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经济
看懂经济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看懂经济,让连接发生。
IP属地:北京
0关注
134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看懂经济
11-21 18:09

被落下的民生银行

图片 图片 近日,新希望化工举牌民生银行,促使民生银行股价大涨,让这家沉寂已久的银行重新回到了股民的视野,有媒体用了《被举牌,民生银行看到“新希望”》来形容这件事情。 图片 新希望化工的增持,能给民生银行带来“新希望”么?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看民生银行现在的经营业绩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目前的民生银行在股份行中处于“中下生”的水平。如果和股份行老大招商银行对比的话,十年间,不管是营收还是利润,民生银行和其差距都越来越大。 招商银行在这十年实现了利润翻倍还多的增长,而民生银行的利润与十年前相比不升反降,可谓失去了十年宝贵的发展时间。 图片 股份行“中下生” 2024年前三季度,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16.60亿元,同比下降46.44亿元,降幅4.37%;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304.86亿元,同比下降30.91亿元,降幅9.21%。 简单概括,就是民生银行三季度营收和利润双降。单看民生银行一家的数据,不足以说明问题,把它放到股份制银行数据中做对比,就能看出端倪。 图片 2024年三季度股份制银行营收 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 从2024年三季度来看,以营收和净利润衡量,民生银行均排在股份制银行的第七位,前面民生银行之前的还有招商、兴业、中信、平安、光大和浦发银行。全国股份制银行有12家,排在第七的民生银行处在中下水平。 即便宏观形势不好,三季报显示,股份制银行中还是有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和华夏银行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这些银行很多也和民生银行一样,有比较严重的历史包袱,但是近年来通过管理层的努力,实现了经营绩效的转好。 如果用不良率从高到低来衡量的话,民生银行则排到了前面,除去数据不可得的渤海、广发和恒丰银行之外,民生银行2024年三季度的不良率为1.48%,仅次于华夏银行的1.61%,排在股份制银行第二位,可见其资产质量在股份行中比较靠后。 再看拨备覆盖率的话,民生银
被落下的民生银行

在银行升职的秘诀

作者:苏文力 看懂经济专栏作家,曾供职于阳光保险、中国工商银行(TA已经入驻传播星球APP) 跟一哥们聊起在老东家一起合作的美好时光。我们两人颇有许多相似之处。都特别有责任心,专业能力突出,也很会带团队。在工作中坚持自己专业上的独立性,经常在领导面前据理力争。 回忆起曾经顶撞领导的经历,两人还颇有些自鸣得意。可很快就聊到了我们的痛处,那就是都早早遇到了职业生涯的天花板。并非是领导的报复打压。或许是由于领导的包容让我们看不清真相。 时至今日总算能比较清醒客观的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了。对比那些仕途发展顺利的同事,并不认为他们在执行任务的水平上有多高,做的有多好。可不得不承认人家在对工作的认知思维上,碾压了我们。 人家能升职的关键,就是始终确保自己的工作目标与领导的要求能够达成共识。那些只想要自己成功,看不到领导想要的成功,或只想到满足领导的期待,忽视了自己的需要的人,都无法走远。 没得到领导的器重,说明咱对领导来说可有可无,没有带来不可或缺的价值。咱想的是完成领导明确交代的,以及岗位职责所在的工作任务。所确定的工作目标,难免有自身的偏好局限。 闷头做自己的事,以为只要把事情做好就行了。没有从领导的视角考虑问题,忽略了去做领导没有交办,但会对整体带来巨大价值的工作。当所做工作本身价值不大时,再怎么表现都无法打动领导。 价值包括功能价值、情绪价值和资产价值。咱更多是作为领导的工具,满足领导的功能需求。偶尔也会想到要满足让领导愉悦和信赖的情绪需求。却不太注重去满足让领导自身资产升值的需求。 所提供的功能价值和情绪价值,一开始会让领导感觉比较爽。可慢慢领导就习以为常了,且别人也能提供同样的价值。缺乏稀缺性,很容易被替代,也就不会被珍惜。仕途发展自然就会停滞不前。 咱过于注重体现自身的专业性和行动意愿。自以为在专业上更有发言权,要按专业要求做事。生怕被领导干涉,不愿意征求领导的意见想法。注
在银行升职的秘诀

