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senzhang
2021-06-06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
@格隆汇:
中国突围芯片,要靠汽车厂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115826141,"tweetId":"115826141","gmtCreate":1622974471283,"gmtModify":1622974471283,"author":{"id":3442202405479165,"idStr":"3442202405479165","authorId":3442202405479165,"authorIdStr":"3442202405479165","name":"Arsenzhang","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cbe05e6f56d9683fbdd98949616124f0","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5,"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14,"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n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n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body></html>","text":"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115826141","repostId":112468000,"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112468000,"tweetId":"112468000","gmtCreate":1622903938500,"gmtModify":1708211772317,"author":{"id":39105730803552,"idStr":"39105730803552","authorId":39105730803552,"authorIdStr":"39105730803552","name":"格隆汇","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774dfe20eceb38c9645128bb6e60684","vip":2,"userType":2,"introduction":"分享和探讨港股、美国中概股以及少量估值却又吸引力的A股投资线索、投资机会和投资心得。","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15692,"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themeId":"45690586ebfb429d952407377828c6c0","categoryId":"b76d3c59fc044df59779c041b25852a6","name":"今天什么值得买?晒晒你的交易计划!","type":0,"rnLink":"https://laohu8.com/RN?name=RNTheme&page=/theme/detail&rndata={\"themeId\":45690586ebfb429d952407377828c6c0}&rnconfig={\"headerBarHidden\": true}","description":"今天你有什么交易计划?什么标的值得关注?在本主题下发帖,分享你的想法吧!","image":"https://static.tigerbbs.com/ce10cf181856307d0983c3bc1075120b"}],"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8720abb7213991f50cc09e4709b423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c9e01e43a02f8dded28197ac701b6d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0028f9e4a3f67c2850ab01459e1306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e80486216a761c5f7e8bffe95c21374"}],"cover