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个股友讨论,他说创业板上涨,那是机构用真金白银拉起来的,你不看好创业板,是散户思维。我说你说的对,我是散户,是一个小散户。如果让我对自己画一个像的话,我的自我画像是谨小慎微的小散户。
对比机构,散户不具备信息、技术、资金优势,所以散户在投资方面,可选择的空间很小,需要尽可能聚焦到自己日常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接触到的公司、产品,即使是这样,有可能我们的认知都是一鳞半爪。甚至我们说我们的决策更多是拍脑袋。2018年的时候,问过一个朋友为什么投资某锂原料的公司,他说感觉电动车是趋势,电动车用锂电池,所以我就买了锂矿相关的公司。散户的决策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著名咨询公司Gartner 有一个产品成熟度模型曲线,对于产品,市场最热的时候往往是在产品技术的初期,这个时候企业投入很大,并没有挣到钱,还处于群雄逐鹿阶段,但是这个时候股价是最高的。在这个阶段博弈,必然会造富一批人,同时会有更多的人血本无归。
作为一个小散户,一个谨小慎微的小散户,概念期我是不会参与的。我只会在成熟期,龙头已经胜出,有足够利润及现金流时介入。
作为一个小散户,我们为什么要投资股市,在这个市场我们可能赚钱吗?美国的西格尔教授有个美国股市的统计数据:美国200年时间各类资产的收益情况。可以看出股票投资的收益远高于其他类资产。西格尔统计的全球其他市场的资产收益数据和美国基本一致。
下面是二马搜集到的中国股市的数据,信息来自** @沈潜 的文章,据说是wind数据。
沪深300指数,是从2004年的12月31日开始计算的,起点是1000点。根据wind数据,如果算上股息,2018年8月27日,13年零8个月的时间,沪深300指数总涨幅为314.21%,年化复合收益率为10.96%。这个数据,二马选择部分采信,二马认为沪深300 可以取得比银行理财的更好的收益,不纠结于具体的数据正确与否了。
通过以上国内外股市较为一段时间的历史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从股市挣到比理财多一点的钱,这个行为是靠谱的。这是二马虽然是一个小散户,但是敢大资金投入股市的核心原因。
但是如果仅仅满足于这一点,其实买上证50的指数基金,已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二马多少还有一些贪婪,希望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的基本策略是在上证50中优中选优,选上证50中,更出色,更简单的公司。或者说排除一些有较为明显瑕疵的公司。
为什么选择上证50,主要是因为我是小散户,没有能力去分析海量的公司,体量最大的上证50 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投资上证50 可能没有吃到最为肥美的一段,但是上证50的公司是和散户能力最匹配的。
为什么我们小散户还是可以做到在上证50中优中选优,这和上证50指数的编制是有关的。上证50指数是基于规模和流动性角度编制的。我们可以从投资角度去选择,更多关注利润好,分红佳,有一定成长性的企业。所以我们通过努力可以做到比上证50指数更好的成绩。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小散户,如果说在投资上可以做一定提升的话,我认为这个方向相对容易。
选择了赛道后,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坚持。我们说了那么多散户对比机构不利的地方,其实我们也有优势。我们投资的钱基本上是自有资金,没有下跌赎回的压力,没有年底考核的压力。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投资会更从容。
为什么我把自己定位为谨小慎微的小散户呢?机构赔钱了,他赔的是基民的钱。我们拿的是自己的真金白银,是多年的积蓄,我们可以成功,不能失败。我们的一个投资举动,背后影响的是一个家庭。有什么理由让我们不谨慎呢。
今年有太多的股友和我提到这么一件事:既然你认为去年蓝筹股涨多了,今年是回调年,今年有可能赔钱。为什么你不去卖了茅台去买别的股,先吃一波科创的上涨,等茅台跌下来再接回来。天呐,这是神操作。如果不是后视镜,我如何知道什么时候卖茅台,茅台800,900,1000,还是1200?似乎每一个点都可以卖?那卖出的依据是什么?那又什么时候买科创?买入的依据又是什么?难道依据是目前茅台跌了,科创涨了?
故事其实又回到了原点,我为什么买上证50,为什么买茅台?那是因为上证50、因为茅台更简单,更匹配我的能力。
其他人可能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买了某某股票,我最近看着地产股增长不错,估值很低,研究了三个月了,还是没有太看清楚投资逻辑。
我只是一个小散户,一个拿着自己钱投资,希望可以获得超过10%收益的小散户,可以成功,不敢失败。如果打新可以让我每年多2%的收益,这个事可以干。如果让我去博一个自己看不懂的收益,100%的收益都不参与。
不少股友看过我对于平安银行的操作,说是按照你这个操作,你一年下来可能就多挣了5%,累不累?我一个操作就有5%。这里二马要说的是,我这5%非常的踏实,甚至一年下来未必有5%,有可能是1%或2%。这个我依靠的是操作、是纪律,不靠运气。
作为一个小散户,我尽可能希望做到在投资上做简单的事,不依靠运气去赚钱。做一个谨小慎微的小散户,希望在10年,20年后,在这个市场上,还活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