低利率时代的财政政策的10条启示

图片 本文内容节选自:奥利维尔·布兰查德《低利率时代的财政政策》 利率下调的风,再一次吹到了每个人身上! 最近,国有大行再次下调存款利率。其中,三个月期、半年、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均下调25BP,现在利率已经来到了0.80%、1.00%、1.10%、1.20%、1.50%、1.55%。 其实不单是银行的存款利率下降,其它低风险产品的收益这两年也陷入了滑铁卢。今年火热的国债,7月降完息以后,已经来到了“3”以下。 图片 图源:财政部-中国国债收益曲线图 如果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代表了社会无风险利率水平,从这张图可以看出10年期国债利率目前已经来到2%左右。无可否认,现在已经是低利率市场环境了。 利率持续下降,根本原因其实就是经济增速放缓。再加上国内仍处于结构转型阵痛期、新旧动能转换期。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性,意味着不能寄希望于一两个政策举措就能改变一切。放眼全球,低利率时代的到来在中国不是特例,欧美国家和日本也都经历过这样的利率波动。 知名宏观经济学家,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作者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在《低利率时代的财政政策》一书中分析到,目前全球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净负债率都远高于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财政赤字率居高不下。在详细分析了美国、欧盟和日本财政政策异同,布兰查德总结了10条要点,解释了在应对低利率时,各国财政政策所带来的不同后果,为经济体避免陷入长期停滞提供参考: 图片 1.过去30 年,发达经济体的私人需求长期疲软。换句话说, 疲软的投资一直无法超越强劲的储蓄。此外,需求也转向了安全资产。 2.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中性利率(将产出维持在潜在水平所需的安全利率)的持续下降。这种低需求和由此导致的低中性利率状态被称为“长期停滞”。 3. 随着中性利率的下降,它跨越了两个临界点—首先变得小于增长率,然后偶尔会遇到有效下限约束。
低利率时代的财政政策的10条启示

数字银行:「红杉」之下,「地被」之上

图片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不同的生态位形成了一个错落有致、相互依存的结构。 比如,森林中心地带的高大红杉,适应力强的中层橡树,为小型动物提供多样“食宿”的矮灌木层,以及覆盖森林地面的地被植物...... 同样地,在金融领域,各类银行机构也依据其功能和定位,构建了一个稳定而多元的金融生态系统。国有银行如红杉,坚固支撑系统;股份制银行似橡树,带来活力与多样性;城农商行如同灌木,灌溉地方经济;数字银行则像地被植物,填补服务空白、保障生态完整。 图片 近年来,数字银行正以独特的生存策略和发展路径,在金融领域中发挥着“补位”和“探索”的角色,通过科技创新扩大业内服务边际,推动着金融生态的完善和进步。 如果用资产规模衡量,在国内430万亿元的银行业总资产中,一众数字银行加在一起的规模,还不如国有大行们的零头,但一个事物的影响,从来不是只看它的体量,数字银行在金融创新和市场补位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他们资产规模所占的份额。 回首数字银行发展的十年,从第一批民营银行微众、网商出现,到首批国资背景的银行入局,如百信银行、邮惠万家等,数字银行逐渐在金融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以百信银行为例,作为第一家国有控股的数字银行,承载着探索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普惠金融的使命。自成立以来,百信银行不断拓展金融服务边界,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图片 写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金融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去年底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行业要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要书写包括数字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也强调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金融功能性被放在了比盈利性更重要的位置。 要想让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数字金融是银行业一道必答题,也是数字银行的首要课题。 从宏观角度看银行业的发展,商业银行已从1.0传统
数字银行:「红杉」之下,「地被」之上

又是债券投资!南京银行前三季净利增速达9%

图片 图片 这一次还是靠债券投资收益。 对于城商行中的扛把子来说,南京银行在今年三季度延续了“营收和利润的正U型曲线向上延展,成本收入比和不良率的倒U型曲线趋势确立”的发展态势。 10月23日晚,南京银行发布2024年三季度财报。 报告显示,南京银行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85.58亿元,同比增长8.03%;归母净利润166.63亿元,同比增长9.02%;虽然与中期业绩相比,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速不到1%,但增长仍在提速。 非利息净收入189.44 亿元,同比增长19.84%,在营业收入中占比 49.13%;成本收入比 25.32%, 较上年末下降 5.15 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 0.83%,较年初下降 0.07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340.40%,保持了较好的风险抵补能力。 图片 图片 图源:企业预警通 8.03%的营收增长中,金融市场业务的贡献尤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银行在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达到46.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9.7亿元增加了27.1亿元,增幅高达137.27%。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27亿元公允价值变动的增量占南京银行前三季度非利息收入增量(31亿元)近90%,成为南京银行营收增长8.03%的重要推动力。 图片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经济增速放缓、有效信贷需求减弱的大环境下,众多银行纷纷转阵,加大了对金融市场业务的关注,逐步构筑起“对公-零售-金融市场”三足鼎立的业务格局。金融市场业务以其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特点,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收益。通过拓展金融市场业务,银行不仅开辟了传统存贷款业务之外的新收入来源,也提升了整体的盈利能力。同时,该业务有助于银行优化资产和负债配置,降低运营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盈利效率。
又是债券投资!南京银行前三季净利增速达9%

