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King
2020-07-11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
@好文:
专访李想(下):我想要成为一个顶级的CEO,顶级的团队领袖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943899204,"tweetId":"943899204","gmtCreate":1594446922108,"gmtModify":1704205757555,"author":{"id":3535092410431910,"idStr":"3535092410431910","authorId":3535092410431910,"authorIdStr":"3535092410431910","name":"MichaelKing","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c72192605d48a85fc9b9752d9849bd0","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8,"crmLevelSwitch":1,"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5,"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n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n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body></html>","text":"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943899204","repostId":943806656,"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943806656,"tweetId":"943806656","gmtCreate":1594440764467,"gmtModify":1704205749826,"author":{"id":36990708048000,"idStr":"36990708048000","authorId":36990708048000,"authorIdStr":"36990708048000","name":"好文","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0ffc647410e858943769a0c5937ac1e","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1750,"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title":"专访李想(下):我想要成为一个顶级的CEO,顶级的团队领袖","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张辉:有一个比较相关的问题,如果横向去对比的话,你会发现车和家这些高管的背景并没有像某些企业那么亮丽,出去感觉一下子特别震得住人,不知道你会怎么样看这个问题?为什么你会做这样一个选择?</p> <p>李想:我觉得是这样的:至少我熟知的所有牛逼企业,阿里、腾讯、苹果、谷歌,我觉得他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他们不是靠一两个牛逼的人做起来的。他们是靠一帮人以很牛逼的快速成长而建立起来的。</p> <p>张辉:你在选人才方面有什么倾向?</p> <p>李想:<b>我觉得如果按我选择的话,只有一个标准,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不断成长、掌握主动权、结果导向。</b>这个从每一个人的工作简历和沟通中是可以判断的,对于加入车和家以后,他的内心追求和期望值也是可以真实呈现的。</p> <p>张辉:比如举我自己这个例子。我从来没有做过「组织发展」这件事情,怎么判断我在这方面能胜任?在你做决定招我的时候,对你而言可能是个艰难的决定。</p> <p>李想:我们的价值观还是很容易判断的。更重要的就是,面试的时候我一定会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你的工作、职业生涯中,你想要的是什么?你的内心想要的是什么?第二,基于你想要的,未来你想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b>我觉得这两件事情是骗不了人,越是这种简单的问题越骗不了人,当把这两件事情说清楚以后,其实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b></p> <p>张辉:有没有哪个人针对上面两个问题的回答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p> <p>李想:比如总工马东辉就比较清楚的。他想要的很简单:想要成功。他的成功定义就是这个车能够大量卖出去,在街上出现的非常多。他自己身边的人都愿意买这辆车,这是他认为的成功,这是他想要的。他说自己之前没有真正成功过,所以他内心想要成功。我说,我们一起来实现。</p> <p>张辉:你怎么判断一个人的潜力呢?</p> <p>李想:我聊的过程中,会探索每个人想要挑战目标和空间,我发现大部分人的过去是被错配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人会说,你招的人过去有这些问题,有那些问题。包括汽车之家当年招一些高管的时候,我身边的很多朋友说,你怎么把这么个烂人给招过来了。<b>后来证明之前那所有的问题只是因为错配,包含他们身上的一些小缺点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麻烦,我善于帮他们消除这些缺点,他的潜力就放开了。</b>很多时候这个人被摆在一个不该摆的位置上,我觉得这都是问题;用这个人的时候,给他的岗位需求和他们的能力是不适配的,而他们的能力可能在另外一个方面更适配,我觉得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p> <p>张辉:我从你这里面感觉到,就是千里马有,但是伯乐不常有这样一个道理。你在其中充当了伯乐的角色。</p> <p>李想:我肯定也有用错的时候。不过我发现我用错的时候,我比谁都坚决;用错人的概率也会有5%左右,当我发现我用错的时候我会特别坚决,让这个人当天离开,双方互不耽误。</p> <p>张辉:哪种情况会让你突然意识到这个人肯定是用错了?</p> <p>李想:我还是挺有耐心的,我能接受他能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但是如果重复犯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包含多次违背我们的价值观,我就要做决定了。没有任何人能阻拦我们的价值观,也没有任何人能阻拦我们实现我们想要的结果。任何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拦路虎、成为阻碍的人都应该立刻离开。</p> <p>张辉:有没有哪个人是「一见钟情」,还是说每个候选人都是经过深入了解才会做判断?</p> <p>李想:没有「一见钟情」的。而且越重要的人,越重要的位置,越需要多次了解才行,一次都不够,我觉得特别关键的人,至少得见面三五次。</p> <p>张辉:反正我来至少三五次。</p> <p>李想:这证明你重要啊!很多人第一次聊,没有露出问题来,聊到第二次时候所有问题全都显现出来了。第一次聊的时候,你觉得他看待很多问题都是很有远见的。第二次聊的时候,我提前针对他上次聊的问题又去研究了一下,再往深层次聊,发现一聊就露馅了,驴粪球子面上光。</p> <p>张辉:在公司三周年的信里,你讲自己的目标是要打造一个绝对信任的成长型组织,怎么样理解绝对信任的成长型组织?