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8720abb7213991f50cc09e4709b423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c9e01e43a02f8dded28197ac701b6d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0028f9e4a3f67c2850ab01459e13062"}],"title":"中国突围芯片,要靠汽车厂","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被人扼住咽喉的滋味绝对不好受。所以1959年,即便苏联撤走专家,很多国家认为中国原子弹计划将中止,但中国领导人依然All in原子弹。5年后,罗布泊巨响,中国安全了。</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8720abb7213991f50cc09e4709b4235\"></p><p>现在,核威胁阴云早已散去。但在经济领域,如果不掌握关键的零部件供应,被“核威胁”的可能性还在,尤其是产业链出现危机的时候。</p><p><strong>今年,一块小小的芯片,成本占比并不高,却让一辆辆身形庞大得多的汽车下不了线。</strong></p><p>于是,众多的车厂撸起袖子,自己干。</p><h2><strong>1</strong></h2><h2><strong>缺了芯片,汽车厂将啥都不是</strong></h2><p><br></p><p>老车厂有比亚迪、吉利,新势力有蔚来、小鹏,甚至刚加入战局的小米,都宣布了自己的造芯计划,这里面除了比亚迪外,其他的都是芯片界的新丁。</p><p>但造芯始终不是买青菜,想干就能干,作为最高精尖的电子部件,一直都是中国最难突破的技术瓶颈之一。正因如此,老美才将其作为对付中国的致命利器。</p><p>这些车厂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p><p>绝对不是,车厂的老板不是人傻钱多。但经历眼下缺芯危机,也让他们清楚意识到:<strong>芯片产业链的脆弱和风险。</strong></p><p>从中长期看,车厂造芯也确实有不错的政策环境。</p><p>因为美国封锁,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将以极大的力度扶持自主芯片产业。国家意志的加持,必定会在政策、法律、资金、产业链、应用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实际上这些措施已经一步步落地。换句话说,<strong>芯片现在还处于政策风口中,这个时候做,总比没风的时候好。</strong></p><p>而最为深层的原因,是<strong>产业风口</strong>,汽车正从传统的功能化转向智能化,汽车各部件的价值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功能车时代,最有价值的部件是发动机、底盘、变速箱,到了智能车时代,变成电池、电机、电控、软件系统。而芯片正是电控和软件系统中最重要的硬件。</p><p>这个部件有多重要,从电脑和手机主机厂的“惨痛”经历就可见一斑。</p><p>芯片在电脑和智能手机里负责各种指令的计算和实施,你用手机接收一个视频文件,需要芯片将电磁波(或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你要打开并观看这个视频文件,也需要芯片把电信号解码成视频信号,最后才能展示在你眼前,文件接收的快慢,视频播放的流畅度,很多程度上取决于芯片的计算能力。</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e80486216a761c5f7e8bffe95c21374\"></p><p><strong>所以,芯片成功反客为主,让主机厂变成“裙下之臣”,自己却成为吞噬产业链价值的利器,源源不断地赚取高额利润,例如英特尔和高通。相反,所谓的主机厂,貌似高大上的科技行业,其实赚得就是卖白菜的钱。</strong></p><p>2020年,英特尔和高通的毛利率分别高达56%、60%,净利率分别为26%、22%;而惠普的毛利率只有18%,净利率5%;全球第一大电脑厂联想,毛利率只有16%,净利率甚至到了可怜兮兮的1.5%。</p><p>现在,汽车已经从机械行业转向消费电子行业,鉴于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前车之鉴,不想沦为芯片厂的“打工仔”,汽车厂就需要把芯片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p><p>所以,这一波车厂造芯,仅仅是为了趁机骗点政府补助,或者趁行业风口收割韭菜,这种可能性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从产业链、价值链,从长远眼光出发,<strong>造芯才是真正做好智能汽车这门生意,真正赚大钱的必要条件。