包容性经济制度是国家创造财富的根源

本文内容节选自:阿西莫格鲁《宏观经济学》 10月14日,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MIT教授达龙·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MIT教授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A·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三人共同获得这一奖项,表彰其“对制度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响繁荣的研究”。 阿西莫格鲁是MIT经济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在阿西莫格鲁与戴维·莱布森、约翰·A.李斯特合著的《宏观经济学》(第三版)中,三位经济学家确立了优化、均衡和实证这三个关键概念,用以解释人类的各种行为。优化帮助我们理解个人和企业如何做出最佳选择,均衡展示了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主义则利用数据来检验和支持理论。读完本书,你将发现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学会分析和预测他人的行为,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选择。 在这本书中,还提出了如下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变得像美国或西欧国家那样发达?为什么有着基本相同的地理位置、完全相同的气候,有着同样的病害环境的国家,回采用了迥然不同的经济组织方式? 繁荣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为什么一些国家比其他国家积累了更多的实物资本,投入了更多的人力资本,以及研发和应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毕竟,如果投资于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以及采用尖端技术能够显著提高 GDP,那么世界上所有国家不都希望这样做吗?为什么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变得像美国或西欧国家那样发达? 这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使我们认识到,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的差异只是影响经济表现的直接原因。因为它们虽然将高水平的繁荣与高水平的生产投入相关联,但没有对这些投入的水平为何如此之高做出解释,所以我们称它们为繁荣的直接原因。为了弄清一些国家无法或不愿在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上进行数量不等投入的原因,我们必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因
包容性经济制度是国家创造财富的根源

要让企业的账面上有钱

图片 图片 作者:由曦 什么样的宏观刺激政策能直指问题的要害? 我们认为,是让企业账面上能有钱的政策。 在之前的文章《消失的企业活期存款》中,我们指出,企业是微观经济运行的主体。员工的工资是由企业发的,退休人员的社保是由企业交纳的,一些企业的需求构成了另外一些企业的收入。 所以,如果企业没钱了,裁员、降薪、收缩业务规模等一系列收缩性的操作会接踵而至,如果微观企业都这样做的,会带来宏观上很大的问题。 从9月的金融数据来看,9月末,企业的活期存款余额保守来说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5万亿元(企业活期存款大概是M1-M0的40%),相当于1亿家企业,每家企业账面现金少了2.5万元,1000万家企业,每家企业账面上的钱少了25万元,100万家企业,每家企业账面上的钱少了250万。宏观上通缩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了。 所以,在我们看来,相对于消费端的刺激政策,更有效的是在企业端,那么如何提高企业的活期存款余额呢? 细看企业的收入和支出,不难看出,企业的收入主要是由出售产品和服务而得,企业的支出则主要是由税费、社保、员工工资、职场租赁成本和原材料进货成本所决定。 原材料的进货成本由市场决定,政府很难干预。 所以,国家的财政补贴政策,如果能针对企业支出的其他项目进行,将能直接惠及企业。比如,对雇佣员工的企业提供工资补贴(例如每雇一名员工给企业提供1000元工资补贴);比如减缓企业社保基金的缴纳(疫情期间的缓交政策对很多企业帮助就很大);再比如继续加大给企业减税的力度(例如延续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1%的税点,乃至更大范围的普惠性减税);还有就是给与租用职场的企业场地租赁补贴(比如,按照平米数给予补贴)等等。 如果财政政策沿着这样的路径前进,企业将直接减少当期现金支出,这是对企业是最直接的帮助,也是最公平最普惠的。 应该说,过去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确实也在通过减税降费为企业提供财政支持,但是和目前企业
要让企业的账面上有钱

净利润大增18%!杭州银行有个优秀的金市团队

图片 图片 作者:由曦 炸裂!18.63%! 这竟然是杭州银行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增速。 2024 年10月22日,杭州银行公布了2024年Q3财报。前三季度,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284.94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87%;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 138.70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8.63%。也就在同日,该行公布了中期利润分配方案,拟每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 0.37 元(含税),以目前的股价计算,派息率在2.5%左右。 我们知道,在经济增速下行时,银行普遍面临着息差收窄,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能够做到营收增长的银行已经是凤毛麟角,而营收利润同比双增就更加难了。 图片 图片 杭州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 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 18.63%的增速,即便放到房地产泡沫期间也是很难做到的,杭州银行靠什么呢? 答案是,金融市场。 翻看杭州银行三季度利润表,在营业收入栏目中,2024年1-9月,杭州银行的“投资收益”为59.74亿元,而去年同期是46.71亿元,增加幅度达到惊人的27.89%。在其他项目变化都不大的情况下,金融市场部门获得的投资收益,成为了稳定杭州银行利润的定海神针。 图片 对此,在杭州银行三季报有关“大资管板块”的介绍中,杭州银行还只是颇为“谦虚低调”的表示,投资业务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精准把握市场交易节奏,前三季度收益增长良好;保持交易活跃度。 我们知道,受益于十年期国债利率的不断下行,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迎来了一波长牛的行情,市场普遍预期的是,尽管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下浮动有波折,但是为了刺激经济,让实体经济维持低水平的融资利率,长牛行情依然会持续,一些金融市场业务出色的银行,已经抓住了这波机会。 图片 像我们之前的文章《南京银行的启示》所说过的那样,金融市场发展到今天,一些专业能力较强的金融市场团队,能够在有效信贷资产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交易与投资,扛起了稳
净利润大增18%!杭州银行有个优秀的金市团队

