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KPI的压力,习惯996的作息,为加薪升职焦虑,为在北上广买房买车努力,惦着脚跟挤地铁赶公交,或堵在三环路上着急上火,这是中国“社畜”上班族的常态。
老板说,加班熬夜都是福报,鸡汤文说“年轻人,千万别回小城市,北上广才盛得下梦想” ,但其实,生命不止一种模式,生活可以一次次重启,人生也有无限可能性。
聚集了5.5亿用户的微博,成为展示多元生活的舞台,乘风破浪的年轻人,既可以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找到诗歌和远方,也可以在烟火气的厨房里明白人生的真谛。
本文记录的一群微博短视频达人,要么回归山野田园,穿梭于密林深处,与家人亲友相伴,;要么移居到地广人稀的澳洲,开启吃吃喝喝看似佛系的自在生活;要么大隐隐于市,躲在大城市的郊区别墅里,过上了和老友群居的快乐生活,上演了现实版的《老友记》。
他们在出世、入世之间自由切换,在微博、短视频里,实现了与大众社会的连接与互动,他们以一种看似佛系恬淡的生活方式,实现了光荣和梦想,而漂浮在北上广的微博网友们,则在他们的生活里找回了诗歌与远方。
文/陈纪英
1
从立功的前“警校小花”,到做美食拍风景的云南“村花”
@滇西小哥 90后 云南保山
如果你想感受人间烟火之气,就去@滇西小哥 的视频里寻找吧。
@滇西小哥 ,本名董梅华,出生在云南保山一个贫困小山村。从小她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去外面看看。
高考报考了四川警察学院,但大学四年并没想象中平静。10年突遇“8.14”泥石流,参与抗洪救灾工作;11年坐公交,公交突然起火,参与救援,先后被授予“个人二等功”、“个人三等功”。
毕业后,小哥选择留在了城市里,和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迷茫焦虑,顶着工作和租房的压力,每天赶公交挤地铁,对家人报喜不报忧。那时候她的目标就是——留在大城市,赚钱买房子,接父母来城里生活。
直到她收到一封父亲心肌梗塞的病危通知书。在那之前,她一直觉得父母刚刚四十出头,年轻力壮。却没想到父亲突然倒下了,原本一定要留在大城市的倔强,在这一刻变得微不足道。
她决定回家,陪父亲治病,但是她需要找一份既能留在老家,也能带来持续收入的营生。
最初,小哥在朋友圈售卖家乡土特产,但她的微信好友太有限,迟迟打不开销路,很快就失败了。
恰在此时,短视频开始起势,小哥也打算试试。
至于拍摄内容,摆在面前的可选项也不多,美食,似乎是个可行的选项。
做饭,是很多山村孩子必备的生存技能——还没上学时,她就承担起扒蒜和择菜的流程;读初中时,她和刚上小学的妹妹,两人留在县城的出租房读书,一日三餐都由她负责;大学毕业后辗转漂泊在成都、重庆,吃够了外卖的她,也会亲自下厨,为自己做上几道家乡美食。
云南美食和小小的厨房,是@滇西小哥 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小哥视频里,很多美食都选用云南特有的本地食材,比如油炸竹节虫,外地基本没有,菜品往往不那么大众;最开始面对镜头时,小哥甚至不太敢露脸,即便后来大火在全网收获了数千万粉丝后,她依然认为,“可能我比较上相,视频比本人好看”。
所以,拍摄视频三四年,小哥一直在自问,网友们为什么会喜欢她的视频?
第一条破圈火爆的做汉堡短视频,或许能够提供答案。
之前在城里读书时,她就一直想带爷爷奶奶去城里吃汉堡,但还没成行,就回到了老家。为了弥补缺憾,她决定自己做给爷爷奶奶吃。
那期视频画质比较粗糙,剪辑手段也很生涩,甚至连汉堡做法都不太正宗,发出视频后,小哥一直担心网友吐槽。但微博网友的评论里,没有人评价汉堡正不正宗,没有人关心好吃不好吃,却收获了很多温情的留言。
“我的爷爷奶奶也没吃过,我要带他们去吃。”
“我也想带爷爷奶奶去,可惜永远没机会了。”
所以,网友追看她的视频,更多的是被美食背后的情感和温度,还有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吸引——小哥全家围坐吃饭、有说有笑的场景,帮在外漂泊的年轻人缓解了乡愁。
发布短视频的三四年间,她在全网收获了近两千万粉丝,微博粉丝超过400万,每期视频平均播放量将近千万,也登上《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受邀在英国牛津大学发表演讲,等等。
她回到了封闭的小山村,却通过短视频和微博,连接了更宽广的世界,找到了更高光的舞台;而数千万粉丝,飘荡在大城市,却在她的视频里,回忆起妈妈的味道和家乡的亲人。
