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魔王大笨蛋
2020-02-28
又臭又长,说不到重点,危机之所以是危机主要还是爆发点的模糊与不可预测,就目前来看,美行qe一下立马飞起来
海外危机启示录:从泡沫到崩溃,都有哪些征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6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989416269,"tweetId":"989416269","gmtCreate":1582898921851,"gmtModify":1704348228571,"author":{"id":3525399148226611,"idStr":"3525399148226611","authorId":3525399148226611,"authorIdStr":"3525399148226611","name":"牛魔王大笨蛋","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4734f45163a72a02744755a8957d2fa","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3,"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n 又臭又长,说不到重点,危机之所以是危机主要还是爆发点的模糊与不可预测,就目前来看,美行qe一下立马飞起来</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n 又臭又长,说不到重点,危机之所以是危机主要还是爆发点的模糊与不可预测,就目前来看,美行qe一下立马飞起来</body></html>","text":"又臭又长,说不到重点,危机之所以是危机主要还是爆发点的模糊与不可预测,就目前来看,美行qe一下立马飞起来","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6,"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989416269","repostId":1188840959,"repostType":4,"repost":{"id":"1188840959","kind":"news","weMediaInfo":{"introduction":"国泰君安固定收益研究团队对外分享交流平台,力求为您提供最及时、最深入、最前瞻的独到见解和观点。新团队,新起点,欢迎关注我们,见证我们的成长!","home_visible":1,"media_name":"覃汉研究笔记","id":"1017076918","head_image":"https://static.tigerbbs.com/0ef31d31c3124173bd18166f3ed07aca"},"pubTimestamp":1582849626,"share":"https://www.laohu8.com/m/news/1188840959?lang=&edition=full","pubTime":"2020-02-28 08:27","market":"us","language":"zh","title":"海外危机启示录:从泡沫到崩溃,都有哪些征兆?","url":"https://stock-news.laohu8.com/highlight/detail?id=1188840959","media":"覃汉研究笔记","summary":"疫情冲击下,全球避险情绪升温。还原时间错位,当前的海外市场情绪类似于春节期间中国市场,疫情的巨大不确定性因为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控制,资本市场率先反应疫情及其对经济的冲击。更进一步,因为体制的不同,海外","content":"<p><b><span>疫情冲击下,全球避险情绪升温。</span></b><span>还原时间错位,当前的海外市场情绪类似于春节期间中国市场,疫情的巨大不确定性因为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控制,资本市场率先反应疫情及其对经济的冲击。更进一步,因为体制的不同,海外疫情的防控难度要显著大于中国,这无疑使得海外市场的风险偏好回落速度更快。</span></p>\n<p><span>行至当前,对于潜在风险点的发问似乎也没有那么不合时宜。必须承认的是,判断经济和市场的大拐点是较为困难的。虽然每一次投资者都在讲“这一次不一样”,但历次大型经济危机却有其共性。通过复盘08年次贷危机、10年欧债危机和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将共性映射到当前,或许能给予我们一些启发。</span></p>\n<p><b><span>危机爆发前,有哪些征兆?</span></b><span>①资产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且以传统标准来看,估值偏高;②市场普遍存在看涨情绪;③利用高杠杆融资买入资产;④外资/热钱大量涌入;⑤货币宽松政策持续宽松,并且市场预期宽松节奏加快。</span></p>\n<p><b><span>从泡沫到危机,什么容易被忽略?</span></b><span>①局部的风险点存在,但有良好的经济数据掩盖;②离散的风险事件爆发,但市场对此认知不足;③宏观层面/制度设计的“杀逻辑”,市场崩溃。</span></p>\n<p><b><span>1.从泡沫到崩溃,都有哪些征兆?</span></b></p>\n<p><span>随着新冠肺炎海外疫情爆发,全球避险情绪迅速升温,30年美债收益率跌破历史低位至1.80%,10年美债快速下行20bp左右并与3个月国债利率形成倒挂。此外,国际金价最高涨至1690美元/盎司,美国三大股指从高点暴跌10%左右。</span></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77f7c50634b6290778142c9bfe53ea9\"><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34de13265ac2256cfef1f584eca9259\"></p>\n<p><span>还原时间错位,当前的海外市场情绪类似于春节期间中国市场,疫情的巨大不确定性因为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控制,资本市场率先反应疫情及其对经济的冲击。更进一步,因为体制的不同,海外疫情的防控难度要显著大于中国,这无疑使得海外市场的风险偏好回落速度更快。</span></p>\n<p><span>回顾过去两年,美债长短端利率倒挂,市场一度高呼经济衰退危机来临。然而,在货币宽松的加持下,美股不断创出新高。类似于2006年,当美国次贷泡沫被资金不断吹大的时候,经济数据表现良好,局部的风险点爆发并未引起市场足够重视。但风险已经在逐渐形成,只是需要时间酝酿出摧枯拉朽之势。</span></p>\n<p><span>行至当前,对于潜在风险点的发问似乎也没有那么不合时宜:次贷危机后十年美股大牛市是否面临终结?市场是否难以逃脱十年周期轮回的宿命?新冠疫情是否成为下一轮危机的催化剂?</span></p>\n<p><span>必须承认的是,判断经济和市场的大拐点是较为困难的。虽然每一次投资者都在讲“这一次不一样”,但历次大型经济危机却有其共性。通过复盘08年次贷危机、10年欧债危机和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将共性映射到当前,或许能给予我们一些启发。</span></p>\n<p><b><span>危机爆发前,有哪些征兆?</span></b><span>①资产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且以传统标准来看,估值偏高;②市场普遍存在看涨情绪;③利用高杠杆融资买入资产;④外资/热钱大量涌入;⑤货币宽松政策持续宽松,并且市场预期宽松节奏加快。