这句话其实很少有人提过,尤其在中国。怎么样理解这样一件事情?为什么你会提出这样一个目标?</p> <p>李想:我觉得成长型组织大家是比较容易明白的。</p> <p>张辉:但是落到实处是比较少的。</p> <p>李想:对。我觉得关键不是说我们说了什么,而是说我们到底做了什么,包含建立组织发展部,都是为了把这个成长型组织做下去。HR把人招过来了,简单的培训是不够的,得有人协助团队真正有效的去成长。以前,从HR到IT那边也是断层的,因为真正的成长是需要一些辅助的、高效率的工具。成长包含解决问题,也包含信息大家能够分享。所以,最重要的还是看我们去做了什么。<b>如果这个企业所有跟组织相关的人,每天做的是:他本身自己在成长,能够帮助团队去解决问题,提供的系统在成长,这样做的人越来越多,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真正成长型组织。</b></p> <p>另外一个,就是我坚信的信任。比如我的成长经历很受益于我父母对我的信任,对我的授权和信任,才让我不一样。从小时候怎么花钱是我自己说了算,很多人生的判断决策也是我自己说了算,但自己做决策就要自己负责。我觉得这是我从小到大非常非常受益的。</p> <p>我觉得今天也是一样的,一些管理者老是觉得团队没有判断能力,执行力很差。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瞎做判断,所以才导致执行力差。为什么不让下属做判断?他们会说下属做不出更好的判断,我说这是胡扯。只是因为他们把所有的资源,所有的信息垄断了,是通过垄断来实现的,而不是靠有效的管理。<b>所以,我说只要能够把信息透明,把做好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权力、资源和责任完全下放,我相信所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工程师,能够做出更好的判断。</b></p> <p>包含我说很多品牌的车有问题,是因为下边的工程师连车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车交付之前连自己的车都没有开过,也没有开过同级别其他品牌的车,我认为这些都是严重的问题。我们把这些东西提供了以后,然后再让他们去做判断和选择,你会发现团队能做出比我们好得多的判断和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做到最好。<b>所以,这是我们想建立一个绝对信任的,成长型的组织。我们现在做的肯定还远远不够,但这是我们每天持续前进。</b></p> <p>张辉:(在组织成长方面)是否从一开始就能看到一个清晰的路径,从现在的基础,走到理想中的目标?</p> <p>李想:如果有人他跟你说「他有」,我觉得都是马后炮,一定是马后炮。今天是一个除了父母和孩子不变,什么都在改变的世界。想要对每天的变化和过程做出准确的预测,其实很难的。至于为什么我特别在意结果?因为结果相当于一个灯塔,会在黑暗中指着你往那里去走,但是你想把整个过程很清晰的预测出来,我觉得几乎没有可能。</p> <p>张辉:那假设最后这个组织走那到灯塔那个位置,它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有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画面在你面前?</p> <p>李想:我觉得最大的体现是你的实力和你的结果必须是匹配的,否则你走不过去。2030年实现上万亿收入的时候,我们应该是研发最好的企业,我们应该是数据量最大的企业,我们是管理最好的企业,我们是整个商业效率最高,服务度满意最高的企业,我们是利润率最高的企业,我们是整个制造水平最高的企业,我觉得这些在达到目标的时候都要做到第一。</p> <p>张辉:所以必然要求你拿出60%精力投入,这个事才可能发生,否则就变成一句空话了。比如说很多企业老板说「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但没有人在这块投精力。</p> <p>李想:所以当我面试的时候,如果对方不说谎的话,我最希望听到的一句话是他希望十年以后,他的工作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永远希望听到他说自己未来是最好的,在他所负责的领域做到行业第一。这是我最希望听到的。</p> <p>今天可能不是,但他要朝这个目标去走,如果没有目标,中间的效率和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p> <p>张辉:关于对人的信任,你最初就对人有信任感吗?如果最初没有信任感,是什么事让你变化了?</p> <p>李想:其实做泡泡网是没有这种信任的,我就是一个觉得「老子天下第一」的**,所以我们是千年老三的地位,这是一种耻辱。汽车之家的时候我们建立了强大的信任体系。这种信任一定有损失,但是收获是损失的几十倍,几百倍。但是另一方面,我也很清晰的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信任,我觉得信任是有选择的。<b>我发现很多人很信任外边的人,不信任自己的同事,这是很多企业特别荒谬的事情。我绝对不会,如果在外人和同事之间,我百分之百选择信任我自己的同事,不会去信任外面的人。</b>我会去信任合作伙伴,我会去信任同事,我会去信任朋友,我会去信任亲人,但其他人呢?没有意义。我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没有必要把信任给所有的人,我不博爱。我觉得对该信任的人去信任,对不该信任的人一点时间都不要浪费。</p> <p>张辉:我最近发现,不管企业多大,企业家的心智会决定这个企业的高度。有一些大企业不成长,因为他那个创始人、领导人不成长。我们也看到有些企业即使那么大,依然还是在成长,因为他的创始人一直在成长(比如任正非)。你提高心智最有效方式是什么?怎么能保证你的心智一直能不断提升,比公司、比团队要提升的快,不会成公司的瓶颈,而永远是公司的动力?</p> <p>李想:我觉得这里的核心是怎么去看到真相。我们在往前发展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怎么能看到这个问题的真相。当你看到真相的时候,你就知道怎么去成长,怎么去解决了。同样的原因,要想了解这个真相,更大的挑战一定是提升我们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去了解真相。我觉得这里面的核心,按照邓小平的讲法就是实事求是。<b>我们很容易放弃实事求是,我觉得无论做到多大,需要始终保持一个实事求是的原则底限。有时做着做着就迷失了,但是回过头来还要实事求是,错了就是错了,没有什么不能承认的,我们是人就会错,实事求是的去解决问题。</b></p> <p>第二个核心就是,你得实际付出,你得真正的去付出,你得去做,你不能在那等着。我们发现跟多企业的核心问题,就是创始人和高管不付出了,他们的精力不在这里了,他们每天去打高尔夫球了,大把时间去泡妞,这企业不衰败就见鬼了。今天的竞争和变化之大,付出是必须的。</p> <p>张辉:说到实事求是我觉得这个事说起来容易,真的是非常难,就像看历史剧的时候你会奇怪为什么这些君王变得看不清局势,被一群人环绕,阿谀奉承。但是你会发现很多企业其实也会有这样情况,一开始还是不错,但是后来慢慢这个人就很难实事求是了,因为身边人说的都是他想听的话。怎么样避免这样事情发生在你身上?</p> <p>李想:你锻炼自己愿意听不好听的,愿意听不同的话就可以了。这需要我们很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只是愿意听好听的话,那就完蛋了,企业内会变的小人得势,强人离开。</p> <p>张辉:我不知道那些人是一开始就不愿意听(实话),还是一开始愿意听,但后来不愿意听了。因为人天然喜欢听好话,下属也喜欢讨好领导,我觉得这是你,也可能是每一个创业者的挑战。</p> <p>李想:我们必须很清晰的知道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什么,这个极为关键。</p> <p>张辉:OK,我觉得这个事还真挺难的。