</strong></p><p>而且,大到国家,中到产业,小到公司,在新兴赛道上发力,远比在格局已然稳定的赛道死磕巨头容易,至少大家同处一个起跑线,也至少保留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p><p>或许,这正中了车厂老板的小算盘,毕竟智能汽车刚起,车用智能芯片又明显区别于传统的电脑、智能手机芯片,统一性、标准性也没有成型,即使来势汹汹的自动驾驶,但是谁敢说自己家的自动驾驶芯片就是统一标准?</p><p>有车企老板就公开表示:“自动驾驶芯片比智能手机容易做。”这也给了车厂老板们攀登技术高峰的勇气。</p><h2><strong>2</strong></h2><h2><strong>芯片生意,做到最后可能是死路</strong></h2><p><br></p><p>新兴行业,总是很容易吸引各路“神仙”,但千万不要低估造芯的难度。</p><p>芯片是典型的高技术壁垒产业,能活到现在的芯片巨头,大多都是身经百战,九死一生,从凤凰涅槃中走出来的。</p><p>也正是这种高壁垒属性,造成每个重要的细分领域,最后都被少数寡头瓜分,电脑是英特尔和AMD,智能手机是高通、三星、联发科、海思等,传统车用芯片是英飞凌、瑞萨、安森美等。</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f0028f9e4a3f67c2850ab01459e13062\"></p><p>现在肉眼能够看见的消费电子增量市场,就是<strong>智能汽车</strong>,各路芯片厂必定铆足了劲,一拥而上,抢夺市场份额。</p><p>老家伙,有英特尔、高通、英伟达。新丁,声势最大的,正是一家家车厂。</p><p><strong>你问我,新旧势力的厮杀,谁将笑到最后?谁又最值得押注?</strong></p><p>我也没有答案,因为很多东西都没得到验证,但我可以告诉你,肯定会有公司死。因为个个都做,不符合经济规律,不符合成本最优原则,也不符合芯片行业的属性。</p><p>不做芯片,利润得供奉给芯片厂,自己沦为“打工仔”;做芯片,风险大,能不能跑出来,不知道,一旦失败,巨额的投资就会打水漂。这行当怎么看,都不像有“活路”。</p><p>没错,这正是现在车厂面临的困境,看似蒸蒸日上的智能汽车新浪潮,看似可以弯道超车,但实际却处处是艰难险阻,像极了下面的“长期持有”。</p><p>10年前的智能手机,也曾出现过这样的场景,市场潜力足够大,增量也足够多,所以谁都想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单单中国就不下几十家智能手机厂。</p><p>但是,经过十年的对决,真正能打的,也就剩下华为、小米、OV,全球剩下的,再加上三星、苹果,没了。</p><p>车用芯片大概率也会重复这个过程,<strong>至于说谁最有可能死?</strong></p><p>大概有这么几种。</p><p><strong>第一,钱不够烧的,</strong>毫无疑问将最先按下死亡键。造芯就是高投入的活儿,比的首先是谁钱多,所以需要重点关注造芯车企的现金、现金流量表、研发费用、净利润情况、再融资情况。手里钱多的,大概可以玩下去,手里钱少的,如果没有金主支持,前景就暗淡得多。</p><p><strong>第二,找不到顶尖人才的,</strong>也很有可能中途退出。造芯不是“小学生”能干的事,芯片项目负责人没有顶级的教育背景,没有在顶尖芯片厂干过,没在公司董事会或者核心管理层挂个一官半职,团队里没有技术牛人,这个真的掂量掂量,还能不能干下去。</p><p>如果说这两种情况是做不做得出来的问题,<strong>那第三种就是,做出来了,但是应用场景少,搭载的车辆少。</strong>说白了就是规模效应不明显,成本降不下来的。因为很多生意,拼到最后都会指向成本,芯片也不例外,同样算力、同等性能、同等功耗下,谁便宜,谁就赢了。所以,跟踪汽车销量,跟踪下游客户数量,就能够判断谁家芯片赢面大。</p><p>当未来某个时间点,当上面这几种情况出现,也就是市场“绞肉机”挥刀砍下的时刻。</p><h2><strong>3</strong></h2><h2><strong>活下来的,可能成为中国芯片的脊梁</strong></h2><p><br></p><p>有公司死,也会有公司活。</p><p>因为新能源车厂做芯片,跟燃油车厂自己造发动机,异曲同工,都是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资本、招募到足够牛的人才,总有车厂能够造出芯片,实际上,特斯拉已经做到了。</p><p>能够活下来的公司,不外乎<strong>有钱有人有销量</strong>的公司,已经上市的,钱可以有着落,招募到芯片大牛的,人可以有着落。