</span></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2e6c60f25ba68ce26e3343d0c14363d\"></p>\n<p><b><span>从泡沫到危机,什么容易被忽略?</span></b><span>①局部的风险点存在,但有良好的经济数据掩盖;②离散的风险事件爆发,但市场对此认知不足;③宏观层面/制度设计的“杀逻辑”,市场崩溃。</span></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c36af24c162bf20dc33423ba3c6d53f\"></p>\n<p><b><span>2.案例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span></b></p>\n<p><b><span>在房地产市场泡沫不断被吹大的过程中,有零星风险点暴露。</span></b><span>比如,2006年二季度次级抵押贷款止赎率上升至2.01%,为2003四季度之后的新高;2006年9月,商务部报告称,新房价格中位数价格同比暴跌9.7%,为1970年后最大单月跌幅。</span></p>\n<p><b><span>离散的风险被忽视的原因在于,数据展示出经济欣欣向荣的图景。</span></b><span>从数据来看,2000-2006年间,通胀水平温和,维持在2-3.5%区间;建筑业就业人数从155万人上升至180万人;2006年12月的零售、消费信心数据达到三年间的高位。</span></p>\n<p><b><span>杠杆资金和新增外资导致泡沫化程度加剧。</span></b><span>杠杆资金来自于金融创新,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从2000年的600亿美元,增长至2006年的2100亿美元左右,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规模从600亿美元激增至1200亿美元。</span></p>\n<p><span>此外,美国长期利率偏低,10年国债利率维持在5%左右,到了2006年与短端利率倒挂。背后的驱动因素来自海外新增资金需求,美国资本账户大量热钱流入,至2006年末占GDP比重达到10%。</span></p>\n<p><b><span>直到杠杆资金断裂,市场主流观点还是认为,金融领域的离散风险不会传染至整个市场。</span></b><span>2007年3月,美国现房销售增长创三年新高,但次贷问题开始暴露。美国SEC在1月“随着再融资和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结束,许多较小的次级贷款机构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再可行”。随着监管的发声,舆论开始升温。</span></p>\n<p><span>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贷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在2006年12月,该机构表示在所有贷款中,有2.5%未能按时支付首笔月供。在此之前,已有不少较小的次级贷款机构破产,但并未引起市场足够重视。</span></p>\n<p><span>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次贷市场问题对整个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似乎可以得到控制”。美股在2007年4月创下历史新高。</span></p>\n<p><b><span>极端现象频繁出现,提示泡沫接近破裂。</span></b><span>2007年6月中旬,10年美债收益率达到5.3%,7月中旬90天美债收益率达到5%,曲线极端平坦化。资金从周期较长的债券、股票当中流出,流入现金类资产。在利率上升的压力下,借款人还本付息负担加重,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止赎率和违约率上升,大型银行开始出现严重亏损。</span></p>\n<p><span>比如,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对冲基金投资抵押贷款支撑证券(杠杆率20:1)亏损不断加大,被投资者赎回,在贝尔斯登承诺提供32美元贷款救助,最后仍旧破产,但规模不大,对市场的冲击也较为有限。</span></p>\n<p><b><span>危机进入自我强化的反身性阶段。</span></b><span>资产价格走低导致抛售,进一步推动资产缩水,形成负向自反馈。这样的反身性,对借款人和出借人效果类似。</span></p>\n<p><span>于是,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陷入险境,比如2007年8月,法国巴黎银行冻结22亿美元资产,因“美国证券化市场某些部门的流动性完全蒸发,因此无法公平评估某些资产的价值”。银行间流动性紧缩,TED利差从0.5%飙升至2%左右。</span></p>\n<p><b><span>应对早期的风险,政策干预较为有效。</span></b><span>2007年8月,各国央行向银行体系“注水”,欧央行投放2148亿美元,美联储则向次贷机构提供了380亿美元,向四大行(花旗、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美联银行)提供了20亿贴现窗口,并意外降低贷贴现利率0.5%。</span></p>\n<p><span>在积极的干预下,股市暴跌后企稳,而大多数决策者和投资者都认为,抵押贷款市场的高风险已经受到控制,并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很大影响。确实,从数据来看,部分金融机构利润大幅缩水之外,经济数据维持平稳。</span></p>\n<p><b><span>随着事态不断恶化,信心彻底崩塌,此时市场的崩盘无法阻挡。</span></b><span>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触顶,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暴露出问题,但救市的手段是有限的,甚至面临着政治和制度性的制约。</span></p>\n<p><span>2007年9月18日,美联储降息0.5%,超出了市场预期的0.25%,美股大涨。然而,10月下旬,次贷证券的整体预亏增加,市场情绪开始恶化。因摩根大通减记次贷相关资产20亿美元,美股单日大跌2.6%。</span></p>\n<p><span>随后,美联储继续降息,并先后出手营救贝尔斯登以及两房,但股票市场进入了“自由落体”阶段。次贷债务市场也进入了痛苦地去杠杆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救市的措施、维稳信心的指引都无济于事。无论是信贷还是股票市场都需要从一次彻底的“休克式”出清,寻找到真正的底部。</span></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86ae12c9c2cd102e817cc4de9ce53d4\"><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261d7e083661be90684e8e903768315\"></p>\n<p><b><span>3.案例二:2010年欧债危机</span></b></p>\n<p><b><span>过于激进的一体化导致了最初的隐患。