对平常人来说没有这个考验,但是对创始人来说这个考验还挺大,身边人容易对你说Yes。</p> <p>李想:<b>在我的价值观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是「结果导向」,结果出了问题,所有都是白搭的。</b>结果没问题,你可能只是不喜欢他,但不代表你不用他。也可能就是比你强的人,你可能就是不喜欢。所以不要让自己的喜好和情绪,来影响你对每个人的本质和结果的判断。</p> <p>张辉:所以你的团队中会有一些你不喜欢,但你觉得还不错的人吧?</p> <p>李想:不是,<b>只要结果好的我都喜欢,他们不需要和我一样。</b>有些时候他有一些问题会影响他,我也会帮他去改。比如说一些学霸型的年轻高管,他们过去成长很快,但普遍又有相同的问题,比如他们不太尊重人。由于他们的光环在这了,所以很多人就会容忍他们,至少表面上会容忍他们。但是,我会直接指出他们的问题,而且告诉他们这个问题会让你吃巨大无比的亏。他们都足够聪明,很快就没这个问题了。很多人都有类似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这些问题都是机会,当你帮他解决以后,这些人会变得更强。</p> <p>张辉:我第一次来公司开会,会抢着发言,显示自己聪明。但你会后找我说了我的问题,建议我多听。我后来就改了这个毛病。</p> <p>李想:我碰到这些问题都会直接指出,<b>因为你其实是一个潜力很强的人,会因为这些问题会把你价值输出大打折扣。当我看到你的问题时候,我认为不是灾难,我认为是机会,是巨大的机会。原来你有很多时候会被低估,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问题才造成虽然你做了很多事,但成果并不好,价值被低估了。所以回过头一看,被低估并不冤枉。但是很多人就是一两个环节没有做好,就被打了大大的折扣。对我来讲这是好事啊:我们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每个人的价值潜力就释放出来了。<a href=\"https://laohu8.com/S/LI\">$理想汽车(LI)$</a> </b></p> <p>张辉:这个问题有关家庭,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因为公司名字叫「车和家」,而且第一台SUV又是为家庭用户打造的,感觉你对家有很深的情节。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父母给你最好的礼物是什么」,你已经告诉我答案是「信任」。第二问题是,你最在意伴侣什么特质?是什么让你觉得选择她不后悔?</p> <p>李想:<b>我觉得我老婆最好一点就是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她也知道自己可以放弃什么,她应该对什么承担责任,这是很难得的,一个智慧的女性让人不得不爱。这会带来家庭生活的幸福,家里顺了公司就顺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实是最为重要的。给予一个女性最好的评价,包括给予一个企业家最好的评价,不是 Ta 有多聪明,还是 Ta 有多智慧。</b></p> <p>张辉:那你期待子女有什么样的成长?</p> <p>李想:我希望他们能在知识、智慧、信任这三个能力上综合成长。我们要扮演的一个角色其实是引导他们往这方面成长,而不是替代他们去成长。孩子的成长历程有三种,一个是变成别人家的好孩子,一个是变成父母想要的孩子,一个是变成最好的自己。<b>我们非常坚定的选择:让他们变成最好的自己。</b></p> <p>张辉:你在多次内部演讲中,都提到苹果乔布斯,那他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p> <p>李想:我的心中有两个不同的乔布斯。我觉得最初创办苹果的乔布斯是一个聪明过人的个人英雄。所以那时候乔布斯是名气最高的创业者,如果当时把比尔·盖茨放在乔布斯面前,所有人肯定都喜欢乔布斯,不喜欢比尔盖茨。但是苹果被他经营的很糟糕,被扫地出门。他出去以后创建了NEXT,又收购了皮克斯,再后来又回到苹果。不同的是:他成长为一个智慧的领袖,而不是一个聪明的个人英雄,他不再那么张扬,但是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变得非常好,无比的强大。苹果变成一个人人喜欢的企业,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大的不同。</p> <p>皮克斯每一部电影,都充满了智慧。我觉得这是乔布斯最大的变化,<b>我喜欢乔布斯,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顶级的产品经理。乔布斯是一个顶尖的战略专家,是一个顶尖的产品经理,更是一个顶尖的团队领袖。</b></p> <p>张辉:最简单来概括智慧的话,那是什么?什么是智慧?</p> <p>李想:<b>我觉得就是知道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自己可以放弃什么,知道自己对什么承担责任。内心自信,有所为,有所不为。</b></p> <p>张辉:最近看你总提「创造101」,它有什么特别?为什么推荐这个东西?</p> <p>李想:我觉得「创造101」几乎是一个对于95后激励和管理的标杆。那些95后你如果再用70后、80后的方式去管理,他们是一帮比70后、80后糟的多的人。但是如果用属于95后的激励方式去管理,对于最顶尖的这些人用「王位」来激励,对于普通的人是团队的胜出来激励,没有一个95后希望自己拖别人的后腿。这样的模式下简直太可怕了,真心的觉得70后、80后竞争不过他们。<b>如果明白我们竞争不过他们,不如拥抱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去管理和激励90后、95后、00后的年轻人。</b>这么一帮没有音乐基础的人,能够通过几天的协作写出非常好的曲子;一帮连舞都不会跳的人,能通过一两周的协作,跳的像Beyonce一样,太可怕了!</p> <p>张辉:那联想到车和家2030年的目标,在2030年车和家会不会成为一个90后、95后为主体的企业吗?</p> <p>李想:毫无疑问,一定是的。</p> <p>张辉:下面问题有关车辆交付,因为很多人也关心这个问题,很多的车企都是2018年开始交付,我们是2019年,也就是一年之后再交付。这个后发有什么优劣势?怎么看待这一年的差距?</p> <p>李想:我觉得后发肯定一定有它的优势和劣势。劣势就是光环先套在别人身上,优势就是你能看到很多人犯过的错误,趟过的路,可以有效的把我们的动作做的更准确,效率更高。<b>长久来看呢,汽车是一个长周期产品,汽车市场也足够的大,中国有一年将近3000万的市场,早一年晚一年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关键。相反,我认为新造车企业到消费者那里只有一次出牌的机会,如果失败了,消费者和供应链不会再给你机会。把第一手牌打成了,更为关键。</b></p> <p>张辉:下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特质决定了你自己?</p> <p>李想:掌握主动权是我一个最大特质,这要感谢我的父母。</p> <p>张辉:以一生为长度,你最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情?达到什么样的高度?</p> <p>李想:<b>我想要成长为一个顶级的CEO。是一个顶级的战略专家,是一个顶级的产品经理,是一个顶级的团队领袖。</b></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张辉:有一个比较相关的问题,如果横向去对比的话,你会发现车和家这些高管的背景并没有像某些企业那么亮丽,出去感觉一下子特别震得住人,不知道你会怎么样看这个问题?为什么你会做这样一个选择?</p> <p>李想:我觉得是这样的:至少我熟知的所有牛逼企业,阿里、腾讯、苹果、谷歌,我觉得他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他们不是靠一两个牛逼的人做起来的。