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少闲人
2020-04-25
查理芒格和沃伦巴菲特,智商超高,父亲都有权力。这俩人都是富人的后代子孙,我等寒门子弟真的没希望吗?
巴菲特是怎样炼成的?深度起底股神的传奇人生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493bac3e
2020-04-25
493bac3e
除非A股能像美股那样多年长牛,不然没戏 [流泪] [流泪] [难过]
什么也没有了~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1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925369321,"tweetId":"925369321","gmtCreate":1587781322763,"gmtModify":1704365614338,"author":{"id":3528803294565706,"idStr":"3528803294565706","authorId":3528803294565706,"authorIdStr":"3528803294565706","name":"但少闲人","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b1903a20530de11cf8c0ae8ed5c05a06","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2,"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查理芒格和沃伦巴菲特,智商超高,父亲都有权力。这俩人都是富人的后代子孙,我等寒门子弟真的没希望吗?</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查理芒格和沃伦巴菲特,智商超高,父亲都有权力。这俩人都是富人的后代子孙,我等寒门子弟真的没希望吗?</p></body></html>","text":"查理芒格和沃伦巴菲特,智商超高,父亲都有权力。这俩人都是富人的后代子孙,我等寒门子弟真的没希望吗?","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1,"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925369321","repostId":1132296475,"repostType":4,"repost":{"id":"1132296475","kind":"news","pubTimestamp":1587731272,"share":"https://www.laohu8.com/m/news/1132296475?lang=&edition=full","pubTime":"2020-04-24 20:27","market":"us","language":"zh","title":"巴菲特是怎样炼成的?深度起底股神的传奇人生","url":"https://stock-news.laohu8.com/highlight/detail?id=1132296475","media":"何加盐","summary":"自从新冠疫情以来,世界完全变了样子,大家都不知道明天还会发生什么。很多人无比渴望,有一位智者能告诉我们,在这个动荡的时刻,我们该怎么办。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叫巴菲特的“先知”。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媒体捕捉","content":"<p><span>自从新冠疫情以来,世界完全变了样子,大家都不知道明天还会发生什么。</span></p><p><span>很多人无比渴望,有一位智者能告诉我们,在这个动荡的时刻,我们该怎么办。</span></p><p><span>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叫巴菲特的“先知”。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媒体捕捉、放大,被人们分析背后的深意。</span></p><p><span>也有人说,巴菲特也暴雷了、割肉了、亏损了,“股神”大名之下,其实难副。</span></p><p><span>可巴菲特的公司现在手握1280亿美元的现金,堪称投资领域的“现金之王”。就算形势再动荡,他依然能轻松地笑到最后。</span></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9f4f18e060b1e5969ef5aaab68ecf7a\"></p><p><span>实际上,自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搞投资以来,巴菲特就已经成为一个不可超越的神话。除了被公认为“股神”以外,他还有其他外号,如“投资之神”、“奥马哈的先知”。</span></p><p><span>他是唯一一个不干实业,光靠投资就成为世界首富的人。</span></p><p><span>到现在,尽管全球经济形势如此不好,他依然凭借735亿美元(约5200亿人民币)的身家,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四名。</span></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d13dcf25a5a35d0abeddb3095918033\"></p><p><span>巴菲特的人生,是一个人人都想探究的传奇。</span></p><p><span>他和查理·芒格的绝世友谊,堪称世界商业史上朋友合作的最佳典范,令每一个想找商业伙伴或人生知己的人都羡慕不已。</span></p><p><span>他几十年公开保持一妻一情人的三人婚姻生活,却居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更没有招致道德上的指责。</span></p><p><span>作为全球最有钱人之一,他依然还住着60多年前花3万多美元买的小房子,自己开着便宜的小汽车去上班。</span></p><p><span>他每天要喝5大杯可乐、最喜欢吃麦当劳的垃圾食品和Dairy Queen的甜食,90岁高龄却依然言辞敏捷,精神矍铄。</span></p><p><span>但是除了这些逸闻趣事之外,更多人想知道的是:</span></p><p><b><span>巴菲特到底是怎么起家的?</span></b></p><p><b><span>他的发财之路有没有可供借鉴之处?</span></b></p><p><b><span>他的投资和人生哲学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启发?</span></b></p><p><span>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扒一扒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人,巴菲特的故事。</span></p><p><b><span>1、家世</span></b></p><p><span>在美国广袤的中西部,有一片高原平地,原是北美印第安人的栖息地,现在叫内布拉斯加。</span></p><p><span>在内布拉斯加东部,密苏里河的西岸,曾经有一个印第安人部落,叫“陡岸上的居民”,发音是Omaha,即奥马哈。后来美国人赶走了印第安人,但是留下了部落的名字,新建的城市就以此为名。</span></p><p><span>早在美国南北战争后不久,巴菲特的曾祖父西德尼就来到奥马哈,以开杂货铺为生。</span></p><p><span>西德尼之所以跑到刚刚才建立没多久的奥马哈,是因为实在受不了老东家的压榨——他此前在一家农场帮工,农场主是个臭名昭著的吝啬鬼——这个吝啬鬼尽管是西德尼的亲爷爷,却给他开出难以忍受的低工资。</span></p><p><span>不过,西德尼虽然逃离了吝啬的爷爷,却把他吝啬的作风传承到家族里,此后他的儿子欧内斯特和曾孙子沃伦·巴菲特,也都是远近闻名的吝啬鬼。</span></p><p><span>欧内斯特是巴菲特的亲爷爷,16岁开始在西德尼的店里帮工,后来父子俩人不和,他就自己在城市的另一边新开了一家店。</span></p><p><span>欧内斯特的开店能力比父亲要厉害,新店生意很是兴隆,渐渐成为奥马哈有名的杂货铺。而欧内斯特为了省钱,让家里孩子从小就去帮工。他很好地继承了祖训:对员工十分严厉,工作时间特别长、工资特别低,而且一天到晚都盯着员工,生怕他们偷一分钟的懒。</span></p><p><span>巴菲特和他日后的终生挚友芒格,小时候就先后在欧内斯特的店里打过工。欧内斯特要求孩子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期间不能吃饭,不能休息,工钱还少得可怜。这个刻薄的老头子,成为以后巴菲特和芒格回忆童年时,经常一起吐槽的共同谈资。</span></p><p><span>吝啬老头欧内斯特信奉的是艰苦工作,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拼命省钱。他的儿子霍华德本来想投身于新闻,但欧内斯特却认为新闻行业光有名气,没有油水,坚持让他去卖保险(杂货店由另一个儿子继承了,所以霍华德必须得自谋职业)。</span></p><p><span>霍华德正是巴菲特的父亲。他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所以走路有点跛。加上老爹太抠,他从小都是捡哥哥们剩下的衣服穿,在中学曾经备受歧视。</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ff4943121b57eff3d0634ae535c9f44\"><span>霍华德,巴菲特的父亲</span></p><p><span>不过进入内布拉斯加大学之后,他很快凭借出色的才华而成为校园名人,并吸引了一位小自己两届的学妹。</span></p><p><span>学妹名叫利拉,是一位智商极高的女孩,被学校的数学教授认为是天才。但她家庭贫困,进入大学的第一目的,就是找一名如意郎君。</span></p><p><span>利拉到学校的报社去应聘,正好霍华德作为校报的编辑面试她,俩人一见钟情。</span></p><p><span>霍华德毕业之时,利拉才读大二。但他俩决定结婚。利拉二话不说就办理了退学,这让数学教授大为沮丧。</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c16fcfae422532c667025c660a1f33e\"><span>巴菲特父母:霍华德和利拉</span></p><p><span>当时美国正值1920年代“柯立芝繁荣”的巅峰时期,霍华德遵从父命干了两年保险工作后,眼红股票市场的疯狂,就跳槽去做股票经纪人。这让欧内斯特大为不满,在他看来,炒股和赌博没什么两样。但霍华德这回没有听老头的。</span></p><p><span>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霍华德入行后不久,就迎来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股市一落千丈,霍华德连饭都吃不上了。</span></p><p><span>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经济危机,1/4的人失业,无数家庭陷入困顿。霍华德和利拉的小家也不例外。