银行保卫净息差的“三板斧”

作者:郭宇轩,看懂经济专栏作家,传播星球APP入驻专家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持续收窄,息差压力显著增大。2024年二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较前期高点下降超过50个基点。 在上市银行2024年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多位银行高管一致认为净息差承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净息差回稳压力不小。” 交行新任行长张宝江在业绩发布会上坦言。“净息差是这几年业绩交流会每次都要谈到的问题。我们每次的结论都是持续承压,今年也仍然面临这样的大环境——净息差还是持续承压。”招行副行长彭家文也在中期业绩会上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鉴于息差收窄的趋势,增加非利息收入便成为了银行维持盈利的必然选择。 把视角转向外资银行,不难发现减少对净息差收入依赖并推动“轻资本”业务模式转型的成功案例。以花旗银行为例,截至2023年,其非利息收入(包括投资银行、财富管理和交易服务的费用)占总营收的比重超过40%,较2020年的33%显著提升,其背后的经验或许对于当下中国银行业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于对于外资银行策略的研究,本文提炼出三条帮助我国银行应对净息差挑战并提高中收规模的措施,以供参考。 提升投行业务专业化水平 重塑部门架构 尽管我国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直接参与证券经营业务,但在债券承销、并购服务等许可范围内的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商业银行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学习外资银行投行业务在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架构变革等方面的发展经验,全面提升投行业务专业化水平,或许能够收获新的增长突破。 花旗银行一直注重培养投资银行领域的专业人才,通过实施一对一的导师指导计划、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以及采用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成功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市场导向型人才。随着二季度市场交易的回暖,花旗银行抓住机遇,引入了更多具有丰富经验的承销专家和技术人才。特别是在增长潜力巨大的亚太地区,花旗银行显著扩大了业务团队的
银行保卫净息差的“三板斧”

消失的企业活期存款

图片 图片 作者:李心平 2.5万亿元! 这可能是2024年9月底,企业活期存款余额相比2023年同期减少的大概额度。 根据公式,M1(狭义货币供给)= M0(流通中的货币)+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也可以理解为财政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的存款。 所以,M1- M0= 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也可以理解为财政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的存款,其中企业活期存款占M1的比重高达 40%以上。 根据央行提供的M1和M0数据简单计算可知 ,2024年9月末,M1-M0的差值为50.64万亿元,与2023年9月相比,这个数据同比下降高达11.02%,M1-M0比去年同期少了6.27万亿元。 以6.27万亿元为基础,按照M1-M0中企业活期存款占比40%计算,保守来说,2024年9月相比去年同期减少的企业存款约为2.5万亿元。 如果你对2.5万亿元没有概念的话,可以看下面的简单匡算: 相当于1亿家企业,平均每家活期存款少了2.5万元; 或者相当于1000万家企业,平均每家企业活期存款少了25万元; 或者还可以相当于100万家企业,每家存款少了250万元 ...... 下面的两幅图说明,这种下降的速度,在今年加速了。 图片 图片 活期存款余额下降,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入不敷出。 企业一旦没钱了,影响会非常大。 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力,员工的工资是靠企业付的,国家的税收也是企业交的(员工的个人所得税,也是在企业给员工的工资中代扣,员工的消费税等,也是来自于其在企业的收入),这还包括社保的缴纳,公积金的缴纳等等。 企业一旦没钱了,影响是连锁性和全局性的。员工就业、员工收入、国家税收、社保缴纳,上下游企业的货款账期,都会受到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所以,裁员、降薪、收缩、乃至破产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因此,如果不止住企业活期存款下滑的趋势,宏观经济的形势
消失的企业活期存款

