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港股京东集团涨幅扩大至8%,报263港元,总市值再次突破8000亿港元。美股京东周一收盘大涨7.93%报66.98美元。
公司昨晚公布业绩显示,二季度营收2011亿元(市场预期1906.22亿元),同比增33%,增速创10个季度新高,创中国零售及互联网行业单季净收入新纪录;二季度Non-GAAP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66%,主要是得益于履约费用率进一步下降,京东的规模效应逐渐体现。在用户方面,年度活跃用户突破4亿,第二季度单季新增了3000万年度活跃购买用户数,同比增长30%,这也创下了公司近11个季度以来的最高增速。
高盛指京东季度业绩强劲及收入胜预期,升其目标价至329港元,纳入确信买入名单。
财报解读:京东稳中有盈,下一个千亿美元公司!
京东发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业绩,这既是京东618购物大季,也是京东赴港二次上市后首次财报,无论是净收入还是每股净利润都远超市场预期。被疫情干扰的上半年,反而凸现京东自营和自建物流的强竞争优势,第二季度收入迈入2000亿元人民币大关,成为首家单季收入2000亿元的互联网公司。而持续的盈利也使得京东正步入亚马逊刚扭亏为盈的那种加速状态,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京东,就是苦尽甘来。
我们从用户、收入、费用和利润来解析京东本次季报的核心指标。
年活跃买家破4亿,单季新增3000万
京东截至2020年6月底的平台年活跃消费者达4.174亿,正式迈入4亿关口,单季新增3000万也创了新高。虽然是618购物季,但是从同比29.9%的增速也创下来过去10季度的用户增长新高。今年618购物节是疫情以后第一个电商大促,用户消费意愿强劲反弹。京东2020年6月,京东移动端日活跃用户(MOBILE DAU)同比增长了40%。今年以来季度通过社交电商“京喜”突围下沉市场,凭借疫情期间供应链和自建物流优势收获了低线城市线上消费渗透的红利,公司CEO徐雷在电话会中表示,下半年将继续深耕下沉市场,发挥其供应链和产业赋能优势。
季度收入破2000亿元人民币,京东增速回归30%
财报显示,京东第二季度净收入20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8%,这一增速也创下京东近10个季度以来的新高,并首次实现单季净收入超2000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中国零售及互联网行业单季收入的新纪录。分业务来看,京东的收入主要由商品销售收入和服务收入两部分构成。其中商品销售收入包括3C家电、日用百货两个大类别,而服务收入包括了第三方平台和广告业务、物流及其他服务。
具体而言,第二季度,来自商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782亿元,同比增长33.5%。由于618大促,3C家电类收入大增,贡献了1142亿元,同比增长27.6%,日百商品收入同比大增45.4%至640亿元人民币。在京东第一季度业绩电话会上,管理层曾说,由于第一季度疫情大家电销售清淡,3C品类收入增长仅10%,但3C的销售在618期间如期得到大幅反弹,而京东CEO徐雷也认为今年的618是近年表现最好的。
另一方面,第二季度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6.4%至229亿元人民币,其中第三方平台和广告收入141亿元人民币,物流和其他服务收入88亿元。管理层在业绩会中表示,第二季度的广告收入增速高于商品销售收入,但第三方平台佣金收入增长拉低了服务收入的增长,因为三方商家的复工时间较自营更晚一些,到了5月才恢复。
总观上半年,京东的商品销售收入共计3083亿元人民币,得益于日百销售同比增长42%。而服务收入达390亿元,其中物流和其他服务收入增长54%。履约费率再创新低,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
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京东曾因疫情导致履约成本大幅上涨29%。第二季度季度的履约成本同比再增30%至119.6亿元人民币,但由于规模扩张和效率提升,公司的履约费率首次降至6%以下。与此同时,市场推广费率和研发投入都保持低位,整体推动公司的经营性利润达50.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122%。另一值得注意的点是,在收入大幅增长、订单量增加的情况下,智能供应链的成熟让京东物流效率得到不断提升,单均仓储成本显著下降,整体物流效率提升。使得京东的季度存货周转天数(TTM)降至34.8天,创近5年新低,而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降至50.8。净利润大超预期,得利于达达上市
财报显示,京东第二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64亿元,去年同期仅6亿元。Non-GAAP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由去年同期36亿元增加66.1%至59亿元。
净利润大增的背后主要是,觉得京东旗下达达于第二季度在美股上市,京东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损益为收益人民币40亿元。这一类别在2019年第二季度则为亏损。二季度,京东其他非经营性利润为人民币79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其他净额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证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第二季度调整后每ADS收益3.51元人民币,高于市场预期的平均值2.71元人民币。
京东截至发稿市值936亿美元,如此稳中有盈,不断向好的财报奠定它终将走向千亿美元。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