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加油
2019-07-21
学习了
@爱上趋势股:
机构“抱团”启示录:学学机构怎么炒股!(1)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1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993900965,"tweetId":"993900965","gmtCreate":1563670857557,"gmtModify":1704705821825,"author":{"id":3486415149794976,"idStr":"3486415149794976","authorId":3486415149794976,"authorIdStr":"3486415149794976","name":"胖胖加油","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0,"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n 学习了</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n 学习了</body></html>","text":"学习了","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993900965","repostId":999723973,"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999723973,"tweetId":"999723973","gmtCreate":1563526786091,"gmtModify":1704705649907,"author":{"id":3502860692623653,"idStr":"3502860692623653","authorId":3502860692623653,"authorIdStr":"3502860692623653","name":"爱上趋势股","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7f4521614b0cae62aff9fa7fa80fa77","vip":2,"userType":2,"introduction":"公众号:爱上趋势股","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currentWearingBadge":{"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2","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资深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10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063fb68ea29c9ae6858c58630e182d5","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96c699a93be4214d4b49aea6a5a5d1a4","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35b0e542a9ff77046ed69ef602bc105d","redirectLinkEnabled":0,"hasAllocated":1,"isWearing":1,"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1.12.18","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41441,"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themeId":"773504017f40482f84209368b57d8b75","categoryId":"c5e97d7d927343c9a5b039f63562a2e0","name":"每人分享一个财经故事","type":0,"rnLink":"https://laohu8.com/RN?name=RNTheme&page=/theme/detail&rndata={\"themeId\":773504017f40482f84209368b57d8b75}&rnconfig={\"headerBarHidden\": true}","description":"欢迎虎友分享那些大家不知道的人物传记、无用但有趣的财经故事~","image":"https://static.tigerbbs.com/609d5fd1d7867a496957392afd8e91f8"}],"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1798377868e4cf976cbb2728a73cde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85927e17b0150698b0494df0fe24b0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60bd6b1e9702dd3f7dac0d2dbe3c55c"},{"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126c9673de766646f96653d6757ffe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e46af740c0e02077994656a4d53645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1bd619ce1fb9eed8cee9e52b825d7ea"},{"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982cc2a99781709da74d1738463ea0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361f9d0bc7b827632ac726c8f4abe5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2536892b7184d41f9625e07f6bd091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5ecdeeb40090a9aa6534d5f7090234f"},{"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7f4fca63f034da12d018276a742dd8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69bea6152d05a89688c113aba98346f"},{"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0fc424962046cf925292bf7b7056741"}],"cover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1798377868e4cf976cbb2728a73cde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85927e17b0150698b0494df0fe24b0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60bd6b1e9702dd3f7dac0d2dbe3c55c"}],"title":"机构“抱团”启示录:学学机构怎么炒股!