26年!又见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行

人,很难走出自己的宿命。 银行也是。 注资,扩张,再注资,再扩张..... 这种外延式发展,也许是中国银行业在当下环境中摆脱不了的宿命。 2024年10月12日,在财政部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了下一步财政逆周期调节的方案,特别提到,财政部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蓝佛安透露,这样做将“提升这些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发行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行,在历史上不是第一回了。而除了特别国债之外,对银行其他方式的注资,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此番特别国债再来,说明银行确实在资本金上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其背后则是一个严峻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 历史的注资 上一次特别国债注资,是在1998年。 在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远低于《巴塞尔协议》要求的 8%。为解决这一问题,1998 年财政部发行 30 年期 2700 亿元特别国债,面向四大行定向发行。根据四家银行的风险资产、资本净额、贷款呆账和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确定的特别国债承购数额为:工商银行 850 亿元、农业银行 933 亿元、中国银行 425 亿元、建设银行 492 亿元。 1998 年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行具有积极意义。首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注资直接提升了国有大行的资本充足率,增强了其抗风险能力,防范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其次,为国有大行的商业化改革奠定了基础,为后续股份制改革及上市创造条件。同时,国有大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支柱,在注资后实力增强,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但是,任何硬币都有它的另一面。当时的注资方式是央行先定向降准释放四大行资金,四大行再购入特别国债,财政部最后将资金注入四大行。这种操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央行帮助下财政发债银行买、银行自己为自己注资,有观点认为这并未在实际上增强银行的损失化解能力。与
26年!又见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行

张斌、朱鹤:宽松货币政策成为应对经济困局的重要手段

本文内容节选自张斌/朱鹤新作《增长奇迹之后》,经编辑整理。 2024年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情况。会上,金融监管机构的领导强调了货币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和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宣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以增强其调控能力。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与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研究员朱鹤合著的新书《增长奇迹之后:总需求管理与结构改革》深刻探讨了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和中国实践。 他们认为,宽松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增加流动性、调整风险溢价、优化资产负债表和促进货币贬值,有效对抗经济下行。 为寻找应对经济增长放缓和需求疲软的有效策略,我们精心提炼了张斌和朱鹤在《增长奇迹之后》中关于货币政策和公共支出的深刻见解,旨在深化对这些经济工具重要性及其实施难点的认识,激发新的思考。 即便核心CPI持续低于1%,仍沿用“稳健货币政策” 近年来的实践中,我国对货币政策的使用非常谨慎,即便在核心CPI连续多年低于1%、经济增速明显低于潜在增速的环境下,还是沿用了 “稳健货币政策” 的表述。 宽松货币政策的顾虑有多个方面,既包括美联储加息背景下给人民币汇率和跨境资本流动带来进一步的压力,也包括对宽松货币政策作用的怀疑担心。 这些怀疑和担心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预期减弱、 疫情冲击和供给冲击的环境下,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可能有限; 二是货币当局小幅调整了政策利率,降低了贷款利率,但是经济景气程度没有明显回升; 三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财政政策见效更快,中国应该首先考虑财政政策; 四是宽松货币政策会带来副作用,比如刺激资产价格泡沫、恶化收入和财富分配、阻碍市场自发的优胜劣汰和催生僵尸企业等。 学术界长期以来也对宽松货币政策持怀疑态度。 古典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学派相信市场具备充分的自发修复能力,否定货币政策的作用。在他们看来,市场参
张斌、朱鹤:宽松货币政策成为应对经济困局的重要手段

银行IT部门之变变变:从边缘到核心,再到何方?

作者:苏文力,看懂经济专栏作家,曾供职于阳光保险、中国工商银行,传播星球APP专家 银行IT部门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行业中一直有争论。 最近,一家银行的IT部门领导,就未来IT部门在公司内地位的变化趋势,征询我的看法。想想这真是个非常好的问题,还有点哲学的意味。其本质是在探索IT部门的身份角色、历史演变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围绕 IT 部门在公司内地位的变化展开讨论。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探讨这个问题,我将先从银行IT部门名称的变化说起。 大学毕业后,入职到刚成立的中国工商银行科技部。那时候国家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估计部门名称以此有关。定位于用科技手段提升业务处理效率。部门设置有综合处、机具处、设备处和系统应用处,总共也就二十多人。 印象中部门对行里的价值贡献很有限,没太多话语权。貌似可有可无的样子。平常没有业务部门主动来找,更多是我们出去求人。从行里要钱要政策,请业务部门参与到项目的需求设计工作中来。 随着部门工作的不断推进,逐渐体现出了一定的价值作用和发展潜力。那时候经济飞速发展,业务量急剧膨胀,仅仅依靠增加员工数量,根本就无济于事。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要借助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 当IT应用的商业价值得到证实,行里对我们也就格外重视起来。经费上予以保证,组织上进行扩编。行领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我们加快银行业务电子化的步伐。大家充满了干劲,各方面工作蒸蒸日上。 当我们感觉特好时,行里毫无征兆的将部门名称调整为技术保障部。部里同事都很有意见,认为这个名字没有充分体现部门应有的身份定位。相对比较受局限和被动,有低人一等的感觉,缺少了曾经第一生产力的霸气。 当年咱年少轻狂,还去找部门领导理论。可领导也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刚好有机会见到主管行领导,就没轻没重的提意见。行领导立马变脸,批评我认识不到位。指出改名字的目的,就是想让我们做好技术
银行IT部门之变变变:从边缘到核心,再到何方?