</span></p><p><span>而就在这样的境况之中,1930年8月,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出生。这个孩子就是沃伦·巴菲特,他早产了一个多月,体重只有5斤4两。</span></p><p><span>为了养活孩子,走投无路的霍华德不得不放下面子去求助父亲,希望能在杂货铺打工赚钱。欧内斯特告诉他,杂货铺已经雇不起多余的伙计了,只能请他另谋出路。</span></p><p><span>当时的情况困难到什么程度呢?霍华德整整4个月才做成了一单生意,拿到5美元的佣金。利拉有时候自己饿着不吃饭,只为了让霍华德能有口吃的。由于出不起轮流请咖啡的29美分,利拉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连教友聚会都不参加了。</span></p><p><span>在巴菲特将满周岁之前,霍华德打工的公司彻底倒闭。</span></p><p><span>没办法,他只好和两个同伙一起开了一家新的股票经纪公司,试图最后一搏。</span></p><p><span>也许是被逼到极限以后,人就会爆发出无穷的能量;也许是运气终于开始眷顾了这个可怜的小伙子。一个月后,霍华德居然赚了400美元,全家的生活,从此开始好转。</span></p><p><span>此后,生意越做越大,他们再也没有受过之前的那种苦。不过,困顿的生活给霍华德留下深刻印迹。有钱之后,他买下一个农场防止饥荒,还总会在阁楼上放一大袋糖,以防出现最糟糕的情况。</span></p><p><b><span>2、少年</span></b></p><p><span>巴菲特虽然还是个小宝宝,却似乎特别能体谅父母的艰辛,他从小就很乖巧,被公认为最让大人省事的小孩。</span></p><p><span>当父母忙的时候,随便给巴菲特一个什么玩具(例如一把牙刷或一个布偶),他都能安静地玩半天。</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0f87b1b40c83d0a01aed519c3cef380\"><span>巴菲特两岁时</span></p><p><span>这份安静和懂事,对一般的家庭来说,可以说是“值得欣慰”;但是对霍华德和利拉来说,可以用“谢天谢地”四个字来形容。</span></p><p><span>因为,这意味着巴菲特没有遗传上利拉家族的遗传性精神病。</span></p><p><span>利拉的外婆、妈妈和妹妹都是精神病患者,好几位亲人也因精神病而自杀;而利拉本人,性格也常常很偏激。这种性格让巴菲特一生受到无尽的折磨。</span></p><p><span>利拉从来不和孩子说“我爱你”,更不用说抱孩子上床入睡,或给一个甜甜的晚安吻了。她只会不断诉说自己的苦楚和委屈,然后对孩子施加无休止的指责,把他们贬得一无是处,直到孩子们低头认错,留下无助的眼泪,她才会结束刻薄的数落。</span></p><p><span>巴菲特一直都认为母亲患有狂躁型抑郁症——虽然并没有去医院检查,但是症状是如此明显。他总是避免和母亲待在一起,如果实在没办法避免,他就会像死人一样,一言不发。母亲去世时,巴菲特大哭一场,却不是因为伤心,而是因为解脱。他说:“母亲留给我的,全都是不好的回忆”。</span></p><p><span>但巴菲特说的显然太过偏颇。母亲留给他的,至少还有一样东西:超高的智商。</span></p><p><span>利拉本人的智商未见媒体透露,只知道她的妹妹柏妮丝智商高达139,还被认为是家里最笨的一个,而利拉则是最聪明的那个。利拉所生的巴菲特姐弟三人,智商都在148以上,巴菲特本人是152。</span></p><p><span>从母系那里遗传的超高智商,加上从父系那里遗传来的超级爱财性格,是巴菲特能把投资玩得这么溜、赚到那么多钱的基本素质。</span></p><p><span>巴菲特对钱的喜爱和擅长从很小就显露出来。小时候,他最爱的玩具是存钱罐,最爱玩的游戏是与数字有关的一切活动,稍微长大一点就收藏邮票和钱币。</span></p><p><span>7岁时,当其他孩子还在看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时,巴菲特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却是:《赚到1000美元的1000种方法》。</span></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43bccf160743f948f150320ac879698\"></p><p><span>这本书介绍了一些普通人怎么发财的案例。7岁的巴菲特看完之后,心潮澎湃,大声向家人宣布,我一定要在35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span></p><p><span>巴菲特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笔生意——从爷爷家进了一批口香糖的货,然后挨家挨户去邻居家推销。</span></p><p><span>哪怕是年纪那么小的时候,巴菲特做生意就十分有原则,自己认可的规则,会坚持到底。当时邻居一位太太想要把一包五片装的口香糖拆开来,只买其中一片。巴菲特坚持不肯,一定要五片一起卖——这个细节,一直到巴菲特80多岁时,他仍然记忆犹新。</span></p><p><span>此后,他又通过卖可乐、报纸、爆米花,以及在爷爷的杂货店打工,一笔一笔地攒着自己的钱。</span></p><p><span>10岁那年,巴菲特第一次去了纽约——父亲霍华德会在每个孩子满10岁时,专程把他(她)带到美国东海岸去玩一圈。对三个孩子来说,这可是他们人生的一件大事。</span></p><p><span>而巴菲特到了纽约,不去游乐场,不去动物园,他要求父亲带他去的地方是:纽约证券交易所!</span></p><p><span>在那里,巴菲特被人们交易股票的火热气氛深深吸引。尤其是一个交易员不经意的一个动作,深深地印在巴菲特的脑海里——那个交易员居然专门雇了一个人帮他卷烟。</span></p><p><span>巴菲特心想,这个交易员可以雇佣一个人只干卷烟这么一件事,只为满足个人的喜好,那他得多有钱?</span></p><p><span>他下定决心:“我要赚钱!钱可以让我独立,让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让别人主导我。”</span></p><p><span>另一件对巴菲特影响深远的事情,是他见到了高盛传奇CEO西德尼·温伯格。温伯格是当时华尔街最有声望的人,在曼哈顿一座超豪华办公楼工作。</span></p><p><span>温伯格和巴菲特父子聊了半个小时,在巴菲特离开的时候,温伯格专门拥抱了他,并且问他:“你喜欢那支股票,沃伦?”</span></p><p><span>巴菲特日后回忆说:“也许温伯格第二天就会忘记这件事,但是,我会一辈子都记得。”</span></p><p><span>一位华尔街最为传奇的大人物,这么重视巴菲特这个小孩子的看法,让巴菲特深受鼓舞,坚定了长大后要做投资的想法。</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7f19e46abdc8d6ac806a89247828f44\"><span>儿时的巴菲特</span></p><p><span>从11岁起,巴菲特就开始炒股。他用自己和姐姐攒下的零花钱,以38.25美元的价格,买了3股股票。</span></p><p><span>与后来神话版的投资业绩不同的是,巴菲特的第一笔投资乏善可陈。他的股票很快就跌到27美元,这让他感觉“压力大得可怕”。</span></p><p><span>于是,在股票价格涨回到40美元的时候,巴菲特赶紧就抛掉了。从这笔交易中,姐弟俩总共赚的钱,是5美元。</span></p><p><span>而后来,这支股票很快就涨到了202美元——只要巴菲特能多持有几个月,他赚到的钱将翻近百倍。</span></p><p><span>这笔虽然赚了钱,但仍然被看作是超级失败的投资,给巴菲特留下三个非常深刻教训:</span></p><p><b><span>第一,股票的买入成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成长空间;</span></b></p><p><b><span>第二,短期的蝇头小利不重要,重要的是长期收益;</span></b></p><p><b><span>第三,如果他的投资失误,可能有人会因此而烦恼和不安。</span></b></p><p><span>由于这些顿悟,日后巴菲特把这次投资当成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之一。</span></p><p><b><span>3、学业</span></b></p><p><span>巴菲特12岁那年,父亲霍华德当选为美国联邦众议员,此后他总共任了3届——这个在大萧条时曾经一度养不活家人的人,成了奥马哈有名的风云人物。</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a3afda14ee36d4bf8e199b58da386a0\"><span>国会议员时期的霍华德</span></p><p><span>霍华德当选国会议员之后,全家搬到首都华盛顿去居住。巴菲特先是在艾丽斯迪尔初中过渡了一段时间,然后进入了著名的伍德罗威尔逊高中。</span></p><p><span>在中学,巴菲特小时候招人喜欢的性格消失得无影无踪,变成了一个叛逆的问题少年。他不仅学习成绩降到D甚至D-,还在教室捣蛋,在商场偷东西,甚至和小伙伴一起离家出走,给父母带去了无尽的麻烦。</span></p><p><span>不过,他的生意倒是越来越好。在华盛顿,巴菲特做过诸如球童、送报、推销杂志等工作,赚的钱比学校的老师还多。他最大的手笔是花1200美元买了一个40英亩的农场,并请了一名雇农来耕种,那时他才14岁。有时,他也会跟着爸爸到美国国会去听国会辩论。</span></p><p><span>16岁那年,他还和同学搞了一家游戏机公司,每个星期能净赚50多美元,让巴菲特觉得生活是如此美好。他们还花350美元买了一辆破旧的劳斯莱斯汽车,用于出租,每天能给他们带来30美元的收入。</span></p><p><span>到高中毕业时,巴菲特已经攒了6000多美元——那可是1947年。</span></p><p><span>此时,巴菲特家族的固有传统:父子关于择业的冲突,又出现了。</span></p><p><span>巴菲特满脑子想的都是做生意,根本就不想上大学。他甚至已经买好了一辆灵车,准备专做出租灵车的生意。</span></p><p><span>父亲霍华德对此大为光火,逼着他把灵车卖掉,非让他去读大学不可。巴菲特没有办法,只好听从父命。</span></p><p><span>好在高中后期他的学习成绩已经追了上来,毕业时是350名毕业生中的16名,这个成绩,让他得以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就读。</span></p><p><span>沃顿是美国著名商学院,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就专门找关系从普通学校转学到沃顿。</span></p><p><span>但巴菲特却没觉得沃顿有什么好,他在此只待了两年,就转学回到家乡,进入爸妈的母校内布拉斯加大学。在这里,他仅用一年时间,就以全A的成绩修完课程,拿到了本科学位。</span></p><p><span>巴菲特的个人财富仍在继续增长,19岁大学毕业时,他已经拥有了9800美元的存款。</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e58a31311959debdd2f873b957099ff\"><span>大学时期的巴菲特</span></p><p><span>但此时,巴菲特又不想那么快投身于商业了,他想继续深造,于是向哈佛商学院提出了读硕士的申请。