(1)","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今天看了一篇招商证券的研报,<span>张夏先生写的文章《“抱团”启示录:那些年我们抱过的团》,非常精彩,趋势哥分享给大家,长文周末慢慢看!</span></p> <p><span style=\"color:rgba(255,60,0,1);\">让我们揭开机构什么的面纱,好好研究一下,机构是如何炒股的!</span></p> <p>(由于篇幅太长,为了提升阅读体验,进行了编辑和配图,今天是第一篇)<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69bea6152d05a89688c113aba98346f\"><span><b>一、“抱团” 现象的出现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b></span></p> <p><span>在 A 股市场上,基本有两大类投资者,一类是以个人投资者的散户群体,做出买入卖出 的决策理由五花八门;另一类是以</span><b><span>公募、保险、私募机构</span></b><span>为主的</span><b><span>机构投资者</span></b><span>,这些机构投资者有着相似的投资决策框架和相似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span></p> <p><span><b>1、定期考核机制</b></span></p> <p><span>国内的</span><b><span>产品管理人</span></b><span>都有定期考核机制,无论是绝对收益(和一个固定的业绩基准比较) 或者是相对收益(对市场指数进行比较)。</span></p> <p><span>而且,国内产品管理人面临的投资环境比巴 菲特困难太多——</span><b><span>最短的三个月,最长三年就必须交出一份答卷</span></b><span>。</span></p> <p><span>这种定期考核机制, 是机构抱团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spa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2536892b7184d41f9625e07f6bd0914\"><span>如果一个行业表现持续好,你没有买入这个行业,在定期的考核的时候,就会遭遇 灵魂之问——</span><b><span>“你为什么没有?”“你为什么没重仓?”</span></b><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982cc2a99781709da74d1738463ea06\">到最后,<b>表现最好的那个行业被持 仓越来越重,泡沫破灭。</b></p> <p><span><b>2、真·价值投资</b></span></p> <p><span>巴菲特被封为“价值投资”的典范,但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与本文所指的价值投资 大相径庭,</span><b><span>巴菲特由于其公司无短期业绩考核,极低的融资成本</span></b><span>,所以可以长期持有高 ROE 高分红的股票, 本质上更类似套利。</span></p> <p><span>不过很遗憾的是,这种“价值投资”对于国 内机构投资者只是理论是上的存在。</span></p> <p><span>为什么要加一个“真”,</span><b><span>因为国内机构投资者整体是最看重业绩的</span></b><span>,对业绩和价值的看 重可能要远超巴菲特。 </span></p> <p><span>通常要算清楚每一个季度的业绩,一个上市公司一个季度业绩稍 微低预期,都要考虑减持。 因为就算你相信这只是短期的,但是你仍然要担心别的投资 者会无情的抛弃,导致股价出现明显的回调, 为本季度的考核蒙上阴影。</span><i><span>(这就是公告业绩低于预期后,股价大跌的原因,机构砸的)</span></i></p> <p><span>因此,在真·价值投资的思路下,</span><b><span> 业绩持续表现优秀的板块必然会被集中持有。</span></b><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126c9673de766646f96653d6757ffe3\"><span><b>3、排名机制</b></span></p> <p><span>不管你是公募还是私募还是保险,不管你是相对还是绝对,只要你有公开业绩,那么就 一定会有人给你每年排名,甚至季度排名,每月排名。而渠道在进行营销和推广时,毫 不犹豫的把资源倾向给排名最高的产品管理人。而规模又是机构投资者的最重要的指标 指标之一。这种排名机制和高考类似,做最好的自己并不足够,</span><b><span>必须要在争取行业内尽 可能高的排名。</span></b></p> <p><span>这种排名机制之下,你必须争取买的每一个股票都要比其他股票尽可能的好。当然,股 价背后最重要的是业绩。</span></p> <p><span><b>因此,在相同的机制下,大家买入的就是业绩增速最高的行业。 </b></spa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e46af740c0e02077994656a4d536457\"><span><b>4、产品发行(分配)机制</b></span></p> <p><span>当一类型的基金产品能够连续两年排名靠前,那么第三年第四年, 产品管理人可以被作 为重点营销的对象,</span><b><span>发行新产品或者管理更大规模的存量产品。</span></b></p> <p><span>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非常 有意思的机制,为了保持持仓风格的稳定性新产品的最佳选择就是——</span><b><span>买入原来产品的持仓。</span></b></p> <p><span>那么就会形成正反馈:</span></p> <p><span>业绩好——认购新、老产品——买入原持仓——业绩更好——发行更多的产 品</span></p> <p>这种机制后面简称为<b>“抱团-申购”正反馈</b>,这种机制导致抱团的板块的最后一波上涨,多数 情况下会出现估值溢价,而这一波往往就是抱团中策略最涨幅最大的一波。<i>(最后一波疯狂拉升,然后泡沫破灭)</i></p> <h3><span>以上四个特点,就是机构投资的主要特征,也是产生“抱团”现象的根本原因,接下来是</span><b><span>机构历史上4次大抱团的回顾</span></b><span>。</spa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5ecdeeb40090a9aa6534d5f7090234f\"><span style=\"color:rgba(255,59,0,1);\"><b>第一次抱团:金融的黄金时代</b></span></h3> <ul> \n <li><b>持续时间——</b><b><span>2007第一季度到-2010及三季度,历时3年零9个月。</span></b></li> \n</ul> <p><span style=\"color:rgba(255,59,0,1);\"><b>1、起因——货币增速的高企</b></span></p> <p><span>回顾中国的货币投放历史, 最让人惊心动魄莫过于 2006 年开始的“热钱” 涌入和 2009 年的“四万亿”。