</span></b><span>根据欧元区稳定和增长协议,区内各国都必须将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下,并且把降低财政赤字作为目标。同时,各成员国必须将国债/GDP的占比保持在60%以下。上述两条也是其他欧盟国家加入欧元区必须达到的重要标准。</span></p>\n<p><span>而在当时,高盛通过设计“货币掉期交易”的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但实际上希腊远不满足加入条件。</span></p>\n<p><b><span>边缘国家通过“高消费+贸易逆差”的模式来推动经济增长。</span></b><span>在欧洲内部传统的贸易分工格局中,债务问题国家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但随着高福利政策的实施,工资水平持续上升,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加入全球产业竞争。这些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下降,普遍推行“高消费+贸易逆差”的模式来推动经济增长。</span></p>\n<p><span>这种模式拉动了经常账户盈余国家以出口为导向的高增长,久而久之在欧元区内部形成了德、芬、丹、比、奥等“核心国家”生产、“欧猪五国”等“边缘国家”消费的外部失衡格局。</span></p>\n<p><b><span>欧元化导致主权信用无法被有效甄别,边缘国家大肆举借外债。</span></b><span>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自顾不暇,边缘国家也出台经济刺激方案维持经济稳定,虽然各项措施维持了金融市场稳定,支持了经济复苏,但使得各国资产负债表严重恶化,国债占GDP比例和政府赤字占GDP比例大幅上升。</span></p>\n<p><span>而边缘国家传统的刺激消费的模式使得国内储蓄不足,叠叠加刺激经济的需求,政府转而发行外债为国内赤字融资。而欧元一体化导致了国家主权风险等级趋于一致,希腊、西班牙等国在加入欧元区后,国债利率大幅下行,使其债务率大幅攀升。</span></p>\n<p><span>从数据来看,2008年-2011年,希腊政府杠杆率(占GDP)从110.7%上升至163.3%;爱尔兰从44.2%上升至120.1%;意大利从103.1%上升至120.1%;葡萄牙从71.6%上升至106.8%。</span></p>\n<p><b><span>与美国不同,政策协同较为困难导致救济方案不够及时,因此后危机时代“欧猪”均积重难返。</span></b><span>2009年末希腊主权债评级被下调,欧债危机正式爆发,而直到2010年5月份,欧盟才出台第一轮对希腊债务的解救方案,总包7500亿欧元。主要原因在于,成员国内部要求希腊自身承担债务违约风险,并要求其进行财政紧缩,而被救助国则对此颇为抗拒。欧元区政策难以协同的问题至今未得到妥善解决,也导致了后危机时代,“欧猪”的积重难返。</span></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4367143a81d3e93a662239385f410bb\"><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37285977d168afbb4ae481e5423f77d\"></p>\n<p><b><span>4.案例三: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span></b></p>\n<p><b><span>日元贬值和房地产市场泡沫是导致东南亚危机的根源。</span></b><span>1985年“广场协议”,日元急速升值;1987年“卢浮宫协议”,日本央行将基准利率降到2.5%。日本股市和房地产的泡沫在90年代末破裂,土地价格指数从1990到1995年下降50%,日经指数从高点36000点下跌至16000点。大量热钱涌出,向外部寻找出口,并瞄准了东南亚市场。</span></p>\n<p><span>数据显示,从1985年到1994年,日本对东南亚四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投资规模从5.53亿美元快速上升至38.87亿美元,累计涨幅超700%。</span></p>\n<p><b><span>东南亚诸国国际收支压力增大,过早开放了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span></b><span>东南亚诸国实行硬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1995年开始随着美元升值导致出口恶化。以泰国为例,泰国经常账户逆差,从1990年的71亿美元逆差,扩大到1995年的132亿美元。</span></p>\n<p><span>在此背景下,东南亚诸国加速打开了资本账户的自由化,比如放宽外资企业持股比例、对外资开放更多行业,放低企业注册资本等。比如,到1995年末,泰国外储规模增长至355亿美元,但外债总额上升至1008亿美元,短期外债占外储规模比重147.8%。</span></p>\n<p><b><span>主要经济指标良好,掩盖了外部杠杆脆弱的风险。</span></b><span>以泰国为例,1990年至1995年,GDP总额从856美元增长至1680亿美元,年增长率中枢9%,通胀率维持在4-5%区间,高增长+中低通胀的组合接近于美国的“金发姑娘”时代。此外,失业率2-3%之间且逐年下行,而政府债务率不高,占GDP比重8%左右。</span></p>\n<p><b><span>外债风险暴露,干预无法阻止汇率“自由落体”,危机最终爆发。</span></b><span>东南亚诸国的外部杠杆风险逐步被市场认知,外国资本乃至国内民众资本出逃。1997年泰国政府开始整顿银行系统,加剧了热钱的快速流出,虽然泰国央行在远期市场抛售外汇以稳定泰铢币值,但此举过快消耗了本就不充足的外汇储备。到1997年6月30日,泰国外储锐减至28亿美元,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泰铢兑美元自由浮动,汇率“自由落体”,危机向东南亚蔓延。</span></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0875a6ec38023579e5891566d0e309a\"><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a3918c6df8b2a418245af637d4b4b7b\"></p>","collect":0,"html":"<!DOCTYPE html>\n<html>\n<head>\n<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n<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inimum-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no\"/>\n<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no,email=no,address=no\" />\n<title>海外危机启示录:从泡沫到崩溃,都有哪些征兆?