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长期主义与技术红利兑现

美港股观察社
2021-05-19

百度在5月18日披露了2021年一季报,非营广告业务收入4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0%,主要受云服务等推动。百度的总营收增速为25%,可见非营销收入增速明显高于整体增速。

百度在技术创新中布局多年,尤其在人工智能方面,涉足芯片、AI开放平台、AI云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现在,终于在财务上获得回报了,这让我想起美国科技公司的发展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在看美国之前,先看看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口14.1亿,依然位列全球第一,出生人口依然超千万级别。这次人口普查还体现出了人才红利,中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随着人口质量的提升,国内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会发生改变。

回顾中国过去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主要享受的是人口红利,发展主要来自于商业模式的创新,而非来自科技技术的创新。即使我们引以为豪的手机二维码支付,其实是在商业模式上将各个环节打通。

当然,商业模式的创新并非不好,现在的移动支付、电商、外卖甚至共享单车,都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便利性,并且体验明显好于欧美发达国家。不过从更本质来看,商业模式的创新源于科技技术的创新。如果科技技术创新的速度慢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速度,很容易出现几家巨头争抢同一个市场,俗称“内卷”。

人口质量提升,商业模式创新达到瓶颈,经济引擎需要从商业模式创新转向科技技术创新。这一个发展阶段并非无迹可寻,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也经历过这一阶段。

|灯塔国经济发展背后的逻辑

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制造业水平开始超过欧洲,成为世界工厂。当时的美国和90年代的中国一样,依靠的是统一的大市场以及大量便宜的人力成本。20世纪初电话、汽车以及电力的推广应用,都不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发明的。例如发明电话的贝尔出生于英国爱丁堡,汽车的发明更是从内燃机理论的提出到原形车的制造都在欧洲。但是这些应用却在美国得到了推广,主要依靠科技技术的创新。

来源:ARK官网

例如福特在1908年推出的T型车,以流水线装配代替手工制作,大大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让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在这种技术创新的带领下,诞生出了多家伟大的企业,例如贝尔在1877年创立的美国贝尔电话公司,亨利福特创新的福特汽车公司。

美国20世纪初的发展阶段是不是和现在国内的互联网创新很像?技术的“原产地”不是美国,却在美国发展得比“原产地”好。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科技技术创新驱动经济的现象更加明显。互联网开始在美国普及,随后带起了“dot com”浪潮,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美国出现一批优秀的互联网企业,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

这些互联网科技公司就像在互联网这张大网上搭乐高,苹果先是在消费端电脑发力,从麦金塔电脑到如今的Mac系列,设计理念和技术都走在时代尖端。后来的iPhone直接将世界拉入到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苹果的Mac系列和iphone就是互联网时代中每个消费者的基础设施,消费者通过其产品连接到网上。

其他公司也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建立不同的应用。搜索引擎谷歌,社交网络Facebook,电子商务亚马逊。这些公司都是主动拥抱新技术,并且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依然持续投入的公司,他们的成功既是时代的红利,也是自身的积累。

对中国来说,互联网技术来自美国,并且在早期是一个追随者的角色。现在中国已经有一些互联网领域从追随者变成领跑者,例如外卖、移动支付,依靠的就是人口红利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技术红利正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四五”规划明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发布2020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热点调研”结果。就中国面临的最大机遇而言,81.40%的经济学人认为是以新工业革命为代表的技术红利,还有39.53%、37.79%的经济学人分别选择人才红利、开放红利。

正如上文ARK的图表所示,新技术带来增量市场,增量市场推动市场创新发展。现阶段有五大创新技术快速发展,能源储存、人工智能、自动化、基因测序和区块链。其中人工智能是应用场景最多的一个,甚至在自动化和基因测序中,也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所以我们重点来看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自1956年问世以来就一直备受追捧。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前行后,借着2016年AlphaGo和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人工智能又以全新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科技并不能直接推动社会进步,任何形式的新兴技术最终都需要同商业结合,以产品的形式落地,并在商业化的应用中不断更新和迭代。唯有如此,才能切实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先进技术为经济发展服务,否则再多的技术专利也只能算作是“纸上谈兵”。

有了前车之鉴,各国都看到了AI背后巨大的技术红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包括美国、中国、欧盟、日本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都发布了人工智能相关的战略规划和政策部署。

|技术红利兑现期

全球权威的技术咨询机构Gartner公司曾提出著名的Gartner曲线。Gartner曲线认为,技术跟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项技术从胚胎萌芽,到茁壮成长划分为5个不同的时期,分别是“技术诞生期”、 “期望过高期”、 “泡沫幻灭期”、 “缓慢爬坡期”、 “稳步增长期”。

现在的AI正处于“缓慢爬坡期”,新技术开始找到它的突破点,原先未曾预测到的领域开始被发现,产品技术逐渐应用落地。Q1财报季来袭,从财报中,我们能发现AI商业化迎来了破局点。

回到百度披露的2021年一季报,2021年一季度营收为281.34亿元,同比增长25%。核心业务收入204.83亿元,同比增长34%。第一季度归属百度的净利润达到256.53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来源:百度2021一季报

正如文章开头说的,百度的非营销收入增速明显高于整体增速,这些数据向市场透露了两个信息,第一个,百度摘掉了扣在头上“广告公司”的帽子。第二个百度在AI方面做出的成绩逐渐可以体现在业务报表上。

对于第二个信息让我想起亚马逊,亚马逊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进入盘整,一直盘整到2008年。然后进入云计算时代,当时的亚马逊早已经积累出扎实的云计算服务能力,亚马逊在2002年发布AWS的少数工具和服务,2003年向外公布将计算基础设施虚拟化(即IaaS)的方案。2004年正式对外提供AWS服务,2006年完善了AWS的核心服务。

行情来源:同花顺(该图为对数坐标轴)

由此可见,在08年市场认识到云计算的重要性时,亚马逊早已经布局了6年了。拥有先发优势的亚马逊,自然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股价走出长牛趋势。

正如上文说到的,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增长来自创新技术的推动。在当中,致力于创新技术发展的公司将会受益。长期主义无疑技术驱动型公司的重要标签。百度第一季度研发投入占百度营收比例超18%,同比增速达15%。过去几年里,百度研发投入比例也始终保持在15%以上。据早前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在全球研发投入靠前的科技企业中,三星、谷歌、大众、微软的研发投入占比分别在7.2%、14.5%、5.7%、13.3%。而百度近两年的研发支出占比始终维持在15%-18%,远高于科技企业头部公司。

从自动驾驶高难度场景切入的百度,开始逐步将积累的技术外溢到各个场景。未来,谁能将技术与场景融合得更好,谁的护城河就可能越宽。谁能抢占更多的应用场景,聚焦做好应用打通,谁就有可能成为未来赛道的赢家。在智能出行、智能家居这两大赛道,百度已经跑通。

中国新经济穿透流量红利、运营红利,走到了技术红利兑现的时代。每一波红利都会诞生与之相对应的公司,比如流量红利期的头条,运营红利期的美团。当技术驱动型公司终于登上舞台中央,百度拥有了像过去亚马逊那样的增长潜力。

$百度(BIDU)$ 

百度回港上市后的首份答卷,你还满意吗?
百度一季度营收281.34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25%;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净利润42.97亿元,同比增39%,这是百度回港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你还满意吗?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