</span></p> <p><span>2005 年 7 月 21 日,央行宣布,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 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开启了近 10 年的升值历程,热 钱开始大量涌入中国。</spa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361f9d0bc7b827632ac726c8f4abe59\"><span>另外一方面,随着中国加入 WTO,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加速向中国转移,带来大量的国 外投资。每一美元外汇流入,最后都变成央行的储 备资产,央行对等投放相应的基础货币。因此,流入多少美元,最后就派生出了汇率× 外汇占款数量规模的基础货币。</spa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0fc424962046cf925292bf7b7056741\"><i><span>(市场瞬间变得钱多起来)</span></i></p> <p><span>2005-2008 年,是有数据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最快的阶段。</span></p> <p><span>相应的,由于投资需求旺盛,在基础货币基础上,信贷和广义货币被以更高的速度派生出来。</span></p> <p><span>伴随这信贷扩张,以及股票市场的大牛市,</span><b><span>金融板块业绩增速在 2006-2007 年实现了 翻倍增长, 2006-2008 年,金融板块业绩要明显好于上市公司整体。</span></b></p> <p><span>后来,投资者逐渐总结出规律,</span><span style=\"color:rgba(255,59,0,1);\"><b>就是金融宽松先买金融</b></span><span style=\"color:rgba(255,59,0,1);\">。</span></p> <p>... ...</p> <p><span style=\"color:rgba(255,60,0,1);\"><b>2、抱团金融——那些年真正的成长股</b></span></p> <p><span>2006 年, 随着金融大幅扩张,非银金融以 300%的涨幅领涨所有板块,其次是银行, 那些年,银行和券商都是炙手可热的成长股。金融板块在 2006 年的大涨坚定了机构持 仓的信念,公募基金在 2006 年年底对金融板块的持仓高达 40%。</span></p> <p><span>业绩高增长让公募基金坚定的持有金融板块, 2007 年持续保持在 40%以上,到 2007 年三季度,也就是上证指数冲 6000 点的那个季度,公募基金对金融板块配置最高达到 48%。</span></p> <p><span>2006 年指数的大涨也让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关注度大幅提升,</span><b><span>前文中提到的正反馈开 始第一次发挥威力。</span></b></p> <p><span> 2006 年 12 月, 单只主动偏股基金发行募集规模达到 419 亿,创下了历史记录,这个规模至今也没有被 打破。2007 年公募基金迎来了大爆发, 2007 年股票和混合基金的规模达到近两万亿份, 是 2006 年底的近四倍。</span></p> <p>... ...</p> <p><span style=\"color:rgba(255,59,0,1);\"><b>3、疯狂 530——“抱团-申购” 正反馈第一次显现威力</b></span></p> <p><span>到 2007 年 5 月 29 日,上涨指数已经从 2005 年 6 月的 998 点,持续上涨两年至 4335 点,涨了近 4 倍,已经有些泡沫化的迹象;</span></p> <p><span>虽然 2007 年上半年市场大涨, 但公募基金并不如意, </span><b><span>因为上半年重仓的银行排名倒数第一,非银倒数第四。</span></b></p> <p><span>和后来的多次抱团出现的情况类 似,有很多人认为抱团是不是该终结了。 但是和每一次抱团一样,前几次犹疑总是更好 的加仓机会,开始的动摇是为了更紧的抱团,</span><b><span>一次又一次下车、后悔、又上车,不断坚 定持股信念,形成最坚定的抱团,并迎来最后的泡沫化。</span></b></p> <p><span>2007 年 5 月 30 日, A 股历史上著名的 530 事件发生:</span></p> <p><b><span> 财政部决定将 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 1‰调整为 3‰。</span></b></p> <p><span>从 5 月 30 日开始,指数跳空低开,连跌 4 天半,从 4335 点最低跌到 3404 点, 4 天半时间跌去了近 1000 点,相当于一次小型股灾。</span></p> <p><span>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那是一次痛苦的调整,但是,对于 2007 年上半年发行的 6000 亿偏股型基金来说,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建仓机会。</span></p> <p><span>从 2007 年 6 月 5 日中午开始,市场开始反弹,新增资金继续加仓金融,金融板块一改 颓势,携手周期加速上攻,最终,到 2007 年 10 月见顶之时,排名分列第三第四。而 存量资金也继续转战金融,对金融地产板块的配置一度高达 48%。</span></p> <p><span>于是 530 之后,很 多行业已经不怎么涨了,出现金融周期独秀的局面。</span><b><span>至 2007 年 10 月 16 日,在金融板 块带领下上涨指数定格在 6124 点。</span></b></p> <p><span>而 2007 年,一个概念横空出世——A 股“黄金十年”,称为当时泡沫化估值的一个注脚。</span></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7f4fca63f034da12d018276a742dd84\">... ...</p> <p><span style=\"color:rgba(255,60,0,1);\"><b>4、“四万亿” 与最后的抱团</b></span></p> <p><span>2008 年金融危机,金融板块受伤巨大,非银金融全年下 跌 68%,实现了</span><b><span>“膝盖斩”</span></b><span>,不可谓不惨。</span></p> <p><span>下跌过程中,自然有投资者要动了减仓的念头,到 2008 年底,公募基金对金融板块的 配置较 2007 年最高点下降了 14 个百分点。</span></p> <p><span>正当对金融板块的抱团要全面瓦解时,</span><b><span> 2008 年 11 月,“四万亿” 投资计划横空出世; 这么多项目要投,那必然是金融和信贷的再一次扩张。</span></b><i><span>(金融宽松买金融)</span></i><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60bd6b1e9702dd3f7dac0d2dbe3c55c\"><span>2009年一季度开始,社融和 M2 增速再一次井喷,到2009年 7 月, M2 增速达到29.7%, 可谓是后无来者。</span></p> <p><b><span>“社融起,金融兴”</span></b><span>,将要瓦解的金融抱团再一次迅速集结,到 2009 年一季度,对金融板块的配置再次回到 48%,并到 2009 年三季度达到创纪录的 49%。 </span></p> <p><span>非银金融和银行在自 2009 年初至 8 月上证指数见顶,</span><b><span>分别上涨 131%和 114%</span></b><span>,再次跑赢了指数。</span></p> <p><span>2009 年三季度,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前 十大重仓股中,有六只银行、一只保险,其他三个非金融股分别是中兴通讯、贵州茅台 和中国建筑。</span></p> <p>... ...</p> <p><span style=\"color:rgba(255,60,0,1);\"><b>5、金融的美好时代抱团瓦解</b></span></p> <p><span>2009 年三季度是公募基金对金融板块持仓坚定不移,并使得当时有很多投资者相信: </span><b><span>为什么要研究股票,买银行券商就好了啊。</span></b></p> <p><span>但是,这种坚定的信念背后,一股新生的力 量开始崛起。并对后来十年的投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span><b><span>那就是以白酒家电为代表的大消 费。</span></b><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1bd619ce1fb9eed8cee9e52b825d7ea\"><span>我们前面提到了,机构投资者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span><b><span>永远要寻找业绩增速最快的板块</span></b><span>, 2006-2009 信贷和货币飙涨的年代,金融板块毫无疑问就是业绩整体最优秀的板块。</span></p> <p><span> 虽 然周期也可以相抗衡,但是确定是波动太大。</span></p> <p><span>2006-2008 年的白酒,虽然已经开始显露峥嵘,但算不上特别起眼的板块,那时候的除 了茅台外,其他消费股远远没有现在这么万众瞩目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span></p> <p><span>但是, 2009 年意外发生了:</span></p> <blockquote> <span> </span> <b><span>2010 年一季度发布 2009 年年报的时候,投资者惊讶的发 现, 消费板块中食品饮料业绩增速达到 88%,远高于金融板块的业绩增速。</span></b> \n</blockquote> <p><span>虽然全年 中证金融和食品饮料涨幅差不多,但是显然,金融板块主要靠估值提升,而食品饮料则 是实打实的业绩。</span></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85927e17b0150698b0494df0fe24b03\"></p> <p><span>2010 年一季度,投 资者开始意识到事情已经开起变化。</span></p> <p><span>金融板块尤其是银行已经没有业绩弹性了。这种认识 一直持续到今天,导致金融板块的估值中枢一直震荡下行,大家再不愿意太重仓持有金 融板块,而是赚一波估值的钱就跑。</span></p> <p><span>2010 年 4 月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情况发生,那就是 4 月中旬公布的前三月新增社融 增速为-4.3%,为 2005 年三季度之后首次转负。</span></p> <p><b><span>“社融起,金融兴”的后半句是“社融 落,金融挫”</span></b><span>,后半句话成为金融抱团瓦解的另外一个原因。</span></p> <p><span>2010 年二季度开始,金融的抱团瓦解, 接下来一年半,让我们见识了抱团崩坍的结果:</span></p> <blockquote> <b><span>自 2010 年 4 月中旬开始,到 2011 年 7 月中旬,金融指数整体下跌了 20%,而同期 剔除金融的指数居然还上涨了 2%。到 11 年 9 月底,金融指数跌幅已经超过了 30%</span></b> \n</blockquote> <p><span>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虽然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但与人群方向逆向而行更要三思。</span></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1798377868e4cf976cbb2728a73cde6\"></p> <p>... ...</p> <p>完。</p> <p><b>下一期预告:</b><span style=\"color:rgba(255,59,0,1);\">第一次大消费抱团,同样历时3年零9个月,却是更精彩的演绎!</span></p> <p>下周更新,敬请期待,喜欢的请多多留言支持一下!谢谢!</p> <p><b><span>免责声明:</span></b><span>以上非荐股,仅供复盘交流、讨论。</span></p> <p><span>$(01810)$$(00700)$$(TSLA)$$(BABA)$$(AAPL)$ </span></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今天看了一篇招商证券的研报,<span>张夏先生写的文章《“抱团”启示录:那些年我们抱过的团》,非常精彩,趋势哥分享给大家,长文周末慢慢看!</span></p> <p><span style=\"color:rgba(255,60,0,1);\">让我们揭开机构什么的面纱,好好研究一下,机构是如何炒股的!</span></p> <p>(由于篇幅太长,为了提升阅读体验,进行了编辑和配图,今天是第一篇)<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69bea6152d05a89688c113aba98346f\"><span><b>一、“抱团” 现象的出现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b></span></p> <p><span>在 A 股市场上,基本有两大类投资者,一类是以个人投资者的散户群体,做出买入卖出 的决策理由五花八门;另一类是以</span><b><span>公募、保险、私募机构</span></b><span>为主的</span><b><span>机构投资者</span></b><span>,这些机构投资者有着相似的投资决策框架和相似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span></p> <p><span><b>1、定期考核机制</b></span></p> <p><span>国内的</span><b><span>产品管理人</span></b><span>都有定期考核机制,无论是绝对收益(和一个固定的业绩基准比较) 或者是相对收益(对市场指数进行比较)。</span></p> <p><span>而且,国内产品管理人面临的投资环境比巴 菲特困难太多——</span><b><span>最短的三个月,最长三年就必须交出一份答卷</span></b><span>。</span></p> <p><span>这种定期考核机制, 是机构抱团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spa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2536892b7184d41f9625e07f6bd0914\"><span>如果一个行业表现持续好,你没有买入这个行业,在定期的考核的时候,就会遭遇 灵魂之问——</span><b><span>“你为什么没有?”“你为什么没重仓?”