如果认为研究钱和人太复杂,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看造芯车企的销量,排名越靠前,理论上成功的概率就会越高。</p><p>总结得虚一点,就是<strong>越注重产品,越注重用户体验,越注重智能化的公司,就越愿意在芯片研发上死磕到底。</strong></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c9e01e43a02f8dded28197ac701b6d1\"></p><p>这一波车厂造芯,其实还有另一层更重大的意义。</p><p><strong>从汽车工业的角度,</strong>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从师从苏联,到后来改革开放向西方靠拢,走过快70年的光景,也走上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始终是表面繁荣,繁荣成果却没能留在中国。无论是合资政策,还是市场换技术策略,又或者燃油车的自主品牌,效果都没有达到预期,反而一步步沦为西方巨头的加工厂。</p><p>中国汽车工业用70年的时间证明了一句话,<strong>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是不会有肉吃的。</strong></p><p>所以,面对智能汽车,这个汽车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唯一一个能够和西方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机会,如果这个机会没抓住,下一个70年,仍然要看西方脸色做人。</p><p><strong>从芯片的角度,</strong>比较顶尖的两个消费电子领域--电脑和智能手机,别人已经完成攻城掠寨,筑起高高的护城河,而且这两个领域已经进入存量竞争,再去突破已经很难了,意义也不是很大。</p><p>唯有在新兴赛道,意义完全不一样,如果能够拿下智能汽车芯片,尤其是AI芯片,那不管是几分天下,都可以有中国的一席之地。</p><p><strong>从这个意义上讲,车厂造芯,绝不单单是生意上的事,还关系到中国的芯片突围战能否胜利,中国被卡脖子问题能否被解决。</strong></p><p>当然,跟西方抢生意的事情,从来都不遭他们待见,而且在芯片设计的基础架构,在芯片各个产业链的底层技术,他们仍然握有绝对优势。</p><p>中国车厂造芯,依然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被人扼住咽喉的滋味绝对不好受。所以1959年,即便苏联撤走专家,很多国家认为中国原子弹计划将中止,但中国领导人依然All in原子弹。5年后,罗布泊巨响,中国安全了。</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8720abb7213991f50cc09e4709b4235\"></p><p>现在,核威胁阴云早已散去。但在经济领域,如果不掌握关键的零部件供应,被“核威胁”的可能性还在,尤其是产业链出现危机的时候。</p><p><strong>今年,一块小小的芯片,成本占比并不高,却让一辆辆身形庞大得多的汽车下不了线。</strong></p><p>于是,众多的车厂撸起袖子,自己干。</p><h2><strong>1</strong></h2><h2><strong>缺了芯片,汽车厂将啥都不是</strong></h2><p><br></p><p>老车厂有比亚迪、吉利,新势力有蔚来、小鹏,甚至刚加入战局的小米,都宣布了自己的造芯计划,这里面除了比亚迪外,其他的都是芯片界的新丁。</p><p>但造芯始终不是买青菜,想干就能干,作为最高精尖的电子部件,一直都是中国最难突破的技术瓶颈之一。正因如此,老美才将其作为对付中国的致命利器。</p><p>这些车厂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p><p>绝对不是,车厂的老板不是人傻钱多。但经历眼下缺芯危机,也让他们清楚意识到:<strong>芯片产业链的脆弱和风险。</strong></p><p>从中长期看,车厂造芯也确实有不错的政策环境。</p><p>因为美国封锁,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将以极大的力度扶持自主芯片产业。国家意志的加持,必定会在政策、法律、资金、产业链、应用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实际上这些措施已经一步步落地。换句话说,<strong>芯片现在还处于政策风口中,这个时候做,总比没风的时候好。</strong></p><p>而最为深层的原因,是<strong>产业风口</strong>,汽车正从传统的功能化转向智能化,汽车各部件的价值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功能车时代,最有价值的部件是发动机、底盘、变速箱,到了智能车时代,变成电池、电机、电控、软件系统。