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亿航智能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开盘报12.55美元,盘初短暂下探至12美元后,亿航智能股价出现快速拉升,一度涨逾4%。截至发稿,涨幅超2%,市值6.79亿美元。
老虎证券独家采访了亿航的早期投资人李剑威先生,分享了他对城市空中交通、飞行汽车这些新领域的思考,以及对亿航的看法。
—— 李剑威,真成投资创始人,管理合伙人,从事风险投资12年,对机器人/智能硬件,云计算与企业服务,网络安全,金融科技,知识服务等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亿航智能的重要价值在于定义了城市空中交通中飞行汽车的实用产品形态”
老虎证券投研团队:首先祝贺亿航的IPO,很高兴能够邀请剑威老师来给我们做这个专访!
这是您今年第二次到纳斯达克敲钟,恭喜!亿航对自己的定位是城市空中交通的"飞行汽车",感觉是这是一个充满了想象力的投资,请问当时您是怎么做出这个投资决策的?
李剑威:4年多以前我推荐亿航给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老师,徐老师当机立断拍板,所以做决策的功劳是徐老师的,我主要是推荐人的角色。
这几年亿航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一些波折,包括早期的产品试验时间超过预期、大众对产品方向的不认可、中间的北美业务战略收缩等等。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亿航的团队目标清晰,而且在产品上持续迭代,现在已经能够批量的交付亿航216这个产品,过去两年数千小时的试飞里面没有出现过任何事故,目前已经开始尝试商业运营。
对一个投资项目,投资人决策依据无外乎市场,产品,团队,竞争几个要素,亿航跟绝大部分创业项目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们在做的飞行汽车是一个之前没有过的市场,所以需要定义一个新的产品,而作为投资人,我们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在于当时想清楚了对的产品形态,而且选择相信亿航的创始团队能够把这个产品做出来。亿航最早的原型验证机 2015年
老虎证券投研团队:为什么亿航会选择飞行汽车这个方向?
李剑威:2011年,硅谷著名投资人Peter Thiel在谈到硅谷创新速度减慢的时候,就有过一句名言“我们要的是一辆飞行汽车,但是我们得到的却是140个字符(指twitter)【"We wanted flying cars, instead we got 140 characters"—— Peter Thiel】。
飞行汽车作为一种能够把原来二维拓展到三维的交通工具,一直以来都是发明家和投资人的梦想。早在100多年前就有关于飞行汽车的科幻插画,而到了40年代,随着汽车工业以及航空工业的发展,福特汽车公司创办人亨利·福特大胆地发出"飞行汽车迟早会出现"的预言。之后很多科学杂志,比如《大众科学》《大众机械》都曾经把飞行汽车的想象图作为杂志的封面。进入了新世纪,有创业公司就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
2009年,源自MIT的创业公司太力公司(Terrafugia)试飞了全球第一个飞行汽车Transition,之后也陆续有一些公司在这个点上进行尝试。亿航的创始团队认为短途的城市空中交通是一个潜在的庞大的市场,这一点之前很多人不敢想象,但是最近,欧洲著名的咨询公司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做了一系列的报告,对城市空中交通(UAM)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之后越来越多人对这个市场从怀疑转变为认可。1900年关于飞行汽车的科幻插画大众科学杂志对飞行汽车的想象大众机械杂志的封面对飞行汽车的想象
老虎证券投研团队:为什么你提到亿航首先探索出了飞行汽车的实用形态?
李剑威:在亿航之前,也有很多公司在做"飞行汽车概念",比如美国的Terrafugia公司,在2009年就推出了第一款产品Transition。但是这个产品只是简单的把"飞行汽车"这个概念进行了拆解,在一个汽车车体后面加上了螺旋桨,两边加上了可以折叠的机翼,驾驶员需要会开车,也需要会开飞机,而且使用的时候,用户需要把车开到跑道上面,这跟一家轻型飞机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如果更深入的思考城市空中交通的使用场景,就会发现这个产品并不合适,比如城市里面无法支撑跑道,这种奇怪的汽车开在路上非常不方便,如果在城市周围飞行会导致安全问题等等。太力公司之后还发布过一个TF-X的概念汽车,是一辆汽车的车体加上两个类似于美国VF-22鱼鹰飞机的可转向螺旋桨引擎,但是这个结构太过复杂(VF-22就发生过很多事故),未必适合量产,而且目前也还仅停留在设计阶段。
真正意义上的"飞行汽车",其实不等于会飞行的汽车,而很可能是一个新的产品形态。
我们很早就认为在城市以及周边使用的实用飞行汽车,需要符合两个基本特征:
- 能够垂直起降,而且机械结构简单可靠
- 能够自动驾驶,而且由中央指挥中心控制
需要垂直起降是因为在城市区域内,不可能找到用于起飞的跑道,滑行距离再短都没有意义。而自动驾驶且由中央指挥中心控制,则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安全需要,如果城市上空有多辆飞行汽车,假设驾驶员被恐怖分子劫持,那么后果将不可想象;二是合规,城市空中交通(UAM)一旦进入实用阶段,航线流量将会高度密集,只有受中央控制的自动驾驶模式,才有可能符合空管的要求。