</span></b><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982cc2a99781709da74d1738463ea06\">到最后,<b>表现最好的那个行业被持 仓越来越重,泡沫破灭。</b></p> <p><span><b>2、真·价值投资</b></span></p> <p><span>巴菲特被封为“价值投资”的典范,但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与本文所指的价值投资 大相径庭,</span><b><span>巴菲特由于其公司无短期业绩考核,极低的融资成本</span></b><span>,所以可以长期持有高 ROE 高分红的股票, 本质上更类似套利。</span></p> <p><span>不过很遗憾的是,这种“价值投资”对于国 内机构投资者只是理论是上的存在。</span></p> <p><span>为什么要加一个“真”,</span><b><span>因为国内机构投资者整体是最看重业绩的</span></b><span>,对业绩和价值的看 重可能要远超巴菲特。 </span></p> <p><span>通常要算清楚每一个季度的业绩,一个上市公司一个季度业绩稍 微低预期,都要考虑减持。 因为就算你相信这只是短期的,但是你仍然要担心别的投资 者会无情的抛弃,导致股价出现明显的回调, 为本季度的考核蒙上阴影。</span><i><span>(这就是公告业绩低于预期后,股价大跌的原因,机构砸的)</span></i></p> <p><span>因此,在真·价值投资的思路下,</span><b><span> 业绩持续表现优秀的板块必然会被集中持有。</span></b><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126c9673de766646f96653d6757ffe3\"><span><b>3、排名机制</b></span></p> <p><span>不管你是公募还是私募还是保险,不管你是相对还是绝对,只要你有公开业绩,那么就 一定会有人给你每年排名,甚至季度排名,每月排名。而渠道在进行营销和推广时,毫 不犹豫的把资源倾向给排名最高的产品管理人。而规模又是机构投资者的最重要的指标 指标之一。这种排名机制和高考类似,做最好的自己并不足够,</span><b><span>必须要在争取行业内尽 可能高的排名。</span></b></p> <p><span>这种排名机制之下,你必须争取买的每一个股票都要比其他股票尽可能的好。当然,股 价背后最重要的是业绩。</span></p> <p><span><b>因此,在相同的机制下,大家买入的就是业绩增速最高的行业。 </b></spa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e46af740c0e02077994656a4d536457\"><span><b>4、产品发行(分配)机制</b></span></p> <p><span>当一类型的基金产品能够连续两年排名靠前,那么第三年第四年, 产品管理人可以被作 为重点营销的对象,</span><b><span>发行新产品或者管理更大规模的存量产品。</span></b></p> <p><span>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非常 有意思的机制,为了保持持仓风格的稳定性新产品的最佳选择就是——</span><b><span>买入原来产品的持仓。</span></b></p> <p><span>那么就会形成正反馈:</span></p> <p><span>业绩好——认购新、老产品——买入原持仓——业绩更好——发行更多的产 品</span></p> <p>这种机制后面简称为<b>“抱团-申购”正反馈</b>,这种机制导致抱团的板块的最后一波上涨,多数 情况下会出现估值溢价,而这一波往往就是抱团中策略最涨幅最大的一波。<i>(最后一波疯狂拉升,然后泡沫破灭)</i></p> <h3><span>以上四个特点,就是机构投资的主要特征,也是产生“抱团”现象的根本原因,接下来是</span><b><span>机构历史上4次大抱团的回顾</span></b><span>。</spa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5ecdeeb40090a9aa6534d5f7090234f\"><span style=\"color:rgba(255,59,0,1);\"><b>第一次抱团:金融的黄金时代</b></span></h3> <ul> \n <li><b>持续时间——</b><b><span>2007第一季度到-2010及三季度,历时3年零9个月。</span></b></li> \n</ul> <p><span style=\"color:rgba(255,59,0,1);\"><b>1、起因——货币增速的高企</b></span></p> <p><span>回顾中国的货币投放历史, 最让人惊心动魄莫过于 2006 年开始的“热钱” 涌入和 2009 年的“四万亿”。</span></p> <p><span>2005 年 7 月 21 日,央行宣布,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 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开启了近 10 年的升值历程,热 钱开始大量涌入中国。</spa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361f9d0bc7b827632ac726c8f4abe59\"><span>另外一方面,随着中国加入 WTO,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加速向中国转移,带来大量的国 外投资。每一美元外汇流入,最后都变成央行的储 备资产,央行对等投放相应的基础货币。因此,流入多少美元,最后就派生出了汇率× 外汇占款数量规模的基础货币。</spa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0fc424962046cf925292bf7b7056741\"><i><span>(市场瞬间变得钱多起来)</span></i></p> <p><span>2005-2008 年,是有数据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最快的阶段。</span></p> <p><span>相应的,由于投资需求旺盛,在基础货币基础上,信贷和广义货币被以更高的速度派生出来。</span></p> <p><span>伴随这信贷扩张,以及股票市场的大牛市,</span><b><span>金融板块业绩增速在 2006-2007 年实现了 翻倍增长, 2006-2008 年,金融板块业绩要明显好于上市公司整体。</span></b></p> <p><span>后来,投资者逐渐总结出规律,</span><span style=\"color:rgba(255,59,0,1);\"><b>就是金融宽松先买金融</b></span><span style=\"color:rgba(255,59,0,1);\">。</span></p> <p>... ...</p> <p><span style=\"color:rgba(255,60,0,1);\"><b>2、抱团金融——那些年真正的成长股</b></span></p> <p><span>2006 年, 随着金融大幅扩张,非银金融以 300%的涨幅领涨所有板块,其次是银行, 那些年,银行和券商都是炙手可热的成长股。金融板块在 2006 年的大涨坚定了机构持 仓的信念,公募基金在 2006 年年底对金融板块的持仓高达 40%。</span></p> <p><span>业绩高增长让公募基金坚定的持有金融板块, 2007 年持续保持在 40%以上,到 2007 年三季度,也就是上证指数冲 6000 点的那个季度,公募基金对金融板块配置最高达到 48%。