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周五跌出了6次熔断,下周一果然还是正式摘牌了。
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瑞幸咖啡(LK)$
6月26日,瑞幸正式收到了 纳斯达克总法律顾问办公室的通知,宣布6月29日开牌时正式摘牌。这自然是由于两天前,瑞幸 决定撤回前述听证请求,不再寻求撤销或搁置纳斯达克退市的决定。
时间再往前,6月17日,瑞幸宣布收到纳斯达克书面通知,问 为什么19年的年报还未提交。 而 瑞幸回应 称,还是 由于疫情原因,导致 公司无法按时提交年报。 然而 一来纳斯达克已经给了两个多月的 缓冲期 ,二来别家受疫情影响的怎么都 能按时提交呢?
就在 几天前,瑞幸还 预计7月 5日召 开股东特别大会,讨论事项包括: 解除董事长陆正耀董事任命,解除黎辉、刘二海董事任命,及解除独立董事Sean Shao的任命。 那天股票还又被 往上拉了一波。
再往前,5月19日,瑞幸第一次收到纳斯达克通知,要求退市。然而瑞幸要求在纳斯达克听证小组召开听证会。纳斯达克也挑明了说,行,那就定在6月25日。而后续故事我们也看到了,就在这天前1天的24日,瑞幸宣布不开了。
再往前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 详了。 1月份浑水做空,然而当时股价丝毫没有波动,反而还继续上涨,最高超过每股50元的价格。 随后4月份,瑞幸扛不住了, 宣布 发现公司COO刘剑等人财务造假,虚增利润22亿。 其中,也不乏安永事务所 调查的影子。
回头看看,CEO陆正耀曾发布的个人声明 :
称瑞幸咖啡已根据阶段性调查结果,第一时间处理相关责任人、重组董事会、更新管理层、积极进行整改,但纳斯达克不等最终调查结果就要求公司退市,出乎意料,对此其个人深感失望和遗憾。
据报道,我国监管部门已掌握了陆正耀对于公司财务造假的指令性的电子邮件,陆正耀将被公诉,极有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面临财务造假时的投资选择
再讨论被套的股票和仓位会怎么处理之前,想先和大家探讨一下对这类公司如何决策。
没错,我相信大多数投资者都和我一样,无法事前甄别和得知公司会造假或者什么的。乐视也好,瑞幸也好。不过很多大型投资机构也都翻车,所以可以说几乎不会是我们的投资能力问题。
然而,公司一旦宣布了造假,或者说审计事务所、大型做空机构发布了证据确凿的做空报告后,该怎么办?观望、买入还是卖出?
我们在前两周**通直播的时候和大家就分享过。当时提到说,当公司财务数据出现一处作假(比如瑞幸,虚增22亿利润)时,全部财务数据可信度直接降级为0,一处都不要信。直到事实发生些更进一步的阐述,比如是单次错误,再去调整相信的程度。
公司和个人不同的是,当大多数投资者看到某个数字、某个事件时,背后其实都经历了很久很长的故事。上市一个新产品,公司要进行市场调研、可行性研究,然后分配合适的资金、招募团队、制定计划,开发完成后还需要N个阶段的测试。
财务数据也是一样,一个数字的背后往往是从卖一杯咖啡记录下来的利润和成本开始,一直完成全中国所有地区数据的综合。所以当有故意造假现象时,绝对不是小学生考试,一拍脑袋,写了个笔误那么简单的。
同理,纠正一处错误,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一部分“意识到错误并且没有放弃的”高层,需要先搞定高层内部的分歧,再去该开除的开除、该赔偿的赔偿、该公关的公关,把事情真正平下去,人心稳了,公司才能继续向前。
哪怕是证监会惩罚一家上市公司,该走的流程,也都是要花时间和人力去走的。
反过来看看我们的银行余额,这么可怜的数字,不值得我们加倍谨慎、加倍呵护吗?有那么多更好的投资标的,是何苦一定要哭着把钱交给这些公司当学费呢?有多的,开开心心消费消费、打赏一下辛苦的作者它不香吗?
当这家财务数据可信度为0时,公司的投资价值也接近为0了。很多朋友说,我就想这个时候投机一把买入,要是不小心爆炒了还能赚个翻倍呢。
这种风险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的行为,借用**方丈的名言,您厉害,您赚的多。
美股被退市的公司,股票怎么处理?
首先对公司来说,一般来说可能会有两种情况退市。一种是被并购或者私有化退市,另一种则是被强制退市。第一种的话,投资者普遍都很开心。公司一般会给一个股票回购的价格,往往比原来的高出不少。还记得当时Elon Musk发推特说考虑私有化特斯拉股票吗?几分钟后,股价就被爆拉至370左右了。
第二种被强制退市,就对投资者很不友好了。公司可能会降去OTCBB或者Pink Sheet粉单市场继续交易。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基本都不会去那儿捡便宜的。因此,尽管股票还能代表你拥有公司的一部分,但价格一般基本归0了。
而有空头仓位的,只需要把股票买回来还上就好了,确实能赚一大笔。但如果等到公司真正的去粉单市场交易了再去平仓的话,会需要一段时间,而你仍然还付着借股票的费用,并不是特别划算,但不是完全不行。
而持有未到期期权的,美国期权清算公司(OCC)会负责处理善后事宜。所有在退市清算下一个月后到期的期权,全部移入下一个月到期结算。
第二种情况的话,公司大概率也只剩下苟延残喘到破产的路可以走了。
当然,公司不行了不代表高管们不行。在没出事前割一波韭菜跑路的,完全不在少数。受伤最深的,还是韭菜们。
因此,无论对一家公司有多么追捧,对CEO或者高管团队的人有多么信任,建议大家还是多从自己银行账户的余额角度出发,去考虑是否值得投资。保护余额,义不容辞。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