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知
科技新知
个人简介:以犀利的风格、独特的视角解读科技、互联网商业动态。
IP属地:未知
5关注
683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科技新知
04-26 19:07

小米与红衣之外的北京车展:有人吃香,有人遭殃

车企开始明牌乱斗。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王思原  编辑丨伊页 四年之期已到,重新回归的北京车展,成了各大车企鏖战的主场。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不可同日而语。车展开幕前,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占比首次突破50%,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成了车展上的中流砥柱。 另一方面,当全产业链转移到国内市场后,车市发生了颠覆性变革,各行各业都想分一杯羹,激烈的价格战和舆论战成了常态。 时代巨变促使市场进入震荡阶段,北京车展作为今年最大也是首个车展,风向标意义重大。并且到了决战前夕,各家车企都铆足了劲,都想留在牌桌上。 据悉,本次北京车展全球首发车型达117款(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型30款)、概念车41款、新能源车型达278款。 而纵观各家车企释放的信息以及行业发展趋势,除了新车云集外,小米和“532车型”的市场争夺、国内国际各大车企智驾智舱技术的比拼、以及插混增程技术的升级,将会是本次车展乃至未来几年汽车市场的关注重点。 01 532市场开启卡位赛 车长≈5米、轴距≈3米、车宽≈2米,尺寸符合这一标准的车型(轿车为主),在国内有一个专属称谓“532”。 最近几年,随着国内车市尤其是自主新势力们的价格绞杀,“尺寸-级别-定位”的三角平衡被彻底掀翻,尺寸越级开始变得“不讲武德”,以至于出现了“532现象”:无论定位高低,各家纷纷按顶格尺寸来造车。 如果说像蔚来、阿维塔、岚图、智界这类中高端品牌,“532”规格还算是常规操作,那么20万以下市场也纷纷向“532”看齐,例如哪吒S、零跑C01、银河E8、启源A07,就进一步表明车市内卷的程度已经接近了极限。 北京车展上,作为首次参展的小米汽车成为主要看点之一。上市首月锁单超7万辆的小米SU7,也进一步加剧了“532”纯电轿车市场的抢夺战,尤其在20万级别。 为了抵御小米SU7对市场带来的冲击,不少竞品已经选择下调
小米与红衣之外的北京车展:有人吃香,有人遭殃
avatar科技新知
04-26 14:23

“超级知识助手”来了,科大讯飞发布首个长文本、长图文、长语音的大模型

​4月26日,讯飞星火大模型V3.5(以下简称“讯飞星火”)春季上新。面向用户高效准确知识获取的痛点,科大讯飞发布业界首个长文本、长图文、长语音大模型,不仅能够把各种信息来源的海量文本、图文资料、会议录音等进行快速学习,还能够在各种行业场景给出专业、准确回答。 科大讯飞进一步升级星火语音大模型,首发多情感超拟人合成,具备情绪表达能力,并推出一句话声音复刻功能,让科技更有温度。 同时,面向企业应用场景,科大讯飞推出星火智能体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大模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持续用技术进步解决真实刚需,讯飞星火也在获得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据七麦数据显示,讯飞星火APP在安卓端的下载量已经超过9600万次,在国内工具类通用大模型APP中排名第一。 首发长文本、长图文、长语音大模型,助力知识高效获取 为什么科大讯飞要做长文本、长图文、长语音的大模型? 通过讯飞星火APP可以看到,用户使用的最高峰不是周末,而是工作日的上午9:30和下午3:30。这意味着,大部分用户用讯飞星火来解决和工作相关的刚需问题。而高效的知识获取是用户和开发者都高度关注的问题。 科大讯飞分析发现,在知识获取和学习的过程中,广大用户能拿到的资料往往不仅是现成的长文本,还有随手可见的报刊书籍内容、各种研讨会的PPT内容,老师黑板上的板书、同学的笔记,以及各种会议录音、访谈,各种网上的发布会、培训教育视频等,能不能把这些文本、图片、语音等都上传到讯飞星火中,快速地获取知识? 为此,科大讯飞推出首个支持长文本、长图文、长语音的大模型,来解决用户真实场景中多源信息的获取需求。 本次讯飞星火长文本功能全新升级后,具备长文档信息抽取、长文档知识问答、长文档归纳总结、长文档文本生成等能力,总体已经达到GPT-4 Turbo 4月最新长文本版本的97%水平,而在银行、保险、汽车、电力等多个垂直领域的知识问答任务上,讯飞星火长文
“超级知识助手”来了,科大讯飞发布首个长文本、长图文、长语音的大模型
avatar科技新知
04-24 18:30