他本以为,凭自己大学成绩和商业实践,进哈佛商学院是板上钉钉的事情。</span></p><p><span>在面试中,哈佛的面试官说巴菲特看起来只有16岁的面容、12岁的身材、9岁的情绪表现,如果几年后申请,他将会有更好的机会。</span></p><p><span>这句话是如此明显的拒绝,而当时情商巨低的巴菲特居然没有听出来,他还对自己信心满满。直到收到书面拒信,才如梦初醒。</span></p><p><span>哈佛被拒巴菲特的打击很大。不过,他很快就又向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提出了申请。这个时候早就过了哥大招生的时间,但巴菲特的信打动了负责招生的金融系主任戴维·多德,他对巴菲特的商业和投资经历产生了浓厚兴趣,直接免试就录取了。</span></p><p><span>哥伦比亚大学当时还有一位知名教授,名叫本杰明·格雷厄姆,正是他和多德合写了《证券分析》这本巨著,开创了现代证券分析理论。而巴菲特也正是被他俩所吸引,才选择了哥大。</span></p><p><span>格雷厄姆除了以学者身份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证券分析之父”以外,还以投资者的身份,在华尔街闯出了赫赫名声,被称为“投资大师”、“华尔街教父”。</span></p><p><span>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如鱼得水。他对多德和格雷厄姆的所有著作都了如指掌,加上自己丰富的投资实践,他总能和老师们做深入的交流。在他们的课堂上,巴菲特总是抢着回答所有的问题,以至于课堂每每成为他和老师的二重奏,其他同学只有听的份,完全插不上嘴。</span></p><p><span>多德和格雷厄姆对这位高足是如此喜爱:多德经常请巴菲特到自己家中作客,而格雷厄姆则给巴菲特打了其教学二十多年来第一个A+的分。</span></p><p><span>更重要的是,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价值投资”的理念。日后,巴菲特将终生秉持这一理念,并成为其最有名的鼓吹者和获利最丰的实践者。</span></p><p><b><span>4、婚姻</span></b></p><p><span>毕业之时,巴菲特觉得自己还没有把格雷厄姆的本事学到家,于是就想进入格雷厄姆的公司工作。</span></p><p><span>他对自己的信心非常足,毕竟,他可是格雷厄姆最欣赏的学生。而且,他还准备了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他愿意无薪为格雷厄姆工作。</span></p><p><span>可是,格雷厄姆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这倒不是格雷厄姆看不上巴菲特,相反,他一直认为巴菲特将成为一个伟大的投资家。</span></p><p><span>他拒绝的理由是:当时华尔街存在严重的歧视犹太人现象,那些大型投资银行都不愿意雇佣犹太人。而格雷厄姆自己作为一个犹太人,反对这种歧视的方法是:我的公司只用犹太人。尽管巴菲特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也不能为他破这个例。</span></p><p><span>于是,巴菲特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到了奥马哈。</span></p><p><span>他先是加入了内布拉斯加的国民警卫队——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对美国人而言是朝鲜战争),适龄的美国男青年有服兵役义务。巴菲特作为国会议员的儿子,自有其门路,没有被送去朝鲜战场,而是得以在家门口服役。</span></p><p><span>但也不是没有其他的代价:当格雷厄姆推荐巴菲特去华尔街一家证券公司工作时,国民警卫队告知,他必须待在奥马哈,随时等待警卫队召唤,不可以去其他城市工作。</span></p><p><span>巴菲特只好一直留在父亲的股票经纪公司,当一名股票推销员。</span></p><p><span>由于他的情商超低,这份推销员的工作让他吃尽了苦头。而且,为了以最好的价钱尽快卖出最多的股票,推销的时候难免会有种种忽悠。有时候,他明明认为一只股票会亏钱,为了完成销售业绩却不得不拼命推销,这也让巴菲特心中感到极度痛苦。</span></p><p><span>好在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改变,很大程度上抚慰了这种痛苦:22岁那年,巴菲特结婚了。</span></p><p><span>在此前,巴菲特的恋爱生涯简直不堪回首。他从来都不知道怎么和女孩说话,要么就是沉默不语,要么就是满口女孩子根本听不懂的股票术语,把气氛搞得极其尴尬。</span></p><p><span>他的第一次约会还是在刚搬到华盛顿不久,约会对象恰好是高中最害羞的女孩。因此,俩人的约会就像是一场害羞比赛,几乎全程保持缄默。日后巴菲特回忆说:我们可能是整个美国最害羞的两个人。</span></p><p><span>另一次,巴菲特和一个女孩约会,结果过于紧张,开车撞上了一头奶牛。最灾难的是高中毕业时,他曾经开着一辆灵车去接另一个约会的女孩。</span></p><p><span>19岁时,巴菲特迷恋上了一个叫贝蒂的女孩,但是贝蒂喜欢一个弹尤克里里的男孩。为了竞争,巴菲特也开始了学这种乐器。从此,尤克里里成了他终身的爱好。直到现在,给宾客弹奏尤克里里,仍是这位带着黑框眼镜的长者乐此不疲的活动。</span></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586b72fb8be6a86edf5702e81a6ac81\"></p><p><span>但是,虽然尤克里里学会了,贝蒂却根本没有看上巴菲特。只是给他增加了一段痛苦的失败回忆。</span></p><p><span>不过,到哥伦比亚大学读研时,巴菲特居然成功了一次,而且被他搞定的女孩是超级美女、内布拉斯加州选美冠军、1949年的“内布拉斯加小姐”范妮塔。</span></p><p><span>这是巴菲特第一次正式交往的女孩。范妮塔聪明、漂亮、有趣,让巴菲特感到刺激和着迷。但很快,巴菲特发现范妮塔有超强的控制欲望,经常搞得他倍感尴尬,浑身不舒服。</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a80480462cec402f623033d80d8f1e0\"><span>巴菲特第一个正式女友,“内布拉斯加小姐”范妮塔</span></p><p><span>于是,与范妮塔交往的同时,巴菲特也在追求另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名叫苏珊,是巴菲特妹妹的同学,也是奥马哈人,当时有正在交往的男友。</span></p><p><span>苏珊的性格非常好,特别善解人意,以至于巴菲特第一次接触时,认为她好得简直不真实,他以为苏珊一定是装出来的,但后来发现苏珊本性就是如此。</span></p><p><span>由于自己实在不擅长和女孩聊天,巴菲特采用的办法给苏珊弹奏尤克里里!苏珊却对此并不感冒。好在她的爸爸喜欢音乐。所以后来常常出现这样奇怪的场景:巴菲特去找苏珊,却变成他和苏珊的爸妈在家里弹琴、聊天,苏珊出去和男朋友约会。</span></p><p><span>但是古话说得好,没有挖不开的墙角,只有不努力的小三。在巴菲特和苏珊爸爸的共同努力下,苏珊被迫和男朋友分手,最后不得不和巴菲特交往。</span></p><p><span>苏珊最终答应了巴菲特的追求——她并不是看中巴菲特的才华和财富,而是发现了这个男孩的脆弱。巴菲特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他母亲对他精神上的折磨、他在生活中的弱智,让性格善良的苏珊倍感心痛,终于决定付出自己的一切,来拯救他。</span></p><p><span>经过巴菲特艰难的两年追求,俩人终于在一起了。巴菲特给亲戚写信高兴地报告这件事,他说“这女孩就一点不好,她丝毫不懂股票。不过,我想我可以不在乎这个缺点。”</span></p><p><span>1952年,巴菲特和苏珊结婚。和巴菲特的妈妈利拉一模一样的情形是:苏珊此时也是在读大学二年级,也因为婚姻而退学了。</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91efac9359d5384eec8bdb9b42dce39\"><span>巴菲特和苏珊在婚礼上</span></p><p><span>婚礼当天还发生了一个插曲:当时正值奥马哈发生大洪水,巴菲特在婚礼上接到警卫队的征召电话,要求他立刻前去抗洪。正在他沮丧地准备取消婚礼,前去抗洪时,警卫队的师长打来电话,取消了对他的征召,让他好好享受蜜月。</span></p><p><span>于是,当警卫队的其他人累死累活地在大堤上扛沙袋时,巴菲特和苏珊快乐地在拉斯维加斯蜜月旅行——当时苏珊才19岁,甚至都不够年龄去赌博(21岁才允许参与)。</span></p><p><span>对于巴菲特来说,苏珊就像是上帝赐给他的一位天使。她不仅让他从母亲的阴影中解救出来,也让巴菲特在父亲公司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痛苦得到缓解,更为重要的是,22岁的巴菲特对生活一无所知,恨不得连自理能力都没有,他的生活全都是19岁的苏珊在照顾。</span></p><p><span>苏珊就像是一缕明媚的阳光,照亮了巴菲特灰暗的生活。</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3966a922702830097deea4553d2100c\"><span>苏珊和巴菲特</span></p><p><span>可惜的是,20多年之后,他们的婚姻出现了巨大裂痕。</span></p><p><span>在巴菲特40多岁时,他开始和情人阿斯特丽德·门克斯同居。</span></p><p><span>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巴菲特和阿斯特丽德走到一起,正是苏珊安排的。</span></p><p><span>而苏珊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她想要离开巴菲特,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当时,巴菲特和华盛顿一个寡居的女老板过于亲密,令苏珊重新审视夫妻二人的关系。</span></p><p><span>在一种很复杂的心情之下,她一个人搬到了距离奥马哈2千多公里外的旧金山,追求自己的歌手梦想。走之前,由于还是有些不放心巴菲特,她请了一些朋友帮忙照看他,其中就包括奥马哈一个酒吧的女招待阿斯特丽德。</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92ef58777f6c6456c2eba44b1709491\"><span>巴菲特的公开情人阿斯特丽德</span></p><p><span>在苏珊离开后,阿斯特丽德就开始经常给巴菲特送自己在家煲的汤,一年以后,她搬进了巴菲特的家。</span></p><p><span>而苏珊在旧金山,也和她的网球教练同居了。当巴菲特听到这个消息时,感觉天都塌下来,一天之内瘦了10磅(约等于9斤),一度想要自杀。</span></p><p><span>但后来他们还是熬过了这段时间,并没有离婚,而是让这种分居生活长期维持了下去。他和苏珊后来的关系依然很亲密,他们每天通电话,而苏珊不管在干什么,只要电话响起,都会兴奋地跳起来说,“It's Warren!”(是沃伦),然后把别人扔下,去和巴菲特煲电话粥。</span></p><p><span>当巴菲特要去旧金山看望苏珊时,阿斯特丽德也不会有任何抱怨,还会帮助他收拾行李。