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宇:名利诱惑对艺术家就像“火山岩浆”

FT中文网
2023-11-05

卓纳画廊亚洲资深总监 许宇

薛莉:顶级画廊卓纳亚洲资深总监许宇强调,签约国际画廊的艺术家,面对名利诱惑的糖衣炮弹,对创作的真诚与纯粹,是极大的考验。

文 | FT中文网专栏作家 薛莉

卓纳(David Zwirner),全球顶级画廊之一,创始人大卫•卓纳常年盘踞在全球艺术权力榜最前列。

许宇,开过画廊Leo Xu Projects,也曾在美术馆任职,还有过艺术家的实践经历,可谓360度艺术圈人士,自2017年起出任卓纳亚洲资深总监。作为国际顶级画廊进军亚洲市场的见证者和操盘人,健谈的许宇敞开分享了对艺术市场和艺术产业链的洞察和思考。

01

“什么时间,把什么艺术家推荐给亚洲市场,很讲究”

上海艺术季即将开幕,我很好奇卓纳今年将如何布展。

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变体/粘土》 供图:约瑟夫与安妮•阿尔伯斯基金会及卓纳画廊

2018年,卓纳在西岸的展位只放了一件Dan Flavin的装置,一件用几十支日光灯管做出的极简主义作品,让一众本土画廊惊呼“不差钱”。毕竟,展位费用高昂,谁不想多摆一点东西呢?今年卓纳在ART021推出群展展位,主推以夫妻艺术家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和安妮•阿尔伯斯(Anni Albers)为核心展开的“抽象和形式研究”。“在过去两年里,全球一些博物馆争相在做这两位艺术家的回顾展,比如巴黎市立现代艺博馆、东京DIC川村纪念美术馆等,这是因为全球在纪念包豪斯百年,而这对夫妻艺术家又正是包豪斯学院、黑山学院的重要人物。”许宇说。群展也包括尼奥•劳赫等很受中国艺术圈关注的艺术家作品。

尼奥•劳赫《装载》 2023 供图:艺术家、艾根画廊及卓纳画廊

在什么时间点、把什么样的艺术家推荐给亚洲市场,在许宇看来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仅仅把“大牌”艺术家带过来,办展览卖高价,“这不可持续。”他说,“我们希望带给中国客人的作品是与全世界艺术圈有关联度的作品。你看到的、买到的,就是现在全球最鲜活的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希望客人发现自己就是全球最活跃的艺术流中的一部分。”

02

口味各异的亚洲各个艺术市场

自2018年初卓纳香港空间亮相,这个顶级画廊开始深耕亚洲市场。

在许宇看来,对于创始于纽约的卓纳画廊,开拓亚洲市场,比开拓欧洲市场难多了,甚至比开拓拉美市场还要难。“亚洲各国、地区既有融合,又不兼容,做艺术生意需要照顾到各自的趣味和审美。”许宇说:“中国市场会考虑风水、偏好写实风格或具有装饰性的抽象,京沪港台又各不相同。北京市场,我们会带价格区间更高的,更偏绘画性的作品;上海会带价格区间幅度拉得更开的,适应资深的、中生代和年轻藏家的各种需求,艺术形式也会更多元,有影像、摄影等等,因为上海市场对艺术门类的包容度更多元;台北市场会偏重20世纪经典大师,比如拍卖里的‘战后’门类艺术家;而在首尔,韩国藏家喜欢单色绘画,对极简主义有特殊趣味,此外,韩国也是所有博览会里雕塑作品最多的,因为韩国从日常家里的摆设,就有对雕塑的热爱。”

卓纳香港展览空间

就像热门奢侈品有“等待名单”,需要“配货”一样,艺术圈热门艺术家的作品也是一画难求。大卫•卓纳曾经说过:“我们有权决定谁来拥有作品。”我问许宇,你们是怎么决定的呢?

许宇说:“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去理解客人,找到和我们长期共同发展的客人。”但他又补充道,“中国市场是个强势市场,当机构想和这个市场接触时,会有很多特惠策略,鼓励亚洲新客人。然而,这个特惠也是要争取的。你得展现出你的价值,你的潜力,去争取最重要、最热门的东西。买卖双方要势均力敌的沟通,这才是艺术交易比较有魅力的地方。”

03

名利诱惑,对艺术家就像“火山岩浆”

卓纳在全球代理80位左右艺术家,中国艺术家只有一位,刘野。

2018年底,刘野在上海荣宅举办个展,2019年春,卓纳宣布代理刘野,而在2019年春拍季,刘野作品成交金额过亿,超过周春芽、刘小东、曾梵志等人,成为2019上半年当代艺术成交额冠军。

这一系列的关联事件,难免引发“做局”的猜测。

“我们从不做局。”许宇回答得很果决,“西方画廊有长期打算。”但是,他说:“大家都在一个行业中,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代理艺术家的消息传出后,会在市场形成一种能量。”他强调说:“这种能量,对艺术家就像火山岩浆,没有几个人能承受得住。”

签约顶级画廊的艺术家,面临巨大的名利诱惑、人际压力,在这种糖衣炮弹之下,能否坚守创作的真诚与纯粹,是对艺术家极大的考验。

此外,许宇提到国际画廊和艺术家在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文化或者工作方式上的差异。“有些艺术家总觉得有了代理画廊,自己就可以专心创作,其他事情由画廊打理。但事实上是,画廊在等着艺术家来沟通。”他说:“很多东欧、拉美的艺术家来参加展览,会分享说,最近对什么作品感兴趣,觉得哪个策展人的思路比较好,他们英语也不好,连说带比划,也可以表达得很清楚……他们是来交朋友的。这种对人际交往和表达的训练,在他们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里就有,而在中国是缺失的。”

“不单单是语言障碍的问题。”许宇说:“是工作方法和性格观念的问题。”

其实同样的问题,不仅仅是在艺术界,在理工科领域,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似乎同样也缺乏“口头表达”的培训。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由卓纳画廊提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作者邮箱:shirleyft@163.com

编辑邮箱:zhen.zhu@ftchinese.com

商业财经 国际视角

关注FT中文网视频号

往期精选

玛丽娜•亚当斯:不使用语言,也能看见思想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