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风、光、储、氢的新能源完整格局——阳光电源(一)

大家好!我是喵董。

这期讲一个很厉害的公司!

12月3日,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CCTV-1《大国品牌》联合发布“2021中国ESG优秀企业500强”榜单,对中国A股、港股、美股等优秀企业进行ESG综合评价,阳光电源位列榜首。

作为当前主流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ESG综合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此份500强榜单综合评估了近50个ESG关键议题及所属的约450个具体指标,全面覆盖企业碳排放、资源利用等环境数据,员工发展、供应链管理、公益捐助等社会责任数据,以及董事会、薪酬体系、商业道德、税收透明度等公司治理数据,引入6家海内外ESG评级机构及多家智库数据进行评分。

其中,电力设备行业总计入选27家企业,上榜企业数量排名第5;而在本行业内,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阳光电源金风科技隆基股份,他们对应的500强排名分别为1、2、7,可见整个电力设备行业在“中国ESG优秀企业500强”榜单中占据前列。

大家可能都知道,锂电、光伏、风电、储能还有最近比较热的氢能是很正宗的新能源赛道,想必大量资本早已布局其中。小伙伴有没有想过,这些新能源领域有没有相关联的核心部件,也就是叠加区域。如果我们能找到它并研究叠加区域的公司,我们就不用每个赛道都要费力费资的涉及。

还真有,这个叠加区域就是逆变器

逆变器的技术本质是电力的交直流变换,其核心技术与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变流器、充电桩等电力电子产品具有相通性,研发和项目经验可移植;同时这些产品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与逆变器业务高度重合,具备较高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能帮助公司以较低成本快速地切入新市场并取得领先地位。功能相似的一个电气设备可以横跨三个领域的公司,是不是很值得重视!

这期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业务覆盖风光储氢各应用领域的阳光电源

公司简介:

阳光电源成立于1997年,专注于逆变器的自主研发与制造。经过二十多年的技术积累,逐渐确立在光伏逆变器领域的龙头地位。 依托逆变器产品以及在电力电子转化技术上的优势,公司逐步向下游应用领域延伸。

2013年开始拓展电站业务,目前市场份额已迅速提升至全球第二,2014年与三星SDI合资建厂开始进军储能电池与电源业务。2016年以来储能系统装机稳居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排名前五的锂电储能制造商。同时,公司积极进行业务创新,寻找新增长点,在新能源车电控、充电桩及水面光伏系统等领域均有布局。未来公司还将进军氢能业务, 逐渐打造风、光、储、氢的新能源完整格局,做到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双管齐下、协同发展。

公司致力于提供全球一流的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未来将以电力电子转换技术为核心,向风(风电变流器)、光(光伏逆变器)、储(储能变流器)、充(充电桩)、车(电控系统)、氢(制氢设备)等新能源市场全面拓展,突破传统业务天花板。

公司业务发展历程有4个重要节点:

1)1997年,公司就致力于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的光伏系统设备研发和生产、公司光伏逆变器涵盖3~6800kW功率范围。包含户用逆变器、中功率组串逆变器以及大型集中逆变器等。远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发货量全球前二,并被彭博新能源财经评为“全球最具融资价值的逆变品牌”截至2020年6月,阳光电源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120GW。
2)2013年开始、公司进军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截至2020年6月、公司累计开发建设光伏、风力电站超12GW。
3)2014年,公司与三星SDI在合肥设立储能电池和储能电源两个合资公司进军能业务。2019年阳光电源储能变流器、系统集成市场出货量均位列中国第一、在北美工商业传能市场份额超过20%,在澳洲户用光储系统市占率超20%。
4)2019年,布局电解水制氧与氢储能。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成立电解制氢联合实验室。

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团队经验丰富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曹仁贤先生,截至2021年6月30日,曹仁贤直接持有公司30.96%的股份,并通过新疆尚格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间接持有公司0.54%的股份,合计持股31.5%,相对集中的持股有助于公司长期稳健的运营管理团队产业背景深厚,行业洞察优势领先。

公司管理团队行业经验十分丰富。董事长曹仁贤先生是新能源发电领域的资深专家。担任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电源学会副理事长,合肥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多位副总裁亦有丰富从业经验。董事长带领团队研发的风光储产品的技术性能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团队对行业的技术、市场发展持续保持前瞻性行业洞察,及时更新迭代技术。