她还经常会出现在苏珊身边,俩人亲密地微笑、交谈,甚至手挽着手。</span></p><p><span>巴菲特、苏珊和阿斯特丽德对这种三角关系并不忌讳。甚至,在他们给朋友寄出的圣诞贺卡上,落款是:沃伦、苏珊和阿斯特丽德。</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fc634c9c75274481bfec8e09b13ebde\"><span>和谐的一家三口。左为阿斯特丽德;右为苏珊。</span></p><p><span>苏珊于2004年去世。在去世之前,她一直都是巴菲特的妻子,不管法律意义上还是名义上。他们每年都会有很多时间一起度过。</span></p><p><span>苏珊死后两年,巴菲特和阿斯特丽德结婚,那时巴菲特76岁,阿斯特丽德60岁。在同居近30年之后,他们终于过上了一夫一妻的生活。</span></p><p><b><span>5、起家</span></b></p><p><span>巴菲特和苏珊结婚两年后,他的事业也终于有了转机——在巴菲特一次又一次的要求下,格雷厄姆终于愿意让巴菲特去他的公司工作。</span></p><p><span>而此时,巴菲特也得到了国民警卫队的允许,可以离开奥马哈,前往纽约生活了。</span></p><p><span>虽然24岁的巴菲特已经有了很多积蓄,但是吝啬的本性让他在纽约选择了最便宜房子——该地距离曼哈顿足足有40公里之远,而且房屋破旧,家具不全。巴菲特又没有任何安排生活的能力,以至于当一个月后苏珊挺着怀二胎的大肚子,带着刚满一岁的女儿跟随而来时,家里还是乱得一团糟,3间卧室只有一间能住人,女儿不得不睡在梳妆台的抽屉临时做成的小床里。</span></p><p><span>而在生活中,巴菲特的抠门到什么程度了呢?衣服要穿到很脏了才送到干洗店去;买杂志不买当期的,而是买过期一周的,因为这样打折;从邻居那里借了汽车,他从来都不会加满油箱;自己买车后,都是趁下雨的时候洗车,因为那样省水省力……</span></p><p><span>格雷厄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专门提醒巴菲特说:沃伦,你记住一件事,不要过于操心钱了,因为它不会使你的生活变得多么不一样。</span></p><p><span>但巴菲特依然我行我素。他的传记《滚雪球》里面写道:“让他放弃一些钱,他就会像狗保护骨头那样护住,甚至像正在被抢食的狗那样护那么紧。”</span></p><p><span>而格雷厄姆之所以要巴菲特不要在操心钱了,是因为他在格雷厄姆的公司早已赚得盆满钵满。</span></p><p><span>巴菲特的投资才华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从来不会根据直觉去投资,而是勤奋地调研他认为有价值的公司,做出细致的判断,从而决定该公司股价是否被低估。</span></p><p><span>与一般的研究者不同的是,他不是坐在办公室看资料,而是像个侦探一样,到被研究的公司去实地考察。他还会常常跑到穆迪和标普公司去查阅相关资料——那个时候,他是唯一一个会出现在那里的人。</span></p><p><span>他的眼光甚至已经超越了格雷厄姆。在投资一家名为“家庭保护公司”的股票时,格雷厄姆认为没有投资价值,巴菲特则坚决认为应该投,他用自己的积蓄,以15美元一股的价格买了一些,不久后,其股价就涨到了370美元,让他狠赚了一笔。</span></p><p><span>更成功的是对“联合电车公司”的股票交易,仅此一笔,他个人就进账2万美元——这是巴菲特家族自18世纪进入美国以来,第一次有人一单生意就赚到这么多钱。</span></p><p><span>到纽约两年后,巴菲特已经有了17万多美元,这在1956年的美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当时,他们一家全年的生活花销,才不过1.2万美元而已。巴菲特准备“退休”了。</span></p><p><span>26岁的巴菲特,使用“退休”这个词,是真心实意的。因为他的导师格雷厄姆已经对投资生涯感到厌倦,准备解散公司专心教书。而巴菲特也已经不愿意为别人打工了,他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span></p><p><span>他回到奥马哈,用3.15万美元买了一栋5个卧室的房子。从那以后,他就一直住在那里,直到现在。</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7cd72d43a59d92d0e507f2ed1fb9dba\"><span>巴菲特1957年买下的房子,现在仍住在那里,经常会有游客过来合影</span></p><p><span>在奥马哈,巴菲特新成立了一家合伙人公司,共筹集资金100100美元。其中10万美元来自于亲戚朋友,100美元来自于巴菲特的投入。</span></p><p><span>日后巴菲特的公司不断创造奇迹,他本人在其中所占股份高达七八百亿美元,起步就是这100美元。</span></p><p><span>而此时,他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最亲密的战友,查理·芒格,就要登场了。</span></p><p><b><span>6、知己</span></b></p><p><span>到1957年6月,随着越来越多早就知道并羡慕巴菲特赚钱能力的亲戚朋友加入进来,巴菲特已经开办了4家合伙人公司,共计筹集了30万美元。</span></p><p><span>不过,相对于巴菲特的抱负和能力来说,这个数字实在是小的可怜。而只有亲友的投资,没有社会资金,巴菲特的公司,还谈不上是一家市场化的企业。他不得不每天四处去拉投资。</span></p><p><span>现在出去拉投资和5年前推销股票,虽然都是要做说服人的工作,但是巴菲特的感觉却截然不同。</span></p><p><span>本质上,他擅长的是分析和投资,而不是忽悠。他喜欢别人把钱直接给他,让他来帮忙管理和增值,而不是说服别人买股票。他坚信自己在做对客户极有价值的事情,加上又专门学习了戴尔·卡耐基的人际交往课程,因此,他推销起自己的基金,信心十足,干得非常带劲。</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dc5ec6836753e62485d5b553400625a\"><span>创业初期的巴菲特</span></p><p><span>一天晚上,巴菲特去镇上的医生戴维斯家里,想让他投1万美元进来。</span></p><p><span>巴菲特注意到,戴维斯医生似乎并不感兴趣。他讲得口干舌燥,戴维斯却听得心不在焉。</span></p><p><span>谈完以后,戴维斯医生说,我要和太太商量一下。</span></p><p><span>销售员都知道,“要和太太商量一下”,是拒绝的一种委婉托词。当客户这样说时,生意一般是要黄。</span></p><p><span>巴菲特经过几年的历练,情商已经不像哈佛面试的时候那么低,他觉得没戏了,准备要告辞。</span></p><p><span>没想到,戴维斯和太太在旁边小声商量了几句后,就转身对巴菲特说:我投10万美元。</span></p><p><span>巴菲特惊呆了。顾不上失礼,他问道:“我看到您刚才根本就没有认真听,为什么您会决定投钱给我呢?</span></p><p><span>戴维斯医生说:“因为你让我想起了一个人,查理·芒格。”</span></p><p><span>这是巴菲特第一次对芒格这个名字留下深刻印象。他很想知道,这个能让人如此信任,以至于自己只是和他有点相似,就能得到别人大笔投资的人,究竟是什么样子。</span></p><p><span>2年以后,巴菲特终于如愿以偿。1959年,芒格回家处理父亲葬礼事宜。戴维斯介绍了巴菲特和他认识。</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95e52e531d3a6cf21b85ca3bf295f74\"><span>巴菲特与芒格初次见面的咖啡馆,现在仍在营业</span></p><p><span>那天晚上,巴菲特走进约定的地点琼妮咖啡馆,听到一个人在高谈阔论,他一下子被吸引住了。</span></p><p><span>据旁观者称,巴菲特那天出奇地安静,平时酷爱主导谈话的他,一个晚上都在耐心地听别人说话。</span></p><p><span>那个谈话的人,就是芒格。</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e917186096f2f977812212f8e5f7935\"><span>年轻时的芒格</span></p><p><span>芒格出生于1924年,比巴菲特大6岁,俩人小时候的家只隔几个街区,但却没有见过面。</span></p><p><span>芒格的爷爷是联邦法官,爸爸是律师。他小时候有阅读障碍症,但在妈妈的耐心教导下,他克服了这个问题,并爱上了读书。后来,芒格平均每天都要花2/3的时间在读书上面。以至于孩子们称他为“行走的书架”。</span></p><p><span>从密西根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芒格参加了二战,成为一名气象兵。退役后,芒格申请了哈佛大学法学院,和巴菲特的命运一样,他也被哈佛大学无情拒绝了。</span></p><p><span>不过,芒格家在哈佛有关系,经过走老乡的后门,芒格最终还是进了哈佛,后来以优秀毕业生拿到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律师。</span></p><p><span>1959年,芒格父亲在老家去世,他回奥马哈料理后事。他的发小正是戴维斯医生的儿子,兴奋地和他说:我介绍一个朋友给你认识,你一定要见,因为你们俩太像了。</span></p><p><span>于是就有了琼妮咖啡馆的见面。日后的人们如果要写关于友谊的文章,这次见面可以和中国古代的“桃园结义”或“高山流水”相媲美。</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8ce8c2d7950b48bf749bc867d8aed7b\"><span>巴菲特和芒格年轻时</span></p><p><span>巴菲特后来回忆说,“芒格不停地讲笑话,然后被自己讲的笑话逗得在地上打滚——我也一样。”(是真的在地板上打滚,而不是一种夸张的形容)</span></p><p><span>这是真正的一见钟情。他们彼此都对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交谈得意犹未尽。桌上的其他人对他们来说似乎都不存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对方。</span></p><p><span>第二天,他们又相约在一起。两个人之间的话题谈不完。芒格拉着巴菲特只顾聊,当别人要开口说话时,他还不耐烦地挥手示意别人:不要打断我俩!</span></p><p><span>芒格回到加州后,巴菲特每天都和他通电话,有时一打就是好几个小时。芒格把自己认识的加州土豪们都介绍给巴菲特,其中很多都成了巴菲特的投资人。可以说,是芒格把巴菲特从内巴拉斯加平原带到了富庶的西海岸。</span></p><p><span>巴菲特对自己的智商和投资能力特别自负,从来都瞧不上别人。但是他觉得芒格比他更厉害。日后他如此评价:“芒格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很多。”</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637646443919cbc9836a16e955ad275\"><span>芒格深情地望着巴菲特</span></p><p><span>巴菲特觉得,以芒格的天才,做律师太屈才了,应该做投资才对路。