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读《与神对话》第二卷第五章,我感觉第一次读第一卷就挺震撼的,读到第五章,前面看了大段的关于宗教、希特勒、佛陀、时间、对错和善恶的探讨,觉得和老子的《道德经》所表达的意思也有异曲同工。 长短相生高下相形,《与神对话》第二卷中说,其实希特勒和佛陀(耶稣)等展现的是人类的两个方面。让我们看到这种展现以后,我们会有所选择。 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完美的世界中,没有差异的体会,我们也无法知道完美的世界是多么完美。所以才会有差别的体会,而差别的体会并不是让我们去分开,让我们把人分成很多类型,产生对立感,反之,差别的本质是让我们每个人或者整体更加能体会到什么才是更靠近完美或者觉醒的状态。 也就说说,人类或者说灵魂的存在,不是为了对立和比较,尤其不是为了两个团体或者两个人,比较所谓财富、权力或者是什么,包括也不是比较灵魂层次或者觉醒层级。 人真正到这个世间的意义,可能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体会到我们是可以整体达到完美的状态的。这就非常像佛学里经常讲的,人人皆是佛,人人皆可成佛。 正如《与神对话》第二卷中所说,所谓神佛和开悟者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反之,神佛和开悟者可能是一个整体,无时无刻不存在。所以,你说大慈大悲观世音能随时随地救苦救难也是有道理的。 对每个个体来说,其实如果能意识到人人皆可觉醒,甚至其实每个人都可能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非常接近觉醒的状态。比如半梦半醒的时候,比如遇到巨大困难时的灵机一动力挽狂澜、化险为夷。其实,每个人多少都体验过类似的感觉。 神佛和所谓觉醒者、大师,和普通人的差别主要是觉醒的状态非常持久,甚至接近永恒。 我在上一篇文章说唐僧扫塔,为什么唐僧要扫塔,我觉得是要时时警惕,因为达到片刻或刹那的安静和觉醒是不难的,难的在于通过生活经验将这样的状态变成永恒。 其实变成永恒,就是活在当下,就是此时此地的觉醒。 本质上,人只有当下,当下的快乐即是快乐,当下的觉醒即是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