</title>\n<style type=\"text/css\">\na,abbr,acronym,address,applet,article,aside,audio,b,big,blockquote,body,canvas,caption,center,cite,code,dd,del,details,dfn,div,dl,dt,\nem,embed,fieldset,figcaption,figure,footer,form,h1,h2,h3,h4,h5,h6,header,hgroup,html,i,iframe,img,ins,kbd,label,legend,li,mark,menu,nav,\nobject,ol,output,p,pre,q,ruby,s,samp,section,small,span,strike,strong,sub,summary,sup,table,tbody,td,tfoot,th,thead,time,tr,tt,u,ul,var,video{ font:inherit;margin:0;padding:0;vertical-align:baseline;border:0 }\nbody{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5; color:#999; background:transparent; }\n.wrapper{ overflow:hidden;word-break:break-all;padding:10px; }\nh1,h2{ font-weight:normal;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6em; }\nh3,h4,h5,h6{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1em; }\nh1{ font-size:24px; }\nh2{ font-size:20px; }\nh3{ font-size:18px; }\nh4{ font-size:16px; }\nh5{ font-size:14px; }\nh6{ font-size:12px; }\np,ul,ol,blockquote,dl,table{ margin:1.2em 0; }\nul,ol{ margin-left:2em; }\nul{ list-style:disc; }\nol{ list-style:decimal; }\nli,li p{ margin:10px 0;}\nimg{ max-width:100%;display:block;margin:0 auto 1em; }\nblockquote{ color:#B5B2B1; border-left:3px solid #aaa; padding:1em; }\nstrong,b{font-weight:bold;}\nem,i{font-style:italic;}\ntable{ width:100%;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spacing:1px;margin:1em 0;font-size:.9em; }\nth,td{ padding:5px;text-align:left;border:1px solid #aaa; }\nth{ font-weight:bold;background:#5d5d5d; }\n.symbol-link{font-weight:bold;}\n/* header{ border-bottom:1px solid #494756; } */\n.title{ margin:0 0 8px;line-height:1.3;color:#ddd; }\n.meta {color:#5e5c6d;font-size:13px;margin:0 0 .5em; }\na{text-decoration:none; color:#2a4b87;}\n.meta .head {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n.head .h-thumb { width: 30px; height: 30px; margin: 0; padding: 0; border-radius: 50%; float: left;}\n.head .h-content { margin: 0; padding: 0 0 0 9px; float: left;}\n.head .h-name {font-size: 13px; color: #eee; margin: 0;}\n.head .h-time {font-size: 11px; color: #7E829C; margin: 0;line-height: 11px;}\n.small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9); -webkit-transform: scale(0.9);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smaller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8); -webkit-transform: scale(0.8);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bt-text {font-size: 12px;margin: 1.5em 0 0 0}\n.bt-text p {margin: 0}\n</style>\n</head>\n<body>\n<div class=\"wrapper\">\n<header>\n<h2 class=\"title\">\n海外危机启示录:从泡沫到崩溃,都有哪些征兆?\n</h2>\n\n<h4 class=\"meta\">\n\n\n<a class=\"head\" href=\"https://laohu8.com/wemedia/1017076918\">\n\n\n<div class=\"h-thumb\" style=\"background-image: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ef31d31c3124173bd18166f3ed07aca);background-size:cover;\"></div>\n\n<div class=\"h-content\">\n<p class=\"h-name\">覃汉研究笔记 </p>\n<p class=\"h-time\">2020-02-28 08:27</p>\n</div>\n\n</a>\n\n\n</h4>\n\n</header>\n<article>\n<p><b><span>疫情冲击下,全球避险情绪升温。</span></b><span>还原时间错位,当前的海外市场情绪类似于春节期间中国市场,疫情的巨大不确定性因为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控制,资本市场率先反应疫情及其对经济的冲击。更进一步,因为体制的不同,海外疫情的防控难度要显著大于中国,这无疑使得海外市场的风险偏好回落速度更快。</span></p>\n<p><span>行至当前,对于潜在风险点的发问似乎也没有那么不合时宜。必须承认的是,判断经济和市场的大拐点是较为困难的。虽然每一次投资者都在讲“这一次不一样”,但历次大型经济危机却有其共性。通过复盘08年次贷危机、10年欧债危机和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将共性映射到当前,或许能给予我们一些启发。</span></p>\n<p><b><span>危机爆发前,有哪些征兆?</span></b><span>①资产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且以传统标准来看,估值偏高;②市场普遍存在看涨情绪;③利用高杠杆融资买入资产;④外资/热钱大量涌入;⑤货币宽松政策持续宽松,并且市场预期宽松节奏加快。</span></p>\n<p><b><span>从泡沫到危机,什么容易被忽略?</span></b><span>①局部的风险点存在,但有良好的经济数据掩盖;②离散的风险事件爆发,但市场对此认知不足;③宏观层面/制度设计的“杀逻辑”,市场崩溃。</span></p>\n<p><b><span>1.从泡沫到崩溃,都有哪些征兆?</span></b></p>\n<p><span>随着新冠肺炎海外疫情爆发,全球避险情绪迅速升温,30年美债收益率跌破历史低位至1.80%,10年美债快速下行20bp左右并与3个月国债利率形成倒挂。