余承东嗟来雷军之食

智界S7二鼓而衰?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王思原  编辑丨伊页 二次发布后,智界S7似乎仍然未出ICU。 去年11月,华为与奇瑞深度合作的智界S7发布,拿下不少订单,却因芯片缺货和工厂搬迁等问题陷入交付困境,即便拿出真金白银赔偿补贴,还是没能扭转高开低走的趋势。 无奈之下,今年4月份的华为鸿蒙春季生态发布会,成了智界S7翻身的希望。 相比之下,二次发布的价格未变,但核心配置有了小幅升级,例如首发搭载HUAWEI ADS基础版等。 加量不加价且不是期货是现货,华为和奇瑞都做好了大卖的准备。不过抢先一步发布的小米SU7风头更胜一筹,两辆车在尺寸上近乎一致,智能化与生态层面也各有千秋。 只是小米SU7也碰到了产能问题,给了重装上阵的智界S7截胡的机会。据悉,全国多家华为门店对于小米SU7的准车主均有针对性政策:凡是购买任意一款智界S7,在付完尾款后,可以直接在车价上抵扣小米SU7锁单不可退的5000元定金。 小米SU7的发布,确实改变了国内C级新能源轿车市场的格局,而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智界S7想要逆天改命也谈何容易。 01 二次发布,变强了? 汽车业几乎没有过一款车型连续召开两次发布会的先例,不过新款智界S7的变化并不算小。  虽然整体的价格仍然保持在24.98-34.98万元的区间,但从原有的四档配置里新增加了一款旗舰车型。其中售价最低的智界S7 Pro后驱长航版价格未变,但续航和电量均有升级。  而且,此次华为推出了智界S7 Pro视觉智驾基础版,没有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但搭载了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器,能够实现在全国高速和城市快速路上支持NCA智驾领航辅助,具有智能泊车功能。  已经完成升级的华为ADS高阶智驾版本,则会在Max版本及以上车型搭载,不依赖高精地图就在全国40000+城乡镇所有主干道、支路全量都能应
余承东嗟来雷军之食

小米SU7喂饱了黄牛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王思原 编辑丨伊页  上市不到一个月,小米SU7让雷军从“军儿”变成了“雷神”。 然而近期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以及社交平台上,涌现出不少转让小米SU7创始版订单的黄牛,标价大多集中在5000-10000元之间。 据悉,相比小米SU7正常三款车型,创始版不仅有更多免费颜色可选,还增加了专属限定金属字标,方向盘也会有编号铭牌。同时,车主还可获得专属礼盒,其中包括雷军签名版蓝牙钥匙,所以发布会后引起不少用户“哄抢”,开启的两轮售卖均是秒罄。可是在小米官方严苛的预售规则下,看来还是让不少黄牛钻了空子。 在相关二手平台上可以看到,国内多个城市地区都有在转卖小米SU7创始版订单的卖家,售价在万元左右。并且下单时间越早,编号越靠前,转卖价越高。 之所以能够高价转售,卖方给到的说法也大同小异,“创始版有字标和编号铭牌设计,就意味每台都具有独特性,这会让首任车主更有成就感,并且限量款也会有一定升值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小米官方要求,因为购车限制,每个小米账号限购一辆SU7创始版,且只能直系亲属间才能进行转单。 有小米相关人员也表示,在二手交易平台购买的小米汽车订单,用户信息还是卖家的信息,只能通过过户方式进行修改,为了安全建议用户在小米汽车APP进行订购。 不过,「科技新知」发现,转卖订单的背后还出现了帮修改订单的中介,声称千余元便可实现订单更名、车主更名、提车地址更换等。也就是说这一套操作下来,原本是二手车过户形式的转让便可直接成为一手车主。 有意思的是,此前花旗银行通过调研预估小米SU7的交付量4月将达5000至6000辆,全年交付量约5.5万至7万辆。小米2024年每卖一辆SU7平均亏损6800元,整个造车业务合共亏损41亿元。相比之下,倒卖SU7创始版订单的黄牛每辆车都要赚得比雷军还多。 对于上述报告小米已经做出回应称,“花旗
小米SU7喂饱了黄牛

王兴也来教李想造车了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樱木 编辑丨伊页  低价产品能挽救困境中的理想吗?答案并没有那么明朗。 在理想MEGA的负面舆论风波过去不久,4月18日理想发布了今年的重磅产品之一理想L6。这款定价24.9万的全新产品,在公司内部被寄予厚望,除了承担着走量的重任,同时也需要它来扭转MEGA的不良口碑。 但从各方反应上来看,二级市场首先并不买账,港股开盘暴跌7%。套娃的设计以及并不突出的卖点,都让理想L6看起来没那么吸引人。 不过理想L6意外得到了互联网大佬的认可。美团创始人王兴发布朋友圈称,L6可能是理想员工最想买的车,并在评论区补充道“MEGA有点像是为理想 CEO 本人造的车,L6 才是理想员工为自己造的车。” 这样的表态对于王兴来说,并不常见。 作为理想汽车最大的外部投资人,在融资最为困难的阶段,正是王兴以及美团的出手,帮助理想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随后理想汽车完成上市,也成了王兴以及美团最为成功的投资之一。 但随着理想汽车的成功,王兴的态度似乎发生了不小的转变。自2023年开始他就加快了减持速度。去年9月,王兴连续四天四次减持理想:累计减持194.79万股,平均作价介乎约157.84-160.51港元,算得上是高位套现,共计约3.11亿港元。 进入2024年王兴再次减持理想,也是近一年内的第三轮减持:累计减持416.23万股,平均作价介乎约118.58-122.17港元,共计约5.03亿港元。 从高位到低位,王兴并没有放慢减持节奏,反而规模上却越来越大。据统计截至2024年4月,通过减持王兴对于理想汽车的投资已回本近55%,同时持股比例由21.79%降至21.53%。 从投资人角度来看,减持成熟企业阶段性止盈本就无可厚非,特别在美团较为困难的2023年,遭遇抖音、快手本地生活冲击的王兴,也许已无暇顾及其他布局。但随着组织架构的重构
王兴也来教李想造车了

