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驻风口的百度:十年艰难取舍,押注AI翻身?

闻道商业
2023-10-20

作者 | 射天狼

 

摘要 | 过去10年,频繁更迭的业务形态与一以贯之的前瞻性技术预判,构成了一个满身矛盾、但又行散而神不散的百度。

 

这场跌宕起伏的AI 进化,折射出一个深谙取舍之道的李彦宏:一个基于前瞻性预判,永远身临风口&又不被风口裹挟,并具备长久战略定力的企业家!

 

技术&风口,双向押注

 

在移动互联史上,2013是狂飙的一年。

 

这一年,张小龙一手打造的微信覆盖了3亿用户,并以每5个月新增1亿用户的速度成长。

 

“千团大战”进入了实质收官阶段,这场从2010年开始持续3年的团购大战,最终以美团、大众点评以及糯米网的胜出而告一段落。

 

彼时,网易与搜狐还在为新闻客户端第一的位子争吵不休,但今日头条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早期爱跟媒体分享沟通,不介意穿着拖鞋上班的张一鸣,将新增3亿用户写进了2013年头条的KPI。

 

同年末,滴滴打车的市场份额超过了50%,从阿里走出的程维渐渐没了对手。

 

千差万别的赛道掩盖了一个事实:几乎所有创业者都在围绕移动互联生态做生意。

 

相比,2000年创业的行业老兵,很早便缔造无数辉煌战绩的百度却陷入了沉寂。而在李彦宏的带领下,百度正沿着一条更难、更与众不同的路径悄悄进化。

 

2013年,百度建立了早期专注于深度学习的研究院,并将其命名为Institute of DeepLearning(IDL)。

 

一年以后,百度又马不停蹄的成立大数据实验室(BDL)以及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SVAIL)。与IDL一道,三者共同组成了早期的百度研究院。

 

从某种意义上讲,百度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第一个将Deep Learning提到核心战略的企业。李彦宏为IDL订立的目标是成为“AT&T-Bell labs,Xerox PARC那样的一流研究机构”。

 

正如这些晦涩的英文词汇一般,当时李彦宏的布局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这并不难理解。李彦宏着眼的深度学习技术,是一个浩大的长期工程。更有利可图的移动互联网,才是社会资本最好的选择。

 

抛开微信,在移动互联赛道上,很快崛起了美团、滴滴以及字节跳动几大豪强。它们通过短短几年时间,便在市/估值上赶上甚至超越了老前辈百度。

 

对于近在眼前的O2O与决胜未来的AI,李彦宏陷入了思考,他决定双向押注。

 

2014年1月,百度全资收购了糯米网,同年5月上线了百度外卖。2015年6月,李彦宏更是“壕”言将怒砸200亿输血糯米。李彦宏一度将糯米看作抢占O2O高地的先锋军。

 

但2015年下半年,O2O开始陷入倒闭潮,并纷纷开始寻求庇护。更具战略决心的美团兼并了大众点评,更具资金实力的阿里收编了饿了么......

 

在这个决定生死的十字路口,百度出现了犹豫,接着便是持续退守。2017年,百度外卖以8亿美元低价卖给了饿了么,被寄予厚望的百度糯米开始被边缘化,并最终停止了所有服务。

 

百度本地生活领域的先扬后抑,也映射在出行市场。

 

2014年,Uber创始人向李彦宏抛出橄榄枝,最终促成了百度对Uber的投资。在12月17日战略合作中,高光中的李彦宏声称,“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中国互联网公司和美国互联网公司有这样比较深入的合作。”

 

此后,在百度斡旋下,易到与Uber的合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另一侧,滴滴快速牵手了快的,2016年又将Uber中国收入囊中。预想中,滴滴与百度的大规模冲突没有发生,百度再一次主动“认输”。

 

在本地生活与打车领域的较量中,百度分别败给了饿了么、美团、滴滴以及几大势力背后的阿里与腾讯。曾经位居BAT首位的百度,在O2O争夺中败下阵来。

 

不少分析师言,“战略不清晰、不坚定,以及频繁调整的业务团队,是百度O2O失利的重要原因。”

 

O2O失败为真,百度主动的战略放弃更是事实。

 

首先,百度的禀赋主要在PC端、技术侧,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拼资金、资源并非百度最好选择,也非其优势所在。

 

其次,与美团、滴滴不做外卖、打车便会死去的结局相比,O2O虽然是百度重要的跨界尝试,但并未上升到战略高度。换言之,这些与核心战略偏离的跨界业务,只是百度锦上添花的增量价值,李彦宏很难大举战略押上。

 

也是基于这种取舍,百度才能始终聚焦于技术本身,为AI保存了永恒的火种。

 

不幸中,透着几分侥幸。

 

彷徨迷茫,坚守本心

 

始终坚信技术平权的李彦宏,此刻也充满了焦虑。

 

2016年,李彦宏在媒体访谈中直言百度的压力,“我觉得可能现在,就是最彷徨的时期。”