银联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大事”

新中国成立75周年,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齐头并进,带动跨境支付需求快速增长。作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领先国际卡组织,银联积极践行“支付为民”理念、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打造兼容共生、协同发展的跨境支付生态,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国庆节前夕,银联国际宣布东帝汶首次发行银联卡。至此,银联卡已在全球183国家和地区广泛受理、在84个国家和地区大规模发行,其中境外发行规模接近2.5亿张。作为中国支付行业的“名片”,银联卡国际化底色愈加鲜明。 立体化受理网络 满足多元跨境需求 出国旅游、国际教育、数字游民……随着国人脚步越走越远,银联卡国际化道路也越走越宽。目前,全球主要目的地基本全部开通支持银联卡,其中99个国家和地区还支持银联二维码和手机闪付。 “十一”出境游高峰来临之际,银联国际与澳大利亚旅游局在悉尼达成合作,共同提升到访银联卡持卡人支付体验。这也是继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南非、泰国等地后,又一与银联达成合作的旅游局,凸显出支付这件“关键小事”在国际旅游产业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作为中国出境游青睐的支付品牌,银联近年来结合游客消费趋势,不断深化“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类场景支付体验。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银联还联合上万家境外商户门店,在中国港澳、日韩、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优惠折扣、银行返现、汇率优惠等各类“福利”。 此外,银联国际还针对留学生、商务人士和海淘客群等各类群体差异化的跨境消费需求,针对性完善支付服务。目前,银联受理网络基本覆盖了境外主要留学生目的地国,超5000所学校支持银联卡或银联钱包支付学费。境外2200万家线上商户支持银联卡在线支付,其中包括海淘客群熟悉的亚马逊、Shopee等境外知名电商平台。 本地化业务纵深推进 服务全球客群 随着China Travel走红网络,“打卡中国”成为国际游客热门选择。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
银联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大事”

黄金市场仍处于上升通道之中

文 蒋舒 近期,黄金价格持续攀升,迭创新高。 面对如此强劲的涨势,投资者或许既兴奋又困惑:黄金的上涨动能还能持续多久?现在是否是入场的最佳时机? 如果想要理清上面的问题,必须对黄金的基本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理清这些问题,判断黄金走势就有了一个框架,也就摆脱了人云亦云。因此,相对于黄金价格走势判断,分析黄金的框架更有价值。 黄金价格上涨的两个维度 黄金价格上涨的动因分析需从两个时间维度深入探讨。 首先,从长期视角审视,黄金作为投资品,其定价机制应跨越数年乃至数十年。自1973年黄金与美元脱钩以来,尽管金价历经波动,但每一轮牛市的高点与熊市的低点均较前一周期有所抬升,整体价格中枢持续上移,体现了黄金的保值特性。 1980至2024年金价一览表走势图 但黄金的保值性并非意味着其价格无波动,自1973年至今,国际黄金市场已历经四轮显著的牛市与三轮熊市交替,说明黄金同样遵循市场规律,存在牛熊转换。 转至短期视角,即关注年内、季度或月度金价走势时,则需聚焦于美元及美元实际利率的变动。历史数据显示,这两个变量与黄金价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至于今年3月以来黄金价格持续攀升并屡创新高的现象,其背后原因在于美联储政策转向带来的美元及美元实际利率下行趋势,这一变化为黄金价格的上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0天国际黄金价格实时走势图 黄金与美元存在反比关系 美联储降息影响金价走高,这一现象的核心在于美元实际利率与金价之间存在的反比关系。 在探索黄金价格波动的规律时,投资者和研究者们发现,尽管尝试将各种经济变量(如CPI、货币供给、股票指数等)与黄金价格进行历史数据回溯,但能够形成明确相关性的关键变量主要集中在美元和美元实际利率上。 从逻辑层面分析,黄金与美元在某种程度上都在争夺全球信用的本位地位。同时,由于黄金本身不产生利息,持有实物黄金存在财务成本。当美元实际利率上升时,持有黄金的成本相应增加
黄金市场仍处于上升通道之中