此外,国际金价最高涨至1690美元/盎司,美国三大股指从高点暴跌10%左右。</span></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77f7c50634b6290778142c9bfe53ea9\"><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34de13265ac2256cfef1f584eca9259\"></p>\n<p><span>还原时间错位,当前的海外市场情绪类似于春节期间中国市场,疫情的巨大不确定性因为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控制,资本市场率先反应疫情及其对经济的冲击。更进一步,因为体制的不同,海外疫情的防控难度要显著大于中国,这无疑使得海外市场的风险偏好回落速度更快。</span></p>\n<p><span>回顾过去两年,美债长短端利率倒挂,市场一度高呼经济衰退危机来临。然而,在货币宽松的加持下,美股不断创出新高。类似于2006年,当美国次贷泡沫被资金不断吹大的时候,经济数据表现良好,局部的风险点爆发并未引起市场足够重视。但风险已经在逐渐形成,只是需要时间酝酿出摧枯拉朽之势。</span></p>\n<p><span>行至当前,对于潜在风险点的发问似乎也没有那么不合时宜:次贷危机后十年美股大牛市是否面临终结?市场是否难以逃脱十年周期轮回的宿命?新冠疫情是否成为下一轮危机的催化剂?</span></p>\n<p><span>必须承认的是,判断经济和市场的大拐点是较为困难的。虽然每一次投资者都在讲“这一次不一样”,但历次大型经济危机却有其共性。通过复盘08年次贷危机、10年欧债危机和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将共性映射到当前,或许能给予我们一些启发。</span></p>\n<p><b><span>危机爆发前,有哪些征兆?</span></b><span>①资产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且以传统标准来看,估值偏高;②市场普遍存在看涨情绪;③利用高杠杆融资买入资产;④外资/热钱大量涌入;⑤货币宽松政策持续宽松,并且市场预期宽松节奏加快。</span></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2e6c60f25ba68ce26e3343d0c14363d\"></p>\n<p><b><span>从泡沫到危机,什么容易被忽略?</span></b><span>①局部的风险点存在,但有良好的经济数据掩盖;②离散的风险事件爆发,但市场对此认知不足;③宏观层面/制度设计的“杀逻辑”,市场崩溃。</span></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c36af24c162bf20dc33423ba3c6d53f\"></p>\n<p><b><span>2.案例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span></b></p>\n<p><b><span>在房地产市场泡沫不断被吹大的过程中,有零星风险点暴露。</span></b><span>比如,2006年二季度次级抵押贷款止赎率上升至2.01%,为2003四季度之后的新高;2006年9月,商务部报告称,新房价格中位数价格同比暴跌9.7%,为1970年后最大单月跌幅。</span></p>\n<p><b><span>离散的风险被忽视的原因在于,数据展示出经济欣欣向荣的图景。</span></b><span>从数据来看,2000-2006年间,通胀水平温和,维持在2-3.5%区间;建筑业就业人数从155万人上升至180万人;2006年12月的零售、消费信心数据达到三年间的高位。</span></p>\n<p><b><span>杠杆资金和新增外资导致泡沫化程度加剧。</span></b><span>杠杆资金来自于金融创新,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从2000年的600亿美元,增长至2006年的2100亿美元左右,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规模从600亿美元激增至1200亿美元。</span></p>\n<p><span>此外,美国长期利率偏低,10年国债利率维持在5%左右,到了2006年与短端利率倒挂。背后的驱动因素来自海外新增资金需求,美国资本账户大量热钱流入,至2006年末占GDP比重达到10%。</span></p>\n<p><b><span>直到杠杆资金断裂,市场主流观点还是认为,金融领域的离散风险不会传染至整个市场。</span></b><span>2007年3月,美国现房销售增长创三年新高,但次贷问题开始暴露。美国SEC在1月“随着再融资和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结束,许多较小的次级贷款机构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再可行”。随着监管的发声,舆论开始升温。</span></p>\n<p><span>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贷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在2006年12月,该机构表示在所有贷款中,有2.5%未能按时支付首笔月供。在此之前,已有不少较小的次级贷款机构破产,但并未引起市场足够重视。</span></p>\n<p><span>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次贷市场问题对整个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似乎可以得到控制”。美股在2007年4月创下历史新高。</span></p>\n<p><b><span>极端现象频繁出现,提示泡沫接近破裂。</span></b><span>2007年6月中旬,10年美债收益率达到5.3%,7月中旬90天美债收益率达到5%,曲线极端平坦化。资金从周期较长的债券、股票当中流出,流入现金类资产。在利率上升的压力下,借款人还本付息负担加重,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止赎率和违约率上升,大型银行开始出现严重亏损。</span></p>\n<p><span>比如,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对冲基金投资抵押贷款支撑证券(杠杆率20:1)亏损不断加大,被投资者赎回,在贝尔斯登承诺提供32美元贷款救助,最后仍旧破产,但规模不大,对市场的冲击也较为有限。</span></p>\n<p><b><span>危机进入自我强化的反身性阶段。</span></b><span>资产价格走低导致抛售,进一步推动资产缩水,形成负向自反馈。这样的反身性,对借款人和出借人效果类似。</span></p>\n<p><span>于是,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陷入险境,比如2007年8月,法国巴黎银行冻结22亿美元资产,因“美国证券化市场某些部门的流动性完全蒸发,因此无法公平评估某些资产的价值”。银行间流动性紧缩,TED利差从0.5%飙升至2%左右。</span></p>\n<p><b><span>应对早期的风险,政策干预较为有效。</span></b><span>2007年8月,各国央行向银行体系“注水”,欧央行投放2148亿美元,美联储则向次贷机构提供了380亿美元,向四大行(花旗、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美联银行)提供了20亿贴现窗口,并意外降低贷贴现利率0.5%。