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前瞻:压力与期待,中国在世界聚光灯下

FT中文网
2023-11-09

虽然中国将在“损失和损害”议题上面临国际压力,但仍有潜力与美国开展气候合作,并为全球减排议程做出贡献。

文丨林孜今年至关重要的联合国气候峰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二十八届缔约方大会(COP28)将于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迪拜举行。本次大会最核心的议题就是缩小各国自主贡献目标(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简称NDC)和行动力度与其减排义务之间的差距,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全球变暖铺平道路。专家认为,本届气候大会上,中国在全球盘点,气候行动提升,损失与损害等议题上都将继续“承受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不过中国有望在多边机制下推动全球达成更有雄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并且推动全球在减排进程盘点、损失与损害赔偿等议题上达成协议。虽然距离 COP28 仅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美两国气候关系的走向依旧不明朗。中美是否会像在 2015 年的巴黎气候大会和 2021 年的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一样,再次就气候行动发表联合声明?专家分析了相关可能性。全球盘点第一次全球盘点的结果不容乐观。联合国报告显示,现有全球集体气候行动不足以实现《巴黎协定》的温升限制目标。基于目前各国提交的NDC目标,要实现在2030年将温升限制在1.5度,全球仍需减排203亿吨至2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是否会更新NDC目标并加大减排行动力度自然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英国智库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环境与社会中心协调员克里斯•艾莱特(Chris Aylett)认为,中国优先关注的是如何实现2020年提出的双碳目标。这是一项“庞大的任务”,为此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技术措施。双碳及相关工作是出于 “自身需要”,而非出于外部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会在COP28受到压力。艾莱特举例说,欧盟最近呼吁中国加入在 2021 年COP26 格拉斯哥大会发起的 《全球甲烷承诺》,以及履行在最近的 G20 新德里领导人宣言中提出的“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增加两倍”的全球目标;美国则在呼吁中国为多边气候融资做出贡献。“中国在实现气候目标方面一向‘做得多而说得少’,并明确表示不会屈服于外部压力。” 艾莱特说。“与此同时,中国官员也批评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表现欠佳。”绿色和平全球政策顾问李硕认为,考虑到中国已经在2020年更新过NDC目标,最近中国可能不会再大幅提升NDC目标,但不排除会宣布一些附加措施,比如外界期待已久的《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编者注:中国政府于10月7日发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本文写于该方案公布之前),以及在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上再加码。中国未加入《全球甲烷承诺》,但在2021年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公布的中美联合宣言里,中国就提出了要制定一份全面、有力度的甲烷国家行动计划,减少来自化石能源、废弃物行业、农业甲烷排放。不过据业内人士介绍,该方案的草案早已形成,迟迟没有公布,可能是受中美关系的影响,也可能是中国的谈判策略。尽管甲烷控排规划的宣布在时间上稍微滞后,但中国风电和太阳能装机的增长则明显超前。“按照中国目前的新能源发展趋势,外界普遍认为中国NDC中的风电和太阳能装机目标达成完全不成问题,所以中国是否会把这个目标提高,这样的预期还是存在的。”李硕说。推动达成全球可再生能源目标能否达成淘汰化石能源和更有雄心的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将是检验此次气候大会是否成功的标尺之一。艾莱特认为,中国不太可能同意欧盟和其它国家在COP28上倡导的“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措辞。他指出,继2021年中国经历了严重的拉闸限电(影响了大约44%的工业活动)之后,中国目前的能源政策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只有当新的低碳系统全面到位时,化石燃料基础设施才会退役。尽管如此,艾莱特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制造商,“肯定有动力”设立更具雄心的可再生能源目标。今年上半年,中国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8.2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48.8%,已经超过煤电装机。智库全球能源监测(Global Energy Monitor)的报告显示:如果所有预期项目都能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国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有望在2025年就达到12亿千瓦装机的目标。该装机目标在中国的规划中是2030年实现。北京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策略传播项目主任姚喆认为,中国有可能在联合国框架下推动全球达成更具雄心的可再生能源装机2030年目标。今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上,中国同意了《G20领导人新德里峰会宣言》。宣言中指出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并接受逐步减少煤炭发电的必要性。但宣言没有设定各个国家要实现的气候目标。姚喆认为,中国本土的可再生能源一直增长势头良好,如果在此次气候大会上全球能够达成一个可再生能源装机的气候目标,也会利好中国。“尽管这样的目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没有实际的约束力,但有这样的预期会带动市场,对中国的产业出口, 以及和其它国家供应链的合作都是利好的。”中美气候合作中美能否在气候合作上有新的进展是此次COP的一大看点。