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股今年整体都不太好,政策压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行业的激烈竞争迫使企业拿出更多利润去拉新和创新,降低了市场对企业的盈利预期;但要说电商行业整体已走向内卷,也不符合实际;阿里、京东、拼多多的营收都在增长,而非此消彼长。
从近两季财报看,阿里的用户增速和GMV都表现不错,全年GMV20%,Q4有 33%(阿里Q4是今年的一季度,和去年基数低有一定关系),抽成率稳中有升。淘系电商是阿里的基本盘,也是唯一的利润来源,从数据看阵地还是稳定的。
其实,阿里和京东都应该感谢拼多多。是拼多多教育了下沉市场,从而让阿里和京东打开了新的增量空间。我拍脑袋认为国内电商用户的极限大概是10亿,剩下那些入了敬老院的和没出幼儿园的就不考虑了。不过,阿里有国际化的能力,我在国外时见过身边有人用阿里速卖通买小米手机。这一点,背靠微信的拼多多就做不到。
用户在多平台购物是常态,只是选择各有侧重,比如京东的3C,阿里的服饰,拼多多的农产品。天猫是品牌推广的大本营,像服饰、美妆这类产品,上天猫就意味着品质和品牌。很多品牌商都有终端控价的需要,像拼多多的砍一刀捅两刀之类的做法,会扰乱商家的价格体系。
拼多多和阿里的用户数基本接近而且大体应该是重合的,但人均消费额一个2000、一个9000,这7000的差距就是用户对两个平台产品选择和认可的差别。拼多多要想改变用户心智并不那么容易,当年京东在向服饰美妆发起冲锋后最终折戟沉沙。
我认为,阿里业务最大的不足不是用户数被拼多多迎头赶上,而是未能在同城生活这个领域占据优势,饿了吗基本完败于美团。无论阿里、京东还是拼多多,本质上还是在实物商品这个层面开展业务,换句话说就是围绕第二产业的C端和B端进行线上化、数字化的改造升级。
美团为什么这么高估值,很大程度上是市场认可它在本地生活或者说整个第三产业的线上化、数字化改造中占据的绝对优势地位。在发达经济体中,第三产业在GDP中的份额都远大于第二产业。本地生活是个高频业态,你一年可以不买一件衣服,但你一天至少要吃两顿饭吧。高频打低频大概率会成功。在这方面,阿里基本是分不到太多红利了。
阿里财报我基本就看三部分:核心商业、云计算、菜鸟。前者是基本盘,后二者是潜在增长曲线。比较不好的是,上季度阿里云增长失速,创下了35%的历史最低增速,财报解释是某大客户因非产品原因离开了,其实就是Tiktok迫于美国压力出走了。这不是个好现象,意味着阿里云在国际化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的政治阻力,而国内市场上腾讯和华为又在奋起直追。
当然,阿里云有先发优势,技术上我不懂,据说阿里云有核心技术,用起来比腾讯云体验好,而且云计算客户一般不会迁移,加上国内云计算整体处于快速增长期,我仍然看好阿里云,这也是买入和持有阿里最核心的原因。
再说一下蚂蚁金服,这是导致阿里股价低迷的直接诱因。蚂蚁金服的业务很复杂,非专业人士很难搞懂。但我们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每次蚂蚁发ABS银行都抢着买呢,银行绝对不是傻子,肯定还是觉得蚂蚁的资产安全性比较高,结果就是杠杆越拉越大。
银行不愿给个人和私营企业放贷,在于很难评估借款人的信用和偿债能力,所以摆脱不了当铺思维。支付宝崛起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解决了社会信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积累了大量数据。一个煎饼摊每天营收多少,摊主的偿债能力一目了然。对于小额借贷,我始终认为,更多是考验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而非还款能力!招商银行这么受爱戴,还不是因为零售业务占比高。所以,蚂蚁金服整改后上市,可能估值会大打折扣,但核心竞争力并没有改变,更重要的是,可能代表了管理层的一种态度。
总之,我认为现在的阿里基本面仍然向好,估值偏低,需要的是一些时间,风向标可能就是蚂蚁金服整改完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