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落子,小米汽车公司成立,估值逻辑已变?

节点财经2021-09-02

9月1日,小米官宣了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的消息。消息一出,二级市场股价开始上涨,当天收盘股价为25.2港元/股,近两周涨幅超过7%。

在股价这件事上,小米一路跌跌撞撞。踌躇满志的雷军应该没有想到,在上市前被投资机构追捧,一度喊出市值上千亿美元的小米,上市后,股价却这么不稳定。尽管管理层多次回购,仍然难见起色。在周年讲话上,雷军曾回忆,上市当天,大家都在期待小米股价的飞涨,但却等来了开盘破发的“尴尬”。

小米上市当天以港币16.6元一股的价格跌破发行价,惨淡收盘,当初支持小米的投资者,也落得一肚子苦水。如今,官宣了的小米汽车,未来是否能带动小米股价?还是要先从核心的手机业务看。

/ 01 /

挤掉苹果成全球第二

低价手机仍是主力

虽然资本市场不买账,但小米的这份业绩报告成绩亮眼,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手机业务。

全球智能手机从3G时代到4G时代一直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直到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历史峰值,市场开始接近饱和,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逐渐减弱,随后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三年下滑。

手机存量市场开始呈现萎缩的态势,但小米手机业务仍不断扩容。

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增长强劲,收入及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财报显示今年Q2,小米智能手机收入达到591亿元,同比增长86.8%,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52.9百万部,同比增长86.8%。

2020年Q2时,智能手机终端销售全球前五的厂商分别为:三星、华为、苹果、小米和OPPO,但到了今年Q2,小米能手机全球市占率达到16.7%,首次晋升全球第二。与三星相差不到2%,并首次挤下苹果。根据Canalys数据,在中国大陆市占率由2020年Q2的10.3%上升至2021年Q2的16.8%,排名第三,出货量同比增长35.1%,在主要厂商中同比增速最快。

今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收入突破960亿美元(以批发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但环比下降16%。这是因为当前,手机行业整体面临零件供应紧张的情况。然而,在红米Note和小米11系列的强劲表现推动下,小米的销售额占全球市场销售额的比重超过9%,是有史以来最高水平。

由于新一波疫情,小米在印度的业绩有所下滑,但小米在拉丁美洲、非洲和西欧的出货量分别增长超过300%、150%和50%。能够在这些地区有更好的成绩,也得益于小米夺取了三星和华为腾出的市场份额。

具体看,虽然手机业务强势发展,但低价手机仍占据主要份额。今年Q2,国内定价3000-4000、4000-5000、5000元以上价格的手机出货份额同比净增8.4%、4.1%、3.6%。开源证券亦指出,小米仍然偏向大众市场,与三星和苹果相比,小米的终端平均售价分别低约40%、75%。未来,要业绩走高,还要在高端手机产品上发力,在高价机型上想办法。

/ 02 /

业绩增长伴随销售成本激增

在强劲的销售动力之下,小米营收也迎来突破。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营收877.9亿元,去年同期535.38亿元,同比增长64%;净利润82.7亿元,同比增长83.9%。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小米第二季度净利润63.22亿元,同比增长87.4%。

从整体看,小米营收的增长,手机业务是主要驱动力。

今年Q2,智能手机收入占比为67.3%,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占比23.6%,互联网服务占比近8.0%。相较于今年Q1,后两者的占比均缩小。

财报显示,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由2021年Q1的182亿元增加13.7%至2021年Q2的207亿元;智能电视及笔记本计算机的收入由2021年Q1的56亿元增加7.1%至2021年Q2的6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电视中国大陆出货量连续10个季度第一,全球前五。小爱同学月活用户数首次突破1亿,达到1.02亿。

此外,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由2021年Q1的66亿元增加7.0%至2021年Q2的70亿元。

业绩增长之余,小米的销售成本也在扩大。今年Q2,小米销售成本为726.41亿元,去年同期为458.36亿。小米研发费用研发开支由2021年Q1的30亿元增加1.7%至2021年第二季度的31亿元,增长并不明显。