而芯片正是电控和软件系统中最重要的硬件。</p><p>这个部件有多重要,从电脑和手机主机厂的“惨痛”经历就可见一斑。</p><p>芯片在电脑和智能手机里负责各种指令的计算和实施,你用手机接收一个视频文件,需要芯片将电磁波(或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你要打开并观看这个视频文件,也需要芯片把电信号解码成视频信号,最后才能展示在你眼前,文件接收的快慢,视频播放的流畅度,很多程度上取决于芯片的计算能力。</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e80486216a761c5f7e8bffe95c21374\"></p><p><strong>所以,芯片成功反客为主,让主机厂变成“裙下之臣”,自己却成为吞噬产业链价值的利器,源源不断地赚取高额利润,例如英特尔和高通。相反,所谓的主机厂,貌似高大上的科技行业,其实赚得就是卖白菜的钱。</strong></p><p>2020年,英特尔和高通的毛利率分别高达56%、60%,净利率分别为26%、22%;而惠普的毛利率只有18%,净利率5%;全球第一大电脑厂联想,毛利率只有16%,净利率甚至到了可怜兮兮的1.5%。</p><p>现在,汽车已经从机械行业转向消费电子行业,鉴于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前车之鉴,不想沦为芯片厂的“打工仔”,汽车厂就需要把芯片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p><p>所以,这一波车厂造芯,仅仅是为了趁机骗点政府补助,或者趁行业风口收割韭菜,这种可能性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从产业链、价值链,从长远眼光出发,<strong>造芯才是真正做好智能汽车这门生意,真正赚大钱的必要条件。</strong></p><p>而且,大到国家,中到产业,小到公司,在新兴赛道上发力,远比在格局已然稳定的赛道死磕巨头容易,至少大家同处一个起跑线,也至少保留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p><p>或许,这正中了车厂老板的小算盘,毕竟智能汽车刚起,车用智能芯片又明显区别于传统的电脑、智能手机芯片,统一性、标准性也没有成型,即使来势汹汹的自动驾驶,但是谁敢说自己家的自动驾驶芯片就是统一标准?</p><p>有车企老板就公开表示:“自动驾驶芯片比智能手机容易做。”这也给了车厂老板们攀登技术高峰的勇气。</p><h2><strong>2</strong></h2><h2><strong>芯片生意,做到最后可能是死路</strong></h2><p><br></p><p>新兴行业,总是很容易吸引各路“神仙”,但千万不要低估造芯的难度。</p><p>芯片是典型的高技术壁垒产业,能活到现在的芯片巨头,大多都是身经百战,九死一生,从凤凰涅槃中走出来的。</p><p>也正是这种高壁垒属性,造成每个重要的细分领域,最后都被少数寡头瓜分,电脑是英特尔和AMD,智能手机是高通、三星、联发科、海思等,传统车用芯片是英飞凌、瑞萨、安森美等。</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f0028f9e4a3f67c2850ab01459e13062\"></p><p>现在肉眼能够看见的消费电子增量市场,就是<strong>智能汽车</strong>,各路芯片厂必定铆足了劲,一拥而上,抢夺市场份额。</p><p>老家伙,有英特尔、高通、英伟达。新丁,声势最大的,正是一家家车厂。</p><p><strong>你问我,新旧势力的厮杀,谁将笑到最后?谁又最值得押注?</strong></p><p>我也没有答案,因为很多东西都没得到验证,但我可以告诉你,肯定会有公司死。因为个个都做,不符合经济规律,不符合成本最优原则,也不符合芯片行业的属性。</p><p>不做芯片,利润得供奉给芯片厂,自己沦为“打工仔”;做芯片,风险大,能不能跑出来,不知道,一旦失败,巨额的投资就会打水漂。这行当怎么看,都不像有“活路”。</p><p>没错,这正是现在车厂面临的困境,看似蒸蒸日上的智能汽车新浪潮,看似可以弯道超车,但实际却处处是艰难险阻,像极了下面的“长期持有”。</p><p>10年前的智能手机,也曾出现过这样的场景,市场潜力足够大,增量也足够多,所以谁都想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单单中国就不下几十家智能手机厂。</p><p>但是,经过十年的对决,真正能打的,也就剩下华为、小米、OV,全球剩下的,再加上三星、苹果,没了。</p><p>车用芯片大概率也会重复这个过程,<strong>至于说谁最有可能死?