他们是靠一帮人以很牛逼的快速成长而建立起来的。</p> <p>张辉:你在选人才方面有什么倾向?</p> <p>李想:<b>我觉得如果按我选择的话,只有一个标准,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不断成长、掌握主动权、结果导向。</b>这个从每一个人的工作简历和沟通中是可以判断的,对于加入车和家以后,他的内心追求和期望值也是可以真实呈现的。</p> <p>张辉:比如举我自己这个例子。我从来没有做过「组织发展」这件事情,怎么判断我在这方面能胜任?在你做决定招我的时候,对你而言可能是个艰难的决定。</p> <p>李想:我们的价值观还是很容易判断的。更重要的就是,面试的时候我一定会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你的工作、职业生涯中,你想要的是什么?你的内心想要的是什么?第二,基于你想要的,未来你想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b>我觉得这两件事情是骗不了人,越是这种简单的问题越骗不了人,当把这两件事情说清楚以后,其实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b></p> <p>张辉:有没有哪个人针对上面两个问题的回答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p> <p>李想:比如总工马东辉就比较清楚的。他想要的很简单:想要成功。他的成功定义就是这个车能够大量卖出去,在街上出现的非常多。他自己身边的人都愿意买这辆车,这是他认为的成功,这是他想要的。他说自己之前没有真正成功过,所以他内心想要成功。我说,我们一起来实现。</p> <p>张辉:你怎么判断一个人的潜力呢?</p> <p>李想:我聊的过程中,会探索每个人想要挑战目标和空间,我发现大部分人的过去是被错配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人会说,你招的人过去有这些问题,有那些问题。包括汽车之家当年招一些高管的时候,我身边的很多朋友说,你怎么把这么个烂人给招过来了。<b>后来证明之前那所有的问题只是因为错配,包含他们身上的一些小缺点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麻烦,我善于帮他们消除这些缺点,他的潜力就放开了。</b>很多时候这个人被摆在一个不该摆的位置上,我觉得这都是问题;用这个人的时候,给他的岗位需求和他们的能力是不适配的,而他们的能力可能在另外一个方面更适配,我觉得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p> <p>张辉:我从你这里面感觉到,就是千里马有,但是伯乐不常有这样一个道理。你在其中充当了伯乐的角色。</p> <p>李想:我肯定也有用错的时候。不过我发现我用错的时候,我比谁都坚决;用错人的概率也会有5%左右,当我发现我用错的时候我会特别坚决,让这个人当天离开,双方互不耽误。</p> <p>张辉:哪种情况会让你突然意识到这个人肯定是用错了?</p> <p>李想:我还是挺有耐心的,我能接受他能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但是如果重复犯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包含多次违背我们的价值观,我就要做决定了。没有任何人能阻拦我们的价值观,也没有任何人能阻拦我们实现我们想要的结果。任何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拦路虎、成为阻碍的人都应该立刻离开。</p> <p>张辉:有没有哪个人是「一见钟情」,还是说每个候选人都是经过深入了解才会做判断?</p> <p>李想:没有「一见钟情」的。而且越重要的人,越重要的位置,越需要多次了解才行,一次都不够,我觉得特别关键的人,至少得见面三五次。</p> <p>张辉:反正我来至少三五次。</p> <p>李想:这证明你重要啊!很多人第一次聊,没有露出问题来,聊到第二次时候所有问题全都显现出来了。第一次聊的时候,你觉得他看待很多问题都是很有远见的。第二次聊的时候,我提前针对他上次聊的问题又去研究了一下,再往深层次聊,发现一聊就露馅了,驴粪球子面上光。</p> <p>张辉:在公司三周年的信里,你讲自己的目标是要打造一个绝对信任的成长型组织,怎么样理解绝对信任的成长型组织?这句话其实很少有人提过,尤其在中国。怎么样理解这样一件事情?为什么你会提出这样一个目标?</p> <p>李想:我觉得成长型组织大家是比较容易明白的。</p> <p>张辉:但是落到实处是比较少的。</p> <p>李想:对。我觉得关键不是说我们说了什么,而是说我们到底做了什么,包含建立组织发展部,都是为了把这个成长型组织做下去。HR把人招过来了,简单的培训是不够的,得有人协助团队真正有效的去成长。以前,从HR到IT那边也是断层的,因为真正的成长是需要一些辅助的、高效率的工具。成长包含解决问题,也包含信息大家能够分享。所以,最重要的还是看我们去做了什么。<b>如果这个企业所有跟组织相关的人,每天做的是:他本身自己在成长,能够帮助团队去解决问题,提供的系统在成长,这样做的人越来越多,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真正成长型组织。</b></p> <p>另外一个,就是我坚信的信任。比如我的成长经历很受益于我父母对我的信任,对我的授权和信任,才让我不一样。从小时候怎么花钱是我自己说了算,很多人生的判断决策也是我自己说了算,但自己做决策就要自己负责。我觉得这是我从小到大非常非常受益的。</p> <p>我觉得今天也是一样的,一些管理者老是觉得团队没有判断能力,执行力很差。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瞎做判断,所以才导致执行力差。为什么不让下属做判断?他们会说下属做不出更好的判断,我说这是胡扯。只是因为他们把所有的资源,所有的信息垄断了,是通过垄断来实现的,而不是靠有效的管理。<b>所以,我说只要能够把信息透明,把做好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权力、资源和责任完全下放,我相信所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工程师,能够做出更好的判断。</b></p> <p>包含我说很多品牌的车有问题,是因为下边的工程师连车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车交付之前连自己的车都没有开过,也没有开过同级别其他品牌的车,我认为这些都是严重的问题。我们把这些东西提供了以后,然后再让他们去做判断和选择,你会发现团队能做出比我们好得多的判断和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做到最好。<b>所以,这是我们想建立一个绝对信任的,成长型的组织。我们现在做的肯定还远远不够,但这是我们每天持续前进。</b></p> <p>张辉:(在组织成长方面)是否从一开始就能看到一个清晰的路径,从现在的基础,走到理想中的目标?</p> <p>李想:如果有人他跟你说「他有」,我觉得都是马后炮,一定是马后炮。今天是一个除了父母和孩子不变,什么都在改变的世界。想要对每天的变化和过程做出准确的预测,其实很难的。至于为什么我特别在意结果?因为结果相当于一个灯塔,会在黑暗中指着你往那里去走,但是你想把整个过程很清晰的预测出来,我觉得几乎没有可能。</p> <p>张辉:那假设最后这个组织走那到灯塔那个位置,它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有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画面在你面前?</p> <p>李想:我觉得最大的体现是你的实力和你的结果必须是匹配的,否则你走不过去。2030年实现上万亿收入的时候,我们应该是研发最好的企业,我们应该是数据量最大的企业,我们是管理最好的企业,我们是整个商业效率最高,服务度满意最高的企业,我们是利润率最高的企业,我们是整个制造水平最高的企业,我觉得这些在达到目标的时候都要做到第一。