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点名”、各地严查,解决混塔安全问题迫在眉睫了

在前不久召开的2024风能企业领导人座谈会上,防范风电事故,成为40余家企业探讨的重点话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进入“无人区”,风电混塔(混凝土塔筒)相关安全问题愈发尖锐。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风电行业大型事故数量呈上升趋势,2021年为95起,2022年、2023年分别增至114起和130起。大型事故包括倒塔、火灾烧毁、关键部件失效等。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此前发文称,在这些案例中,关键部件失效占62%,风电机组倒塔和着火分别占18%和6%。

其中,风电混塔事故被国家能源局点名,各地能源监管部门纷纷开展专项督查,涉及混塔安全各环节的整改已刻不容缓。

高速增长下的事故隐患

风电混塔,即混凝土和钢材混合塔筒,是风电机组的塔架,通常下部为混凝土塔段,上部为钢塔段。

相较于传统钢塔,混塔在多方面优势明显。

在性能方面,混塔具备高承载力、高稳定性、易维护、多发电等优势;在建造方面,由于预制件可标准化、模块化生产,制造周期大幅缩短,且产能投资强度大幅低于钢塔。

在EPC成本方面,据CCPA风电混塔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塔架高度120米情况下,混塔与钢塔的造价几乎相等;随着塔架高度提升,两者造价出现差距,当高度达140米时,混塔造价仅为钢塔60%-70%,整体经济性明显优于钢塔。

种种因素推动下,混塔渗透率以超高速度在攀升。有行业人士预测,2024年混塔的渗透率将达到60%,这一数据在2023年为30%左右、在2022年仅为5%左右。(点击查看此前报道:《风电混塔渗透率今年将达60%,整机商或成行业主导》)

然而,高速增长之下,混塔事故也被曝之于众。据公开信息统计,一年多来,各类混塔事故已发生超过6起。

2023年,吉林、安徽两地风电场接连发生混塔倒塔事故;在2024年发生的混塔事故中,虽然有项目出现吊装叶片环节时倒塌、吊装完成后叶片断裂等现象,但均未出现人员伤亡。

直到10月,一则通知打破了业内对混塔事故的沉默。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特别点名了发生在今年9月5日的一场大型事故(简称“9·5事故”),“中核集团所属安徽亳州新旭新能源有限公司谯城风电场一期工程发生一起5死1伤的较大人身伤亡事故,损失惨重、影响恶劣。”

这起事故引发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多地能源监管部门展开混塔专项督查行动,纷纷对各地混塔生产与建设安全工作开展会议和部署。

事故成因多样,监管部门出手

从2023年安徽蒙城的板桥集风电场项目倒塔事故报告中,可以看到导致事故发生的多方面因素。

2023年7月29日14时37分,正在试运过程中的F12风机发生倒塌,造成风机叶片及混塔段损毁,机舱罩及机舱内部分部件损坏,直接经济损失约821万元。

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来源于三个环节不合规:一是塔筒管片在制造过程中质量存在缺陷;二是现场吊装前技术交底及安装过程中技术指导存在缺陷;三是现场施工不规范,存在施工质量缺陷。

间接原因还包括生产制造缺陷、未按标准施工、质量监督和旁站监理不到位、施工新工艺经验不足等。

遗憾的是,在发生严重人身伤亡的“9·5”事故的通报中,并未提及事故产生的具体原因,仅披露了安徽亳州150MW风电场项目在进行F8号风机混凝土塔筒施工过程中,作业平台坠落,6名作业人员随平台坠落,造成5人死亡,1人重伤。

事故发生后,自9月以来,河南、贵州、山东、华北、东北等多地能源监管部门对混塔项目开展专项督察,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并重点强调和部署风电混塔施工安全。

2024年9-10月能源监管部门风电混塔会议及行动(制图/华夏能源网)

能源监管部门主要强调的内容包括:吸取“9·5”事故教训,提升安全监管力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监管合力等。

同时,督查组对多个风电混塔项目开展了现场安全督查,包括蒙西地区阿拉善右旗100万千瓦风储项目、天津地区6家混塔式风机在建项目、华电阜新彰武孙家坑150MW风电项目等。

针对国内混塔项目质量缺陷的一些细节,在CWP2024混塔安全与发展论坛上,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黄冬平曾指出,混凝土塔筒质量缺陷主要包含生产及施工过程中的缺陷,例如小气孔、起皮掉砂等,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缺陷,例如压溃崩边、竖向裂缝等。

混塔仍需时间和标准的双重检验

针对风电事故多发问题,在2024风能企业领导人座谈会中也有所研讨。

与会代表指出,风电行业很多事故源于技术进入“无人区”产生的超经验问题,设计理论、分析方法、测试验证等未能跟上风电技术的迭代速度,制造、运输、安装和运维问题也是引发风电事故的重要原因。

而事故呈现上升趋势,另一部分原因则与低价竞争和抢装潮关系密切。

近年来,风电项目的中标价格不断创新低,利润空间不足,部分制造商在成本上进一步压缩,无疑放大了产品隐性的质量风险,导致项目质量无法保障。

而前两年的抢装潮,要在短期内上马风电项目,同时遇到高速发展的混塔新技术,在抢时间和抢技术的双重挑战下,既缺乏相应经验和标准,又未经长周期验证,加之多环节的缺漏,最终让发生事故的概率提高。

具体到混塔这一技术路线,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在国内存在“两少一短”的现状,即发展时间短,从业企业少,项目经验少。

混塔企业并不多,但与传统钢塔企业集中度相比,混塔厂商类型却更为分散,除了传统塔筒厂商外,工程建筑企业和风电整机商也参与其中。这意味着,不同技术背景、专业领域的厂商同台竞技,所使用的技术、标准、流程可能存在明显差异,不仅对混塔项目带来挑战,对链条的上下游也带来不便。

在CWP2024的混塔安全与发展论坛上,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宗川翔提出了“混塔不是机组产品而是工程项目”的观点。他认为,风电场混凝土塔架,应看作是一个施工工程项目,其在设计、制造、运输、施工安装等阶段的风险都应引起重视。

总结来看,混塔项目仍需时间和标准的检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整机企业代表们呼吁行业给予设备厂商充分的测试认证时间,给予国产化设备成长的空间。

行业事故多发背后,宏观和中观所带来的影响必须要引起业内重视了:如何平滑处理风电行业发展速度和项目质量、新技术和低价格之间的平衡。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