打工人掉入WPS的AI连环套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王思原  编辑丨伊页  百模大战之后,金山办公似乎成了最着急赚钱的那个。  去年4月,大模型火得发烫,金山WPS也随之调整了会员体系,在超级会员之上推出了Pro版,主打AI功能的辅助。  作为国产大模型在C端伸手要钱的先驱,WPS凭借AI功能的集合赚得盆满钵满。公开数据显示,去年金山办公仅国内个人办公服务订阅业务收入便达到了26.53亿元,同比增长29.42%。  如今,金山办公再将“镰刀”伸向去年帮其书写美好业绩的先驱用户。近期不少网友反映WPS开始向用户弹窗,称“加钱升级成大会员才可使用AI功能”,从超级会员到Pro再到现在的大会员,AI功能成了WPS的敛财套娃。  金山办公的AI商业化是否操之过急?内卷的在线办公市场,AI一定是那条突围之道?大模型能改写金山办公的命运吗?  用AI来“套娃” AI功能上线不足半年,“吃相难看”成了金山WPS给用户留下的印象。  多年付费用户小金(化名)称:“去年4月会员体系变动,我本来是WPS超级会员,考虑到平时用得多,就加钱购买了6年超级会员Pro,想着一劳永逸。后来WPS出的AI功能,超级会员Pro也可以用。但现在又出现弹窗,若要继续使用AI功能需要交钱升级成大会员。”  弹窗的具体内容为:WPS超级会员Pro套餐升级为WPS大会员,升级时长62个月,升级金额310元。“这不就是套娃式收费吗?今后是不是每增加一个新功能,就增加一项收费?”小金质疑道。  社交平台上也能发现不少用户的声讨,“最早为了WPS的AI功能,一次性购买了好几年的超级会员,当时明明显示超级会员能够使用AI功能,结果今天却显示要继续用AI需要升级大会员,这个大会员当时压根就没有,算不算欺骗消费者?” 
打工人掉入WPS的AI连环套

李彦宏听了朱啸虎的劝?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樱木 编辑丨伊页  李彦宏很“听劝”。在百川智能完成融资,月之暗面深耕长文本的当下,百度AI似乎放下了对大模型的执着,悄悄地要去开辟另一条路径。 4月16日,Create 2024 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深圳举行。大会上公开的内容显示,百度在AI大模型这件事上,似乎并不想过度地卷参数,而是将重心放在了落地上。给人们提供开发AI应用的工具,成为百度推动AI大模型落地的关键。 李彦宏罕见地没有过多介绍文心大模型的技术优势,而是将主题围绕开发者,将更多时间给到了“工具”。先后带来了三款开发工具:智能体开发工具AgentBuilder、AI原生应用开发工具AppBuilder、各种尺寸的模型定制工具ModelBuilder。 原话是说:"大语言模型本身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基于大模型开发出来的AI原生应用才能满足真实的市场需求。” 其实这样的思路,与早前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分享的投资路径非常相似。朱啸虎曾表示,中国大模型的机会还是在应用侧,即PMF(Product/Market Fit,产品/市场匹配),中国有大量的电商数据和短视频数据,应用场景比美国更有优势。同时,他已不再投资没有应用场景的AIGC项目。 百度作为国内大模型的重要玩家,突然开始以工具为导向发展应用侧生态,反映出某种市场正在变化的趋势。但具体来看,这三款工具能否吸引到开发者,还需要时间验证。 正如朱啸虎所强调,中国大模型的机会在应用侧,核心优势在于大量的场景数据。无论在电商侧,还是短视频侧,大量数据的背后是相应的消费场景,链路的闭环在于以极低的成本,快速商用完成用户积累。 这套看似赚快钱的思路,就是把AI基建交给巨头,在巨头的基础之上创业者完成细分需求的商业化。朱啸虎举的例子是一家AI招聘类企业,不仅成长迅速,而且资金回报率很高,另外基建厂商可以通过收AI税,
李彦宏听了朱啸虎的劝?

华为发布会,最大的主角没到场?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樱木  编辑丨伊页  有关华为P70的一举一动,似乎都挑动着市场的关注。 在4月11日的华为发布会上,亮点产品从降价重新发布的智界S7,再到MateBook X Pro 笔记本纷纷亮相,但停留在热搜之上最久的,仍是各种与P70相关的信息。而在余承东关于智界S7开启大规模交付的这条微博下,网友评论最多的并不是这款新车,而是即将推出的P70手机。 华为P70成了当晚没有登场却人气最高的主角。 虽然发布会没有明确任何信息,但是渠道方的消息已经开始满天飞。华为广州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的官方直营或经销商门店,有工作人员或店长透露,尽管目前P70系列手机的开售时间还没有确定,但如果消费者有需要可以先“盲订”,以应对高涨的热情。 风声还在继续,4天过去华为P70又迎来新的消息。这一次官方发布宣传片,正式将P系列升级改名为“Pura”。 根据爆料,这次华为Pura系列共有四款机型,并且继承了P系列的命名习惯,分别是Pura 70、Pura 70 Pro、Pura 70 Pro+、Pura 70 Ultra。 余承东在宣传片中强调,虽然改名仍将“持续投入影像创新,不断挑战移动影像极限”。有内部人士表示,Pura系列在华为内部的定位已经超过Mate系列,肩负着重回影像TOP的重任。全新的三角形镜头设计,也让消费者浮想联翩。 华为P70第一波宣传攻势拉开,效果令人艳羡。曾有行业内人士分析,华为在国内有着独享的流量池,只要品牌需要,可以随时激活。但从更宏观的维度来看,市场的挑战在于手机行业已然进入到了竞争白热化阶段。 首先从购买动机上来看,消费者对于手机的热情正在下降。研究机构TechInsights预测,到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将达到史上最长的51个月。在中国市场,消费者的换机速度虽有所增加但仍超过40个月。IDC统计
华为发布会,最大的主角没到场?

