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港股 港股近期是强于A股的,这里有关税时间趋稳、人民币升值、美元走弱,以及美国公信力下降等原因,也彰显了中国资产以及香港的吸引力上升。 同时,近期越来越多的公司赴港二次上市,其中不乏像宁德时代、蓝思科技、恒瑞医药这样受到市场追捧的明星公司。现在很多A股公司都有相应的港股了,A、H两个市场连通性越来越强。 在很久以前,港股与A股有着完全不同的定价体系,两者是相对隔离的。一方面是当时的南下、北上交易量持仓量并不大;二方面是那时的A股与港股中的股票标的有差别。比如,A股有美的、格力、宁德时代、茅台、顺丰等,而港股有腾讯、阿里、小米等。所以两个市场相对独立。 而目前,这两点都发生了变化,两地资金流动更为活跃,更多的公司成为A+H两地上市。 近一两年里南下资金量非常大,据了解,2024年全年南向资金净买入8078.69亿港币;而2025年截至5月23日南向资金净买入就已经高达6240.07亿港币。一方面,现在南向资金量越来越大,使得港股定价权在转移,内资在港股定价权变得更强(港股逐渐在A股化,比如近期的巨星传奇因为周杰伦入驻抖音一事而暴涨)。另一方面,这对A股造成了失血效应,对A股并不是好事。 同时,现在A+H股同时上市的股票太多了,A股投资者也越来越注意到港股的估值优势和投资价值的凸显。同样的东西,为什么不买更便宜的呢? 以前的A股和港股就像两个池子,但池子中的成分有很大差异,且连通两个池子的管道很小。所以A股估值高于港股有其合理性且能长期维持至今。 图片 但现在A股、港股两个池子的成分已经逐渐变得相似,且相连的管道很大了。资金就像水一样,是向低处流的,这就使得A股中的水持续地流向港股。如此以来,A股就像一直对港股“输血”,形成的失血效应对A股很不利。 虽然说AH溢价一直在135%~150%之间,但这其实是大盘股(如银行、保险)拉低了溢价率,其他股票的AH股溢价率是很高的。我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