在他的建议下,芒格在律师业务之外,也开始做一些投资,后来随着投资赚的钱远远超过律师,他便彻底退出了律师行业,专做投资。</span></p><p><span>1959年初见时,巴菲特29岁,芒格35岁。从此,他们在感情上的亲密无间,事业上的珠联璧合,将经历半个多世纪,一直维持到现在。</span></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a0dba537e464c9a0fb5d8497ee3bbc6\"></p><p><span>有了芒格以后,巴菲特说话的口头禅就变成了“我和芒格”(Charlie and I)。媒体提起他俩,常用的词是“那一对儿”(the pair)。</span></p><p><span>“我俩都清楚,我们就是天生一对!(We knew we were sort of made for each other.)”</span></p><p><span>这就是巴菲特对俩人关系的评价。</span></p><p><b><span>7、起飞</span></b></p><p><span>在芒格的智力和人脉支持下,巴菲特的事业更是如虎添翼。</span></p><p><span>他的投资收益远高于道琼斯指数涨幅,给合伙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渐渐地,他在奥马哈的名声越来越大,人们都在传言,“跟着巴菲特投资就能发财”,很多人甚至会专程到他常去的餐厅就餐,或者跟着他到俱乐部去,只为了能坐在他的身边听个一言半语。此时,“奥马哈的先知”,已经显出雏形。</span></p><p><span>他已经不用费尽口舌去募资,只需要坐在自己的办公室,等着别人送钱来。而他还要再三挑剔,才批准是否让对方加入。</span></p><p><span>1960年初,巴菲特成立的合伙人公司已经有7家之多,管理的资产达到131万美元。他已经不再满足于买几只股票的小打小闹,而是开始了以大笔投资寻求进入公司董事会、甚至成为控股股东的全新投资阶段。</span></p><p><span>他的第一个猎物是桑伯恩地图公司。为了进入董事会,他把自己掌握的全部资金的35%都投入进去,购买了23%的流通股,然后又联合了和他友好的董事,总计控制了44%的股份,取得了公司控制权。</span></p><p><span>巴菲特利用自己在董事会掌握的权利,让公司按照自己的想法经营、分割业务、处理纳税问题,最后为自己的投资挣得了两年50%的收益。</span></p><p><span>顺便说一下,尽管巴菲特在这笔交易中赚了很多钱,但董事会开会的过程,却总是让他十分不爽——因为每次开会时,大家都要凑钱买雪茄,而巴菲特不抽雪茄,他觉得自己亏了。</span></p><p><span>每当看到其他董事吞云吐雾,巴菲特就气的冒烟,血压飙升。</span></p><p><span>“那是用我的钱买的雪茄!”他咬牙切齿地想。</span></p><p><span>“他们应该为我嚼的口香糖支付1/3的钱!”他又想,越想越心痛。最后不得不掏出孩子们的照片来看,才能把血压降下去。</span></p><p><span>到1962年,巴菲特掌握的资金已经超过700万美元,他个人资产也达到102.5万美元,提前3年实现了年幼时许下的百万富翁梦想。</span></p><p><span>以下是巴菲特投资收益与当时道琼斯指数的对比,由此可以见到巴菲特的投资业绩有多么惊人:</span></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4606fd1887a537b43fc91949f60c8ce\"></p><p><span>而到了1965年,巴菲特35岁,也就是他小时候说要成为百万富翁的目标年,巴菲特的合伙人公司资产达到了3700万美元,他的个人资产也达到680万美元。</span></p><p><span>这个收入哪怕放在现在,也是大富翁,何况是55年前。而巴菲特仍然过着十分小气的生活。苏珊每次找他要零花钱,都如同一场战争,俩人吵得几乎像是要分手;孩子们跟着他去看电影,别想吃顿爆米花;最过分的是他爸爸霍华德去世时,苏珊操办了全部后事,而巴菲特认为棺材买得贵,和她大吵了一架。</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1b8fe892e23c4bb2be27a25e3a0b58f\"><span>巴菲特和苏珊,看起来巴菲特好像在生气</span></p><p><span>还是在1965年,尽管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47.2%,但是也做了一次他日后耿耿于怀的“最糟糕的一次投资”。</span></p><p><span>那一年,他买下了一家纺织工厂。</span></p><p><span>这家工厂已经连续亏损了多年。而巴菲特之所以买它的股票,是因为会计核算其股票价值每股19.46美元,而其市场交易价却只有7点几美元。所以从1962年起,他陆陆续续购进这只股票,并在1965年大举吃进,成为控股股东。</span></p><p><span>巴菲特没有满足于纯粹投资,而是自己当了董事会主席,并赶走了原来的CEO,自己重新任命了一个。</span></p><p><span>很快,巴菲特就发现纺织品生意并不好做。虽然公司的股价上升了,他也赢了利,但是炒股炒成大股东,也让他陷入了纺织品行业的具体的商业细节里面。</span></p><p><span>用巴菲特的话说:(买入这家公司就好像)“我在街道上走着,碰到一个烟蒂,它湿漉漉的让人很恶心……也许它只剩最后一口烟,而我买入了这个烟蒂……它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一个湿漉漉的烟蒂在嘴里,我的很多钱都被套在里面……”</span></p><p><span>虽然巴菲特把这笔交易形容得如此失败,甚至恶心。但是,如果考虑到这家公司以后的发展,以及它在市场上的名声和影响力,我们也许需要重新评价一下。</span></p><p><span>因为这家纺织公司的名字叫做:Berkshire Hathaway。</span></p><p><span>中文名:伯克希尔·哈撒韦!</span></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edbf59af52209a53e01881f2b56b75f\"></p><p><span>今天市值4530亿美元,在投资界如日中天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前身就是那家失败的纺织工厂。</span></p><p><span>1967年,伯克希尔公司在巴菲特的投资版图中,还属于沉重的累赘。由于工资和原料价格的上涨,以及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纺织业的兴起,美国的纺织工业越来越衰落,伯克希尔也深陷泥潭。巴菲特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累赘。</span></p><p><span>他看中了一家名为“国民赔偿公司”的保险公司,想将其纳入伯克希尔的旗下。但不幸的是,巴菲特以前得罪过这家公司的老板林沃尔特——当年林沃尔特想成为巴菲特的合伙人,巴菲特嫌他投的钱太少,毫不留情地、近乎侮辱性地直接给拒了。</span></p><p><span>不过,巴菲特在国民赔偿公司有一个“卧底”——该公司的一位董事是他的好朋友。他告诉巴菲特,林沃尔特偶尔会被一些事情逼疯,那时候他就会想要卖掉公司——每年大概会有15分钟这样的时间。</span></p><p><span>巴菲特告诉朋友,如果下次再有这样的“15分钟时间”,你赶紧告诉我。</span></p><p><span>果然,机会出现了。下一次林沃尔特流露出想卖掉公司的想法时,卧底赶紧告诉巴菲特。于是,巴菲特立马跑过去见林沃尔特。林沃尔特提出了很多苛刻的条件,但巴菲特全盘答应,在15分钟之内就达成了交易。</span></p><p><span>为了防止林沃尔特反悔,巴菲特用最快的时间办完了所有手续。国民赔偿公司终于被他收入囊中。</span></p><p><span>有了保险公司以后,巴菲特的生意模式就完全不同了,他可以把保险费用来投资,而不再需要去找合伙人募资。</span></p><p><span>所以,当其他投资公司需要从银行借款,或者从有高回报要求的合伙人那里募集资金时,巴菲特却有了源源不断的、几乎是零成本的资金可用于投资(两年后他和芒格收购蓝筹印花公司,也同样是看中其几乎零成本的浮存金)。</span></p><p><span>由于巴菲特已经不再需要通过拿别人的钱来投资,他解散了此前建立的合伙人公司,把自己的大部分资产都装进伯克希尔,并且全心全意运营这一家公司。</span></p><p><span>此后,伯克希尔又买入了伊利诺斯州国家银行、伊利诺斯州罗克福德联合企业和国家雇员保险公司等公司,由原来的纺织工厂逐渐转型成为一家以保险和投资为主业的集团。</span></p><p><span>伯克希尔开始了在投资领域的狂飙。到1979年,伯克希尔公司每股净值由1964年的19.46美元成长至335.85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5%。伯克希尔和巴菲特已经成为美国股市的神话,市场盛传,只要巴菲特购买任何股票,其股价将立马被拉高10%。</span></p><p><b><span>8、投资</span></b></p><p><span>在芒格的影响之下,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也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买估值不合理的股票,等高价时卖出”升级为“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公司的股票,并长期持有。”</span></p><p><span>下面是三个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span></p><p><b><span>一、投资华盛顿邮报公司</span></b></p><p><span>1973年,美国经历了经济危机,股票价格剧降,华尔街一片恐慌。</span></p><p><span>不过对巴菲特来说,这却是他的黄金时候,因为他的座右铭是:</span><span><b>“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b></span></p><p><span>所以1972年的股市繁荣期,他按兵不动,投资组合中只有17%是股票产品。而到了1973年,大家都恐惧时,他就大举出手了,就像是一只闯进香蕉园的猴子,兴奋得恨不得跳踢踏舞。</span></p><p><span>而其中最值得称道的一笔,就是投资华盛顿邮报公司。</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9a6e9f41e3ae1a9999ee98a6fb0c923\"><span>《华盛顿邮报》</span></p><p><span>这家公司拥有4家电视台,还有《华盛顿邮报》和《新闻周刊》这样的重量级报纸和杂志,当时的市值只有8800万美元。巴菲特仔细分析了华邮的资料,认为这家报纸在华盛顿地区已经取得合法垄断地位,具有持久性的竞争力,至少值4-5亿美元,于是就大胆地入股。</span></p><p><span>2个月内,巴菲特买下了10%的华邮股票,成为华邮第二大股东,这些总共只花了1060万美元。</span></p><p><span>巴菲特买下这些股份后,没有因为其涨价就卖掉赚一笔,更不会因为其下跌而恐慌性抛掉,而是一直长期持有。到1995年,当初投下的1060万美元,不仅股票价值已经上涨到4亿多美元,还每年额外给伯克希尔带去约700万美元的分红。