</span></p> <p><span>2006 年指数的大涨也让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关注度大幅提升,</span><b><span>前文中提到的正反馈开 始第一次发挥威力。</span></b></p> <p><span> 2006 年 12 月, 单只主动偏股基金发行募集规模达到 419 亿,创下了历史记录,这个规模至今也没有被 打破。2007 年公募基金迎来了大爆发, 2007 年股票和混合基金的规模达到近两万亿份, 是 2006 年底的近四倍。</span></p> <p>... ...</p> <p><span style=\"color:rgba(255,59,0,1);\"><b>3、疯狂 530——“抱团-申购” 正反馈第一次显现威力</b></span></p> <p><span>到 2007 年 5 月 29 日,上涨指数已经从 2005 年 6 月的 998 点,持续上涨两年至 4335 点,涨了近 4 倍,已经有些泡沫化的迹象;</span></p> <p><span>虽然 2007 年上半年市场大涨, 但公募基金并不如意, </span><b><span>因为上半年重仓的银行排名倒数第一,非银倒数第四。</span></b></p> <p><span>和后来的多次抱团出现的情况类 似,有很多人认为抱团是不是该终结了。 但是和每一次抱团一样,前几次犹疑总是更好 的加仓机会,开始的动摇是为了更紧的抱团,</span><b><span>一次又一次下车、后悔、又上车,不断坚 定持股信念,形成最坚定的抱团,并迎来最后的泡沫化。</span></b></p> <p><span>2007 年 5 月 30 日, A 股历史上著名的 530 事件发生:</span></p> <p><b><span> 财政部决定将 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 1‰调整为 3‰。</span></b></p> <p><span>从 5 月 30 日开始,指数跳空低开,连跌 4 天半,从 4335 点最低跌到 3404 点, 4 天半时间跌去了近 1000 点,相当于一次小型股灾。</span></p> <p><span>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那是一次痛苦的调整,但是,对于 2007 年上半年发行的 6000 亿偏股型基金来说,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建仓机会。</span></p> <p><span>从 2007 年 6 月 5 日中午开始,市场开始反弹,新增资金继续加仓金融,金融板块一改 颓势,携手周期加速上攻,最终,到 2007 年 10 月见顶之时,排名分列第三第四。而 存量资金也继续转战金融,对金融地产板块的配置一度高达 48%。</span></p> <p><span>于是 530 之后,很 多行业已经不怎么涨了,出现金融周期独秀的局面。</span><b><span>至 2007 年 10 月 16 日,在金融板 块带领下上涨指数定格在 6124 点。</span></b></p> <p><span>而 2007 年,一个概念横空出世——A 股“黄金十年”,称为当时泡沫化估值的一个注脚。</span></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7f4fca63f034da12d018276a742dd84\">... ...</p> <p><span style=\"color:rgba(255,60,0,1);\"><b>4、“四万亿” 与最后的抱团</b></span></p> <p><span>2008 年金融危机,金融板块受伤巨大,非银金融全年下 跌 68%,实现了</span><b><span>“膝盖斩”</span></b><span>,不可谓不惨。</span></p> <p><span>下跌过程中,自然有投资者要动了减仓的念头,到 2008 年底,公募基金对金融板块的 配置较 2007 年最高点下降了 14 个百分点。</span></p> <p><span>正当对金融板块的抱团要全面瓦解时,</span><b><span> 2008 年 11 月,“四万亿” 投资计划横空出世; 这么多项目要投,那必然是金融和信贷的再一次扩张。</span></b><i><span>(金融宽松买金融)</span></i><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60bd6b1e9702dd3f7dac0d2dbe3c55c\"><span>2009年一季度开始,社融和 M2 增速再一次井喷,到2009年 7 月, M2 增速达到29.7%, 可谓是后无来者。</span></p> <p><b><span>“社融起,金融兴”</span></b><span>,将要瓦解的金融抱团再一次迅速集结,到 2009 年一季度,对金融板块的配置再次回到 48%,并到 2009 年三季度达到创纪录的 49%。 </span></p> <p><span>非银金融和银行在自 2009 年初至 8 月上证指数见顶,</span><b><span>分别上涨 131%和 114%</span></b><span>,再次跑赢了指数。</span></p> <p><span>2009 年三季度,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前 十大重仓股中,有六只银行、一只保险,其他三个非金融股分别是中兴通讯、贵州茅台 和中国建筑。</span></p> <p>... ...</p> <p><span style=\"color:rgba(255,60,0,1);\"><b>5、金融的美好时代抱团瓦解</b></span></p> <p><span>2009 年三季度是公募基金对金融板块持仓坚定不移,并使得当时有很多投资者相信: </span><b><span>为什么要研究股票,买银行券商就好了啊。</span></b></p> <p><span>但是,这种坚定的信念背后,一股新生的力 量开始崛起。并对后来十年的投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span><b><span>那就是以白酒家电为代表的大消 费。</span></b><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1bd619ce1fb9eed8cee9e52b825d7ea\"><span>我们前面提到了,机构投资者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span><b><span>永远要寻找业绩增速最快的板块</span></b><span>, 2006-2009 信贷和货币飙涨的年代,金融板块毫无疑问就是业绩整体最优秀的板块。</span></p> <p><span> 虽 然周期也可以相抗衡,但是确定是波动太大。</span></p> <p><span>2006-2008 年的白酒,虽然已经开始显露峥嵘,但算不上特别起眼的板块,那时候的除 了茅台外,其他消费股远远没有现在这么万众瞩目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span></p> <p><span>但是, 2009 年意外发生了:</span></p> <blockquote> <span> </span> <b><span>2010 年一季度发布 2009 年年报的时候,投资者惊讶的发 现, 消费板块中食品饮料业绩增速达到 88%,远高于金融板块的业绩增速。</span></b> \n</blockquote> <p><span>虽然全年 中证金融和食品饮料涨幅差不多,但是显然,金融板块主要靠估值提升,而食品饮料则 是实打实的业绩。