2
我是拒绝上班的“社恐患者”,人在悉尼,我们视频里见
@子时当归 85后 澳洲悉尼
“你叫我当归吧”,电话那头的@子时当归 温柔亲切,但她自认为是个严重的“社恐患者”。
出生在万籁俱寂的子时,仿佛冥冥注定了她稍微内向、清冷的性格。
上初中时当归就打定主意,自己不会成为按部就班的“上班族”,“被动的社交让我恐惧,不自在”。
她感到庆幸,出生在一个相对开明的家庭,父母不会强硬的为她规划人生道路,她得以享受到中国孩子罕见的自由和宽容。
但有一个爱好,却从小延续至今——吃美食,做美食。
当归出生在兰州,但父母都来自不同城市,粗犷的西部美食并没有把一家人的口味同化,妈妈一直热衷于并擅长烹饪,各种甜品糕点手到擒来。
从小看到大吃到大的当归,对于烹饪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到澳洲留学时,别的同龄人都会申请计算机、经济管理等热门专业,当归选择的却是冷门的法式甜品和餐饮管理——她希望将来能开一家咖啡馆或者甜品店,如此便能人生无憾。
大学时零零散散的打工,也选择在了咖啡店——负责在后台调配饮料、制作食品,而不是当前台的Waitress,那种围着餐台忙碌的感觉她很是享受。
人生的轨道看似水到渠成时,却因为一次偶然发生了大逆转——新道路的前方,通向当红的Vlogger博主。
在澳洲生活的头些年,当归很想家,大西北粗粝暴躁的沙尘暴,四季分明的气候,出了城就变了味道的牛肉面,家乡的土特产当归,都让她分外想念——她为自己取名“当归”,也有“回归”之意。
想家时,她习惯登陆微博,刷刷国内新闻,或者分享自己的生活——隔着屏幕与网友的在线交流,没有了面对面的社交压力,也给了她更多的安全感和自在感。
2018年,当归收拾屋子时,看到了买回来就一直没用上的相机,觉得一直闲置太过浪费,而且,自然风光好但生活节奏慢的澳洲多少有点无聊,就决定拍个视频。
“我当专职博主,完全是意外性的偶然事件”,当归笑着说。
也是因为社恐的原因,很多Vlogger博主会对着镜头说话,以第一视角记录自己的生活,但当归不会,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能够面对镜头自如表达的人”。
所以,她的视频更多是类似纪录片的第三视角,舒缓悠扬的老歌响起,静默的当归不急不缓清洗、处理、烹饪食材。
抱着好玩的心态发了首个视频之后,竟然得到了热烈的反馈,其中,今年6月5日发布的13款三明治合集视频,仅在微博就获得了百万播放。
在当归的视频里,耐心烹煮的美食,简约优雅的穿搭,现代清新的家居,懒适闲散的作息,共同构建了一种随心所欲的慢生活,没有KPI的焦虑,没有996的压力,深得网友喜欢。
一些品牌也主动找上门来进行合作推广,商业化之路顺利开启。
尽管成为当红的视频博主,超越了当归的认知,但如今的她很享受目前的状态,每天早上,叫醒她的不是闹钟,而是家里养的猫过来要喝的要吃的,“能够保留我的节奏,不牺牲自我的同时,把工作完成”,这就是当归幸福感的底线。
当归也不会特意为了拍视频而设计一日三餐,“可能我不够浪漫,首先是我想吃,然后才会想拍出来”——一句话,拍视频不能扭曲生活的本来面貌。
拍摄视频两年后,当归原本有点小自闭的内心慢慢打开了,社交恐惧也得到了一些疗愈,甚至在微博上认识的几个“网友”,后来也成为生活中很好的朋友;
她也开始主动回应网友的兴趣,比如当电视剧《三十而已》火爆时,她选择在视频中加入相关的互动主题;
原本觉得生活无需计划的当归,甚至开始主动规划起未来,比如成立个人品牌,比如回到国内开间线下店铺等等。
996的粉丝们羡慕当归的慢生活,而青睐慢生活的当归,却变得积极起来。
不过,那种特立独行的自我并没有完全消失,还会时不时的倔强浮现,“如果做视频博主让我觉得压力大于快乐了,或者导致我的生活变形了,或者我不享受这件事儿了,我可能就会离开”。
当归很是笃定,“除了吃喝拉撒睡,没什么是生活的必需品”。
3
我是被社会毒打的“学渣”,曾经创业失败,如今的生活像是现实版“小森林”
@夏厨陈二十 95后 广州远郊
拍视频头几年,陈二十的父母都不知道她在干什么,直到2020年除夕。
那天晚上,全家正围坐在一起,边吃盆菜(广州的年夜饭)边看春晚。陈二十拍摄的一部分视频,出现在了电视屏幕上。
她转过头,看到父母脸上欣慰骄傲的笑容,心底终于踏实了起来。
给自己起名二十,是为了纪念自己20岁开始创业——不过,这段创业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陈二十大学的专业是多媒体,就是对着电脑敲代码,但那些密密麻麻的符号,提不起她的半点兴趣。
快毕业的时候,陈二十心里慌了。