</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2ae7703473d46dfbe81e706796fb34c\"><span>华盛顿邮报股价,左边箭头处为巴菲特买入时间,右边箭头为收益率</span></p><p><span>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投资华邮,巴菲特和华邮的女老板凯瑟琳走得太近,所有人都怀疑他俩有特殊关系(如巴菲特经常在她家留宿,俩人会一起去旅行等),搞得苏珊重新审视夫妻二人的关系,最终独自一人去加州追求歌手梦想,把巴菲特推给了酒吧女服务员阿斯特丽德。</span></p><p><span>有意思的是,尽管巴菲特和凯瑟琳关系如此之近,他的抠门仍然无可救药——有一次俩人一起旅游,在机场凯瑟琳想打个电话,问巴菲特借10美分的零钱,巴菲特身上只有25美分的,他竟然不愿意给她,而是要去换成10美分再借。气得凯瑟琳在后面追着喊:够了,沃伦,你就不能给我25美分吗?</span></p><p><span>而苏珊和巴菲特分居后,终于享受到了财务自由。巴菲特不再管她花多少钱。面对两件喜欢的衣服,以前她会纠结半天到底买哪一件,现在她会说,“我为什么需要选择呢?都买了不就好了吗?”圣诞节巴菲特问她需要多少钱,她说7.5万美元,要搁以前,过个节要花7.5万,那还不如杀了巴菲特。但现在巴菲特二话不说就在支票上签字——虽然可能心里在滴着血。</span></p><p><b><span>二、投资B夫人</span></b></p><p><span>B夫人本名叫罗斯,因为丈夫姓布鲁姆金(Blumkin),大家都称她为B夫人。</span></p><p><span>她出生于俄国一个极度贫寒的犹太人家庭,由于营养不良,身高只有1米47。13岁就光着脚到几百公里外的城镇去打工。20岁时,为了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乱,她从俄国西部一路东行,横跨西部利亚,经由中国、日本,最终去到美国,然后定居在奥马哈。</span></p><p><span>B夫人的语言天赋很差,到美国两年都不会几句英语。但是她做生意却是一把好手,特别能吃苦耐劳,算账超级快。尤其厉害的是:她坚持所有商品只加10%的利润,所以卖同样的东西,她的商品总是价格最低的。</span></p><p><span>B夫人先是开当铺,然后卖衣服,最后发现家具生意好做,就一直做家具。</span></p><p><span>有一次,一家地毯厂把她告上法院,指控她卖的地毯价格太低。她也没钱请律师,就用自己蹩脚的英语自己辩护说:“我不过在成本价的基础上只加10%的利润卖出去而已,这有什么错呢?”法官听了后马上判她胜诉,然后第二天就跑到她店里买了全屋地毯。</span></p><p><span>另一次,龙卷风把她一家位置很好的店屋顶吹掉了,她立马在另一个位置不好的地方又开了店,并说出一句名言:</span><span><b>“如果你价格最低,哪怕在河底开店,顾客也会找到你。”</b></span></p><p><span>最令人称道的是B夫人对做生意的热情。她甚至会把自己家里装饰成家具卖场的样子,连家具上的价签都原样保留,住得才舒服。她说:</span><span><b>“我迫不及待地等天亮,这样我就又可以去工作了。”</b></span></p><p><span>在如此热情、诚实而又精明的经营之下,B夫人的家具店逐渐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家具城,连很多外州的人都专门开车来她店里买家具。</span></p><p><span>B夫人91岁时,想把家具城卖掉,已经在和一家德国公司洽谈。巴菲特听到消息后,立马跑过去,劝B夫人不要卖给德国人而是卖给他。</span></p><p><span>实际上,巴菲特很多年前就想买这个家具城了,他早就仔细研究过家具城所有数据,也研究过B夫人的经营风格,认为这是一家极好的公司。</span></p><p><span>巴菲特问自己:假设自己手上有足够多的钱,有足够多的员工,也有足够多的经验,要和B夫人竞争的话,难度有多大?</span></p><p><span>他给出的答案是:“我情愿和大灰熊去摔跤,也不要和B夫人竞争。”</span></p><p><span>就这样,巴菲特买下了B夫人家具城90%的股份,交易时,他甚至都没有要求对方提供会计账本和货物清单。</span></p><p><span>家具城后来给伯克希尔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而巴菲特也给了B夫人充分的回报——他到处传颂B夫人的传奇,让B夫人成为广为人知的名人;他说服两所大学,给B夫人授予了荣誉商学博士学位;在B夫人投资翻修一所剧院时,巴菲特捐款100万美元——要知道,别人想从巴菲特口袋里掏出一分钱,都像是要杀了他一样,何况是100万!</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90c205b6ff67114367062a0cf3489b9\"><span>巴菲特和B夫人</span></p><p><b><span>三、投资可口可乐</span></b></p><p><span>巴菲特与可口可乐的关系始于幼年——他7岁就沿街贩卖可口可乐。但是在做投资很多年后,他都没有买可口可乐的股票,当开始研究可口可乐公司的历史时,他才后悔不迭地说,我早干嘛去了。</span></p><p><span>他和芒格发现,可口可乐成立一百多年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业绩都在稳步增长。世界大战、大萧条、无数次的经济危机,都没有阻挡可口可乐成长的脚步。</span></p><p><span>根据他俩的研究,如果要从头复制可口可乐这个品牌,至少需要投入1000亿美金。而当时可口可乐的市值才150亿美金。</span></p><p><span>1987年,机会来了。那年10月,美国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股灾,史称“黑色星期一”,半天之内,道琼斯跌去22.6%,纽交所蒸发了占全国GDP1/8的市值。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所有公司的股价全都剧降,可口可乐也不例外。</span></p><p><span>但正当可口可乐公司董事会陷入愁云的时候,他们发现有人在大量吃进可口可乐的股票。</span></p><p><span>买股票的人,正是巴菲特。别人的股灾,对他来说又是一次饕鬄的良机。此后两年,巴菲特不停地买买买,总共买了可口可乐公司7%的股票,为此花去了10.2亿美元——当时伯克希尔公司的净资产也才34亿美元。</span></p><p><span>到1991年,巴菲特买的可口可乐股票已经增值到37.43亿美元,两年回报率高达266%。此后,巴菲特一直持有可口可乐的股票,直到现在。这些股票已经价值接近200亿美元,是伯克希尔历史上最成功的的投资之一。</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c6ea9d73dcdeb757e674928f5802ac1\"><span>可口可乐股价,箭头处为巴菲特买入时间</span></p><p><span>除了这些经典案例以外,伯克希尔还重仓了苹果、亚马逊、美国运通、美国银行等,都是长期看好的超强企业。</span></p><p><span>在中国,巴菲特最有名的投资是买中石油和比亚迪。中石油的股票曾经坑了很多中国投资人,网上流传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的段子。而巴菲特投资中石油,却大获全胜,以5亿美元进来,4年后以40亿美元退出,狂赚7倍。</span></p><p><span>比亚迪则是巴菲特2008年买入,现在还大量持有的一只股票,年化收益率也高达20%多。前两天,他还在帮比亚迪推销口罩。</span></p><p><span>巴菲特推销比亚迪口罩,衣服上写着,我要长生不死;下面的字是:比亚迪口罩正在帮我实现目标</span></p><p><b><span>9、慈善</span></b></p><p><span>随着巴菲特投资的公司股票狂涨,巴菲特个人的财富,也以几何级数不断增长。</span></p><p><span>2008年,78岁的巴菲特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目前(2020年4月23日),巴菲特的个人财富为735亿美元,排名世界第四。他也是唯一一位凭借投资进入世界前10的大富豪。</span></p><p><span>由于巴菲特的投资业绩是如此惊人,他每年写给股东的信,成为全球搞投资的人必读的“圣经”。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投资人大会,也是全球投资行业的一场盛会,96岁的芒格和90岁的巴菲特,依然会上台和大家分享他们关于世界经济、投资等问题的看法,每次都会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span></p><p><span>伯克希尔一年一度的投资人大会</span></p><p><span>由于有那么多人都希望聆听巴菲特的教诲,从2000年开始,巴菲特干脆每年拿出一次和他共进午餐的机会出来拍卖。刚开始,中标的价格只有2.5万美元,现在已经涨到450多万美元。</span></p><p><span>中国有4位富豪拍到过巴菲特的午餐,分别是2006年的段永平、2008年的赵丹阳、2015年的朱晔、2019年的孙宇晨。比较有名的是段永平那次和孙宇晨这次。</span></p><p><span>段永平从巴菲特那里学到很多,他还带了一个年轻人一起参加,就是后来创立拼多多的黄峥。孙宇晨则因为高调宣扬而搞得全网皆知,结果乐极生悲一度被迫取消,不过今年一月最终还是完成了约定。2018年中国畅销电影《西虹市首富》还专门用了“巴菲特午餐”这个梗作为恶搞。</span></p><p><span>段永平参加巴菲特午餐</span></p><p><span>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抠门大王的巴菲特,拍卖午餐所得的钱,并没有装进自己的口袋,而是全部捐给了慈善事业。</span></p><p><span>事实上,巴菲特曾经长期因为对慈善的淡漠而广受非议。他认为钱放在自己手里比捐出去更能发挥作用,不愿意捐钱给慈善机构。所以,虽然他也说过死后会把遗产捐出去,也偶尔会有些捐款行为,但其捐款占财富的比例,在美国大富翁里面,属于最低的那种。</span></p><p><span>而2004年妻子苏珊去世,2005年自己大肠癌差点死掉,让巴菲特对人生和财富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span></p><p><span>2006年,巴菲特宣布把自己拥有的伯克希尔股票的85%都捐出去,这笔钱数额高达370亿美元,其中5/6捐给比尔盖茨夫妇设立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这是人类慈善事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笔捐赠。</span></p><p><span>标题:巴菲特不要了;黑体字:史上最大笔慈善捐款</span></p><p><span>此后,巴菲特又公开承诺,会在自己有生之年或将死之时,把99%的财产全部捐出去。同时,他还满世界劝说其他富豪也和他一样把钱都捐了,或至少捐出一半。</span></p><p><span>巴菲特还专门和比尔盖茨一起来中国办过慈善晚宴,王石、潘石屹等都参加了。不过,面对他俩的呼吁,中国富豪们都报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span></p><p><span>当巴菲特劝马云把自己的钱也都捐了时,马云反问巴菲特:您老高寿?巴菲特说:我80了。马云笑笑说:等我80岁我也捐。