</strong></p><p>大概有这么几种。</p><p><strong>第一,钱不够烧的,</strong>毫无疑问将最先按下死亡键。造芯就是高投入的活儿,比的首先是谁钱多,所以需要重点关注造芯车企的现金、现金流量表、研发费用、净利润情况、再融资情况。手里钱多的,大概可以玩下去,手里钱少的,如果没有金主支持,前景就暗淡得多。</p><p><strong>第二,找不到顶尖人才的,</strong>也很有可能中途退出。造芯不是“小学生”能干的事,芯片项目负责人没有顶级的教育背景,没有在顶尖芯片厂干过,没在公司董事会或者核心管理层挂个一官半职,团队里没有技术牛人,这个真的掂量掂量,还能不能干下去。</p><p>如果说这两种情况是做不做得出来的问题,<strong>那第三种就是,做出来了,但是应用场景少,搭载的车辆少。</strong>说白了就是规模效应不明显,成本降不下来的。因为很多生意,拼到最后都会指向成本,芯片也不例外,同样算力、同等性能、同等功耗下,谁便宜,谁就赢了。所以,跟踪汽车销量,跟踪下游客户数量,就能够判断谁家芯片赢面大。</p><p>当未来某个时间点,当上面这几种情况出现,也就是市场“绞肉机”挥刀砍下的时刻。</p><h2><strong>3</strong></h2><h2><strong>活下来的,可能成为中国芯片的脊梁</strong></h2><p><br></p><p>有公司死,也会有公司活。</p><p>因为新能源车厂做芯片,跟燃油车厂自己造发动机,异曲同工,都是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资本、招募到足够牛的人才,总有车厂能够造出芯片,实际上,特斯拉已经做到了。</p><p>能够活下来的公司,不外乎<strong>有钱有人有销量</strong>的公司,已经上市的,钱可以有着落,招募到芯片大牛的,人可以有着落。如果认为研究钱和人太复杂,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看造芯车企的销量,排名越靠前,理论上成功的概率就会越高。</p><p>总结得虚一点,就是<strong>越注重产品,越注重用户体验,越注重智能化的公司,就越愿意在芯片研发上死磕到底。</strong></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c9e01e43a02f8dded28197ac701b6d1\"></p><p>这一波车厂造芯,其实还有另一层更重大的意义。</p><p><strong>从汽车工业的角度,</strong>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从师从苏联,到后来改革开放向西方靠拢,走过快70年的光景,也走上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始终是表面繁荣,繁荣成果却没能留在中国。无论是合资政策,还是市场换技术策略,又或者燃油车的自主品牌,效果都没有达到预期,反而一步步沦为西方巨头的加工厂。</p><p>中国汽车工业用70年的时间证明了一句话,<strong>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是不会有肉吃的。</strong></p><p>所以,面对智能汽车,这个汽车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唯一一个能够和西方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机会,如果这个机会没抓住,下一个70年,仍然要看西方脸色做人。</p><p><strong>从芯片的角度,</strong>比较顶尖的两个消费电子领域--电脑和智能手机,别人已经完成攻城掠寨,筑起高高的护城河,而且这两个领域已经进入存量竞争,再去突破已经很难了,意义也不是很大。</p><p>唯有在新兴赛道,意义完全不一样,如果能够拿下智能汽车芯片,尤其是AI芯片,那不管是几分天下,都可以有中国的一席之地。</p><p><strong>从这个意义上讲,车厂造芯,绝不单单是生意上的事,还关系到中国的芯片突围战能否胜利,中国被卡脖子问题能否被解决。</strong></p><p>当然,跟西方抢生意的事情,从来都不遭他们待见,而且在芯片设计的基础架构,在芯片各个产业链的底层技术,他们仍然握有绝对优势。</p><p>中国车厂造芯,依然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p></body></html>","text":"被人扼住咽喉的滋味绝对不好受。所以1959年,即便苏联撤走专家,很多国家认为中国原子弹计划将中止,但中国领导人依然All in原子弹。5年后,罗布泊巨响,中国安全了。 现在,核威胁阴云早已散去。但在经济领域,如果不掌握关键的零部件供应,被“核威胁”的可能性还在,尤其是产业链出现危机的时候。 