我们的分析还是分为四个步骤:

一,阳光电源在行业的现状,竞争格局及企业护城河

阳光电源在行业现状我们主要讲五个领域,分别是(1)逆变器业务;(2)储能业务;(3)电动汽车驱动业务;(4)充电桩业务;(5)氢能业务。

目前,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将推动以光伏为代表的绿色能源的持续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均提出了中长期的低碳目标,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欧盟将2030年碳减排目标从40%提高到50%-55%,将2050年的80%-90%减排目标上调为碳中和;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则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除了政策端的大力推动之外,从度电成本角度,依托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光伏拥有陡峭的降本曲线。过去十年, 全球光伏电站投资成本下降幅度约79%,度电成本下降幅度约82%,成本下降速度超过其他电源品种。我们认为, 光伏度电成本的下降将刺激更多的需求,外部政策的强力驱动叠加经济性带来的内生成长属性,预计将推动光伏行业中长期的持续成长。

(1)逆变器全球需求确定性高,新增替换双重驱动

2021年5月,IEA 对外发布了《2050 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行业路线图》,根据IEA的预测,为满足全球碳中和目标,全球光伏及风电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需要从目前的9%提升至2030年的40%。根据BP统计数据,2019年光伏发电量约7241亿度电,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2.7%,光伏发电的渗透率依然较低,未来具有大量的提升空间。参考 IRENA 的数据,预计未来三十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保持增长趋势,到 2050年全年累计装机将超过8500GW。

对于光伏逆变器市场,除了配套新增光伏装机的需求之外,更新替换需求随着装机存量规模的增长,也将变得越来越大。光伏逆变器的平均使用寿命在10-15年左右,也就意味着在光伏电站25年左右的运营生命周期中,至少需要更换一次逆变器。目前最早开启光伏装机的欧洲市场替换需求已经增长至GW级别,由于从2010年开始包括国内、北美等地区均逐渐进入光伏装机量快速上升阶段,预计在未来光伏逆变器替换需求将呈较快增长势头。

近几年国内逆变器企业在加速实现出海,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年我国逆变器出口金额达到了34.8亿美元,同比增长26%;按照出货量统计,目前国内品牌占海外市场出货量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

根据 Wood Mackenzie 的数据,包括华为、阳光、古瑞瓦特、锦浪、上能、固德威在内的 Top6企业 20年出货量占逆变器全球出货量的59%, 同比提升接近9pct。公司光伏逆变器的海外出货量也呈现高速增长势头,公司20年海外逆变器出货量22GW,在17-20 年期间复合增速约为89%。公司海外市场出货量的上升,推动了公司整体市占率的进一步提升,公司20年全球市占率达到19%,同比提升6pct,与第一名华为的差距在大幅缩小。

根据IHS Markit 的报告,2020年全球逆变器替换需求为8GW,2024年有望增长至15GW,复合增长率达17%。考虑新增及替换需求,按照1.2的容配比进行计算,我们预测到2025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将达到300GW左右,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扩产在即,产能瓶颈有望突破,带动业绩加速向上。

2020年阳光电源销售快速增长,产能不足的情况加剧,光伏逆变器产能利用率达132%(2018-2019年约为80%),风电变流器达806%(2018年仅14.9%)处于超负荷状态,且超负荷状态延续至2021年第一季度,2021Q1逆变器产能利用率118%风电变流器达544%,产能瓶颈严重抑制公司业绩释放。

2021年5月26日,阳光电源公告定增说明书(申报稿),其中主要募投项目是年产100GW的新能源发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其包含70GW光伏逆变设备、15GW风电变流器、15GW储能变流器产能,预计定增落地后公司扩产计划快速启动,公司逆变器产能有望大幅提升,打破影响业绩的最大制。除国内的定增计划外,公司海外工厂计划亦有条不紊地推进,印度工厂今年年底产能有望达到10GW,泰国工厂的产能建设也在有序进行中。

(2)储能需求兴起,公司先发优势明显

随着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内装机量的快速提升,为了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的运营,对储能系统的需求也在快速上升。