</p> <p>张辉:所以必然要求你拿出60%精力投入,这个事才可能发生,否则就变成一句空话了。比如说很多企业老板说「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但没有人在这块投精力。</p> <p>李想:所以当我面试的时候,如果对方不说谎的话,我最希望听到的一句话是他希望十年以后,他的工作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永远希望听到他说自己未来是最好的,在他所负责的领域做到行业第一。这是我最希望听到的。</p> <p>今天可能不是,但他要朝这个目标去走,如果没有目标,中间的效率和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p> <p>张辉:关于对人的信任,你最初就对人有信任感吗?如果最初没有信任感,是什么事让你变化了?</p> <p>李想:其实做泡泡网是没有这种信任的,我就是一个觉得「老子天下第一」的**,所以我们是千年老三的地位,这是一种耻辱。汽车之家的时候我们建立了强大的信任体系。这种信任一定有损失,但是收获是损失的几十倍,几百倍。但是另一方面,我也很清晰的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信任,我觉得信任是有选择的。<b>我发现很多人很信任外边的人,不信任自己的同事,这是很多企业特别荒谬的事情。我绝对不会,如果在外人和同事之间,我百分之百选择信任我自己的同事,不会去信任外面的人。</b>我会去信任合作伙伴,我会去信任同事,我会去信任朋友,我会去信任亲人,但其他人呢?没有意义。我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没有必要把信任给所有的人,我不博爱。我觉得对该信任的人去信任,对不该信任的人一点时间都不要浪费。</p> <p>张辉:我最近发现,不管企业多大,企业家的心智会决定这个企业的高度。有一些大企业不成长,因为他那个创始人、领导人不成长。我们也看到有些企业即使那么大,依然还是在成长,因为他的创始人一直在成长(比如任正非)。你提高心智最有效方式是什么?怎么能保证你的心智一直能不断提升,比公司、比团队要提升的快,不会成公司的瓶颈,而永远是公司的动力?</p> <p>李想:我觉得这里的核心是怎么去看到真相。我们在往前发展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怎么能看到这个问题的真相。当你看到真相的时候,你就知道怎么去成长,怎么去解决了。同样的原因,要想了解这个真相,更大的挑战一定是提升我们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去了解真相。我觉得这里面的核心,按照邓小平的讲法就是实事求是。<b>我们很容易放弃实事求是,我觉得无论做到多大,需要始终保持一个实事求是的原则底限。有时做着做着就迷失了,但是回过头来还要实事求是,错了就是错了,没有什么不能承认的,我们是人就会错,实事求是的去解决问题。</b></p> <p>第二个核心就是,你得实际付出,你得真正的去付出,你得去做,你不能在那等着。我们发现跟多企业的核心问题,就是创始人和高管不付出了,他们的精力不在这里了,他们每天去打高尔夫球了,大把时间去泡妞,这企业不衰败就见鬼了。今天的竞争和变化之大,付出是必须的。</p> <p>张辉:说到实事求是我觉得这个事说起来容易,真的是非常难,就像看历史剧的时候你会奇怪为什么这些君王变得看不清局势,被一群人环绕,阿谀奉承。但是你会发现很多企业其实也会有这样情况,一开始还是不错,但是后来慢慢这个人就很难实事求是了,因为身边人说的都是他想听的话。怎么样避免这样事情发生在你身上?</p> <p>李想:你锻炼自己愿意听不好听的,愿意听不同的话就可以了。这需要我们很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只是愿意听好听的话,那就完蛋了,企业内会变的小人得势,强人离开。</p> <p>张辉:我不知道那些人是一开始就不愿意听(实话),还是一开始愿意听,但后来不愿意听了。因为人天然喜欢听好话,下属也喜欢讨好领导,我觉得这是你,也可能是每一个创业者的挑战。</p> <p>李想:我们必须很清晰的知道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什么,这个极为关键。</p> <p>张辉:OK,我觉得这个事还真挺难的。对平常人来说没有这个考验,但是对创始人来说这个考验还挺大,身边人容易对你说Yes。</p> <p>李想:<b>在我的价值观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是「结果导向」,结果出了问题,所有都是白搭的。</b>结果没问题,你可能只是不喜欢他,但不代表你不用他。也可能就是比你强的人,你可能就是不喜欢。所以不要让自己的喜好和情绪,来影响你对每个人的本质和结果的判断。</p> <p>张辉:所以你的团队中会有一些你不喜欢,但你觉得还不错的人吧?</p> <p>李想:不是,<b>只要结果好的我都喜欢,他们不需要和我一样。</b>有些时候他有一些问题会影响他,我也会帮他去改。比如说一些学霸型的年轻高管,他们过去成长很快,但普遍又有相同的问题,比如他们不太尊重人。由于他们的光环在这了,所以很多人就会容忍他们,至少表面上会容忍他们。但是,我会直接指出他们的问题,而且告诉他们这个问题会让你吃巨大无比的亏。他们都足够聪明,很快就没这个问题了。很多人都有类似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这些问题都是机会,当你帮他解决以后,这些人会变得更强。</p> <p>张辉:我第一次来公司开会,会抢着发言,显示自己聪明。但你会后找我说了我的问题,建议我多听。我后来就改了这个毛病。</p> <p>李想:我碰到这些问题都会直接指出,<b>因为你其实是一个潜力很强的人,会因为这些问题会把你价值输出大打折扣。当我看到你的问题时候,我认为不是灾难,我认为是机会,是巨大的机会。原来你有很多时候会被低估,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问题才造成虽然你做了很多事,但成果并不好,价值被低估了。所以回过头一看,被低估并不冤枉。但是很多人就是一两个环节没有做好,就被打了大大的折扣。对我来讲这是好事啊:我们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每个人的价值潜力就释放出来了。<a href=\"https://laohu8.com/S/LI\">$理想汽车(LI)$</a> </b></p> <p>张辉:这个问题有关家庭,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因为公司名字叫「车和家」,而且第一台SUV又是为家庭用户打造的,感觉你对家有很深的情节。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父母给你最好的礼物是什么」,你已经告诉我答案是「信任」。第二问题是,你最在意伴侣什么特质?是什么让你觉得选择她不后悔?</p> <p>李想:<b>我觉得我老婆最好一点就是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她也知道自己可以放弃什么,她应该对什么承担责任,这是很难得的,一个智慧的女性让人不得不爱。这会带来家庭生活的幸福,家里顺了公司就顺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实是最为重要的。给予一个女性最好的评价,包括给予一个企业家最好的评价,不是 Ta 有多聪明,还是 Ta 有多智慧。</b></p> <p>张辉:那你期待子女有什么样的成长?</p> <p>李想:我希望他们能在知识、智慧、信任这三个能力上综合成长。我们要扮演的一个角色其实是引导他们往这方面成长,而不是替代他们去成长。孩子的成长历程有三种,一个是变成别人家的好孩子,一个是变成父母想要的孩子,一个是变成最好的自己。<b>我们非常坚定的选择:让他们变成最好的自己。