她出生在广东湛江的普通家庭,父母对她的期望就是找份好工作,然后嫁个好人家,过上平实平安幸福的小日子。
她不想当码农,必须找到其他出路。
那是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呼呼作响,她雄心勃勃,也梦想着自己有一天创业成功,成为人生赢家。
说干就干,大学最后一年,陈二十准备破釜沉舟一把。她向父母要了一笔启动资金,和小伙伴开设了一个服装工作室。
但服装店开了快一年,生意冷清得让人发慌,本金全部打了水漂,压力山大之下,陈二十等人狼狈不堪的关了店铺。
刚刚走上社会就遭遇暴击,陈二十一时Down到了极点,不知道出路在哪里。
就在此时,她看了一部日本很火的电影《小森林》,里面的女主角市子让陈二十很有共鸣。
在电影中,市子也和陈二十一样,曾经心高气傲,远赴东京闯荡,但她终究无法适应都市快节奏的步伐,回到了妈妈早已不在的故乡老宅,用美食去对抗生活中的失意,并逐渐开始享受无忧无虑的人生。
看完电影的陈二十,感觉自己被被治愈了,她也期盼自己能过上市子一般的生活。
此前,为了给服装店拍摄照片,陈二十等人曾买了一台相机,如今,相机成为了那场创业留下来的“遗产”。
用这台相机记录一日三餐,拍摄美食视频发到网上,是陈二十想到的新出路。
第一次拍摄时,陈二十手中只有200块钱的预算,她至今还记得自己是如何精打细算,用200块买了锅碗瓢盆、红酒羊腿,以及鲜花摆件等用来妆点饭桌,最后做出了一顿红酒烩羊腿。
但是,成功远比想象中来得艰难——最初的两年,陈二十拍摄的视频不温不火,连一条留言都没有,平台的内容分成压根不够日常开支,为此,她不得不出门摆地摊贴补家用。
一直坚持到第三年,视频的播放量慢慢高起来了,“就是自己的努力被看见的那种感觉”。
如今的陈二十,依然过着大隐隐于市的生活,住的地方也从市中心搬到了广州远郊的大房子里,同住的飞哥、表姐、妹妹既是一起大快朵颐的室友,也是分工明确的工作伙伴,还养了四只宠物,“我在家里的角色就是厨师和动物园园长”,陈二十戏言。
但这种无欲无求的生活,如今却意外得到了全网2000多万粉丝的追捧,仅仅在微博上,就有500多万粉丝眼巴巴等着陈二十更新视频。
很多微博网友留言说,在陈二十的视频里,他们的浮躁、焦虑、疲惫,都被治愈了,这里是他们的云端乌托邦,或者精神后花园。
虽然陈二十从没经历过朝九晚五的生活,但她多少能够感同身受。
她曾经在微博上发起过一场“当你的树洞”的活动。发来的几百封邮件里,大部分都在倾诉压力,升职加薪、父母催婚、买房买车、完不成的KPI、难伺候的领导、搞不定的客户等等。
“大概每个在城市里打拼的人,都会时不时冒出这种念头——远离钢筋水泥的城市,拥有自己的小院子吧”,陈二十猜测。
但不是人人都有陈二十这般的机会,这是她感到异常庆幸之处,“我原本计划30岁过上想要的生活,没想到在25岁提前实现了,我有时候反问自己,何德何能啊?”
如今的收入虽然不足以任性挥霍,但也远离了捉襟见肘,几个人的工资再加上吃吃喝喝,也花不了多钱,“完全能够满足生活,我的物欲并不高”,陈二十说,她并不想变得急功近利,为此,不是自己用过的东西,她绝不会轻易推荐。
但这种出世的生活模式,反而吸引了更多聚光灯,给了她更多登堂“入世”的机会,无论是拍摄的做菜视频作为粤菜代表登上央视,还是和王一博一起参加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她享受偶尔走进人群、走到舞台中央的时刻。
这种在出世、入世之间随意切换的自由,这种既不用为吃喝发愁、也不用为名利狼奔豕突的安逸,就是陈二十理想中的佛系生活。
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成功的定义不止一种,通往成功的道路也不止一条。按部就班做一个合格的996,是大部分人会选择的生活轨迹;而像@滇西小哥 、@子时当归、@夏厨陈二十 则在各种机缘巧合下,去勇敢尝试了更适合自己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她们已经超越了一般美食博主单纯聚焦于食物制作、享用过程的内容定位,向更深远更纯熟的生活方式表达迈进。美食只是一个介质,连通的是博主的生活、思想、甚至是人生。
微博为这些年轻人的大胆和坚持提供了试验场和助推器,通过政策和资源不断赋能视频博主,助力他们勇敢“乘风破浪”,实现梦想。
短视频的世界里,包罗万象,生动鲜活。即使远离繁华,我们依旧可以在影像世界里找到内心的丰盈。
$微博(WB)$ $腾讯控股(00700)$ $阿里巴巴(BABA)$
精彩评论
这抄袭也不贴个图[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