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人机交互与苹果、腾讯、小米和特斯拉

我是大夫
2021-05-14

当下在成都隔离,酒店条件还不错,管理也比较人性化,可以收快递和订外卖。双流机场的国际区可能从来没有这么冷清过,一周就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和开罗几个国际航班,上海机场也好不到哪去。年初曾在雪球里指出,上机远不到抄底的时候,引来很多人不满,觉得上机不可能跌破50元。现在不但跌破了50,而且很可能被ST,不过如果上机市值跌到500-600亿这个区间,我觉得投资价值也就出现了。

最近持仓的公司除了ST舍得表现都不太好,腾讯从775跌下来了23%,京东、阿里、美团等也是跌了挺多,反垄断是一方面,前期涨得太猛,现在就是杀估值。价值都是跌出来的,不调整、不经历波动,怎么能再创新高呢?毛主席曾经教育我们,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困难的时期,我们更应该想一些更深层、更长远的东西。Think in-depth and think long!所以,我尝试从人机交互角度,去思考几个公司存在和发展的底层逻辑。作为文科生,专业知识肯定不过关,不过就像小平同志所说,历史宜粗不宜细,抓住主要矛盾就行了!

人机交互是个宽泛概念,从电脑的角度,最早是从字符开始的。我小时候都还学过一种叫DOS的操作系统,就靠键盘输入字符指令。康巴汉子演的《图灵传》里面那种计算机的运算原理完全搞不懂,据说最早是一个叫帕斯卡的法国数学家发明的。

真正让人机交互产生革命性变化的是发明了图形化操作界面,即利用鼠标和键盘点击图片完成人机交互,电脑从此成为一个可以视觉化简单操作的设备。施乐、苹果、微软都说是自己最早发明了视窗操作系统,但集大成者肯定是微软的Windows,重要原因是微软允许其他公司在Windows基础上开发软件,微软始终是PC时代市值王者,直到苹果推出Iphone.

Iphone本质上是一个可以随时联网的袖珍电脑,与电脑及传统手机最大不同在于通过手指与屏幕接触进行人机交互,在基础通讯设施发展的支持下,共同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PC时代,流量通过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来聚合与分配,所以新浪、百度在这个时期的估值很高;移动互联网时代,受手机屏幕和触碰输入的限制,人们主动找信息的意愿下降,刷屏和推送取代了搜索,算法崛起!

作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开创者和塑造者,苹果打败的不仅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手机厂商,也包括微软等PC软件开发商。如果不是纳德拉上位后发力云计算,微软搞不好真的就没落了。乔布斯学吸取了当年的教训,允许第三方研发应用软件,让Iphone+IOS成为闭环的软硬件一体化生态,不仅能靠卖硬件赚钱,还能在此基础上卖服务、抽苹果税,苹果成为市值最大公司也就顺理成章了。

很多人批评乔布斯离世后的苹果再也没有出现颠覆式的创新产品,颠覆式的创新产品哪那么容易出现,一个企业也不可能永远都在创新,一定有走上成熟稳定的一天。对于价值投资而言,一个正在崛起的行业未必是一个好赛道,因为竞争终局尚明不了;而一个处于成熟稳定行业中的头部公司才是确定性强的投资标的。这就是巴菲特买入苹果的原因,因为苹果在他眼里已是一家具有垄断地位的消费类公司,根源在于手机作为人机交互的主要载体在他的有生之年恐怕都不会改变。

等我想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才意识到卖出苹果有多么愚蠢。『手机(硬件设备)+ 操作系统(IOS或者安卓)+ 应用软件』这一套人机交互的链条,硬件设备目前看不到被颠覆的前景,操作系统也基本定型,应用软件这个层面的变化较大,但通讯社交产品一定是最稳定的应用程序,用户黏性甚至超过手机本身。

苹果和微信干架时,如果非要二选一,你是放弃使用苹果还是选择卸载微信。我相信99%的中国人都会选放弃苹果,或者至少再弄个安卓机,因为你离不开微信,而你离不开微信的根本原因在于你的熟人离不开微信,在生活中加个微信已经成为是否愿意继续保持和发展交往关系的标志,这就是通讯社交软件越用越好难以替代的原因。

如果说手机里除了系统自带软件只能有一个APP,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保留微信,不仅因为通讯社交是刚需,也在于微信通过小程序、公众号、视频号等附加功能向平台和底层系统演化,能够替代大多数APP。不过,苹果能在全世界卖手机等电子产品,而微信走出中国就只能叫Wechat,所以腾讯市值是超越不了苹果。

现在看来,下一个能爆款的人机交互硬件是智能汽车。智能汽车的核心是『电池+电机+电脑』,关键是自动驾驶,这是智能车商业想象空间的前提。一个能够自动驾驶的汽车,乘客可以在车上看电影、吃火锅、斗地主;假如你要从北京到上海出差,设定好出行路线和速度,车里睡一觉早上就到了,工作生活两不耽误。智能车如果发展到这个程度,很可能就是一个移动的家,我们的出行乃至生活方式都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车就是下一个Iphone类的产品,发明它的特斯拉就是整个行业的估值标杆。

特斯拉那块超大中控屏就是人车交互的媒介,未来汽车的操作系统上一定需要大量应用软件来支持,比如车载版微信、车载版爱奇艺等等,声控技术的发展肯定会把手解放出来。智能车的意义不仅在于服务人类的出行,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从这个角度也能很好的解释小米为什么要造车。

互联网公司本质上都是靠流量聚合与分发变现盈利。小米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靠硬件获客,通过软件和服务变现。苹果其实也是这样,只不过苹果的硬件利润实在太高了,真不好意思说是互联网公司。当然苹果没有像小米在智能家居和万物互联方面布局。小米的出发点是,让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接触和使用自己的产品。手机是目前最主要的流量入口,智能家居占据了家庭的流量入口,而智能车这个时代的风口是不能或缺的,所以小米造车是公司定位和业务布局的必然选择。

智能车市场现在是战国时代,既有一干造车新势力,也有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传统车企,还有一帮跃跃欲试的互联网企,未来谁会胜出、形成什么样的竞争格局还很难说。个人认为,智能车不太会形成像智能手机这样的寡头格局,智能车也不可能替代手机。

汽车的本质功能无非三大作用:空间移动、时间管理和身份认同。前两项各大车企的差别应该不是很大,当然开奥迪肯定要比开奥拓行稳致远;但身份认同或者说个性化要求在汽车这个产品上差异还挺大的,追求安全可以买悍马,喜欢速度与激情可以买兰博基尼,想要拉风可以买宾利,当然也可以花两三万买个QQ,反正总有一款适合你。所以,智能车是可以做出差异化产品、满足不同用户体验的行业!从这个意义上,目前这些玩家都有可能占据一席之地。

我心目中的小米车,应该有不比特斯拉差的续航能力,有比小鹏更好看的外观,有不输于蔚来的用户体验,有比百度甚至谷歌Waymo更强的自动驾驶技术….

$苹果(AAPL)$$特斯拉(TSLA)$$腾讯控股(00700)$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