自2013年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成立以来,尽管中美关系跌宕起伏,气候议题一直是双方努力维持合作的”安全地带”。美国总统气候变化特使克里曾经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与美中之间其他分歧不同,气候问题是一个关键且独立的议题。从去年8月中美暂停气候商谈,到今年7月克里访华,停滞了一年的中美气候关系“回暖“,外界对两国在气候问题上再度携手充满了期待。李硕认为,如果中美关系在今年余下的时间内保持稳定,不排除中美围绕COP28发表气候联合声明的可能。这份声明可以包括单边、双边和多边的内容。比如中美各自在海外能源气候援助、投资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中美在某些议题上的合作和联动,比如在碳捕集和碳封存等低碳技术上进行联合研究和信息共享;多边则可效仿2015年中美通过联合声明在多边框架下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但李硕也表示,中美气候磋商还在进行过程中,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双方达成联合声明的难度很大。“即使能够达成联合声明,也难以像2015年的中美气候联合声明那样有突破性。可能更多的是为联合国谈判做好铺垫,而不是对全球进程定调。”他说。艾莱特认为,中美会谈的象征意义大于其实质意义。他说:“它代表了搁置分歧以应对共同挑战,两个超级大国保持合作精神至关重要,这也是 2015 年《巴黎协定》得以签署的关键。”损失与损害中国是否会向损失与损害的资金池注资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中外对话此前有文章专门介绍过中国在这个议题上的立场。非洲国家一直在推动发达国家为损失和损害基金注资。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简称WMO)的一份最新报告预计,2020至2030 年,非洲的损失和损害赔偿将在2900 亿美元到 4400 亿美元之间。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没有义务向该基金付款。与此同时,自UNFCC 30年前形成以来,中国的排放量和经济地位迅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一大排放国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变化导致美国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认为,中国也应该付出代价。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曾经在COP27上表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没有“责任”为损失与损害作出资金贡献。但鉴于中国通过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中国显然有潜力为支持非洲大陆的发展做出进一步贡献。“比如,中国可以在推动整个非洲地区推广可再生能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非洲煤炭网络的协调员玛丽娜•阿戈蒂沃尔 (Marina Agortimevor) 表示。非洲煤炭网络是一个致力于能源转型的民间网络,涵盖了24个非洲国家的80个民间组织。非洲可以在可再生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技能培训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受益于中国的支持。“我们已经看到了围绕可再生能源制定全面战略的可能性,其中包括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制造业和技能发展。” 阿戈蒂沃尔说。艾利特同样认为,中国的贡献形式不一定是缴纳损失和损害基金,中国可以将投资和技术合作导向气候韧性领域,帮助气候脆弱国家从气候变化的影响中恢复过来。他补充说,如果规模很大且效果明显,可能增加发达国家的压力,让他们采取更多行动。最近,中国政府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其中表示中国将推动COP28 就全球适应目标框架达成决定,完成损失和损害资金机制及相关融资安排。尽管如此,姚喆认为,在损失与损害议题上,中国今年将继续承受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这样的压力其实不仅仅是针对中国,也针对世界上其它的排放大户,包括美国、欧盟等。“中国希望少一些指责和施压。”姚喆认为,上届大会上,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减少自身压力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发展中排放大国,这类的做法既不能解决问题又破坏互信,对此,中国可以推动多开展建设性的沟通。中国代表团上一届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受疫情影响,出境旅行受限,参加人数不足80人(而人数最多的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代表团,达到了1073人)。中国办公室和中国角也设置在会场几乎是最偏僻的地方,距离媒体中心和边会会场都相对较远。解振华曾经在发布会上幽默地表示,场馆位置是主办方安排的,他说:“我的计步器显示每天平均走1.3万多步,从驻地到场馆再到会场。我也不愿意走这么远,但我把这当成日常锻炼了。”据了解,今年中国代表团阵容比去年更强大,将由官方代表和民间组织代表两部分组成。解振华将继续以气候变化事务特使的身份出席气候大会。姚喆所在的机构将以民间组织的身份参与中国代表团在中国角举行的边会。今年中国角的边会主题包括了减缓、适应、气候投融资、数字转型等多个主题,其中企业和行业专场,将由北京、上海、深圳等在减缓和适应方面进展迅速的省市来主办。据澎湃报道,中国角还将设置“可再生能源”主题日,邀请国内大型头部新能源企业分享中国在太阳能、风电、氢储方面的经验。“中国代表团非常有意愿在本次气候大会上向国际社会更全面地展示中国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和低碳转型的成果。” 姚喆说。作者简介:林孜,中外对话气候与环境中国项目副总监。加入中外对话之前,她担任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中国市场与传播经理。她拥有伦敦大学学院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硕士学位。注:此文原载环境网站“中外对话”。FT中文网经“中外对话”授权转载此文。中外对话是一个致力于环境问题的中英双语网站,总部位于伦敦,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

商业财经 国际视角

关注FT中文网视频号

往期精选

2023,极端天气下的中国生态小农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