</span></p>\n<p><span>在积极的干预下,股市暴跌后企稳,而大多数决策者和投资者都认为,抵押贷款市场的高风险已经受到控制,并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很大影响。确实,从数据来看,部分金融机构利润大幅缩水之外,经济数据维持平稳。</span></p>\n<p><b><span>随着事态不断恶化,信心彻底崩塌,此时市场的崩盘无法阻挡。</span></b><span>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触顶,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暴露出问题,但救市的手段是有限的,甚至面临着政治和制度性的制约。</span></p>\n<p><span>2007年9月18日,美联储降息0.5%,超出了市场预期的0.25%,美股大涨。然而,10月下旬,次贷证券的整体预亏增加,市场情绪开始恶化。因摩根大通减记次贷相关资产20亿美元,美股单日大跌2.6%。</span></p>\n<p><span>随后,美联储继续降息,并先后出手营救贝尔斯登以及两房,但股票市场进入了“自由落体”阶段。次贷债务市场也进入了痛苦地去杠杆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救市的措施、维稳信心的指引都无济于事。无论是信贷还是股票市场都需要从一次彻底的“休克式”出清,寻找到真正的底部。</span></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86ae12c9c2cd102e817cc4de9ce53d4\"><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261d7e083661be90684e8e903768315\"></p>\n<p><b><span>3.案例二:2010年欧债危机</span></b></p>\n<p><b><span>过于激进的一体化导致了最初的隐患。</span></b><span>根据欧元区稳定和增长协议,区内各国都必须将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下,并且把降低财政赤字作为目标。同时,各成员国必须将国债/GDP的占比保持在60%以下。上述两条也是其他欧盟国家加入欧元区必须达到的重要标准。</span></p>\n<p><span>而在当时,高盛通过设计“货币掉期交易”的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但实际上希腊远不满足加入条件。</span></p>\n<p><b><span>边缘国家通过“高消费+贸易逆差”的模式来推动经济增长。</span></b><span>在欧洲内部传统的贸易分工格局中,债务问题国家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但随着高福利政策的实施,工资水平持续上升,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加入全球产业竞争。这些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下降,普遍推行“高消费+贸易逆差”的模式来推动经济增长。</span></p>\n<p><span>这种模式拉动了经常账户盈余国家以出口为导向的高增长,久而久之在欧元区内部形成了德、芬、丹、比、奥等“核心国家”生产、“欧猪五国”等“边缘国家”消费的外部失衡格局。</span></p>\n<p><b><span>欧元化导致主权信用无法被有效甄别,边缘国家大肆举借外债。</span></b><span>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自顾不暇,边缘国家也出台经济刺激方案维持经济稳定,虽然各项措施维持了金融市场稳定,支持了经济复苏,但使得各国资产负债表严重恶化,国债占GDP比例和政府赤字占GDP比例大幅上升。</span></p>\n<p><span>而边缘国家传统的刺激消费的模式使得国内储蓄不足,叠叠加刺激经济的需求,政府转而发行外债为国内赤字融资。而欧元一体化导致了国家主权风险等级趋于一致,希腊、西班牙等国在加入欧元区后,国债利率大幅下行,使其债务率大幅攀升。</span></p>\n<p><span>从数据来看,2008年-2011年,希腊政府杠杆率(占GDP)从110.7%上升至163.3%;爱尔兰从44.2%上升至120.1%;意大利从103.1%上升至120.1%;葡萄牙从71.6%上升至106.8%。</span></p>\n<p><b><span>与美国不同,政策协同较为困难导致救济方案不够及时,因此后危机时代“欧猪”均积重难返。</span></b><span>2009年末希腊主权债评级被下调,欧债危机正式爆发,而直到2010年5月份,欧盟才出台第一轮对希腊债务的解救方案,总包7500亿欧元。主要原因在于,成员国内部要求希腊自身承担债务违约风险,并要求其进行财政紧缩,而被救助国则对此颇为抗拒。欧元区政策难以协同的问题至今未得到妥善解决,也导致了后危机时代,“欧猪”的积重难返。</span></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4367143a81d3e93a662239385f410bb\"><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37285977d168afbb4ae481e5423f77d\"></p>\n<p><b><span>4.案例三: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span></b></p>\n<p><b><span>日元贬值和房地产市场泡沫是导致东南亚危机的根源。</span></b><span>1985年“广场协议”,日元急速升值;1987年“卢浮宫协议”,日本央行将基准利率降到2.5%。日本股市和房地产的泡沫在90年代末破裂,土地价格指数从1990到1995年下降50%,日经指数从高点36000点下跌至16000点。大量热钱涌出,向外部寻找出口,并瞄准了东南亚市场。</span></p>\n<p><span>数据显示,从1985年到1994年,日本对东南亚四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投资规模从5.53亿美元快速上升至38.87亿美元,累计涨幅超700%。</span></p>\n<p><b><span>东南亚诸国国际收支压力增大,过早开放了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span></b><span>东南亚诸国实行硬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1995年开始随着美元升值导致出口恶化。以泰国为例,泰国经常账户逆差,从1990年的71亿美元逆差,扩大到1995年的132亿美元。</span></p>\n<p><span>在此背景下,东南亚诸国加速打开了资本账户的自由化,比如放宽外资企业持股比例、对外资开放更多行业,放低企业注册资本等。比如,到1995年末,泰国外储规模增长至355亿美元,但外债总额上升至1008亿美元,短期外债占外储规模比重147.8%。</span></p>\n<p><b><span>主要经济指标良好,掩盖了外部杠杆脆弱的风险。</span></b><span>以泰国为例,1990年至1995年,GDP总额从856美元增长至1680亿美元,年增长率中枢9%,通胀率维持在4-5%区间,高增长+中低通胀的组合接近于美国的“金发姑娘”时代。此外,失业率2-3%之间且逐年下行,而政府债务率不高,占GDP比重8%左右。</span></p>\n<p><b><span>外债风险暴露,干预无法阻止汇率“自由落体”,危机最终爆发。