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市ETF大热:暴买、抄底,为何吸金不停?

新经济IPO
2023-11-01

近期A股探底加速,沪指重新打响2900点保卫战,尽管市场情绪普遍悲观,ETF市场份额、规模却逆势双双走高,各路资金开启“扫货狂买”模式。

据统计,截至2023年10月20日,全市场共有857只ETF,其总规模达到了19428亿元,其中股票型ETF规模合计高达14562亿元。全市场ETF吸金效应显著,逆市净流入达到了403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1%。其中,3502亿元流入股票型ETF,占比达85%。而在这里面,又有超过一半资金流向了宽基指数型ETF。

在这场庞大的“扫货”潮中,包括证券公司、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和外资机构的各种机构买手争相涌入。比如中央汇金公司于10月23日发公告,表示将持续增持ETF;在跨境ETF方面,上周有17只ETF的成交额超过了10亿元,巴克莱银行、UBS等外资大行多次出现在新发ETF的重仓持有人名单中。

典型的“越跌越买”,究竟ETF规模剧增原因何在?

第一:主动权益基金卷不动就卷ETF。

行情震荡,主动权益基金偃旗息鼓,被动投资领域—ETF市场火力全开,被认为是公募基金行业目前最卷的业务领域。

在主动管理基金业绩优势不太明显的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灵活、透明、低成本的ETF,来降低主动投资的风险和费用。与传统的开放式基金相比,ETF通常具有更低的交易费用。此外,相较于股票,ETF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不需要支付印花税,而且每日公开其投资组合,操作透明,投资者既可以像交易股票一样在场内交易ETF,又可以场外申购和赎回。

第二:逢低介入,抢抓市场调整带来的布局机会。

在整个第三季度中,A股市场中有5283只股票,但只有2032只股票获得正收益,2338只股票跌幅超过5%,其中最大跌幅超过了68%。所以相比于单个个股,ETF可以将至少几十家上市公司作为投资标的,大大分散了投资风险。另外ETF还受益于成分股的更新机制,使其几乎成为了一篮子永续的优秀公司集合。再加上ETF的投资策略非常清晰透明,只需严格跟踪指数,确保误差不大。

实际上,2023年,相比主动权益产品,不少EFT产品业绩表现出色。

例如,截至6月30日,申万一级行业中通信、传媒、计算机为年内涨幅排名前三,分别上涨50.66%、42.76%、27.57%,在此背景下科技领域ETF产品获得了显著回报。以嘉实基金为例,根据银河证券数据统计,2023年以来嘉实基金共有13只ETF产品净值增长率超10%,其中有9只类属科技板块相关产品。

在今年弱势市场背景下,ETF作为一种被动指数型基金,成为了抄底市场的利器,投资者可以通过ETF来实现底部布局。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市场底部出现了众多信号,包括政策底、经济底、市场底,以及加息周期的尾声等,也就不奇怪大量资金涌入宽基指数ETF了。

宽基指数通常代表市场的主流方向,投资者和机构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代表市场方向的ETF产品。比如,最能代表国运的沪深300指数,挂钩产品就是今年的吸金王,ETF规模增长前五里有四个都是沪深300ETF。大部分头部基金公司也都有自己的代表性宽基指数产品。例如,嘉实基金就在包括宽基指数、行业指数、及Smart Beta等方向上布局了30多只ETF产品。其中,在宽基指数层面,嘉实旗下既有沪深300ETF等大盘指数,也有中证500ETF等中小盘指数。

截至10月23日,嘉实沪深30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净申购额均在百亿元以上。(沪深300指数由中国A股市场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有代表性的300只证券组成,以综合反映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行业“卷”字当头、降费率、抢首发,谁先布局,谁获先机。

相较于主动权益产品的动辄1.2%的基金管理费和0.2%的基金托管费,ETF产品需要更多的规模来获取收入。

随着行业竞争白热化,ETF已经成为大厂才有资格卷的品种,“迷你基”参与竞争的门槛变高。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尽管ETF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但清盘产品也达到了34只(含联接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

对于ETF产品来说,拼规模本就是为了活着;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为了活着就要拼规模。

于是降费率来了!ETF行业开始竞相降低费率!截至今年9月,管理费率在0.3%及以下的ETF产品数量已经超过了150只,其中有超过百只的ETF产品的管理费率低于0.15%。

产品越同质,竞争越激烈。以管理费为例,近期针对某类产品,易方达首先提出8折费率打响第一枪,工银瑞信则推出6折的费率紧急应对,而华安最后出场以3折的优惠费率引人注目。值得注意的是,ETF本身的费率本就不高,而一些规模较小的ETF可能难以降低费率,仍然只能勉强维持运营。

于是抢首发来了!今年以来,新成立的ETF数量已超过100只,然而,在这背后,有大量同质化的ETF产品在热点涌现时抢先上报和发行。毕竟,首发的ETF产品通常在规模方面领先于同类,数据显示,在超过百亿规模的ETF中,有75%就是首发ETF,具有明显优势。(首发产品是指在与同一指数相关的产品中首次发行的产品。)总之,首发对于扩大ETF规模至关重要,通常能够带来大规模和优质的流动性,形成正向反馈循环,非首发产品难以与之竞争。

因此,无论是科创板100指数还是中证2000指数,这些新的指数一经发布,就立刻有ETF产品上报跟踪。值得一提的是,截至8月10日,沪深交易所官网发布了一项重要消息,对《指数基金开发指引》进行修订并发布,将非宽基股票指数产品开发所需的指数发布时间从原来的6个月缩短为3个月。

于是,10月1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了深证50指数,并立即推出实时行情服务。刚一发布,几乎是瞬时响应,易方达和富国等两家基金巨头公司迅速上报了跟踪这一指数的ETF产品。

不难看出,目前国家鼓励权益基金上报ETF产品,因此,在政策的支持下,各家基金公司也热衷于在热点领域展开竞争。当面对跟踪相同指数的ETF产品,投资者更倾向于交易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ETF,优胜劣汰下,未来,在公募基金这个明显存在“马太效应”的行业中,管理规模较大的机构更有可能在激烈竞争中,获得渠道和流动性方面的优势,从而实现更高的盈利水平。此外,随着市场上ETF品类不断丰富,进一步满足市场上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积极参与和培育创新型ETF可能成为公募基金未来差异化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一句话描述自己的“韭菜”行为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9.9韭菜节”!股海闯荡多年,有没有哪笔交易是你最遗憾后悔的?有没有哪笔交易让你与暴富擦肩而过,每每想起都会捶胸顿足,万分可惜?又或许是因为某次骚操作,损失惨重,抱憾离场?欢迎虎友们分享自己的经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