</b></p> <p>张辉:你在多次内部演讲中,都提到苹果乔布斯,那他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p> <p>李想:我的心中有两个不同的乔布斯。我觉得最初创办苹果的乔布斯是一个聪明过人的个人英雄。所以那时候乔布斯是名气最高的创业者,如果当时把比尔·盖茨放在乔布斯面前,所有人肯定都喜欢乔布斯,不喜欢比尔盖茨。但是苹果被他经营的很糟糕,被扫地出门。他出去以后创建了NEXT,又收购了皮克斯,再后来又回到苹果。不同的是:他成长为一个智慧的领袖,而不是一个聪明的个人英雄,他不再那么张扬,但是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变得非常好,无比的强大。苹果变成一个人人喜欢的企业,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大的不同。</p> <p>皮克斯每一部电影,都充满了智慧。我觉得这是乔布斯最大的变化,<b>我喜欢乔布斯,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顶级的产品经理。乔布斯是一个顶尖的战略专家,是一个顶尖的产品经理,更是一个顶尖的团队领袖。</b></p> <p>张辉:最简单来概括智慧的话,那是什么?什么是智慧?</p> <p>李想:<b>我觉得就是知道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自己可以放弃什么,知道自己对什么承担责任。内心自信,有所为,有所不为。</b></p> <p>张辉:最近看你总提「创造101」,它有什么特别?为什么推荐这个东西?</p> <p>李想:我觉得「创造101」几乎是一个对于95后激励和管理的标杆。那些95后你如果再用70后、80后的方式去管理,他们是一帮比70后、80后糟的多的人。但是如果用属于95后的激励方式去管理,对于最顶尖的这些人用「王位」来激励,对于普通的人是团队的胜出来激励,没有一个95后希望自己拖别人的后腿。这样的模式下简直太可怕了,真心的觉得70后、80后竞争不过他们。<b>如果明白我们竞争不过他们,不如拥抱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去管理和激励90后、95后、00后的年轻人。</b>这么一帮没有音乐基础的人,能够通过几天的协作写出非常好的曲子;一帮连舞都不会跳的人,能通过一两周的协作,跳的像Beyonce一样,太可怕了!</p> <p>张辉:那联想到车和家2030年的目标,在2030年车和家会不会成为一个90后、95后为主体的企业吗?</p> <p>李想:毫无疑问,一定是的。</p> <p>张辉:下面问题有关车辆交付,因为很多人也关心这个问题,很多的车企都是2018年开始交付,我们是2019年,也就是一年之后再交付。这个后发有什么优劣势?怎么看待这一年的差距?</p> <p>李想:我觉得后发肯定一定有它的优势和劣势。劣势就是光环先套在别人身上,优势就是你能看到很多人犯过的错误,趟过的路,可以有效的把我们的动作做的更准确,效率更高。<b>长久来看呢,汽车是一个长周期产品,汽车市场也足够的大,中国有一年将近3000万的市场,早一年晚一年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关键。相反,我认为新造车企业到消费者那里只有一次出牌的机会,如果失败了,消费者和供应链不会再给你机会。把第一手牌打成了,更为关键。</b></p> <p>张辉:下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特质决定了你自己?</p> <p>李想:掌握主动权是我一个最大特质,这要感谢我的父母。</p> <p>张辉:以一生为长度,你最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情?达到什么样的高度?</p> <p>李想:<b>我想要成长为一个顶级的CEO。是一个顶级的战略专家,是一个顶级的产品经理,是一个顶级的团队领袖。</b></p></body></html>","text":"张辉:有一个比较相关的问题,如果横向去对比的话,你会发现车和家这些高管的背景并没有像某些企业那么亮丽,出去感觉一下子特别震得住人,不知道你会怎么样看这个问题?为什么你会做这样一个选择? 李想:我觉得是这样的:至少我熟知的所有牛逼企业,阿里、腾讯、苹果、谷歌,我觉得他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他们不是靠一两个牛逼的人做起来的。他们是靠一帮人以很牛逼的快速成长而建立起来的。 张辉:你在选人才方面有什么倾向? 李想:我觉得如果按我选择的话,只有一个标准,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不断成长、掌握主动权、结果导向。这个从每一个人的工作简历和沟通中是可以判断的,对于加入车和家以后,他的内心追求和期望值也是可以真实呈现的。 张辉:比如举我自己这个例子。我从来没有做过「组织发展」这件事情,怎么判断我在这方面能胜任?在你做决定招我的时候,对你而言可能是个艰难的决定。 李想:我们的价值观还是很容易判断的。更重要的就是,面试的时候我一定会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你的工作、职业生涯中,你想要的是什么?你的内心想要的是什么?第二,基于你想要的,未来你想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觉得这两件事情是骗不了人,越是这种简单的问题越骗不了人,当把这两件事情说清楚以后,其实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张辉:有没有哪个人针对上面两个问题的回答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想:比如总工马东辉就比较清楚的。他想要的很简单:想要成功。他的成功定义就是这个车能够大量卖出去,在街上出现的非常多。他自己身边的人都愿意买这辆车,这是他认为的成功,这是他想要的。他说自己之前没有真正成功过,所以他内心想要成功。我说,我们一起来实现。 张辉:你怎么判断一个人的潜力呢? 李想:我聊的过程中,会探索每个人想要挑战目标和空间,我发现大部分人的过去是被错配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人会说,你招的人过去有这些问题,有那些问题。包括汽车之家当年招一些高管的时候,我身边的很多朋友说,你怎么把这么个烂人给招过来了。后来证明之前那所有的问题只是因为错配,包含他们身上的一些小缺点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麻烦,我善于帮他们消除这些缺点,他的潜力就放开了。很多时候这个人被摆在一个不该摆的位置上,我觉得这都是问题;用这个人的时候,给他的岗位需求和他们的能力是不适配的,而他们的能力可能在另外一个方面更适配,我觉得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 张辉:我从你这里面感觉到,就是千里马有,但是伯乐不常有这样一个道理。你在其中充当了伯乐的角色。 李想:我肯定也有用错的时候。不过我发现我用错的时候,我比谁都坚决;用错人的概率也会有5%左右,当我发现我用错的时候我会特别坚决,让这个人当天离开,双方互不耽误。 张辉:哪种情况会让你突然意识到这个人肯定是用错了? 李想:我还是挺有耐心的,我能接受他能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但是如果重复犯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包含多次违背我们的价值观,我就要做决定了。没有任何人能阻拦我们的价值观,也没有任何人能阻拦我们实现我们想要的结果。任何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拦路虎、成为阻碍的人都应该立刻离开。 张辉:有没有哪个人是「一见钟情」,还是说每个候选人都是经过深入了解才会做判断? 李想:没有「一见钟情」的。而且越重要的人,越重要的位置,越需要多次了解才行,一次都不够,我觉得特别关键的人,至少得见面三五次。 张辉:反正我来至少三五次。 李想:这证明你重要啊!