货,只能硬着头皮选了一家。
这家拉链公司每年的运费支出约1000万元。
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性价比最高的物流供应商,把拉链运出去呢?
林宇尝试过很多方案,但都收效甚微。直到他发现,企业微信在2022年推出的“跨企业协同”解决方案“上下游”功能,能够解决这个难题:
首先,“上下游”功能可以让不同企业的人,都拉在一个通讯录里,就像同一家企业的同事一样。在这之后,他们和物流供应商沟通时,不需要打电话也不需要提前添加微信好友,直接在上下游通讯录里就能对话。
不仅如此,而且企业微信的上下游通讯录,还能做到把供应商和供应商之间进行隔离,他们之间是不能互相说话的,杜绝了控价等人为干扰。
除了沟通,“上下游”功能还可以“共享应用”。浔兴自己开发了一套“物流比议价系统”嵌入企业微信,通过企业微信上下游的“共享应用”这个功能,把系统共享给10家物流供应商一起用。这些供应商不用另外下载app,在企业微信里就能用这一套物流系统提交报价、修改报价。
以往,每次询报价处理需要花费业务员大半天时间,而现在,业务员可以用不到20分钟完成,同时找到相对性价比更好的物流供应商。整体上让运输成本至少节约20%,有将近200万元,这对制造业利润帮助很大。
生产链条上的一个小厂,如何与上下游、跨企业敏捷合作呢?
浔兴拉链林宇给出了他的答案,“企业微信“上下游”这个小功能,能减少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缝隙,让不同企业,像同一家企业一样,敏捷协作。“
制造业数字化的经验
数字化能力还在持续助力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连接上下游,一个关键环节的转型,就会带动整个链条进化。
林宇提到,今天的中国制造业和十年前,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企业对于交付周期变得越来越敏感。过去十年,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很多工厂都能生产出有品质的产品,“谁更快,谁就能拿到订单。”
但现在,“快”也有了不同的定义。绝大部分消费品品类,已经完成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切换,服装行业尤其如此,款式、面料种类繁多且流行趋势一变再变;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大家的选择也很难再趋同,一件“的确良”风靡全国的景象,再难出现。
对于身处上游的服装制造产业来说,“小单快返”这个趋势带来的影响也是颠覆性的,“小单快返”由SHEIN推向极致,并借由SHEIN的成果,给整个服装制造业重新上了一课。
一些工厂对现有的设备升级和改造,用自动化机器取代人工,提高生产效率。但这忽略了服装行业的特殊性,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可以借由自动化完成最大的效率升级,但生产下一批次产品时,生产线“换线”却要耗费大量时间。
不仅如此,大量中小规模的工厂因为没经验、缺技术的问题,很难实现效率升级。
SHEIN的做法是,借由一套强大的数字化能力,把千千万万家中小制衣厂连接起来,发挥他们灵活、高效的生产能力,同时借数字化提升沟通过程中的透明度、效率和质量管控。
作为SHEIN的上游供应商,浔兴也在用数字化理念对自己进行效率升级。今天,不少大型制造业企业都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林宇认为,今天决定一家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成果的,是管理意识而不是技术。技术很重要,但目前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所需要的技术,头部的技术公司都能解决。
不少企业在数字化初期,都是各个业务部门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统一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数字化系统逐步发挥作用。这个过程很漫长,前期基本是业务输出,但回报不明显。
林宇将他们的数字化部门称为“管理战略咨询部门”,先去了解业务的具体情况,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定制化解决方案,通过一个个项目累积3年—5年后,建立起信任。
林宇和不少数字化服务商交流过,发现他们大多是拿着已有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案例来,但大部分都行不通。“哪怕是做一模一样产品的工厂,也没办法复制同一套解决方案,”林宇说,“员工的文化水平、组织结构,包括工厂的设备、制造流程都不一样。”
因此,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有专门的团队来操刀。首先梳理清楚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采购数字化底座,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标准化的应用再加上自己开发的个性化应用,在实际业务中不断优化,因地制宜地数字化。
浔兴和SHEIN都使用了企业微信作为接入各数字化系统以及日常管理的底座,浔兴的理由是,企业微信比较开放,能比较好地接入工具,而且它和微信的使用体验一致,即使是一线的工人,都会用。作为一家成立超过30年的制造业企业,不少工人年纪都超过40岁,他们需要最简单的数字化工具。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