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国内CPI罕见地出现了一次负增长,8月马上就回暖增长0.1%了。
和国内CPI处于较低水平相比,去年以来美国的CPI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这使得中美两国如今的货币政策截然相反,中国还处于宽松阶段,美国则在疫情期间大放水后持续紧缩。
过去一年多时间,由于美国通货膨胀严重,CPI一度达到8.6%的40多年来新高,美联储不得不连续11次加息,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已经从零利率水平上升到5.25%到5.5%之间,这个利率已经创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CPI数据非常重要,高了打压经济增长,低了又影响人们对经济的预期,拖累经济复苏。那么CPI到底应该在什么水平上,才是最好的?
一、经济增速要扣除通胀因素
CPI之所以重要,有个常识需要解释。一般情况下各国公布的GDP数据都是现价数据,而经济增长率却是用不变价格数据计算的。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有名义增长率和不变价格增长率两种,一般讨论的都是不变价格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不能直接用当年GDP数据和上一年GDP数据计算,而要扣除价格因素。当然扣除价格因素也不是说直接用名义增长率减去CPI,而是有一套复杂的计算方法。比如2021年中国GDP是114.92万亿,2022年中国GDP是121.02万亿,直接计算名义增长率是5.3%,按不变价格计算,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增速是3.0%。而2022年中国平均CPI水平是2.0%。
我国没有公开过CPI的构成,但根据估算,我国现在CPI权重大致是:食品类31.79%;烟酒及用品3.49%;服装8.5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5.6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9.64%;交通和通信9.9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3.75%;居住17.22%。
食品占了我国CPI的近三分之一,而猪肉在食品里占比又最高,在一定意义上猪肉价格变化决定了中国CPI的数据。比如7月猪肉价格同比下跌26%,直接使得CPI出现0.3%的负增长。
8月CPI同比转正,主要是猪肉价格跌幅大幅收窄,暑期出游带动的交通、文旅、住宿、餐饮等部类的景气度抬升,使服务价格、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明显抵消食品价格、消费品价格的同比回落。
二、为什么主要国家都把通胀目标设定为2% ?
既然经济增速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那么是不是CPI为0就是最好的?其实不是。世界各国主要央行长期将通胀目标设定为2%,而不是0%。
央行追求价格稳定,可以看成是金本位制的延续。如果物价保持稳定,那么经济增长就少了些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消费的预期也很明确,比如房价不变,一个人多久能攒够钱买房就心里有底了。
但价格完全不变,通胀为0的状态又过于理想化。甚至可以说在正常的经济增长周期内,通胀几乎不可能为0。
价格稳定并不意味通胀率必须为0。经济学研究认为,由于技术的进步,产品质量会不断提升,所以消费者价格指数存在高估通胀水平的情况。价格上涨可能是因为质量的提升,而不是单纯的涨价。
相比过去,现在人们对食品、肉类的卫生、营养标准要求更高,同样是房屋,设计和装修水平也比过去更高了。今天一辆售价10万元的轿车,功能和质量可能比十年前30万元的车还要好。
经济学家们测算,当通胀率在1%附近时,物价就是基本稳定的。也就是说,考虑了质量因素之后,1%的通胀就相当于零通胀。但1%离通货紧缩实在太近,万一出现负面冲击、因为数据衡量不够准确或政策出现略微的偏差,经济有陷入通货紧缩的可能性。
现任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曾提出,由于名义工资存在刚性,适度的通胀可以保证实际工资仍能够调整,为劳动力市场提供调节的空间,这在衰退的时候可以减少失业。
各国央行在进行宏观调控时,要给货币政策留有一定的空间,还要考虑刚性工资的调整,不影响居民的经济决策,所以越来越多的央行选择了2%的通胀目标。美联储历史上最成功的的主席格林斯潘也认为,价格稳定就是要让通胀水平低到不再影响居民和企业的日常决策,决策时通胀不再是一个考虑的因素,而2%的通胀水平符合这一标准。
说起来,最早选择2%作为通胀目标的新西兰,完全是偶然拍脑瓜想出来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西兰通货膨胀比较严重,为了引导公众预期,新西兰财政部长罗杰.道格拉斯在1988年的一次电视采访中,宣布抗击通胀的目标是将通胀降到0附近或者0-1%。新西兰财政部和央行确定通胀目标时,又觉得需要一定操作空间,于是把通胀目标定为了0-2%。
由于新西兰通胀目标制度在实践中非常成功。后来,主要发达国家的央行也陆续采用了通胀目标制,选择了2%作为通胀目标。
三、为什么美联储不顾经济衰退风险,坚决加息?
去年以来,美联储面对高通胀,加息非常坚决,连续加息11次。在此期间,2022年美国股市出现大跌,微软、脸书等大型科技公司大规模裁员,美国经济也多次出现衰退迹象。美联储的紧缩政策使得全球不少国家陷入美元荒,经济陷入困境,不得不去美元化。但美联储都丝毫不为所动,一直坚称要把通胀降到2%的水平。
7月美国通货膨胀已经降到3.2%的水平上,美联储还是宣称要继续加息。由于油价大幅反弹和美国经济强劲增长,8月美国通胀率将回升到3.7%。
如果美联储愿意接受或者容忍高于2%的通胀目标,例如3%或者4%,美联储确实不需要再加息。但若美联储必须坚持把通胀降到2%,现在的通胀水平仍然太高,美联储还有继续加息的必要。
美联储加息态度如此坚决背后,是有成功先例的。二十世纪80年代初,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通过持续激进加息将美国通胀水平从1980年初的两位数降了下来,即便当时美国经济两年内两次陷入衰退,他都一度把美国基准利率上调到高达20%。
现在美联储也面临经济增长与低通胀的两难选择,甚至可能需要以一场衰退来换取物价稳定。不过沃尔克当年已经证明,为控制通胀而牺牲经济增长未必是最坏的选择,对经济与金融市场来说“长痛不如短痛”。
沃尔克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抗通胀的决心非常坚定,即使在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形下,沃尔克仍然让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到历史最高水平。
通胀是一种预期,不能用渐进主义的货币政策,否则高通胀随时会卷土重来。就像现在这样,美联储稍微表达出加息进程接近结束的意思,通胀就出现反弹。
通胀预期具有自我实现功能,如果人们都相信明天物价会上涨,那么他们就会增加消费,赶在物价上涨前购买商品,这将导致消费总需求上升,物价上涨成为现实。反之加息态度坚决,人们预期物价会下跌,就会减少消费,物价水平就会下跌。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