很多人第一次聊,没有露出问题来,聊到第二次时候所有问题全都显现出来了。第一次聊的时候,你觉得他看待很多问题都是很有远见的。第二次聊的时候,我提前针对他上次聊的问题又去研究了一下,再往深层次聊,发现一聊就露馅了,驴粪球子面上光。 张辉:在公司三周年的信里,你讲自己的目标是要打造一个绝对信任的成长型组织,怎么样理解绝对信任的成长型组织?这句话其实很少有人提过,尤其在中国。怎么样理解这样一件事情?为什么你会提出这样一个目标? 李想:我觉得成长型组织大家是比较容易明白的。 张辉:但是落到实处是比较少的。 李想:对。我觉得关键不是说我们说了什么,而是说我们到底做了什么,包含建立组织发展部,都是为了把这个成长型组织做下去。HR把人招过来了,简单的培训是不够的,得有人协助团队真正有效的去成长。以前,从HR到IT那边也是断层的,因为真正的成长是需要一些辅助的、高效率的工具。成长包含解决问题,也包含信息大家能够分享。所以,最重要的还是看我们去做了什么。如果这个企业所有跟组织相关的人,每天做的是:他本身自己在成长,能够帮助团队去解决问题,提供的系统在成长,这样做的人越来越多,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真正成长型组织。 另外一个,就是我坚信的信任。比如我的成长经历很受益于我父母对我的信任,对我的授权和信任,才让我不一样。从小时候怎么花钱是我自己说了算,很多人生的判断决策也是我自己说了算,但自己做决策就要自己负责。我觉得这是我从小到大非常非常受益的。 我觉得今天也是一样的,一些管理者老是觉得团队没有判断能力,执行力很差。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瞎做判断,所以才导致执行力差。为什么不让下属做判断?他们会说下属做不出更好的判断,我说这是胡扯。只是因为他们把所有的资源,所有的信息垄断了,是通过垄断来实现的,而不是靠有效的管理。所以,我说只要能够把信息透明,把做好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权力、资源和责任完全下放,我相信所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工程师,能够做出更好的判断。 包含我说很多品牌的车有问题,是因为下边的工程师连车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车交付之前连自己的车都没有开过,也没有开过同级别其他品牌的车,我认为这些都是严重的问题。我们把这些东西提供了以后,然后再让他们去做判断和选择,你会发现团队能做出比我们好得多的判断和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做到最好。所以,这是我们想建立一个绝对信任的,成长型的组织。我们现在做的肯定还远远不够,但这是我们每天持续前进。 张辉:(在组织成长方面)是否从一开始就能看到一个清晰的路径,从现在的基础,走到理想中的目标? 李想:如果有人他跟你说「他有」,我觉得都是马后炮,一定是马后炮。今天是一个除了父母和孩子不变,什么都在改变的世界。想要对每天的变化和过程做出准确的预测,其实很难的。至于为什么我特别在意结果?因为结果相当于一个灯塔,会在黑暗中指着你往那里去走,但是你想把整个过程很清晰的预测出来,我觉得几乎没有可能。 张辉:那假设最后这个组织走那到灯塔那个位置,它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有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画面在你面前? 李想:我觉得最大的体现是你的实力和你的结果必须是匹配的,否则你走不过去。2030年实现上万亿收入的时候,我们应该是研发最好的企业,我们应该是数据量最大的企业,我们是管理最好的企业,我们是整个商业效率最高,服务度满意最高的企业,我们是利润率最高的企业,我们是整个制造水平最高的企业,我觉得这些在达到目标的时候都要做到第一。 张辉:所以必然要求你拿出60%精力投入,这个事才可能发生,否则就变成一句空话了。比如说很多企业老板说「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但没有人在这块投精力。 李想:所以当我面试的时候,如果对方不说谎的话,我最希望听到的一句话是他希望十年以后,他的工作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永远希望听到他说自己未来是最好的,在他所负责的领域做到行业第一。这是我最希望听到的。 今天可能不是,但他要朝这个目标去走,如果没有目标,中间的效率和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张辉:关于对人的信任,你最初就对人有信任感吗?如果最初没有信任感,是什么事让你变化了? 李想:其实做泡泡网是没有这种信任的,我就是一个觉得「老子天下第一」的**,所以我们是千年老三的地位,这是一种耻辱。汽车之家的时候我们建立了强大的信任体系。这种信任一定有损失,但是收获是损失的几十倍,几百倍。但是另一方面,我也很清晰的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信任,我觉得信任是有选择的。我发现很多人很信任外边的人,不信任自己的同事,这是很多企业特别荒谬的事情。我绝对不会,如果在外人和同事之间,我百分之百选择信任我自己的同事,不会去信任外面的人。我会去信任合作伙伴,我会去信任同事,我会去信任朋友,我会去信任亲人,但其他人呢?没有意义。我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没有必要把信任给所有的人,我不博爱。我觉得对该信任的人去信任,对不该信任的人一点时间都不要浪费。 张辉:我最近发现,不管企业多大,企业家的心智会决定这个企业的高度。有一些大企业不成长,因为他那个创始人、领导人不成长。我们也看到有些企业即使那么大,依然还是在成长,因为他的创始人一直在成长(比如任正非)。你提高心智最有效方式是什么?怎么能保证你的心智一直能不断提升,比公司、比团队要提升的快,不会成公司的瓶颈,而永远是公司的动力? 李想:我觉得这里的核心是怎么去看到真相。我们在往前发展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怎么能看到这个问题的真相。当你看到真相的时候,你就知道怎么去成长,怎么去解决了。同样的原因,要想了解这个真相,更大的挑战一定是提升我们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去了解真相。我觉得这里面的核心,按照邓小平的讲法就是实事求是。我们很容易放弃实事求是,我觉得无论做到多大,需要始终保持一个实事求是的原则底限。有时做着做着就迷失了,但是回过头来还要实事求是,错了就是错了,没有什么不能承认的,我们是人就会错,实事求是的去解决问题。 第二个核心就是,你得实际付出,你得真正的去付出,你得去做,你不能在那等着。我们发现跟多企业的核心问题,就是创始人和高管不付出了,他们的精力不在这里了,他们每天去打高尔夫球了,大把时间去泡妞,这企业不衰败就见鬼了。今天的竞争和变化之大,付出是必须的。 张辉:说到实事求是我觉得这个事说起来容易,真的是非常难,就像看历史剧的时候你会奇怪为什么这些君王变得看不清局势,被一群人环绕,阿谀奉承。但是你会发现很多企业其实也会有这样情况,一开始还是不错,但是后来慢慢这个人就很难实事求是了,因为身边人说的都是他想听的话。怎么样避免这样事情发生在你身上? 李想:你锻炼自己愿意听不好听的,愿意听不同的话就可以了。这需要我们很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只是愿意听好听的话,那就完蛋了,企业内会变的小人得势,强人离开。 张辉:我不知道那些人是一开始就不愿意听(实话),还是一开始愿意听,但后来不愿意听了。因为人天然喜欢听好话,下属也喜欢讨好领导,我觉得这是你,也可能是每一个创业者的挑战。 李想:我们必须很清晰的知道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什么,这个极为关键。 张辉:OK,我觉得这个事还真挺难的。对平常人来说没有这个考验,但是对创始人来说这个考验还挺大,身边人容易对你说Yes。 