</span></p><p><b><span>10、启发</span></b></p><p><span>巴菲特的一生,起步于大萧条的极度困顿,却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超级富豪。</span></p><p><span>与其他所有富豪不同的是,他不是靠胼手砥足地做产品,而是凭自己的智慧和眼光,用钱生钱。这份独特,让无数希望以投资为生的人为之着迷。</span></p><p><span>那么巴菲特的发家之路,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财富密码呢?</span></p><p><span>我认为,他有两个先天条件,是很多人无法企及的:那就是</span><span><b>超高的智商和对金钱的热爱</b></span><span>。</span></p><p><span>一个智商高达152的人,又如此狂热地喜欢钱,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怎么赚钱、怎么省钱。这样的人,在金钱上怎么可能会不成功呢?</span></p><p><span>但是除此之外,也有很多我们普通人可以学的东西:</span></p><p><b><span>一是好学不倦。</span></b></p><p><span>巴菲特是超级爱书之人,他日常工作80%的时间都花在阅读上,每天的阅读量高达500页甚至更多。他的最佳拍档芒格也是如此,芒格甚至被称为“行走的书架”。</span></p><p><span>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巴菲特和芒格特别强调,他俩阅读,不是读别人的观点,而是注重其中的事实,并从事实中形成自己的判断。</span></p><p><span>喜欢阅读,又不盲从,一个人在见识上就能超越大多数人。</span></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48deeae94dde3c2c157f999f51d76d7\"><span>巴菲特日常工作就是阅读</span></p><p><b><span>二是精心选择好的赛道。</span></b></p><p><span>巴菲特最著名的名言是:</span><span><b>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b></span></p><p><span>这句话,也是巴菲特一生坚守的“价值投资”的注解。</span></p><p><span>他很少关注短期小利,而总是致力于寻找那些有前途的伟大公司,并长期持有他们的股票。这也是他投资成功的最重要密码。</span></p><p><span>至于怎么挑选出这些伟大公司,巴菲特给出的解释是:尊重人性,尊重常识。他选出可口可乐,是因为看到了那么多人喜欢喝——他自己就是几十年的忠实拥趸。选择喜诗糖果、亨氏食品、麦当劳等,也都是基于同样的逻辑。</span></p><p><span>巴菲特这样形容:</span><span><b>你要投资那些会让人亲你一口而不是打你一耳光的产品</b></span><span>——这也是为什么此前从不投高科技企业的巴菲特看到苹果手机后,就果断重仓了苹果的股票。</span></p><p><span>巴菲特唯一授权传记,名字就叫《滚雪球》</span></p><p><b><span>三是有所为有所不为。</span></b></p><p><span>巴菲特从来都不投自己不懂的东西。</span></p><p><span>作为被认为最聪明的投资人,他投的公司却长期都非常传统。那些在风投市场获利百倍千倍的高科技公司,巴菲特一向敬而远之。</span></p><p><span>所以,他遗憾地错过了微软、谷歌和早期的苹果。但是,他也并不因此而后悔,因为他认为自己真的是不懂。虽然和比尔·盖茨1991年就成了好朋友,但他却看不到微软10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span></p><p><span>这种谨慎让巴菲特错过了500倍的投资回报,但是也避免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灾难。</span></p><p><span>巴菲特说:我错过了微软,错过了很多,但它们并不是我的游戏。</span><span><b>我从不为错过我的能力圈范围外的事情而担忧,如果在我自己的能力圈错过了好机会,那才是我的错误。</b></span></p><p><b><span>四是相信时间的力量。</span></b></p><p><span>巴菲特是“复利”最忠实的信徒。在1963和1964两年的《巴菲特致合伙人的信》中,他花了很多篇幅讲解复利的作用,并揭示了时间能带来的惊人效果。</span></p><p><span>他用10万美元作为例子画了一张表,说明这笔钱在不同利率下,经过时间的加持,能够带来多大的投资收益:</span></p><p><span>他指出:“某一年的涨跌不必在意,只要从长期看,我们相对道指能保持适度领先优势,我们就能取得理想的长期业绩,能赚钱,心也不会乱。”</span></p><p><span>正是在这种理念之下,巴菲特对于自己看好的东西特别有耐心,从来都不会因为阶段性的起伏而盲目行动,心里也从来都不会慌。</span></p><p><span>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如今这么有钱的巴菲特,也是到32岁才跨过百万美元这条线(这还是财富总值,而不是年薪),他的主要财富是在50岁以后才积累的。</span></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666104ad42c5e384968958550545e35\"></p><p><span>所以,今天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甚至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有什么好着急和焦虑的呢?只要你在持续成长,在复利的威力之下,未来你能达到的位置会让人惊叹。</span></p><p><b><span>11、 满足</span></b></p><p><span>到今年8月,巴菲特就90岁了。</span></p><p><span>他的性格、事业和家庭生活,并非没有争议。</span></p><p><span>有人认为他自私抠门、爱财如命;有人认为他的成功是运气和阴谋;有人说他做慈善是为了避税的伪善;有人说他也犯过很多错误,前不久还刚刚暴雷,他的话不能信……</span></p><p><span>但是,更多的人,把他看成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智者,希望从他身上吸取无穷的智慧。</span></p><p><span>无论如何,不管是世俗认为的成功,还是个人内心的满足感,巴菲特都走到了顶尖。</span></p><p><span>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能过这样的一生,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span></p>","source":"lsy1569479274668","collect":0,"html":"<!DOCTYPE html>\n<html>\n<head>\n<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n<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inimum-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no\"/>\n<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no,email=no,address=no\" />\n<title>巴菲特是怎样炼成的?深度起底股神的传奇人生</title>\n<style type=\"text/css\">\na,abbr,acronym,address,applet,article,aside,audio,b,big,blockquote,body,canvas,caption,center,cite,code,dd,del,details,dfn,div,dl,dt,\nem,embed,fieldset,figcaption,figure,footer,form,h1,h2,h3,h4,h5,h6,header,hgroup,html,i,iframe,img,ins,kbd,label,legend,li,mark,menu,nav,\nobject,ol,output,p,pre,q,ruby,s,samp,section,small,span,strike,strong,sub,summary,sup,table,tbody,td,tfoot,th,thead,time,tr,tt,u,ul,var,video{ font:inherit;margin:0;padding:0;vertical-align:baseline;border:0 }\nbody{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5; color:#999; background:transparent; }\n.wrapper{ overflow:hidden;word-break:break-all;padding:10px; }\nh1,h2{ font-weight:normal;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6em; }\nh3,h4,h5,h6{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1em; }\nh1{ font-size:24px; }\nh2{ font-size:20px; }\nh3{ font-size:18px; }\nh4{ font-size:16px; }\nh5{ font-size:14px; }\nh6{ font-size:12px; }\np,ul,ol,blockquote,dl,table{ margin:1.2em 0; }\nul,ol{ margin-left:2em; }\nul{ list-style:disc; }\nol{ list-style:decimal; }\nli,li p{ margin:10px 0;}\nimg{ max-width:100%;display:block;margin:0 auto 1em; }\nblockquote{ color:#B5B2B1; border-left:3px solid #aaa; padding:1em; }\nstrong,b{font-weight:bold;}\nem,i{font-style:italic;}\ntable{ width:100%;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spacing:1px;margin:1em 0;font-size:.9em; }\nth,td{ padding:5px;text-align:left;border:1px solid #aaa; }\nth{ font-weight:bold;background:#5d5d5d; }\n.symbol-link{font-weight:bold;}\n/* header{ border-bottom:1px solid #494756; } */\n.title{ margin:0 0 