今年,一块小小的芯片,成本占比并不高,却让一辆辆身形庞大得多的汽车下不了线。 于是,众多的车厂撸起袖子,自己干。 1 缺了芯片,汽车厂将啥都不是 老车厂有比亚迪、吉利,新势力有蔚来、小鹏,甚至刚加入战局的小米,都宣布了自己的造芯计划,这里面除了比亚迪外,其他的都是芯片界的新丁。 但造芯始终不是买青菜,想干就能干,作为最高精尖的电子部件,一直都是中国最难突破的技术瓶颈之一。正因如此,老美才将其作为对付中国的致命利器。 这些车厂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 绝对不是,车厂的老板不是人傻钱多。但经历眼下缺芯危机,也让他们清楚意识到:芯片产业链的脆弱和风险。 从中长期看,车厂造芯也确实有不错的政策环境。 因为美国封锁,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将以极大的力度扶持自主芯片产业。国家意志的加持,必定会在政策、法律、资金、产业链、应用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实际上这些措施已经一步步落地。换句话说,芯片现在还处于政策风口中,这个时候做,总比没风的时候好。 而最为深层的原因,是产业风口,汽车正从传统的功能化转向智能化,汽车各部件的价值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功能车时代,最有价值的部件是发动机、底盘、变速箱,到了智能车时代,变成电池、电机、电控、软件系统。而芯片正是电控和软件系统中最重要的硬件。 这个部件有多重要,从电脑和手机主机厂的“惨痛”经历就可见一斑。 芯片在电脑和智能手机里负责各种指令的计算和实施,你用手机接收一个视频文件,需要芯片将电磁波(或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你要打开并观看这个视频文件,也需要芯片把电信号解码成视频信号,最后才能展示在你眼前,文件接收的快慢,视频播放的流畅度,很多程度上取决于芯片的计算能力。 所以,芯片成功反客为主,让主机厂变成“裙下之臣”,自己却成为吞噬产业链价值的利器,源源不断地赚取高额利润,例如英特尔和高通。相反,所谓的主机厂,貌似高大上的科技行业,其实赚得就是卖白菜的钱。 2020年,英特尔和高通的毛利率分别高达56%、60%,净利率分别为26%、22%;而惠普的毛利率只有18%,净利率5%;全球第一大电脑厂联想,毛利率只有16%,净利率甚至到了可怜兮兮的1.5%。 现在,汽车已经从机械行业转向消费电子行业,鉴于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前车之鉴,不想沦为芯片厂的“打工仔”,汽车厂就需要把芯片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所以,这一波车厂造芯,仅仅是为了趁机骗点政府补助,或者趁行业风口收割韭菜,这种可能性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从产业链、价值链,从长远眼光出发,造芯才是真正做好智能汽车这门生意,真正赚大钱的必要条件。 而且,大到国家,中到产业,小到公司,在新兴赛道上发力,远比在格局已然稳定的赛道死磕巨头容易,至少大家同处一个起跑线,也至少保留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或许,这正中了车厂老板的小算盘,毕竟智能汽车刚起,车用智能芯片又明显区别于传统的电脑、智能手机芯片,统一性、标准性也没有成型,即使来势汹汹的自动驾驶,但是谁敢说自己家的自动驾驶芯片就是统一标准? 有车企老板就公开表示:“自动驾驶芯片比智能手机容易做。”这也给了车厂老板们攀登技术高峰的勇气。 2 芯片生意,做到最后可能是死路 新兴行业,总是很容易吸引各路“神仙”,但千万不要低估造芯的难度。 芯片是典型的高技术壁垒产业,能活到现在的芯片巨头,大多都是身经百战,九死一生,从凤凰涅槃中走出来的。 也正是这种高壁垒属性,造成每个重要的细分领域,最后都被少数寡头瓜分,电脑是英特尔和AMD,智能手机是高通、三星、联发科、海思等,传统车用芯片是英飞凌、瑞萨、安森美等。 现在肉眼能够看见的消费电子增量市场,就是智能汽车,各路芯片厂必定铆足了劲,一拥而上,抢夺市场份额。 老家伙,有英特尔、高通、英伟达。新丁,声势最大的,正是一家家车厂。 你问我,新旧势力的厮杀,谁将笑到最后?谁又最值得押注? 我也没有答案,因为很多东西都没得到验证,但我可以告诉你,肯定会有公司死。因为个个都做,不符合经济规律,不符合成本最优原则,也不符合芯片行业的属性。 不做芯片,利润得供奉给芯片厂,自己沦为“打工仔”;做芯片,风险大,能不能跑出来,不知道,一旦失败,巨额的投资就会打水漂。这行当怎么看,都不像有“活路”。 没错,这正是现在车厂面临的困境,看似蒸蒸日上的智能汽车新浪潮,看似可以弯道超车,但实际却处处是艰难险阻,像极了下面的“长期持有”。 