三句话,8个“错”,马云嗅到了什么危险?

图片 最懂阿里的还是马云。 退休至今的5年里,他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风清扬”也只是在关键时刻出手点拨“令狐冲”们,可以说是过上了“事了拂衣去”的生活。 也正是这5年里,国内互联网风云变幻,阿里不再如日中天,不得不走上变革之路。 前两天,马云在集团内网发布了一篇《致改革 致创新》的帖子,肯定了过去一年的内部改革成效,称阿里巴巴已重回健康成长轨道,并鼓励阿里人继续面向未来而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长文里没有“闭环、抓手、颗粒度”这些互联网大厂黑话,开篇直点主题、主动认错、毫不避讳,前三句中“错”字就出现了8次。 图片 马云说“错”,不是为了将具体的某个人推上祭坛,也不会是为了赶超某个逆袭的竞争对手。马云想要的是重塑,是进化。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对蔡崇信的访谈中,备受争议的一个表达是,“我们忘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我们的客户是使用App进行购物的人。” 如果将淘宝看作是一家零售公司,那么客户自然是消费者;而马云再次重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不会改变”,俨然把阿里定位成一个赋能企业主的To B公司。似乎二者依然没有达成共识。 其实,即便是阿里内部员工,甚至广大用户群体,大多也是模棱两可。阿里到底是一家To C还是To B的公司,一直是个哲学命题。不过对于当下的阿里,“变化”已然成了共识。 图片 马云在内部信中用了诸多“活着”、“创新”、“赶”等词汇,弦外之音大概是阿里的错不需要哪个前任来背锅;阿里的改变也不是为了击败同行。“三年后的电商肯定不是今天最热门的电商”,更像是在用一种带有艺术感的方式,亲手摘下阿里的王冠包袱。 周期难料,时代更难预测。今年2月,京东前CEO徐雷曾在朋友圈感慨道:我们不是在经济下行周期,而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在这个周期和时代对的事,在下个周期跟时代兴许就是错的。“执今以律古”,没太大意义。 马云也并非鼠目寸光之辈。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三句话,8个“错”,马云嗅到了什么危险?

“崩”上热搜,腾讯云降本增“笑”?

图片 近些年,国内外各大云厂商的价格战愈发激烈,甚至有把降价当作一个长期战略的趋势。但降本增效、薄利多销的主旋律下,服务器大面积故障的意外情况却此起彼伏。 4月8日,腾讯云一场突如其来的服务故障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腾讯云崩了”相关话题迅速冲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据统计持续了74分钟,波及全球17个区域与数十款服务。作为市场排名前列的云服务提供商,腾讯云的这次故障不仅对其自身信誉造成了一定影响,也敲响了整个云服务行业的警钟。 事故发生时,有部分用户表示腾讯云出现接口响应报错、内部服务错误等情况,网页直接显示“504 错误”。对此官方发布公告称,“腾讯云官网控制台相关服务出现异常,工程师正在紧急修复中。非常抱歉对用户造成影响,若用户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腾讯云”。 图片 随即有专业人士提出质疑:“该故障绝对不仅仅是控制台,而是整个控制面。作为一个专业的云计算服务供应商,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混淆两者区别的原因,要么是蠢(缺乏专业素养,台面混为一谈),要么是坏(避重就轻,推卸责任)。” 碰巧的是,当天上午腾讯云刚刚宣布旗下云存储解决方案重大升级,并表示针对AI大模型数据采集清洗、训练、推理、数据治理全流程提供云存储支持,且将大模型的数据清洗和训练效率均提升一倍,需要的时间缩短一半。此外,腾讯云存储总经理马文霜还特意强调加量不加价,云存储解决方案升级后,价格没有变化。 如此“加量不加价”的价格战下,也让客户们开始担忧云服务商的稳定性和技术水平。 图片 2020Q3之后,腾讯云的收入增速出现断崖式下滑,在各种经营压力之下,毫不手软的裁员和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成了常态。 除员工不断缩减之外,腾讯研发投入也有点跟不上营收增长的速度,腾讯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6090亿元,同比增长10%,但腾讯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640.78亿元,仅仅比2022年增加4.36%。 无独有偶,去年5月关
“崩”上热搜,腾讯云降本增“笑”?