储能的灵活性调节特质是其在电力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以光储发电系统为例,由于光伏发电受资源禀赋限制,出力曲线天然具有波动性、间歇性,无法很好地与符合曲线匹配,因此并网后容易加大电网的消纳负担。加装电化学储能后,储能可通过快速的充放电,在发电功率低时放电,在功率高时充电,调节电源与负荷端的功率差,实现用电与发电的高度匹配。储能系统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亦运用相似的原理,本质上均利用电能的时移与快速响应的特质,来完成资源的灵活调整,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水平。

通俗点说储能就是一个大充电宝,没事就充电,需要的时候再放电。

2018年是全球储能元年,新增装机达3.7GW实现飞跃式增长。2019年装机受18年高基数及中美贸易战影响,出现负增长。2020年全球新增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47GW,同比增长62%,增长主要由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加速,大规模电网及发电侧储能应用驱动,行业经过一年的休整,迎来高质量的增长。2016-2020年新增装机量CAGR-46%,是新能源赛道上景气度很高的细分领域。

电力结构转型将助推储能的“刚性”需求

据BNEF测算,2050年风光发电将提供全球56%的发电量,而化石燃料占比将降至24%。2019年全球风光发电量约为9%(光伏约3%,风能6%),较2050的预测仍有6倍以上空间。未来随着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接入电力网络,整个电网将发生颠覆性的变革,以火电为主体的传统电网系统无法同时处理电源与负荷侧两端的高度波动。储能一方面在放电测配套可以大幅提升新能源的并网友好性,减轻电源侧对电网的负担,另一方面可通过调峰调频等应用,参与电力系统的整体调度,为电网系统提供关键的灵活调节能力。因此,从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全局角度考虑,储能是不可或缺的“刚需”资产。

储能变流器是储能系统的核心电气设备之一,其作用是实现电网(交流电压)与储能电池(直流电压之间的能量双向流动,即在一套装臵内实现AC/DC(由电网向电池充 电)和DC/AC(由电池向电网放电)的双向转换,同时还要与控制中心实时通讯以检测电池状态,确保电池的安全运行,与逆变器实现单向能量流动(DC/AC)相比,功能要求更为复杂,技术附加值高。

阳光电源是国内最早进入储能市场的企业之一,最初储能业务以离网和国内示范项目为主;在2014年,公司与韩国三星成立合资公司,锂电池通过与三星SDI等上游电芯厂商合作外采, 集中优势专注于电力变换、控制及储能系统直流安全管理等储能核心电力电子技术。公司2014年正式布局储能业务,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储能领域的企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在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 澳大利亚、印度等众多国家。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目前在国内和海外储能市场,均已具备明显的领先优势。

公司已经连续五年登顶储能系统集成商榜首,20年储能系统全球发货量达到800MWh,并且凭借深厚的技术和工程经验积累,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目前公司在辅助新能源并网、微电网应用、电力辅助服务等应用场景中,在国内和海外市场均积累了大量的项目案例;公司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光储结合系统的工程经验和优异的过往项目业绩,使得公司在储能市场具备突出的竞争优势。

(3)电动车驱动系统:千亿市场方兴未艾

电机控制器由车载逆变器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与光伏逆变器具有技术、 供应链协同效应。车载逆变器接收车载电池输送过来的直流电,逆变成三相交流电用于驱动汽车电机,同时控制器通过分析电机转速、温度、电流 等信号,达到控制电机的转速、方向、功率等目的。电机控制器研发所需的核心技术(逆变、传动)和生产所需的电子元器件与光伏逆变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公司凭借在电力电子领域的深厚积累,战略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产品,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

电机、电控、电池合称电动车的“三电系统”,是其区别于传统燃油车的最核心技术。驱动电机相当于燃油汽车的“发动机”,其性能和效率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性能,一般要求具有高能量密度、能量可回馈、高速宽调速和 低速大扭矩等能力;电机控制器(电控)的作用主要是接收整车控制器的指令、进而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与转向,一般要求具有高控制精度、高动态响应速率及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

按照2020年单车电机电控系统平均价值量7500元估算, 考虑到规模效应和竞争加剧的影响,假设每年价格按2%的速度保持下降, 预计到2025~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系统的市场规模可达1400~2200亿元。