</span></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85927e17b0150698b0494df0fe24b03\"></p> <p><span>2010 年一季度,投 资者开始意识到事情已经开起变化。</span></p> <p><span>金融板块尤其是银行已经没有业绩弹性了。这种认识 一直持续到今天,导致金融板块的估值中枢一直震荡下行,大家再不愿意太重仓持有金 融板块,而是赚一波估值的钱就跑。</span></p> <p><span>2010 年 4 月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情况发生,那就是 4 月中旬公布的前三月新增社融 增速为-4.3%,为 2005 年三季度之后首次转负。</span></p> <p><b><span>“社融起,金融兴”的后半句是“社融 落,金融挫”</span></b><span>,后半句话成为金融抱团瓦解的另外一个原因。</span></p> <p><span>2010 年二季度开始,金融的抱团瓦解, 接下来一年半,让我们见识了抱团崩坍的结果:</span></p> <blockquote> <b><span>自 2010 年 4 月中旬开始,到 2011 年 7 月中旬,金融指数整体下跌了 20%,而同期 剔除金融的指数居然还上涨了 2%。到 11 年 9 月底,金融指数跌幅已经超过了 30%</span></b> \n</blockquote> <p><span>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虽然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但与人群方向逆向而行更要三思。</span></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1798377868e4cf976cbb2728a73cde6\"></p> <p>... ...</p> <p>完。</p> <p><b>下一期预告:</b><span style=\"color:rgba(255,59,0,1);\">第一次大消费抱团,同样历时3年零9个月,却是更精彩的演绎!</span></p> <p>下周更新,敬请期待,喜欢的请多多留言支持一下!谢谢!</p> <p><b><span>免责声明:</span></b><span>以上非荐股,仅供复盘交流、讨论。</span></p> <p><span>$(01810)$$(00700)$$(TSLA)$$(BABA)$$(AAPL)$ </span></p></body></html>","text":"今天看了一篇招商证券的研报,张夏先生写的文章《“抱团”启示录:那些年我们抱过的团》,非常精彩,趋势哥分享给大家,长文周末慢慢看! 让我们揭开机构什么的面纱,好好研究一下,机构是如何炒股的! (由于篇幅太长,为了提升阅读体验,进行了编辑和配图,今天是第一篇)一、“抱团” 现象的出现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 在 A 股市场上,基本有两大类投资者,一类是以个人投资者的散户群体,做出买入卖出 的决策理由五花八门;另一类是以公募、保险、私募机构为主的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投资者有着相似的投资决策框架和相似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 1、定期考核机制 国内的产品管理人都有定期考核机制,无论是绝对收益(和一个固定的业绩基准比较) 或者是相对收益(对市场指数进行比较)。 而且,国内产品管理人面临的投资环境比巴 菲特困难太多——最短的三个月,最长三年就必须交出一份答卷。 这种定期考核机制, 是机构抱团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一个行业表现持续好,你没有买入这个行业,在定期的考核的时候,就会遭遇 灵魂之问——“你为什么没有?”“你为什么没重仓?”到最后,表现最好的那个行业被持 仓越来越重,泡沫破灭。 2、真·价值投资 巴菲特被封为“价值投资”的典范,但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与本文所指的价值投资 大相径庭,巴菲特由于其公司无短期业绩考核,极低的融资成本,所以可以长期持有高 ROE 高分红的股票, 本质上更类似套利。 不过很遗憾的是,这种“价值投资”对于国 内机构投资者只是理论是上的存在。 为什么要加一个“真”,因为国内机构投资者整体是最看重业绩的,对业绩和价值的看 重可能要远超巴菲特。 通常要算清楚每一个季度的业绩,一个上市公司一个季度业绩稍 微低预期,都要考虑减持。 因为就算你相信这只是短期的,但是你仍然要担心别的投资 者会无情的抛弃,导致股价出现明显的回调, 为本季度的考核蒙上阴影。(这就是公告业绩低于预期后,股价大跌的原因,机构砸的) 因此,在真·价值投资的思路下, 业绩持续表现优秀的板块必然会被集中持有。3、排名机制 不管你是公募还是私募还是保险,不管你是相对还是绝对,只要你有公开业绩,那么就 一定会有人给你每年排名,甚至季度排名,每月排名。而渠道在进行营销和推广时,毫 不犹豫的把资源倾向给排名最高的产品管理人。而规模又是机构投资者的最重要的指标 指标之一。这种排名机制和高考类似,做最好的自己并不足够,必须要在争取行业内尽 可能高的排名。 这种排名机制之下,你必须争取买的每一个股票都要比其他股票尽可能的好。当然,股 价背后最重要的是业绩。 因此,在相同的机制下,大家买入的就是业绩增速最高的行业。 4、产品发行(分配)机制 当一类型的基金产品能够连续两年排名靠前,那么第三年第四年, 产品管理人可以被作 为重点营销的对象,发行新产品或者管理更大规模的存量产品。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非常 有意思的机制,为了保持持仓风格的稳定性新产品的最佳选择就是——买入原来产品的持仓。 那么就会形成正反馈: 业绩好——认购新、老产品——买入原持仓——业绩更好——发行更多的产 品 这种机制后面简称为“抱团-申购”正反馈,这种机制导致抱团的板块的最后一波上涨,多数 情况下会出现估值溢价,而这一波往往就是抱团中策略最涨幅最大的一波。(最后一波疯狂拉升,然后泡沫破灭) 以上四个特点,就是机构投资的主要特征,也是产生“抱团”现象的根本原因,接下来是机构历史上4次大抱团的回顾。第一次抱团:金融的黄金时代 持续时间——2007第一季度到-2010及三季度,历时3年零9个月。 1、起因——货币增速的高企 回顾中国的货币投放历史, 最让人惊心动魄莫过于 2006 年开始的“热钱” 涌入和 2009 年的“四万亿”。 2005 年 7 月 21 日,央行宣布,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 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开启了近 10 年的升值历程,热 钱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另外一方面,随着中国加入 WTO,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加速向中国转移,带来大量的国 外投资。每一美元外汇流入,最后都变成央行的储 备资产,央行对等投放相应的基础货币。因此,流入多少美元,最后就派生出了汇率× 外汇占款数量规模的基础货币。(市场瞬间变得钱多起来) 2005-2008 年,是有数据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最快的阶段。 相应的,由于投资需求旺盛,在基础货币基础上,信贷和广义货币被以更高的速度派生出来。 伴随这信贷扩张,以及股票市场的大牛市,金融板块业绩增速在 2006-2007 年实现了 翻倍增长, 2006-2008 年,金融板块业绩要明显好于上市公司整体。 后来,投资者逐渐总结出规律,就是金融宽松先买金融。 ... ... 