阿里聚焦,菜鸟回撤:一场深思熟虑的多赢之举

在投资市场的语境中,人们往往以上市速度、估值高低或者市值大小作为衡量一家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但是在经营者的视角,合适的时机做恰当的事,获得更持续的成长速度和市场规模,才是一家企业做决定的核心。 阿里巴巴3月26日发布公告,决定撤回菜鸟在港交所的上市申请,并提议以现金购买菜鸟少数股东的全部股权和员工所有已归属的股权。 阿里在资本市场连续经历多场分拆和IPO风波后,这一消息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一时间各方热议不断。有人表示一边减持B站、小鹏汽车股份回笼资金;另一边撤回上市,大手笔回购菜鸟股权,一收一放之间直呼看不懂。 不过从业务经营视角来看,一收一放之间恰恰是阿里更聚焦的战略定力。在当晚的电话会议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的表态更是进一步明确了阿里对于核心业务的耐心和信心。 蔡崇信表示,菜鸟撤回IPO,并没有受到监管的任何影响,而是基于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战略考虑,二是有关菜鸟IPO程序所处的阶段。 从战略上来看,当下阿里集团的核心任务是要在电商领域获胜,为此需要恢复市场份额,推动业务增长。蔡崇信强调,菜鸟作为阿里国内及国际电商业务中的关键物流服务提供商,其运营与集团电商业务之间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 因此集团决定让菜鸟管理层不再为上市的事情分心,专注于与阿里国内国际电商业务的战略协同,以及对其全球网络进行长期战略拓展。这一战略决策,既是阿里围绕电商核心业务进行调整的信心,也是长期投资的耐心。 从上市价值来说,蔡崇信指出,目前IPO市场所处的低迷阶段以及市场流动性的缺乏,强行推动IPO并无实际意义。因此,决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暂缓通过资本市场交易的方式释放价值给股东。 这也意味着,无论是从长远战略视角展现的耐心和信心,还是依据市场变化下做出顺势而为的调整,菜鸟撤回IPO都是一场在战略聚焦下追求多方共赢的深思熟虑。 战略定力下的阿里聚焦 在管理学中,战略定力是指在长期复杂形势
阿里聚焦,菜鸟回撤:一场深思熟虑的多赢之举

折叠屏手机进化论:从新物种到全能旗舰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正站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 从全年来看,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创下10年历史新低,行业进一步走向下行周期;不过从季度来看,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却以8%的增速结束了连续7个月下跌的趋势,市场初现回暖迹象。 短暂的季度回暖能否延续为整个行业增长的新起点,2024年的市场走向至关重要。置身其中的主流手机厂商,也先后推动多项产品更新,比如AI手机成为2024年的产品新趋势,加速大模型落地。卫星通信也进一步小型化,成为高端旗舰的标配。 2023年国产手机品牌销量第一的vivo,更是在多款产品更新中,以技术进步推动产品新趋势,连续三年拿下国产手机销量第一。从去年发布蓝心大模型,到X100系列发布蓝晶芯片栈,不断以技术创新推动品牌增长的同时也带给行业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 眼下vivo也正在将更多的新趋势,从主流直板手机的产品,进一步升级来到折叠屏手机市场。近期发布的vivo X Fold3系列,在行业内更是首次以标准版和Pro版组合的形式发布,成为折叠屏手机市场,首款全面向直板机看齐的产品系列。 从市场角度来看,过去折叠屏手机,往往是一年一款的更新节奏,不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尝鲜型消费,从手机厂商自身来看,也往往是冲击高端市场的特种兵产品,而非面向大众消费的成熟型产品规划。 敢于成为对标主流直板机的先锋者,是vivo对于市场演变的趋势把握和技术推动产品进步的自信。 折叠屏成熟进化时 自2019年首款折叠屏手机问世以来,各大主流厂商纷纷进入折叠屏手机赛道,折叠屏手机新品不断,到今天折叠屏早已不是手机市场的新物种。然而,从折叠屏手机近两年的主要发展和演进趋势来看,其几乎可以看作是对常规主流旗舰手机体验的追赶。 在轻薄化方面,根据艾瑞咨询数据,中国市场主要横向折叠屏手机平均厚度从 2021年15.1mm下滑至2023年三季度的11.1mm,降幅达到26.49
折叠屏手机进化论:从新物种到全能旗舰

智界遇冷,“华为造车法”行不通了?

不管核心技术是不是“遥遥领先”,问界的销量确实羡煞旁人。 2024年头两个月,问界全系交付新车突破5万辆,连续蝉联造车新势力月度销量冠军。在实打实的数据面前,市场上关于问界“没有灵魂”的嘈杂声也逐渐变淡。 不过,与顶流兄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底发布的智界。作为首款华为赋能奇瑞的纯电轿车,上市1个月的大定突破万辆,但高开低走之下连续4个月交付量没能过千。 力图“复制”问界的不止智界。 北汽蓝谷与华为合作的享界系列,即将在4月底的北京车展亮相,预计年底上市;江淮与华为的百万级MPV计划也有实质性进展,对标迈巴赫的傲界也把亮相时间放在了年底。 一边是榜首的问界着实耀眼,另一边失利的智界更值得“后来者”考究。对于还在观望的车企来讲,与华为合作还是一条好出路吗?下一个“问界”又会诞生在哪里? 风光的问界,碰壁的智界 问界连续夺魁,仿佛宣告华为汽车业务的成功不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尤其是今年2月,问界M9月交付量达到5251辆,力压一众豪华车型。余承东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亲自表示,问界M9的大定已经快6万了。 而形成反差的智界,是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选车品牌。首款车型智界S7在去年11月上市,对标的是特斯拉Model S。 亮相之初,智界S7充分体现了华为耕耘智能驾驶的实力,很快斩获超过2万份订单。但不同于问界源源不断的订单,智界自上市后便归于沉寂。余承东的个人微博账号上关于智界的内容,也只停留在了其上市之前。 低调的原因倒不是无人问津,而是迟迟无法兑现交付承诺。早在今年1月,就有车主反映智界S7交付环节问题频发,车辆无法在承诺期内交付,订单交付顺序尤为混乱。 即便华为快速拿出了相关解决方案,也不能挽回智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可度,引发了一系列舆论风波。华为与奇瑞合作的“第一枪”没能打得漂亮,智界S7上市至今销量仅2000辆有余。 一款新车上市的前半年,是绝对的售卖黄金期。如果没有抓住
智界遇冷,“华为造车法”行不通了?