</span></b><span>东南亚诸国的外部杠杆风险逐步被市场认知,外国资本乃至国内民众资本出逃。1997年泰国政府开始整顿银行系统,加剧了热钱的快速流出,虽然泰国央行在远期市场抛售外汇以稳定泰铢币值,但此举过快消耗了本就不充足的外汇储备。到1997年6月30日,泰国外储锐减至28亿美元,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泰铢兑美元自由浮动,汇率“自由落体”,危机向东南亚蔓延。</span></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0875a6ec38023579e5891566d0e309a\"><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a3918c6df8b2a418245af637d4b4b7b\"></p>\n\n</article>\n</div>\n</body>\n</html>\n","type":0,"thumbnail":"https://static.tigerbbs.com/c7da52addfd52fb216bcf87283f43750","relate_stocks":{".DJI":"道琼斯",".IXIC":"NASDAQ Composite","SPY":"标普500ETF"},"is_english":false,"share_image_url":"https://static.laohu8.com/e9f99090a1c2ed51c021029395664489","article_id":"1188840959","content_text":"疫情冲击下,全球避险情绪升温。还原时间错位,当前的海外市场情绪类似于春节期间中国市场,疫情的巨大不确定性因为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控制,资本市场率先反应疫情及其对经济的冲击。更进一步,因为体制的不同,海外疫情的防控难度要显著大于中国,这无疑使得海外市场的风险偏好回落速度更快。\n行至当前,对于潜在风险点的发问似乎也没有那么不合时宜。必须承认的是,判断经济和市场的大拐点是较为困难的。虽然每一次投资者都在讲“这一次不一样”,但历次大型经济危机却有其共性。通过复盘08年次贷危机、10年欧债危机和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将共性映射到当前,或许能给予我们一些启发。\n危机爆发前,有哪些征兆?①资产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且以传统标准来看,估值偏高;②市场普遍存在看涨情绪;③利用高杠杆融资买入资产;④外资/热钱大量涌入;⑤货币宽松政策持续宽松,并且市场预期宽松节奏加快。\n从泡沫到危机,什么容易被忽略?①局部的风险点存在,但有良好的经济数据掩盖;②离散的风险事件爆发,但市场对此认知不足;③宏观层面/制度设计的“杀逻辑”,市场崩溃。\n1.从泡沫到崩溃,都有哪些征兆?\n随着新冠肺炎海外疫情爆发,全球避险情绪迅速升温,30年美债收益率跌破历史低位至1.80%,10年美债快速下行20bp左右并与3个月国债利率形成倒挂。此外,国际金价最高涨至1690美元/盎司,美国三大股指从高点暴跌10%左右。\n\n还原时间错位,当前的海外市场情绪类似于春节期间中国市场,疫情的巨大不确定性因为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控制,资本市场率先反应疫情及其对经济的冲击。更进一步,因为体制的不同,海外疫情的防控难度要显著大于中国,这无疑使得海外市场的风险偏好回落速度更快。\n回顾过去两年,美债长短端利率倒挂,市场一度高呼经济衰退危机来临。然而,在货币宽松的加持下,美股不断创出新高。类似于2006年,当美国次贷泡沫被资金不断吹大的时候,经济数据表现良好,局部的风险点爆发并未引起市场足够重视。但风险已经在逐渐形成,只是需要时间酝酿出摧枯拉朽之势。\n行至当前,对于潜在风险点的发问似乎也没有那么不合时宜:次贷危机后十年美股大牛市是否面临终结?市场是否难以逃脱十年周期轮回的宿命?新冠疫情是否成为下一轮危机的催化剂?\n必须承认的是,判断经济和市场的大拐点是较为困难的。虽然每一次投资者都在讲“这一次不一样”,但历次大型经济危机却有其共性。通过复盘08年次贷危机、10年欧债危机和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将共性映射到当前,或许能给予我们一些启发。\n危机爆发前,有哪些征兆?①资产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且以传统标准来看,估值偏高;②市场普遍存在看涨情绪;③利用高杠杆融资买入资产;④外资/热钱大量涌入;⑤货币宽松政策持续宽松,并且市场预期宽松节奏加快。\n\n从泡沫到危机,什么容易被忽略?①局部的风险点存在,但有良好的经济数据掩盖;②离散的风险事件爆发,但市场对此认知不足;③宏观层面/制度设计的“杀逻辑”,市场崩溃。\n\n2.案例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n在房地产市场泡沫不断被吹大的过程中,有零星风险点暴露。比如,2006年二季度次级抵押贷款止赎率上升至2.01%,为2003四季度之后的新高;2006年9月,商务部报告称,新房价格中位数价格同比暴跌9.7%,为1970年后最大单月跌幅。\n离散的风险被忽视的原因在于,数据展示出经济欣欣向荣的图景。从数据来看,2000-2006年间,通胀水平温和,维持在2-3.5%区间;建筑业就业人数从155万人上升至180万人;2006年12月的零售、消费信心数据达到三年间的高位。\n杠杆资金和新增外资导致泡沫化程度加剧。杠杆资金来自于金融创新,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从2000年的600亿美元,增长至2006年的2100亿美元左右,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规模从600亿美元激增至1200亿美元。\n此外,美国长期利率偏低,10年国债利率维持在5%左右,到了2006年与短端利率倒挂。背后的驱动因素来自海外新增资金需求,美国资本账户大量热钱流入,至2006年末占GDP比重达到10%。\n直到杠杆资金断裂,市场主流观点还是认为,金融领域的离散风险不会传染至整个市场。2007年3月,美国现房销售增长创三年新高,但次贷问题开始暴露。美国SEC在1月“随着再融资和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结束,许多较小的次级贷款机构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再可行”。随着监管的发声,舆论开始升温。\n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贷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在2006年12月,该机构表示在所有贷款中,有2.5%未能按时支付首笔月供。在此之前,已有不少较小的次级贷款机构破产,但并未引起市场足够重视。\n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次贷市场问题对整个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似乎可以得到控制”。美股在2007年4月创下历史新高。\n极端现象频繁出现,提示泡沫接近破裂。2007年6月中旬,10年美债收益率达到5.3%,7月中旬90天美债收益率达到5%,曲线极端平坦化。资金从周期较长的债券、股票当中流出,流入现金类资产。在利率上升的压力下,借款人还本付息负担加重,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止赎率和违约率上升,大型银行开始出现严重亏损。