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调研见闻,能让人考过的学习班才是好产品

因歪斯汀_小明
2023-09-25

2023年国考招录人数/报考人数达到3.71万人/26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1158万毕业生面临就业选择,“实在不行就考个公吧”。公考培训的几家龙头公司(中公、华图、粉笔)经历三年疫情冲击,叠加退费班模式退潮,经营战略显著分化,线上vs线下,商业模式的差异究竟如何?本次调研,听粉笔张小龙讲了一堂课(讲真,聊到教育话题,他眼睛是放光的)。

粉笔2023年上半年营收16.82亿元,同比增15.9%,其中线上业务7.30亿,线下业务6.93亿元,图书业务2.59亿元(线上线下业务来看,一方面疫后线下业务恢复增长,另一方面有部分收入确认给线下但成本确认给线上的口径问题,未来会调整)。粉笔聚焦在线公考培训,2020年扩张进军线下业务,下沉市场弊端与疫情扰动共振导致平平无奇,2022年在疫情冲击中休养生息,优化线下布局(仅保留省会和中心城市网点),走线上线下融合的OMO路线,该模式关键在于理解线上业务的效率和线下业务的必要

尽管市场仍然按照线上线下业务来区分统计,但调研过后私以为这种划分方式并不能get到粉笔的重点。张小龙认为,对于知识类的学习,通过线上方式足够了,线下主打一个陪伴,让有需要的学生有地方可以去,但面试培训必须在线下进行,因为涉及互动和体验需求。

每年进入面试环节竞争的人数约200万,离上岸近了一步,这部分人群更倾向于来上课,且客单价较高。粉笔在全国省会和中心城市布局网点,但不会做进一步的下沉,尽管不能覆盖到学员家门口,但进入面试阶段的学员大概有动力移步去网点城市学习,对粉笔来讲是最高效的布局方式。

粉笔的老师亦不按照线上线下区分,而是分为三类:①超级老师,讲课只是工作的一部分,还要负责学员的疑难杂症、出模拟题、编制教研材料、培训老师以及AI智能化业务(约100人);②大课老师,能上千人大课并达到97%满意率,不上小班课(约600人);③小班老师,被叫做靠谱老师,负责督促学生上课并满足个性化问题需求(约2000人)。

相比于传统线下模式大几万人的老师团队,粉笔OMO模式人员蛮精简了,打通线上线下用同一套讲义,即便报了线下班,一定课时也是在线上完成的,张小龙预计,即便明年招生人数增长30%,这种模式也不需要增加老师人数。

从粉笔的产品类型看也很明显,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线上产品,一类是线上线下产品。

线上超级大班课(系统班),既有老师讲课,也有答疑、图书、模考等系统性教学,这类产品只有粉笔在做,并且达到了一定规模(去年招收110万人次)。这类低客单价的产品(平均500元)要做到又好又便宜,将AI的投入逐渐接入C端(会员、智能批改、AI助手老师等),随着品质体验做好,未来客单价在千元内存在提价空间。

线上线下面试班,能线上的部分全部线上化,效率高品质好,但面试培训必须放在线下。这类高客单价产品去年付费人次30万+,平均客单价不到4000,未来不以招生量为衡量标准,主要盯着提升通过率。

行业前两年很火的协议班,通过考不过退费的方式提高客单价,商业逻辑在运行中有点崩塌,该模式导致学员不为自己负责(反正考不过不花钱),老师也不为学员负责(教的好没有体现,总有一定比例考过和不过的),好学员付钱而差学员不付钱的逻辑在教育反馈中是扭曲的。

粉笔围绕教学质量开启“反卷”,通过一系列方式提高通过率,加强监督学习过程,按时上课交作业,劝退不认真的学员通过班主任制度锁定责任关系,并以通过率作为激励条件。目前粉笔通过率约为自然通过率的3.5倍,未来逐年提高,目标是做到自然通过率的5倍,“严筛好学员→通过率→口碑→定价权”,重塑产品的商业逻辑。

行业格局去看,中公近年来的市场份额下降更多是被地方教育机构拿走,粉笔放弃三四线城市下沉市场,一不求招生规模,二不求收入规模,着眼于品质提升,低价课程追求体验度,高价课程追求通过率,提高利润率与效率,低品质、低效率的市场不去卷,劝退学生的“反卷”正是这个思路。

无论学员还是教育机构,本质上大家都要追求的结果就是——通过考试,而在整体通过率既定的前提下,势必意味着不能好生差生全都要,大部分考生组成了分母,少部分考试通过的成为分子。“好学员→通过率→口碑→定价权”的逻辑如果跑通,更多去获取分子而不是分母,打破过去行业盯着分母市场份额卷的桎梏,商业逻辑与现实需求方能形成正反馈。

$粉笔(02469)$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