所以支出最大的部分是销售及推广开支,为56.81亿,而上一年同期为32.24亿。较今年Q1,销售及推广开支也增加了36.4%。这也说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小米需要通过更多的推广费用获取市场份额。

想要获得更多市场,除了推广,小米开始强调生态的作用。一直以来,小米都在不断构构建+AIoT生态,以优化使用体验。而两者的销量也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为了更好的推进这一生态,雷军官宣苏炳添作为小米品牌代言人,将苏炳添打破纪录、拼搏、追求极致的精神与小米品牌结合。

除了借助奥运明星的东风吸引了一波消费者好感之外,小米也推出数款新产品。8月份的发布会上,小米推出了7款新产品,除了售价4999元的高端全面屏手机小米MIX4之外,还推出了小米平板5&小米平板5Pro,配置上完全对标苹果iPad Pro,但售价仅为苹果的1/3。生态方面,目前主流APP适配数量已超300款,雷军称希望年底适配至少2000款APP。比如,高端智能音箱小米Sound、77英寸OLED电视、小米电视6、仿生四足机器人等。

/ 03 /

造车能给小米带来什么?

自从小米上市后,雷军曾表示,本以为上市破发只是短暂的现象,股价会不断上涨,但没想到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米的股价表现都不如人意,不仅没有市值翻倍,更是一度破发,颇为狼狈。

到了2019年底,小米股价一度跌倒8.28港元/股。所有人都非常悲观,还有人预测,股价会跌穿4港元。雷军回忆说,当时一位投资者怒气冲冲地找到了他,把小米的品牌战略和产品批得一无是处,雷军等众高管就像小学生一样“大气不敢出”,只能任由这位投资者数落,雷军表示自己的衬衣都被汗水打湿了,事后甚至已经彻底绝望。

市场上也有人在提问,为何小米手机销量一路上涨,但股价却涨不起来。

或许关键原因就在于手机市场的激烈博弈。市场整体增速放缓后,牌桌上还有华为、VIVO、OPPO的竞争。小米在低价手机方面有优势,但是高端机却不如华为的强大品牌力。除此之外,小米虽然力推生态的打法,但本质上,还是要看利润。如今,净利润82.7亿元,市值超过6000亿,已经算是比较饱和的估值。

为了拯救股价,小米的高管层不止一次的进行回购。从2018年7月上市至2020年7月的2年时间,小米进行了41次回购。今年以来,小米还在不停的回购。

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小米回购金额已经达到53.87亿港元的股票。

图片来源:小米财报

今年4月份,小米更是动作连连,分别在3月31日、4月1日、4月7日、4月8日、4月9日、4月12日、4月13日、4月14日和4月15日、4月16日都进行了回购。

有意思的是,小米开启此轮回购的时间,恰好是在小米官宣造车之后。3月30日,小米董事会正式批准了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同时,小米宣称,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图片来源:雷军微博

早在今年2月,市场就有消息传出,小米即将造车,消息一出,小米股价瞬间拉12%!当日收盘市值涨约500亿港元。造车能拯救小米的股价吗?

很显然,管理层似乎对此抱有希望。就在发布财报的当晚,小米在公告中表示,将耗资约 7737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5 亿元)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 DeepMotion(深动科技),收购完成后这家公司将成为小米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小米总裁王翔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小米宣布造车时表示会拿出两个100亿。先投100亿人民币,后期是100亿美金,很大一部分将投到研发。话音落地没有几天,就在9月1日,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也标志着,小米的造车计划正式落地。

小米透露,在宣布造车决定以来的5个月里,小米汽车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用户调研和产业链考察,调研访谈2000多次,拜访并深度沟通交流了10多家业内同行和几十家产业合作伙伴,同时紧锣密鼓地推进汽车的产品定义和团队搭建。截至目前,小米汽车已经组建起了约300人的团队。

更大的梦想之下,小米的估值模型底层逻辑是否发生根本改变?有手机业务、有智能硬件,再将手机屏幕延伸到汽车后,小米的生态圈将更加庞大。但是,在缺芯背景之下,小米的核心手机业务是否会持续增长,这可能是在小米汽车量产前,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