长城汽车需筑“新长城”

图片 要说人才最多的汽车公司,长城一定排得上号。 自2016年开启多品牌战略以来,曾在戴克奔驰、北京现代任职过的刘智丰,履历包括东风日产、沃尔沃、英菲尼迪的文飞,曾在奔驰、大众任职的乔心昱,长长的人才名单中,还包括宁述勇、李晓锐、余飞、果铁夫、陈思英、乔心昱、张洪汉等“车圈老兵”。 可就在市场沉浸于长城汽车兵多将广之时,却发现这些干将来得快,走得更快。拿长城魏牌CEO这一位置举例,7年换了7任。 而就在春节刚过各大厂步入新一年的正轨后,长城汽车便被传出大规模离职消息。有媒体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长城汽车品牌公司(包含哈弗、魏、坦克、欧拉等品牌)有多位中高层员工主动提出离职,其中至少有三位副总级别高层员工和超十位科长、部长(总监、高级总监)级干部。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汽车内部也开始流传更高层领导的职位变动消息。据悉,长城汽车CGO李瑞峰目前已经不负责国际业务,春节过后,国际业务负责人史青科改为直接向总裁穆峰汇报。 后续的官方回应中未正面回答人员变动是否属实一事。并且与该消息几乎同步的是,长城计划重启轿车项目冲击高端市场,以及CEO魏建军为2024年定下190万辆的销量目标。 一边是没有正面回应的内部混乱传闻,另一边是向外界传递出高歌奋进的态势,如今有些掉队的长城还能“重修”吗? 内忧外患下的底气 回顾长城汽车的崛起,与创始人塑造的企业文化脱不开关系。 有媒体撰文称,“魏建军出生于军人家庭,行事作风有着明显的纪律性,也有着军人般坚强的意志,做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接近魏建军的人表示,魏建军的意志坚强到几乎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 恰恰是这股不可动摇的意志,让长城汽车走到了今天。一位前员工也认为,长城文化更加刻板,工作只是需要人去执行,至于是谁往往不是那么重要。可能正是这种“长城式规则”,导致内部下至普通员工上至高管的流动成了常态。 图片 纯粹的文化帮助长城汽车顺利成长到80万辆级,
长城汽车需筑“新长城”

抢人、上门、出海,菜鸟IPO前上演三重奏

图片 菜鸟上市的节奏越来越扑朔迷离。 6个月前,菜鸟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有传闻称最快会在近期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境外上市批准,之后再通过聆讯,挂牌上市便近在咫尺。 资本市场积极准备的同时,菜鸟也不忘保持业内积极的扩张动作。 今年2月开始,菜鸟速递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大规模招聘,率先打响“抢人战”;菜鸟物流科技近期与B2B跨境贸易分销渠道商Spotter签署合作协议,海外市场再落一子;3月快递上门新规实施,菜鸟速递方面也不顾“亲兄弟”菜鸟驿站的影响,积极回应称“送货上门”是标准服务。 身体动作上很诚实,言语表态上菜鸟仍然保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回应菜鸟上市情况,称目前市场表现欠佳,希望等待更好的上市时机。 快递行业进入洗牌前夕,菜鸟的野心昭然于世。从抢人到出海,再到积极拥抱新规,明眼人都能看出菜鸟要大干一场,而频繁的市场动作和暂时保守的资本态度,似乎也意味着菜鸟想在上市前讲出更多故事以获取更高估值。 但在新规实施以及行业内卷的趋势之下,菜鸟能否呈现出改善业绩的方式、路径?业务结构模型是否会有更大想象空间? 菜鸟抢人为淘系? 菜鸟和淘系的关系一直被市场又喜又忧。想要拆分、独立、展现价值,从“襁褓”中脱离是第一步,但目前菜鸟似乎还未找到恰当的方法。 2013年,菜鸟由阿里巴巴、“三通一达”、复星集团等共同创立,以满足阿里电商平台上买卖双方对物流服务不断增长、不断变化的需求。也正因为背靠阿里,让菜鸟的业绩看起来十分光鲜亮丽。 数据显示,2021至2023财年,菜鸟总收入分别为527.33亿元、668.67亿元及77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2024财年一季度,菜鸟总收入231.64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阿里巴巴为菜鸟最大客户,收入分别占上述各期间总收入的29.2%、30.8%、28.2%及29.7%。 中国物流巨头们的命运,从过去到可以预见的将来,都仍
抢人、上门、出海,菜鸟IPO前上演三重奏