李想:在我的价值观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是「结果导向」,结果出了问题,所有都是白搭的。结果没问题,你可能只是不喜欢他,但不代表你不用他。也可能就是比你强的人,你可能就是不喜欢。所以不要让自己的喜好和情绪,来影响你对每个人的本质和结果的判断。 张辉:所以你的团队中会有一些你不喜欢,但你觉得还不错的人吧? 李想:不是,只要结果好的我都喜欢,他们不需要和我一样。有些时候他有一些问题会影响他,我也会帮他去改。比如说一些学霸型的年轻高管,他们过去成长很快,但普遍又有相同的问题,比如他们不太尊重人。由于他们的光环在这了,所以很多人就会容忍他们,至少表面上会容忍他们。但是,我会直接指出他们的问题,而且告诉他们这个问题会让你吃巨大无比的亏。他们都足够聪明,很快就没这个问题了。很多人都有类似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这些问题都是机会,当你帮他解决以后,这些人会变得更强。 张辉:我第一次来公司开会,会抢着发言,显示自己聪明。但你会后找我说了我的问题,建议我多听。我后来就改了这个毛病。 李想:我碰到这些问题都会直接指出,因为你其实是一个潜力很强的人,会因为这些问题会把你价值输出大打折扣。当我看到你的问题时候,我认为不是灾难,我认为是机会,是巨大的机会。原来你有很多时候会被低估,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问题才造成虽然你做了很多事,但成果并不好,价值被低估了。所以回过头一看,被低估并不冤枉。但是很多人就是一两个环节没有做好,就被打了大大的折扣。对我来讲这是好事啊:我们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每个人的价值潜力就释放出来了。$理想汽车(LI)$ 张辉:这个问题有关家庭,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因为公司名字叫「车和家」,而且第一台SUV又是为家庭用户打造的,感觉你对家有很深的情节。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父母给你最好的礼物是什么」,你已经告诉我答案是「信任」。第二问题是,你最在意伴侣什么特质?是什么让你觉得选择她不后悔? 李想:我觉得我老婆最好一点就是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她也知道自己可以放弃什么,她应该对什么承担责任,这是很难得的,一个智慧的女性让人不得不爱。这会带来家庭生活的幸福,家里顺了公司就顺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实是最为重要的。给予一个女性最好的评价,包括给予一个企业家最好的评价,不是 Ta 有多聪明,还是 Ta 有多智慧。 张辉:那你期待子女有什么样的成长? 李想:我希望他们能在知识、智慧、信任这三个能力上综合成长。我们要扮演的一个角色其实是引导他们往这方面成长,而不是替代他们去成长。孩子的成长历程有三种,一个是变成别人家的好孩子,一个是变成父母想要的孩子,一个是变成最好的自己。我们非常坚定的选择:让他们变成最好的自己。 张辉:你在多次内部演讲中,都提到苹果乔布斯,那他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李想:我的心中有两个不同的乔布斯。我觉得最初创办苹果的乔布斯是一个聪明过人的个人英雄。所以那时候乔布斯是名气最高的创业者,如果当时把比尔·盖茨放在乔布斯面前,所有人肯定都喜欢乔布斯,不喜欢比尔盖茨。但是苹果被他经营的很糟糕,被扫地出门。他出去以后创建了NEXT,又收购了皮克斯,再后来又回到苹果。不同的是:他成长为一个智慧的领袖,而不是一个聪明的个人英雄,他不再那么张扬,但是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变得非常好,无比的强大。苹果变成一个人人喜欢的企业,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皮克斯每一部电影,都充满了智慧。我觉得这是乔布斯最大的变化,我喜欢乔布斯,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顶级的产品经理。乔布斯是一个顶尖的战略专家,是一个顶尖的产品经理,更是一个顶尖的团队领袖。 张辉:最简单来概括智慧的话,那是什么?什么是智慧? 李想:我觉得就是知道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自己可以放弃什么,知道自己对什么承担责任。内心自信,有所为,有所不为。 张辉:最近看你总提「创造101」,它有什么特别?为什么推荐这个东西? 李想:我觉得「创造101」几乎是一个对于95后激励和管理的标杆。那些95后你如果再用70后、80后的方式去管理,他们是一帮比70后、80后糟的多的人。但是如果用属于95后的激励方式去管理,对于最顶尖的这些人用「王位」来激励,对于普通的人是团队的胜出来激励,没有一个95后希望自己拖别人的后腿。这样的模式下简直太可怕了,真心的觉得70后、80后竞争不过他们。如果明白我们竞争不过他们,不如拥抱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去管理和激励90后、95后、00后的年轻人。这么一帮没有音乐基础的人,能够通过几天的协作写出非常好的曲子;一帮连舞都不会跳的人,能通过一两周的协作,跳的像Beyonce一样,太可怕了! 张辉:那联想到车和家2030年的目标,在2030年车和家会不会成为一个90后、95后为主体的企业吗? 李想:毫无疑问,一定是的。 张辉:下面问题有关车辆交付,因为很多人也关心这个问题,很多的车企都是2018年开始交付,我们是2019年,也就是一年之后再交付。这个后发有什么优劣势?怎么看待这一年的差距? 李想:我觉得后发肯定一定有它的优势和劣势。劣势就是光环先套在别人身上,优势就是你能看到很多人犯过的错误,趟过的路,可以有效的把我们的动作做的更准确,效率更高。长久来看呢,汽车是一个长周期产品,汽车市场也足够的大,中国有一年将近3000万的市场,早一年晚一年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关键。相反,我认为新造车企业到消费者那里只有一次出牌的机会,如果失败了,消费者和供应链不会再给你机会。把第一手牌打成了,更为关键。 张辉:下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特质决定了你自己? 李想:掌握主动权是我一个最大特质,这要感谢我的父母。 张辉:以一生为长度,你最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情?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李想:我想要成长为一个顶级的CEO。是一个顶级的战略专家,是一个顶级的产品经理,是一个顶级的团队领袖。","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943806656","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LI"],"verified":1,"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false,"causeOfNotShareable":"审核中,请稍后重试","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12639,"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073,"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25,"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943899204"}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