金城银行参与建设 全国首个反诈主题运动公园亮相天津

9月23日,全国首个反诈主题运动公园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泰达第二体育场揭牌落成。该公园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滨海新区政法委、滨海新区公安局指导,金城银行联合泰达街道共同打造,将反诈宣传与原有景观及运动设施相融合,让市民群众在运动健身的同时沉浸式学习反诈知识,成为了开展反诈教育,提升全民反诈意识的重要场所和平台。 “网红体育场”变身反诈公园 泰达街道地处滨海新区核心区,经济体量大,金融活动丰富,辖区企事业职工和居民群众容易成为犯罪分子诈骗的目标。为进一步提升周边居民的反诈意识,金城银行联合泰达街道一同对“网红体育场”泰达第二体育场进行了改造,在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及运动设施的前提下,为其注入了大量的反诈元素。 “动起来,让诈骗无处遁形”“一天之计在于晨,反诈乒乓提提神”“投篮要准,防骗要稳”……在公园各区域,分布着百余个形象易懂,寓教于乐的反诈标语,只要市民群众到公园里散步、运动、休闲,就能看到、学到,从而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 “我们每天早上都会来跑步锻炼,一边跑一边还可以学学反诈知识,一举两得。”看着运动场新增的反诈宣传设施,家住附近的居民刘女士说道,相比较传统的反诈宣传方式,公园能够将反诈宣传与日常运动相结合,更接“地气”,我们接受起来也更直观。 “通过反诈与运动的有效融合,可以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天津经开区党委常委、泰达街道工委书记吴鹏表示,在这个公园里,反诈标语已经与运动设施完美融合,多形式的阵地宣传也已经全面铺开,正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开反诈宣传和知识普及。无论是篮球场、足球场周围的反诈标语,还是跑道旁的反诈镭射灯,都力图让反诈宣传入眼入脑入心,让市民在公园运动锻炼时,不经意间就能学到反诈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反诈意识。 在滨海新区政法委副书记秦秀敏看来,反诈主题运动公园的建设落地,既体现了在党建引领下,社会力量参与共建,激发活力的良性局面,又切
金城银行参与建设 全国首个反诈主题运动公园亮相天津

支付宝为什么开始推NFC了?

图片 图片 作者:丁炜,系银行从业人士 “碰一下”——支付宝再次开始使用用户补贴推广自己的新一代支付工具,自2018年央行调整静态码收款限额以来,沉寂许久的支付市场断网正迎来新一轮战争。 “碰一下”是支付宝在9月推广的收款终端,大小约相当于两部智能手机,“碰一下”主要通过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进行支付。用户使用的智能手机需支持NFC功能,解锁手机靠近收款终端后即可完成支付(安卓用户、IOS设备需确认“打开”完成操作),实际体验看整个流程完成在2-3秒内,相较于扫码支付(通常在10秒左右),速度优势明显。 图片 二维码与NFC之争 NFC支付本身并不新奇,使用银行IC卡贴近收单POS机支付的NFC卡支付方式已普及多年。日常生活中,使用智能手机的NFC模块模拟交通卡、门禁卡等识别卡介质替代实体卡片,则是较为普遍的做法。欧美各国由于刷卡支付推广较早、普及率较高,商超普遍配备了支持卡NFC支付的终端,因此也将依托智能手机等设备的NFC支付作为推广移动支付的首选。在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方兴未艾之际,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因为B端支持NFC的终端普及率很低(基本只有配备POS机的机构),以及C端用户智能手机不配备NFC模块,选择了成本更低、更易推广的二维码支付作为首要推广渠道,自此之后,二维码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支付普及率已达86%,居全球第一。 相较二维码支付,NFC支付速度更快,同时NFC支持在设备离线(断网)情况下进行。此外,由于低功耗NFC芯片模块所需的电力相当小,在主动模式下还会吸收NFC系统定义读取端发送的载波能量,因此内置NFC模块的手机即使在关机状态下其NFC功能也可利用电池内剩余的极低电量继续工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手机关机后,仍可以支持刷公交卡、门禁卡的NFC功能。 既然
支付宝为什么开始推NFC了?

招商银行的三个坚持

图片 图片 作者:郭宇轩,看懂经济专栏作家,传播星球APP入驻专家 看一家银行的好坏,不仅要看它顺境时的高光,更要看它逆境时的坚持。 是谓,“一以贯之”。 有了这种“一以贯之”,才有穿越周期的底气,才能给投资者带来持续的回报。 作为股份制银行的优等生,招商银行一直在镁光等下,让我们从最新发布的财报入手,来对招行上半年的表现做一个“阅读理解”。 我们总结为三个坚持,一、坚持客户第一的价值银行主张,二、坚持四大板块协同并进的发展策略,三、坚持降低风险成本的经营方针。 从财报数据来看,招行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图片 坚持客户第一的价值主张 客户是银行的价值之源。 越在困难的时候,越能看出一家银行是否坚持客户第一的价值主张。 2024年上半年,招行财富管理业务面临挑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83.28亿元,同比下滑18.61%。其中,受“报行合一”定价政策的影响,招行代理保险收入39.50亿元,同比下降57.34%。虽然代销理财业务收入增长势头良好,在规模增长以及产品结构优化双重因素的驱动下同比增长40.39%,但却也难以扭转整体非息收入的下滑趋势。 面对中收“困境”,招行并未急于通过增加基金代销收入来弥补中间业务收入的不足,而是着眼于长远发展,进一步推广“减利让费”的政策。 在近期举办的“2024财富合作伙伴论坛”上,招行公开宣布,将实施零售代销公募基金买入费率全面一折起的优惠政策。作为股份大行,招行在业内率先削减代销基金申购费率的做法,确实让广大投资者实实在在地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购买优惠,分享到了金融服务普惠性的红利。 因为招行明白,只有坚定不移贯彻“价值银行”路线,从“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用对投资者的真心真情拓宽长尾客户增量,形成规模效应,才能真正做大做强财富管理业务。 招行的另一点着眼长远的“自我革新”在于持续加大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全方面推动由“线上招行
招商银行的三个坚持