高合给长安上了一节90亿的课

图片 仅剩三个月窗口期的高合,还未能与长安成功牵手,反而收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一封起诉信。 近日,贾跃亭就丁磊及高合母公司华人运通以侵犯商业秘密和不正当竞争为由,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拉第(FF)希望法院判令赔偿相应损失,并进一步要求华人运通立即停止侵犯与 FF 91 相关的商业秘密的行为,并立即停止所指控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跟贾跃亭曾是合作伙伴的关系。丁磊在创立华人运通之前,曾当过乐视汽车的联合创始人。坊间传闻,从乐视离职后,丁磊带走了一批核心骨干和相关资料,并且丁磊发布的第一款车型HiPhi X,外形与贾跃亭另起炉灶的FF91极其相像。 年后开工之际,高合深陷停工停摆的负面舆论。丁磊在内部会议中也向老员工道歉表示,翻身窗口期最多三个月,自己会积极去争取,目前外面已经有很多公司对高合汽车感兴趣,有意收购或者投资。 然而截至目前,高合除了运送一批自家产品到长安汽车试驾体验外,再无其他公开接触对象。并且,长安董事长朱华荣也公开回应收购高合的传闻“离谈妥还远”。丁磊的续命之路碰上前东家的落井下石,还连累长安股价在接洽消息放出当日大跌,市值蒸发90亿左右。对于高合这种争议缠身的造车新势力,长安汽车又为什么想要碰一碰这个烫手山芋? 渴望被收编的高合 新一年的汽车市场在比亚迪吹响的号角之下,将几乎所有人卷入了价格战之中,风雨飘摇的高合甚至连一战的资格都没有。 停摆的消息一出,许多人都在怀疑高合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威马。而对于高合的产品本身,除了那些勇敢的捡漏玩家,以及二手车商跃跃欲试之外,再也没有更多人提起兴趣。 面对公众,丁磊表示公司在战略规划、运营、市场营销、公关等多方面出现问题,导致销量目标无法达成,营收难以覆盖运营成本。并承认高合工厂自去年11月开始停工,公司账户的现金流也出现枯竭。 最后的窗口期内,长安汽车成为丁磊抓住的第一根救命稻草。 图片 网络上
高合给长安上了一节90亿的课

通用大模型“主战场”,谁是敢于正面“亮剑”的“国家队”?

《亮剑》中,李云龙用“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来鼓舞士气,在遭遇强敌时敢于亮剑,比追求胜败更加重要。去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掀起新一轮产业革命,就连比尔·盖茨都盛赞不已。2024年,全球AI竞争进入“系统性”竞争阶段,主战场也聚焦于通用大模型之争。 正所谓大浪淘沙始见金,历经2023年国内“百模大战”在垂直领域的残酷洗礼,2024年国产通用大模型进入“淘汰赛”阶段,能够“留”在赛场的都是具备硬核实力的“高能玩家”。而中国要想引领大模型产业的全球发展,必须从产业链上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顶层政策端如何谋划全局,才能打胜这场“硬仗”?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做了22年全国人大代表,一直深耕AI赛道的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出了一个系统性解决方案,引发行业共鸣。他建议聚焦自主可控通用大模型,顶格制定国家《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刘庆峰认为,在这一轮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竞争中,唯有搭建自主可控国产算力底座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缩短国际化差距。以我国首个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的全民开放大模型——讯飞星火大模型为例,其预计在6个月内可达到GPT4/4V当前最好水平。但是随着GPT-5的发布,这个差距可能会被拉到一年以上,如果从算力、数据、模型训练等方面组织好资源全力追赶,这个差距有望在1-2年内被追平到相当的水平,同时我国也在语音大模型、医疗大模型等领域形成国际领先的比较优势。 而从全球背景来看,在中美科技脱钩的今天,美国在“软硬兼施”,从硬件端的芯片到软件端的人工智能都实行技术隔离,就连科大讯飞也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实体清单。 面对现状,刘庆峰认为,既要正视差距,也要加快追赶。他表示,今年是中国第1颗原子弹爆炸的60周年,我们要发挥“两弹一星”的精神,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系统性地对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竞争提出建设意见。通用人工智能就是数字时代的“原子弹”,中国
通用大模型“主战场”,谁是敢于正面“亮剑”的“国家队”?

价格战成了云大厂的舒适区?

