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幸咖啡(LK)$发布公告称,已在5月15日收到了纳斯达克交易所的退市通知。为此瑞幸计划举行听证会,在听证会结果出来前,瑞幸仍然会继续在纳斯达克上市。$瑞幸咖啡(LK)$
听证会通常安排在听证请求日期后的30至45天举行。由于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得到了该公司本身的确认,也即财务造假属实,因此,听证会对于瑞幸咖啡来说不过是走过场而已,公司最终被摘牌几无悬念。
退市已定,但其仍坚信会大有作为
从4月2日瑞幸咖啡自曝22亿元财务造假事件,到5月15日该公司收到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摘牌令,纳斯达克市场在监管方面的动作堪称雷厉风行。在瑞幸咖啡摘牌的问题上,纳斯达克市场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真正表现出对于造假者的“零容忍”。
5月20日,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发布的个人声明中表示,纳斯达克不等最终调查结果就要求公司退市,出乎意料。
除此之外,更吸引人注意的,还是那几句“我坚信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是成立的,瑞幸咖啡自运营以来每年的营收都在持续增长”、“每当我看到人们手里握着小蓝杯,我都会感到自豪”、“竭尽所能挽回股东损失,让瑞幸这个品牌能够走下去”。
这几句话其实正是陆正耀依然是对咖啡模式的看好,按正常发展下去,必将是继续大有作为,并且不会因此轻易放弃瑞幸这个品牌,以此在咖啡江湖攻略城池。
瑞幸的剩余价值应该从两大部分来看,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包括门店,而瑞幸的另一大价值在于“品牌价值,如消费者口碑、粘性等”,只要门店能够继续生存,同样的产品和同样的优惠条件,消费者还是可以消费。
市场巨大,翻盘仍有可能
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个体的起飞,总是因为它顺应了市场的某些需求,陆正耀仍坚持看好瑞幸的未来也不是毫无道理。
正如共享单车出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抖音的火热,则是消磨掉了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咖啡能掀起一阵消费风尚,也有相似的逻辑存在。
咖啡首先作为一种饮品,最大的作用在于提神醒脑,由它延伸出来的还有一种小资情调,几乎是大多数白领的标配。
但尽管普及面够广,但人均引用率却不是很高。相关数据显示,国内人均年引用咖啡香为0.03kg,与全球人均的1.25kg还是有着一定的距离。有机构预测,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在2025年有望突破1万亿元。
这些数据综合起来,其实就指向了当下国内咖啡市场尚未饱和。只要其他领域的消费者的喝咖啡习惯也培养起来,所带来的财富效应是巨大的。单凭市场广阔这一点,瑞幸咖啡也很有可能翻盘。
其次,伴随着外卖等方式的如火如荼,大部分用户都已经在移动互联网思维下,习惯着使用手机达成一切,需要的是便利性。也正是因为如此,互联网咖啡的出现,顺应了这一变化。
而瑞幸咖啡最开始的便是主打线上下单,选择自行到门店自取,或者是外卖配送到家。如此,在咖啡遇到互联网之后,原本的模式也悄然发生改变,做到快速与便捷。
再加上以往咖啡的定价都比较高,换言之就是设定了一定的门槛,咖啡的消费人群还圈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但经过此前多种咖啡品牌的层出不穷,扩大了用户范围,也培养了用户习惯。
瑞幸在价格方面,也比同行业更具有优势,原本定价是三十块钱的咖啡,加上各种补贴优惠券之后,价格变成了十几块,使其适合大众消费,并收获了大量中端消费者的长久消费拥护。
可以说瑞幸在整个运营模式、经营理念、产品布局、粉丝流量、客户粘性等诸多方面做得都非常不错,市场也足够巨大,未来翻盘的希望很大。
门店规模效应已经达到,今年或出现盈利点
再来看瑞幸咖啡剩余的门店价值,公开资料显示,到2019年底,瑞幸咖啡已经进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0多个城市,共计开设门店4000多家门店,少的城市也有几十家门店,多的城市则有400到500家门店。
再根据瑞幸咖啡近两年的财报显示,2018年瑞幸咖啡的营收为8.4亿元,2019年一季度营收4.7亿元,二季度9.09亿元,三季度15.4亿元,四季度财报未发,三季度发的“业绩展望”预计为21-22亿元。这样算下来,2019年全年营收50.19到51.19亿元,扣除注水部分的22亿元,2019年真实营收为28.19到29.19亿元之间。
也就是说,瑞幸咖啡2019年相比上年,营收增长接近3倍。与此同时,门店数量2019年相比上年,从2000家左右到4000多家,增加了1倍多。门店增长超过1倍,营收增长接近3倍。
瑞幸盈利的速度虽赶不上开店扩张的速度,但无论哪个企业,快速扩张的时候,肯定是亏的面更大。但实际上瑞幸整个亏损面已经在收窄了,2019年它的开店规模已经到了一定的节点,规模效应已经出来了。
从这一点来看,未来瑞幸如果放弃了资本市场的幻想,踏踏实实的经营,到2020年底,瑞幸咖啡的盈亏平衡点或会出现,而且还会有机会实现盈利。
对于瑞幸未来的走向,瑞幸未来或许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从头再来,这是最大的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巨头’接手,来自产业或者资本的某一个龙头企业,全盘接手瑞幸,盘活资产。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