在我们早期见到亿航的初创团队,就很惊讶的的发现他们在这两点上面的理解跟我们是有高度共识的。亿航创始人胡华智对飞行极为热爱,开过各种飞机,对不同形态的飞行器的技术特点了如指掌,这为他们制作优秀的飞行器打下了基础;另外,他也做过超大型城市的应急管理系统,同时对空域管理的体系非常了解,这也为构建中央控制系统并申请适航许可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经过几年的研发,目前的亿航216在安全性、性能和可管理型方面,在城市空中交通(UAM)领域应该处于全球领先的水平。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符合刚才提到的两个标准(垂直起降,自动驾驶且受中央调度系统控制)的其他公司的实际产品,所以说亿航216定义了城市空中交通中飞行汽车的实用产品形态。
做一个未必很恰当的比喻,如果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这个市场能够起来,那么现在的亿航216在这个市场里面的意义,会介于1886年第一台奔驰三轮车和1908年福特的T型车之间。
(第一台奔驰三轮车性能还未完善,发动机工作时噪音很大,而传递动力的链条质量不过关,常常发生断裂,因而在汽车经过的道路上,人们看见的经常是人推车而不是人坐车。在那个马车的时代,汽车受到人们的嘲笑,被斥之为无用的怪物;而到了T型车,由于低廉的价格,使得汽车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走入了寻常百姓家,T型车历史上一共生产了1500万辆。)
目前的亿航216,已经证明了产品形态成立,实现了批量交付,在续航等方面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城市内空中交通的需求,但是也还有大幅度优化的空间。
老虎证券投研团队:最近有很多报道把亿航和大疆作对比,有人认为大疆只要做2B,亿航必死无疑,你怎么看这些看法?
李剑威:我们很尊重大疆公司,他们做的非常优秀,在全球的消费级无人机占据着统治级的市场地位,企业无人机服务做的也很好,是中国创造的典型代表。
但从领域上看,亿航其实是在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进行发展,载人无人机是一个涉及生命安全的飞行器,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消费级无人机放大版本这么简单,它的设计、结构强度、安全冗余、极端情况处理,都需要大量的严谨的设计工作;另外,由于涉及公共安全,航线需要空管部门进行审批,运营商需要一套中央控制系统对所有的飞机的状态进行监控。目前亿航是市场上唯一做到这几方面的公司,他们也是中国民航总局唯一批准进行载人无人机试点的单位。编队飞行的亿航216与控制中心
老虎证券投研团队:做载人的无人机,海外也涌现了类似于Volocopter,Lilium这些公司,而且他们也拿到了汽车行业巨头和一些互联网巨头的大额度投资,你怎么看这些海外对手的竞争?
李剑威:我们之前提到的飞行汽车的两个标准,Volocopter和Lilium都做到了第一个垂直起降,但是在自动驾驶和中央控制这一点上面,估计还需要较长的研发周期。另外,从产品完成度、体积和性价比上面,亿航也还处在非常领先的位置。城市空中交通作为一个新的市场,有更多的企业进入是好事,到最后那些有清晰的产品定义,并且能够快速迭代的公司,就能够活下来。
老虎证券投研团队:你提到亿航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全新的赛道,这有一个问题就是比较难估值,你会怎么去找对标的公司呢?
李剑威:作为出行领域的一个新品类,亿航体量还很小,没有参照系,确实估值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电动车做一个类比,比如特斯拉、蔚来、车和家、小鹏这些造车的新势力,面对的是一个成熟的汽车市场,用新的动力技术去切入,他们的好处是面对的市场巨大,但是挑战在于竞争非常激烈,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具体的投入量级看看他们的财报就知道了。而对于亿航,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品类,一个完全没有开发的市场,而他们手上拿着一个看上去不错的实用产品。他们的好处是在定义一个新品类,所以没有太激烈的竞争,但是挑战在于如何让市场接受城市空中交通可以采用载人无人机这个观点。另外一种思路就是看国外同类的公司的估值定价水平,比如Volocopter和Lilium在私募市场估值都相当高。短期内投资人的估值模型可能会相差很大,新的市场和概念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溢价,但是长期来看,企业还是需要通过获取订单、交付订单产生足够的正向现金流支撑自己的估值。
老虎证券投研团队:这一次亿航的融资金额不大,你怎么看这次IPO对于亿航的意义?
李剑威:从财务上看,作为一个新品类的开拓者,亿航的资本效率还是不错的,并没有大规模的烧钱,就做到了批量交付。这次IPO的融资,足够他们继续投入两三年的时间。但是比补充资本更重要的是,作为美国上市公司,他们在拓展国际业务方面会让潜在客户增加信任感,同时也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我们相信IPO对于亿航的业务基本面会有加速作用。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