\n比如,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对冲基金投资抵押贷款支撑证券(杠杆率20:1)亏损不断加大,被投资者赎回,在贝尔斯登承诺提供32美元贷款救助,最后仍旧破产,但规模不大,对市场的冲击也较为有限。\n危机进入自我强化的反身性阶段。资产价格走低导致抛售,进一步推动资产缩水,形成负向自反馈。这样的反身性,对借款人和出借人效果类似。\n于是,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陷入险境,比如2007年8月,法国巴黎银行冻结22亿美元资产,因“美国证券化市场某些部门的流动性完全蒸发,因此无法公平评估某些资产的价值”。银行间流动性紧缩,TED利差从0.5%飙升至2%左右。\n应对早期的风险,政策干预较为有效。2007年8月,各国央行向银行体系“注水”,欧央行投放2148亿美元,美联储则向次贷机构提供了380亿美元,向四大行(花旗、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美联银行)提供了20亿贴现窗口,并意外降低贷贴现利率0.5%。\n在积极的干预下,股市暴跌后企稳,而大多数决策者和投资者都认为,抵押贷款市场的高风险已经受到控制,并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很大影响。确实,从数据来看,部分金融机构利润大幅缩水之外,经济数据维持平稳。\n随着事态不断恶化,信心彻底崩塌,此时市场的崩盘无法阻挡。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触顶,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暴露出问题,但救市的手段是有限的,甚至面临着政治和制度性的制约。\n2007年9月18日,美联储降息0.5%,超出了市场预期的0.25%,美股大涨。然而,10月下旬,次贷证券的整体预亏增加,市场情绪开始恶化。因摩根大通减记次贷相关资产20亿美元,美股单日大跌2.6%。\n随后,美联储继续降息,并先后出手营救贝尔斯登以及两房,但股票市场进入了“自由落体”阶段。次贷债务市场也进入了痛苦地去杠杆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救市的措施、维稳信心的指引都无济于事。无论是信贷还是股票市场都需要从一次彻底的“休克式”出清,寻找到真正的底部。\n\n3.案例二:2010年欧债危机\n过于激进的一体化导致了最初的隐患。根据欧元区稳定和增长协议,区内各国都必须将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下,并且把降低财政赤字作为目标。同时,各成员国必须将国债/GDP的占比保持在60%以下。上述两条也是其他欧盟国家加入欧元区必须达到的重要标准。\n而在当时,高盛通过设计“货币掉期交易”的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但实际上希腊远不满足加入条件。\n边缘国家通过“高消费+贸易逆差”的模式来推动经济增长。在欧洲内部传统的贸易分工格局中,债务问题国家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但随着高福利政策的实施,工资水平持续上升,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加入全球产业竞争。这些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下降,普遍推行“高消费+贸易逆差”的模式来推动经济增长。\n这种模式拉动了经常账户盈余国家以出口为导向的高增长,久而久之在欧元区内部形成了德、芬、丹、比、奥等“核心国家”生产、“欧猪五国”等“边缘国家”消费的外部失衡格局。\n欧元化导致主权信用无法被有效甄别,边缘国家大肆举借外债。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自顾不暇,边缘国家也出台经济刺激方案维持经济稳定,虽然各项措施维持了金融市场稳定,支持了经济复苏,但使得各国资产负债表严重恶化,国债占GDP比例和政府赤字占GDP比例大幅上升。\n而边缘国家传统的刺激消费的模式使得国内储蓄不足,叠叠加刺激经济的需求,政府转而发行外债为国内赤字融资。而欧元一体化导致了国家主权风险等级趋于一致,希腊、西班牙等国在加入欧元区后,国债利率大幅下行,使其债务率大幅攀升。\n从数据来看,2008年-2011年,希腊政府杠杆率(占GDP)从110.7%上升至163.3%;爱尔兰从44.2%上升至120.1%;意大利从103.1%上升至120.1%;葡萄牙从71.6%上升至106.8%。\n与美国不同,政策协同较为困难导致救济方案不够及时,因此后危机时代“欧猪”均积重难返。2009年末希腊主权债评级被下调,欧债危机正式爆发,而直到2010年5月份,欧盟才出台第一轮对希腊债务的解救方案,总包7500亿欧元。主要原因在于,成员国内部要求希腊自身承担债务违约风险,并要求其进行财政紧缩,而被救助国则对此颇为抗拒。欧元区政策难以协同的问题至今未得到妥善解决,也导致了后危机时代,“欧猪”的积重难返。\n\n4.案例三: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n日元贬值和房地产市场泡沫是导致东南亚危机的根源。1985年“广场协议”,日元急速升值;1987年“卢浮宫协议”,日本央行将基准利率降到2.5%。日本股市和房地产的泡沫在90年代末破裂,土地价格指数从1990到1995年下降50%,日经指数从高点36000点下跌至16000点。大量热钱涌出,向外部寻找出口,并瞄准了东南亚市场。\n数据显示,从1985年到1994年,日本对东南亚四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投资规模从5.53亿美元快速上升至38.87亿美元,累计涨幅超700%。\n东南亚诸国国际收支压力增大,过早开放了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东南亚诸国实行硬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1995年开始随着美元升值导致出口恶化。以泰国为例,泰国经常账户逆差,从1990年的71亿美元逆差,扩大到1995年的132亿美元。\n在此背景下,东南亚诸国加速打开了资本账户的自由化,比如放宽外资企业持股比例、对外资开放更多行业,放低企业注册资本等。比如,到1995年末,泰国外储规模增长至355亿美元,但外债总额上升至1008亿美元,短期外债占外储规模比重147.8%。\n主要经济指标良好,掩盖了外部杠杆脆弱的风险。以泰国为例,1990年至1995年,GDP总额从856美元增长至1680亿美元,年增长率中枢9%,通胀率维持在4-5%区间,高增长+中低通胀的组合接近于美国的“金发姑娘”时代。此外,失业率2-3%之间且逐年下行,而政府债务率不高,占GDP比重8%左右。\n外债风险暴露,干预无法阻止汇率“自由落体”,危机最终爆发。东南亚诸国的外部杠杆风险逐步被市场认知,外国资本乃至国内民众资本出逃。1997年泰国政府开始整顿银行系统,加剧了热钱的快速流出,虽然泰国央行在远期市场抛售外汇以稳定泰铢币值,但此举过快消耗了本就不充足的外汇储备。到1997年6月30日,泰国外储锐减至28亿美元,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泰铢兑美元自由浮动,汇率“自由落体”,危机向东南亚蔓延。","news_type":1},"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222,"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98,"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989416269"}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