图片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2024年中国云市场的主线仍是低价。 2月的最后一天,阿里云宣布史上最大力度降价,涵盖计算、存储、网络和数据库等100多款产品、500多个产品规格的云服务官网价格平均降幅20%,最高可达55%的优惠力度。紧随其后,京东云同日宣布,持续加码“全网比价,买贵就赔”活动。 腾讯云则是在3月5日宣布推出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合成、AI绘画、数智人等一系列AI产品促销活动,新用户购买最低0.4折的优惠力度。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和2023年如出一辙的中国云市场价格战,正在重新打响。 去年4月的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上,阿里云曾同样宣布过“史上最大力度降价”,当时的优惠力度主要包括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在这之后,腾讯云、京东云、华为云、三大运营商云均先后不同程度跟进价格战。 作为不到一年时间连续发起两场价格战的主要推手,阿里云方面表示:“降价并非短期的市场竞争行为,而是一个长期战略选择,这是公有云的商业模式决定的。”以价换量,可以推动厂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规模效应。 同样的价格战,美国市场也曾上演。2014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活动中,谷歌宣布对其运行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站以及存储大量数据的服务进行一系列大幅降价。一天后亚马逊的AWS宣布跟进,主要云服务产品便宜30%-40%,最高降幅高达61%。 中国市场的价格战往往是由行业老大发起,属于巩固市场地位的保卫战;而在美国,降价的发起者往往是觊觎王位的挑战者,价格战是新手入局的踢馆赛。 同工异曲的背后,是两个云市场老大不一样的自信力。 中美云老大共患难 图片 AI+云计算,会发生什么? 在去年的大模型热潮中,百度CEO李彦宏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文心一言会是改变云计算的Game Changer。”在其看来,过去云计算主要卖算力,未来AI大模型会颠覆整个云计算市场,大模型和云计算的结合
价格战成了云大厂的舒适区?

百度还差一个“遥遥领先”

2023年,同为搜索巨头的谷歌和百度,面对颠覆者ChatGPT的反应截然不同。 从召回两位隐世许久的创始人,到马不停蹄推出竞品Bard,谷歌内部上下透露出些许恐慌;相较之下,百度对外的表现更多是兴奋,很快把OKR调整为“引领搜索体验到时代变革”,并推出文心一言等相关产品。 如是让AI飞速发展了一年,谷歌和百度都交上出色的成绩单。过去一年,百度实现了总营收1345.98亿元,归属净利润(non-GAAP)达到287亿元,年增速高达39%。第四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达到349.51亿元和77.55亿元,同比增长44%。 谷歌的营收也颇为亮眼,但市场并没有买单。财报发布后,两家押注AI的搜索巨头都收获了超过7个百分比的跌幅。 虽然市场没有针对性,但将AI作为确定性发展曲线,并且走在前面的百度,为何让市场失去了耐心?从搜索到智驾再到大模型,在快速增长的AI市场需求中,百度能否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旧霸主抢新船票 搜索广告作为百度的基本盘,大而不强成了不争的事实。 从四季度的财务数据来看,百度广告营收同比增长了6.4%,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不过高毛利率的托管页广告占比回落到51%,环比下降2%。 不能忽视的是,2022年四季度因为受宏观环境影响,整体基数较低,因此去年同期广告行业表现均不算差,同比增长9.8%。也就是说,与同行相比,百度的表现并不突出。 或许这与百度的业务方向有关,行业四季度一般以电商广告为主,并且有双11这样的节点性红利,百度则更擅长线下行业例如医疗、旅游等相关广告内容的投放。在「科技新知」看来,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因为百度的搜索广告生态的优势正逐渐消失。 数据显示,四季度手机百度APP的月度用户数环比仅增加400万,达到6.67亿,连续两个季度呈现下降趋势。这也符合移动端流量红利见顶的客观情况。 自AIGC大时代来临,搜索领域作为落地应用的主阵地之一,云集了众多好手。
百度还差一个“遥遥领先”

TCL、海信争当老二

图片 中国家电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三星、LG正在成为国产品牌的背景板,尤其是彩电市场更甚。 不过有意思的是,作为国产彩电双雄,海信和TCL却在市场给到的数据统计中展现出一种“王不见王”的姿态。 日前,全球权威市场研究机构Omdia公布了2023年全球电视销量排名,数据显示TCL电视全球销量达到了2526万台,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 然而,在不久后海信官方发布的数据中,却表明自己才是全球第二、中国品牌第一。这中间的信息差异,引发了不少行业内的疑问和讨论。 2023年TCL和海信在出货上明明相差无几,但在双方宣传中看到的却是满屏的“全球第二”、“超越LG”、“三星之后”,双方似乎都默契地“弱化”了对方。 那么,为什么TCL和海信这两大巨头都如此在意“全球第二”这个标签?到底谁更有当老二的潜力和实力?行业持续萎靡的当下,TCL和海信又该如何保持发展增速? 老二也要争 同行是冤家,TCL和海信之间的争斗由来已久。 2019年底,TCL一段针对海信激光电视的争议视频传出。此后,双方在公开场合不再遮掩碰撞。行业发布会上双方高管直接对垒,海信公关总监发文指责TCL用官方认证的账号,公然编造友商和竞品的虚假内容。二者一度还对簿公堂,甚至捅到最高院。 最近两年,关于数据排名出现争论,“世界第二”成了双方再次撞车的宣传点。 根据机构Omdia统计的2023全球电视销量榜单,三星以3746万台的销量夺得冠军宝座,TCL则以2526万台的成绩排名次席,海信、LG和小米紧随其后。 图片 事实上,在这家第三方机构的调研口径中,TCL早就登上了第二的位置。2020年-2022年,TCL全球总销量分别为2422万、2457万和2379万台,一直在国内品牌中独领风骚,仅次于三星。 而海信的“第一”,则是自行将Omdia报告中的海信品牌销量叠加上旗下独立的东芝品牌销量,也确实略高于TCL,并且在奥维的数据中
TCL、海信争当老二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