为什么宇宙行要强化创新管理?

作者|苏文力 看懂经济专栏作家,曾供职于阳光保险、中国工商银行(TA已经入驻传播星球APP) 数字化转型的今天,大量工作围绕着创新而进行。观察大多数金融企业,却并未在创新管理方面下功夫。这就如同想要企业取得更多效益,却不愿意实施科学管理一样,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在宇宙行的一段创新管理实践。 当时,通过设立专门的创新管理部门、组建创新队伍、成立产品创新管理委员会、配套资源和制定管理流程、开展创新评估以及推动创新文化等动作,一系列创新管理工作得以有序展开,这使得宇宙行的创新能力和效率得到提高,打造出了一套创新管理的体系。 然而今天,很多银行在创新管理上依然还是空白。没有创新管理的创新,就是“靠天吃饭”。 创新需要有效的管理 十多年前,老东家在业务和技术上均取得了质的突破,基本赶上了国际先进银行的水平。在国内银行业中占据了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也带来了副作用,能够学习借鉴的国外先进经验变得越来越少了。 创新进入到了无人区,我们从原来的追赶者变成了探索者。虽然结合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做了不少创新尝试,但大多效果平平,无法形成优势壁垒。眼瞧着其他银行在快速缩小差距。 针对此徘徊不前的局面,安排做了一些研究,结论是需求的质量管理出了问题。找机会跟行领导当面谈了自己的想法,建议成立专职队伍负责需求编写。领导听后,表示会认真予以考虑。 很快行里就有了动作。不过不是设想中的建立需求编写队伍,而是新成立了产品创新管理部。职责不仅包括业务需求的编写,还要负责把行里的产品创新工作抓上去。我也被安排参与到该部门的组建工作中。 对于这波操作,一开始有点吃惊,也不太理解,甚至觉着有点小题大做。直到在部门成立的会上,从行领导的讲话中才搞明白,之所以如此安排,是经营战略的需要。不得不承认是咱格局小了。 其实行里领导早已敏锐意识到,创新在未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必须实施创新战略。而现有创
为什么宇宙行要强化创新管理?

银行之“变”

图片 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银行,有什么共同特质? 在揭晓答案之前,不妨先关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一组数据。 2024年上半年,银行业累计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4%,增速再放缓。净息差也未能幸免,同比下降19BP至1.54%。 即便如此,仍有多家银行的净利润保持增长,展现出稳健的经营态势。 如兴业、中信、南京、平安、浦发等银行,净利润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长。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兴业银行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回正,锚定价值银行目标持续提升“五大核心能力”初见成效。 从各家财报可知,股份制银行过去的高收益资产匹配高成本负债的经营方式已经难以为继。银行业正通过降本增效、拓宽创收渠道等更多方式,应对经济、监管环境和客户需求的转变。 那么,究竟该如何转型? 大家不约而同,都在打造一张健康、干净、有韧性的资产负债表。 正如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所说,良好的资产负债表是穿越周期的关键。面对“低利率、低息差”环境,需要对经营策略做适当调整,推动资产负债重构再提升,从“高收益资产+高成本负债”的组合,转向“低成本负债+稳收益资产”的组合,通过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做强负债、做优资产、做大中收,并获取综合效益。 这就是银行之变! 图片 做强负债 在经济周期风口押注,靠高风险偏好取得估值溢价的银行,注定不能“独秀于林”。 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曾有多家银行快速扩张“表外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等复杂操作将风险隐藏,最终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脆弱性。危机后,西方银行如摩根大通开始重新审视和调整了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当前,在经济下行阶段,想要维持经营稳健,关键也是要降低风险偏好。在资产端收益率承压的情况下,只有把负债做实了,才能够保持稳定的息差。 如何做实负债? 一方面是,“稳规模”“降成本”。 中信银行提出,以量补价是懒路,以价补量是险路,要追求高质量的增长,只有量价平衡才是出
银行之“变”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