2、抱团金融——那些年真正的成长股 2006 年, 随着金融大幅扩张,非银金融以 300%的涨幅领涨所有板块,其次是银行, 那些年,银行和券商都是炙手可热的成长股。金融板块在 2006 年的大涨坚定了机构持 仓的信念,公募基金在 2006 年年底对金融板块的持仓高达 40%。 业绩高增长让公募基金坚定的持有金融板块, 2007 年持续保持在 40%以上,到 2007 年三季度,也就是上证指数冲 6000 点的那个季度,公募基金对金融板块配置最高达到 48%。 2006 年指数的大涨也让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关注度大幅提升,前文中提到的正反馈开 始第一次发挥威力。 2006 年 12 月, 单只主动偏股基金发行募集规模达到 419 亿,创下了历史记录,这个规模至今也没有被 打破。2007 年公募基金迎来了大爆发, 2007 年股票和混合基金的规模达到近两万亿份, 是 2006 年底的近四倍。 ... ... 3、疯狂 530——“抱团-申购” 正反馈第一次显现威力 到 2007 年 5 月 29 日,上涨指数已经从 2005 年 6 月的 998 点,持续上涨两年至 4335 点,涨了近 4 倍,已经有些泡沫化的迹象; 虽然 2007 年上半年市场大涨, 但公募基金并不如意, 因为上半年重仓的银行排名倒数第一,非银倒数第四。 和后来的多次抱团出现的情况类 似,有很多人认为抱团是不是该终结了。 但是和每一次抱团一样,前几次犹疑总是更好 的加仓机会,开始的动摇是为了更紧的抱团,一次又一次下车、后悔、又上车,不断坚 定持股信念,形成最坚定的抱团,并迎来最后的泡沫化。 2007 年 5 月 30 日, A 股历史上著名的 530 事件发生: 财政部决定将 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 1‰调整为 3‰。 从 5 月 30 日开始,指数跳空低开,连跌 4 天半,从 4335 点最低跌到 3404 点, 4 天半时间跌去了近 1000 点,相当于一次小型股灾。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那是一次痛苦的调整,但是,对于 2007 年上半年发行的 6000 亿偏股型基金来说,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建仓机会。 从 2007 年 6 月 5 日中午开始,市场开始反弹,新增资金继续加仓金融,金融板块一改 颓势,携手周期加速上攻,最终,到 2007 年 10 月见顶之时,排名分列第三第四。而 存量资金也继续转战金融,对金融地产板块的配置一度高达 48%。 于是 530 之后,很 多行业已经不怎么涨了,出现金融周期独秀的局面。至 2007 年 10 月 16 日,在金融板 块带领下上涨指数定格在 6124 点。 而 2007 年,一个概念横空出世——A 股“黄金十年”,称为当时泡沫化估值的一个注脚。 ... ... 4、“四万亿” 与最后的抱团 2008 年金融危机,金融板块受伤巨大,非银金融全年下 跌 68%,实现了“膝盖斩”,不可谓不惨。 下跌过程中,自然有投资者要动了减仓的念头,到 2008 年底,公募基金对金融板块的 配置较 2007 年最高点下降了 14 个百分点。 正当对金融板块的抱团要全面瓦解时, 2008 年 11 月,“四万亿” 投资计划横空出世; 这么多项目要投,那必然是金融和信贷的再一次扩张。(金融宽松买金融)2009年一季度开始,社融和 M2 增速再一次井喷,到2009年 7 月, M2 增速达到29.7%, 可谓是后无来者。 “社融起,金融兴”,将要瓦解的金融抱团再一次迅速集结,到 2009 年一季度,对金融板块的配置再次回到 48%,并到 2009 年三季度达到创纪录的 49%。 非银金融和银行在自 2009 年初至 8 月上证指数见顶,分别上涨 131%和 114%,再次跑赢了指数。 2009 年三季度,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前 十大重仓股中,有六只银行、一只保险,其他三个非金融股分别是中兴通讯、贵州茅台 和中国建筑。 ... ... 5、金融的美好时代抱团瓦解 2009 年三季度是公募基金对金融板块持仓坚定不移,并使得当时有很多投资者相信: 为什么要研究股票,买银行券商就好了啊。 但是,这种坚定的信念背后,一股新生的力 量开始崛起。并对后来十年的投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就是以白酒家电为代表的大消 费。我们前面提到了,机构投资者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永远要寻找业绩增速最快的板块, 2006-2009 信贷和货币飙涨的年代,金融板块毫无疑问就是业绩整体最优秀的板块。 虽 然周期也可以相抗衡,但是确定是波动太大。 2006-2008 年的白酒,虽然已经开始显露峥嵘,但算不上特别起眼的板块,那时候的除 了茅台外,其他消费股远远没有现在这么万众瞩目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但是, 2009 年意外发生了: 2010 年一季度发布 2009 年年报的时候,投资者惊讶的发 现, 消费板块中食品饮料业绩增速达到 88%,远高于金融板块的业绩增速。 虽然全年 中证金融和食品饮料涨幅差不多,但是显然,金融板块主要靠估值提升,而食品饮料则 是实打实的业绩。 2010 年一季度,投 资者开始意识到事情已经开起变化。 金融板块尤其是银行已经没有业绩弹性了。这种认识 一直持续到今天,导致金融板块的估值中枢一直震荡下行,大家再不愿意太重仓持有金 融板块,而是赚一波估值的钱就跑。 2010 年 4 月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情况发生,那就是 4 月中旬公布的前三月新增社融 增速为-4.3%,为 2005 年三季度之后首次转负。 “社融起,金融兴”的后半句是“社融 落,金融挫”,后半句话成为金融抱团瓦解的另外一个原因。 2010 年二季度开始,金融的抱团瓦解, 接下来一年半,让我们见识了抱团崩坍的结果: 自 2010 年 4 月中旬开始,到 2011 年 7 月中旬,金融指数整体下跌了 20%,而同期 剔除金融的指数居然还上涨了 2%。到 11 年 9 月底,金融指数跌幅已经超过了 30%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虽然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但与人群方向逆向而行更要三思。 ... ... 完。 下一期预告:第一次大消费抱团,同样历时3年零9个月,却是更精彩的演绎! 下周更新,敬请期待,喜欢的请多多留言支持一下!谢谢! 免责声明:以上非荐股,仅供复盘交流、讨论。 $(01810)$$(00700)$$(TSLA)$$(BABA)$$(AAPL)$","highlighted":2,"essential":2,"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999723973","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BABA","TSLA","AAPL","00700","01810"],"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7652,"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18,"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6,"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993900965"}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