10年前的智能手机,也曾出现过这样的场景,市场潜力足够大,增量也足够多,所以谁都想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单单中国就不下几十家智能手机厂。 但是,经过十年的对决,真正能打的,也就剩下华为、小米、OV,全球剩下的,再加上三星、苹果,没了。 车用芯片大概率也会重复这个过程,至于说谁最有可能死? 大概有这么几种。 第一,钱不够烧的,毫无疑问将最先按下死亡键。造芯就是高投入的活儿,比的首先是谁钱多,所以需要重点关注造芯车企的现金、现金流量表、研发费用、净利润情况、再融资情况。手里钱多的,大概可以玩下去,手里钱少的,如果没有金主支持,前景就暗淡得多。 第二,找不到顶尖人才的,也很有可能中途退出。造芯不是“小学生”能干的事,芯片项目负责人没有顶级的教育背景,没有在顶尖芯片厂干过,没在公司董事会或者核心管理层挂个一官半职,团队里没有技术牛人,这个真的掂量掂量,还能不能干下去。 如果说这两种情况是做不做得出来的问题,那第三种就是,做出来了,但是应用场景少,搭载的车辆少。说白了就是规模效应不明显,成本降不下来的。因为很多生意,拼到最后都会指向成本,芯片也不例外,同样算力、同等性能、同等功耗下,谁便宜,谁就赢了。所以,跟踪汽车销量,跟踪下游客户数量,就能够判断谁家芯片赢面大。 当未来某个时间点,当上面这几种情况出现,也就是市场“绞肉机”挥刀砍下的时刻。 3 活下来的,可能成为中国芯片的脊梁 有公司死,也会有公司活。 因为新能源车厂做芯片,跟燃油车厂自己造发动机,异曲同工,都是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资本、招募到足够牛的人才,总有车厂能够造出芯片,实际上,特斯拉已经做到了。 能够活下来的公司,不外乎有钱有人有销量的公司,已经上市的,钱可以有着落,招募到芯片大牛的,人可以有着落。如果认为研究钱和人太复杂,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看造芯车企的销量,排名越靠前,理论上成功的概率就会越高。 总结得虚一点,就是越注重产品,越注重用户体验,越注重智能化的公司,就越愿意在芯片研发上死磕到底。 这一波车厂造芯,其实还有另一层更重大的意义。 从汽车工业的角度,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从师从苏联,到后来改革开放向西方靠拢,走过快70年的光景,也走上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始终是表面繁荣,繁荣成果却没能留在中国。无论是合资政策,还是市场换技术策略,又或者燃油车的自主品牌,效果都没有达到预期,反而一步步沦为西方巨头的加工厂。 中国汽车工业用70年的时间证明了一句话,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是不会有肉吃的。 所以,面对智能汽车,这个汽车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唯一一个能够和西方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机会,如果这个机会没抓住,下一个70年,仍然要看西方脸色做人。 从芯片的角度,比较顶尖的两个消费电子领域--电脑和智能手机,别人已经完成攻城掠寨,筑起高高的护城河,而且这两个领域已经进入存量竞争,再去突破已经很难了,意义也不是很大。 唯有在新兴赛道,意义完全不一样,如果能够拿下智能汽车芯片,尤其是AI芯片,那不管是几分天下,都可以有中国的一席之地。 从这个意义上讲,车厂造芯,绝不单单是生意上的事,还关系到中国的芯片突围战能否胜利,中国被卡脖子问题能否被解决。 当然,跟西方抢生意的事情,从来都不遭他们待见,而且在芯片设计的基础架构,在芯片各个产业链的底层技术,他们仍然握有绝对优势。 中国车厂造芯,依然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highlighted":2,"essential":1,"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112468000","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159813"],"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6161,"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677,"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25,"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115826141"}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