 

李彦宏的彷徨,并非出自O2O的失意,更多在于技术与商业化的两难抉择。

 

在李彦宏认知中,很多APP把东西玩坏了。为了争夺客户,APP信息和资源既不互通也不开放,形成了信息孤岛。“沉浸于算法APP中,一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但你可能什么也没学到。”

 

李彦宏这些前瞻性思考,来自于百度“算法”觉醒之早。2003年,百度新闻已经可以从500多个新闻网站自动抓取、聚合新闻资讯,并可罗列内容相似的报道,具备了日后大厂算法推荐机制的雏形。

 

基于算法的清新认知,让李彦宏在商业化上保持了较大克制。正如李彦宏向外界释放的,“在人生选择道路上,我好像没有很不顺利的过程,只是面临着一些选择。”相似,百度的难题也不是发展困境,而是如何在发展中做选择,一如技术与商业化的抉择。

 

在2016年Viva Technology Paris科技峰会上,李彦宏再次强调,百度一直在思考怎样帮助用户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内容,而不只是对既有内容做检索。

 

这一年,百度将搜索与信息流结合,推出了百家号。借助“Feed流”,百家号将搜索的开放属性与信息的价值属性结合起来。此后,信息流业务开始为百度持续贡献DAU与营收,并长期充当现金牛。

 

在某种程度上,百度号较好的兼顾了互联网价值与商业化的构想。

 

同样,搭乘搜索开放逻辑的手机百度、百度地图业务,也慢慢站稳了脚跟。以百度地图为例,这款2005年上线的老牌业务,不仅没有在各方势力冲击中消亡,反而始终占据了行业前二的位置。

 

不断有事实证明,凡是与核心搜索主业以及技术强相关的业务生态,百度几乎都走到了最后。但此时百度的商业逻辑,也在围绕搜索广告变现的模式强化。

 

直到2016年,魏则西事件给百度敲响了警钟,它也成为倒逼了百度技术长征的重要因素。

 

All in AI,百转千回

 

2017年1月,李彦宏请来了“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陆奇担任百度集团总裁兼COO,全面负责百度的产品、技术、销售工作。

 

一个月后,陆奇被任命为百度公司董事及董事会副主席。再过一个月,陆奇开始兼任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

 

在百度内部逐渐形成了一个“三权分立”的共识:李彦宏管战略大方向,马东敏管钱财,陆奇管具体的“事儿”。

 

陆奇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百度的迷茫。他一方面砍掉了医疗广告、外卖等不聚焦的业务,一方面提出“All in AI”战略,将百度快速拉回到它最擅长的技术领域。

 

百度开始大换血,糯米、自动驾驶事业部一把手、百度首席科学家等多名老人纷纷离职。与此同时,陆奇将度秘(DuerOS)升级为事业部,组建百度AI 技术平台体系,整合原有的自动驾驶事业部、智能汽车事业部、车联网业务,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

 

2018年1月18日,百度又设立商业智能实验室(BIL)与机器人与自动驾驶实验室(RAL),与此前三大实验室共同组成了全新的百度研究院。

 

从赴职到离任,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陆奇帮助李彦宏重建了百度的AI硬核,并赋予了百度全新的故事。

 

在陆奇到来的那个夏天,李彦宏坐着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吃到了一张罚单。但他却异常兴奋:“无人驾驶罚单来了,无人车量产还会远吗?”

 

不只是口号,在逐梦自动驾驶的大厂里,百度很长时间里都是最坚定的那一个。

 

2017年,百度推出代号Apollo的自动驾驶平台,这是全球范围内自动驾驶技术的第一次开放,李彦宏要借助全产业链的力量加速自动驾驶的落地。

 

但李彦宏还是高估了Apollo的开放速度。虽然与百度合作车企不少,但完整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车企并不多。此外,能大规模量产的车型,很多都选择了自主研发。

 

百度开始调整策略,李彦宏不惜打破了“百度不造车”的许诺,亲自下场。

 

2021年3月,百度联合吉利推出集度品牌,并占据控股权。到2022年底,集度已上线了两款汽车机器人,相比同期入局的小米,李彦宏成绩已然十分亮眼。

 

这本来是百度造车的完美序章,但无奈变数再生。

 

2022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双资质”新要求:委托造车企业也必须具备生产资质,且实质从事生产的企业股权占比要超过60%。

 

百度不得不放弃集度的控股权。2023年8月,百度的集度变成了吉利的极越,百度持股比例从55%降到35%,百度重回赋能者角色。

 

不少网友直呼:百度造车败了,自动驾驶还会远么?