阳光电源电动车事业部成立于2010年,发展初期以新能源商用车和专用车应用为主,2014年正式推出新能源乘用车电控产品,2016年成立全资子公司——合肥阳光电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现已推出适用于纯电动大、中、小型商用车及乘用车、物流专用车等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成功进入五菱、江铃、一汽、众泰、奇瑞等知名车企供应链,并斩获“创新部件奖”、“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先进企业”、“最佳创新新 能源客车动力驱动企业”等新能源汽车奖项桂冠。

(4)充电桩:我国充电桩建设有望开启新一轮的高增长

充电桩这里简单说下。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获取充电服务的设备装臵,类似于加油站里的加油机;充电桩的电力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相连,输出端则通过充电插头与汽车连接,进而实现依据不同的电压 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在2015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电动汽 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年)》中,规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保有量配比基本达到 1:1,截至目前,国内车桩比约为 3:1,随着 “双碳”目标的推进,我国的充电桩建设有望开启新一轮的高增长。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保有量分别为 80万台和87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中直流桩占比40%左右,私人充电桩大多采用交流桩。按照 2020 年直流桩单价7.5 万元/台、交流桩单价0.3万元/台估算,预计2025年我国充电桩新增市场空间将达到731亿元(车桩比 2:1),2030年将达到2284亿元(车桩比 1:1)。

公司在2017年开始充电桩的预研,2020年正式成立充电事业部,目前产品类型囊括 80~160KW直流桩、7~11KW 交流桩等主流设备。公司通过充电桩实现和现有逆变器、储能产品的完美生态对接,搭配智慧能源运维管理平台和兼容主流运营平台的“阳光乐充”应用平台,可为客户提供智能化和光储充 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5)公司积极布局电解制氢,或是下一个千亿市值的支撑点

氢能源我们先简单说一下,在后期的更新中我会着重介绍氢能源领域。任何发展风口都需要政策的支持和鼓励,早在2019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开始有关于氢能源相应的政策出台,到2020年国务院,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氢能源推广和补贴做出通知。

氢气需求巨大,远期需求可达6000万吨。2018年中国氢气产量约2100万吨,在终端能源总量占比为2.7%,根据中国气能联盟的预计到2030年,中国气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能源体系消费额占比达到5%;到2050年气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至少达到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产业链年产值12万亿元。其中,交通运输领域用氢2458万吨,约占该领域用能比例19%;工业领域用氢3370万吨,建筑及其他领域用氢110万吨。

风光电解水制氢是中长期最佳氢气来源。我国制氢成本较低,制氢路线包括化石燃料制氢、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可再生能源制氢以及其它清洁能源制氢方式,其中最佳制氢方式是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绿氢。

一方面可极大地消除氢气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构建真正洁净的新型能源体系;

另一方面随着太阳能和风能的存储需求显著增长,短周期储能无法满足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由可再生能源产生的大量气气与储氢技术相结合,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长期的季节性储能。以风电制氢储能技术为例,当风电充足但无法上网、需要弃风时,利用风电将水电解制成氢气(和氧气),将气气储存起来:当需要电能时,将储存的气气通过不同方式(内燃机、燃料电池或其他方式)转换为电能输送上网。

阳光电源2019年成立了氢能事业部。并在阳光产业园投建了一个多模式制气系统示范基地,其中包括647.28KW光伏系统、230KWh储能系统、1套100Nm3/h制氢装置和50KW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目前公司已签订数个光伏制气示范项目,并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9年7月阳光电源在山西晋中榆社县签订了一个300MW光伏和50MW制氢综合示范项目;2019年9月、与山西省屯留区在吾元镇举行200MW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开工暨二期500MW光伏制氢项目。2019年10月20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合肥签订制氢产业化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PEM电解制氧技术联合实验室”并约定了部分PEM制氢关键技术的许可。双方在先进PEM电解制氢技术、可再生能源与电解制氢融合、制氢系统优化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上图是氢能源产业链,其中隆基股份、明阳智能、中材科技都是我分析过的公司,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查看。

由于阳光电源的篇幅过长,我们分两期讲解析,下期接着分析阳光电源在逆变器领域和华为的竞争格局以及储能变流器还有车控系统的竞争格局,护城河和财报等。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任何投资依据!

我是喵董, 喜欢的小伙伴可以订阅关注(后期会有更多精彩内容更新)、点赞或转发!你们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奖励!

$阳光电源(300274)$ $金风科技(002202)$ $隆基股份(601012)$ 

# SPAC上市热潮,有哪些投资机会?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