 

但放下自主造车,其实是百度去除枷锁的好机会。自主造车,能给百度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也能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面对年产20万量的生死门槛儿,很多造车势力至今难以突破。今年席卷行业的降价潮,更让多数车企陷入绝望。上量与降价的双重打击,加速了汽车行业的出清速度。

 

如华为一般,做一个技术赋能者更符合当下形势以及百度的长远定位。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42%,相比2022年的34%有了大幅提升。

 

萝卜快跑也累计提供了超过400万次载客服务,并布局了武汉、重庆、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

 

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李震宇在2023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大会更是表示,“高级别智驾即将迎来爆发时刻,我们认为未来三年是关键的窗口期”。

 

但考虑到左转技术难题,法律层面的归责问题,自动驾驶依然需要时间来彻底突破。

 

最终,承载AI能力的百度自动驾驶没有充分绽放,但百度“All in AI”战略却在另一个战场瞬间爆发。

 

重构百度,繁荣应用

 

2023年,ChatGPT掀起AI大模型的开发热潮,国内外大厂纷纷加入了“百模大战”。

 

冲在最前面的,还是百度。3月16日,百度率先推出了文心一言,8月底面向全社会开放,10月17日文心大模型升级到4.0。

 

在百度世界大会现场,李彦宏自信言道,“文心一言的综合水平与GPT4相比毫不逊色”!

 

在李彦宏用1个小时发言中,有近30分钟被用来展示了文心4.0的理解、生成、逻辑以及记忆能力。

 

“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成功的产品不见得是安卓和IOS,而是基于它们的微信、淘宝、抖音等各种超级应用。”李彦宏认为,大模型时代最大的机会在于应用层,而大模型的四大能力便是AI原生应用的基础硬核。

 

欲要改变行业,需先锻造自身。基于大模型的能力,百度完成了第一阶段的重构。

 

重构后的新搜索,具备了极致满足、推荐激发、多轮交互的特点。针对问题,新搜索不再给出一堆链接,而是通过大模型去理解、生成一个最好的答案。这个答案不仅有文字,还有更直观的图表信息。

 

在李彦宏看来,百度重构最彻底的是文库。如果要做一场AI在心理学领域演讲,百度文库首先会围绕人工智能和心理学两大主题,理解、搜索并识别出学术期刊、权威报告以及大众材料,并能根据不同文风,优先推荐不同材料。

 

接着,文库还可以通过理解资料,生成文章、PPT以及对应的演讲稿。最后,它还能根据具体内容,推演观众的潜在问题,并备好答案。

 

基于大模型,百度文库似乎又回到了生产内容最初的起点。在这个过程中,百度文库革了自己的命,但完成了从“内容工具”向“生产力工具”的进化。

 

重构后的百度地图,更像是出行的智能向导。围绕“多人择一中间点聚餐”的需求,百度地图便能高效筛选出合适的地点、餐厅,并规划出合适的出发时间与路线。

 

不止如此,包含如流、网盘、自动驾驶在内几乎所有业态都参与重构。当所有大厂喊出围绕大模型“重做”一遍口号时,只有百度第一个说到做到。

 

“未来AI创造的新职业机会,就像马车时代看现在的滴滴一样,广阔而无法想象。”这是李彦宏对于AI生成未来的前瞻性预测。

 

由百度向外便是另一个繁荣的商业生态:所有应用都能通过大模型找到价值增量。而AI原生应用的基础,便是基于大模型的能力。

 

而大模型的能力,最终源于百度持续10年的AI筑基。

 

十年取舍,十年赌命

 

从财务数据看,我们可能很难定义百度是一家AI公司。

 

2022年以搜索广告变现模式为代表的在线业务营收占比56.2%。但从业务布局以及未来战略看,它又是科技投入最持久、最具技术禀赋的科技公司。

 

2000年1月1日,7位创始人在公司创立之日便建立了百度特有的工程师文化。李彦宏最初也没有杀向火热的门户网站赛道,而是选择了更具技术开源精神的搜索市场。

 

此后,李彦宏不止一次登上《时代》周刊,后者给予的评价也是革新者以及AI领袖。

 

但笃信技术的李彦宏,也没有拒绝风口。不管是O2O,信息流,还是自动驾驶以及造车,百度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完成了布局。最终,与搜索与技术距离较远的业务几乎都沉寂了,反之则基本都保留了下来。

 

过去10年,频繁更迭的业务形态与一以贯之的前瞻性技术预判,构成了一个满身矛盾但又行散而神不散的百度。

 

在这个过程中,李彦宏向我们展现了科技领袖三种出色的能力:第一种是基于商业价值的前瞻性预判能力;第二种是付诸于长久技术投入的超强定力;第三种则是基于业务发展迅速的调整力与超强的杀伐决断力。

 

尽管后者常被市场吐槽为战略不坚定、不持续,但我们要认清这样一个事实:本地生活很难有第二个美团,出行市场更难有第二个滴滴,造车领域更不会有第二个比亚迪。

 

这便是深谙取舍之道李彦宏:一个基于前瞻性预判,永远身临风口&又不被风口裹挟,并具备长久战略定力的企业家!

 

百度前副总裁梁冬对Robin的第一印象:“聪明得一塌糊涂”。但这,未尝不是小瞧了他。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