8px;line-height:1.3;color:#ddd; }\n.meta {color:#5e5c6d;font-size:13px;margin:0 0 .5em; }\na{text-decoration:none; color:#2a4b87;}\n.meta .head {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n.head .h-thumb { width: 30px; height: 30px; margin: 0; padding: 0; border-radius: 50%; float: left;}\n.head .h-content { margin: 0; padding: 0 0 0 9px; float: left;}\n.head .h-name {font-size: 13px; color: #eee; margin: 0;}\n.head .h-time {font-size: 11px; color: #7E829C; margin: 0;line-height: 11px;}\n.small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9); -webkit-transform: scale(0.9);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smaller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8); -webkit-transform: scale(0.8);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bt-text {font-size: 12px;margin: 1.5em 0 0 0}\n.bt-text p {margin: 0}\n</style>\n</head>\n<body>\n<div class=\"wrapper\">\n<header>\n<h2 class=\"title\">\n巴菲特是怎样炼成的?深度起底股神的传奇人生\n</h2>\n\n<h4 class=\"meta\">\n\n\n2020-04-24 20:27 北京时间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jf2NwVnsdh71ZbJIKbSx8Q><strong>何加盐</strong></a>\n\n\n</h4>\n\n</header>\n<article>\n<div>\n<p>自从新冠疫情以来,世界完全变了样子,大家都不知道明天还会发生什么。很多人无比渴望,有一位智者能告诉我们,在这个动荡的时刻,我们该怎么办。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叫巴菲特的“先知”。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媒体捕捉、放大,被人们分析背后的深意。也有人说,巴菲特也暴雷了、割肉了、亏损了,“股神”大名之下,其实难副。可巴菲特的公司现在手握1280亿美元的现金,堪称投资领域的“现金之王”。就算形势再动荡,他依然能轻松...</p>\n\n<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jf2NwVnsdh71ZbJIKbSx8Q\">Web Link</a>\n\n</div>\n\n\n</article>\n</div>\n</body>\n</html>\n","type":0,"thumbnail":"https://static.tigerbbs.com/ee042b3da2214e9c6a5e7f35a2ebca39","relate_stocks":{},"source_url":"https://mp.weixin.qq.com/s/jf2NwVnsdh71ZbJIKbSx8Q","is_english":false,"share_image_url":"https://static.laohu8.com/e9f99090a1c2ed51c021029395664489","article_id":"1132296475","content_text":"自从新冠疫情以来,世界完全变了样子,大家都不知道明天还会发生什么。很多人无比渴望,有一位智者能告诉我们,在这个动荡的时刻,我们该怎么办。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叫巴菲特的“先知”。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媒体捕捉、放大,被人们分析背后的深意。也有人说,巴菲特也暴雷了、割肉了、亏损了,“股神”大名之下,其实难副。可巴菲特的公司现在手握1280亿美元的现金,堪称投资领域的“现金之王”。就算形势再动荡,他依然能轻松地笑到最后。实际上,自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搞投资以来,巴菲特就已经成为一个不可超越的神话。除了被公认为“股神”以外,他还有其他外号,如“投资之神”、“奥马哈的先知”。他是唯一一个不干实业,光靠投资就成为世界首富的人。到现在,尽管全球经济形势如此不好,他依然凭借735亿美元(约5200亿人民币)的身家,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四名。巴菲特的人生,是一个人人都想探究的传奇。他和查理·芒格的绝世友谊,堪称世界商业史上朋友合作的最佳典范,令每一个想找商业伙伴或人生知己的人都羡慕不已。他几十年公开保持一妻一情人的三人婚姻生活,却居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更没有招致道德上的指责。作为全球最有钱人之一,他依然还住着60多年前花3万多美元买的小房子,自己开着便宜的小汽车去上班。他每天要喝5大杯可乐、最喜欢吃麦当劳的垃圾食品和Dairy Queen的甜食,90岁高龄却依然言辞敏捷,精神矍铄。但是除了这些逸闻趣事之外,更多人想知道的是:巴菲特到底是怎么起家的?他的发财之路有没有可供借鉴之处?他的投资和人生哲学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扒一扒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人,巴菲特的故事。1、家世在美国广袤的中西部,有一片高原平地,原是北美印第安人的栖息地,现在叫内布拉斯加。在内布拉斯加东部,密苏里河的西岸,曾经有一个印第安人部落,叫“陡岸上的居民”,发音是Omaha,即奥马哈。后来美国人赶走了印第安人,但是留下了部落的名字,新建的城市就以此为名。早在美国南北战争后不久,巴菲特的曾祖父西德尼就来到奥马哈,以开杂货铺为生。西德尼之所以跑到刚刚才建立没多久的奥马哈,是因为实在受不了老东家的压榨——他此前在一家农场帮工,农场主是个臭名昭著的吝啬鬼——这个吝啬鬼尽管是西德尼的亲爷爷,却给他开出难以忍受的低工资。不过,西德尼虽然逃离了吝啬的爷爷,却把他吝啬的作风传承到家族里,此后他的儿子欧内斯特和曾孙子沃伦·巴菲特,也都是远近闻名的吝啬鬼。欧内斯特是巴菲特的亲爷爷,16岁开始在西德尼的店里帮工,后来父子俩人不和,他就自己在城市的另一边新开了一家店。欧内斯特的开店能力比父亲要厉害,新店生意很是兴隆,渐渐成为奥马哈有名的杂货铺。而欧内斯特为了省钱,让家里孩子从小就去帮工。他很好地继承了祖训:对员工十分严厉,工作时间特别长、工资特别低,而且一天到晚都盯着员工,生怕他们偷一分钟的懒。巴菲特和他日后的终生挚友芒格,小时候就先后在欧内斯特的店里打过工。欧内斯特要求孩子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期间不能吃饭,不能休息,工钱还少得可怜。这个刻薄的老头子,成为以后巴菲特和芒格回忆童年时,经常一起吐槽的共同谈资。吝啬老头欧内斯特信奉的是艰苦工作,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拼命省钱。他的儿子霍华德本来想投身于新闻,但欧内斯特却认为新闻行业光有名气,没有油水,坚持让他去卖保险(杂货店由另一个儿子继承了,所以霍华德必须得自谋职业)。霍华德正是巴菲特的父亲。他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所以走路有点跛。加上老爹太抠,他从小都是捡哥哥们剩下的衣服穿,在中学曾经备受歧视。霍华德,巴菲特的父亲不过进入内布拉斯加大学之后,他很快凭借出色的才华而成为校园名人,并吸引了一位小自己两届的学妹。学妹名叫利拉,是一位智商极高的女孩,被学校的数学教授认为是天才。但她家庭贫困,进入大学的第一目的,就是找一名如意郎君。利拉到学校的报社去应聘,正好霍华德作为校报的编辑面试她,俩人一见钟情。霍华德毕业之时,利拉才读大二。但他俩决定结婚。利拉二话不说就办理了退学,这让数学教授大为沮丧。巴菲特父母:霍华德和利拉当时美国正值1920年代“柯立芝繁荣”的巅峰时期,霍华德遵从父命干了两年保险工作后,眼红股票市场的疯狂,就跳槽去做股票经纪人。这让欧内斯特大为不满,在他看来,炒股和赌博没什么两样。但霍华德这回没有听老头的。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霍华德入行后不久,就迎来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股市一落千丈,霍华德连饭都吃不上了。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经济危机,1/4的人失业,无数家庭陷入困顿。霍华德和利拉的小家也不例外。而就在这样的境况之中,1930年8月,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出生。这个孩子就是沃伦·巴菲特,他早产了一个多月,体重只有5斤4两。为了养活孩子,走投无路的霍华德不得不放下面子去求助父亲,希望能在杂货铺打工赚钱。欧内斯特告诉他,杂货铺已经雇不起多余的伙计了,只能请他另谋出路。当时的情况困难到什么程度呢?霍华德整整4个月才做成了一单生意,拿到5美元的佣金。利拉有时候自己饿着不吃饭,只为了让霍华德能有口吃的。由于出不起轮流请咖啡的29美分,利拉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连教友聚会都不参加了。在巴菲特将满周岁之前,霍华德打工的公司彻底倒闭。没办法,他只好和两个同伙一起开了一家新的股票经纪公司,试图最后一搏。也许是被逼到极限以后,人就会爆发出无穷的能量;也许是运气终于开始眷顾了这个可怜的小伙子。一个月后,霍华德居然赚了400美元,全家的生活,从此开始好转。此后,生意越做越大,他们再也没有受过之前的那种苦。不过,困顿的生活给霍华德留下深刻印迹。有钱之后,他买下一个农场防止饥荒,还总会在阁楼上放一大袋糖,以防出现最糟糕的情况。2、少年巴菲特虽然还是个小宝宝,却似乎特别能体谅父母的艰辛,他从小就很乖巧,被公认为最让大人省事的小孩。当父母忙的时候,随便给巴菲特一个什么玩具(例如一把牙刷或一个布偶),他都能安静地玩半天。巴菲特两岁时这份安静和懂事,对一般的家庭来说,可以说是“值得欣慰”;但是对霍华德和利拉来说,可以用“谢天谢地”四个字来形容。因为,这意味着巴菲特没有遗传上利拉家族的遗传性精神病。利拉的外婆、妈妈和妹妹都是精神病患者,好几位亲人也因精神病而自杀;而利拉本人,性格也常常很偏激。这种性格让巴菲特一生受到无尽的折磨。利拉从来不和孩子说“我爱你”,更不用说抱孩子上床入睡,或给一个甜甜的晚安吻了。她只会不断诉说自己的苦楚和委屈,然后对孩子施加无休止的指责,把他们贬得一无是处,直到孩子们低头认错,留下无助的眼泪,她才会结束刻薄的数落。巴菲特一直都认为母亲患有狂躁型抑郁症——虽然并没有去医院检查,但是症状是如此明显。他总是避免和母亲待在一起,如果实在没办法避免,他就会像死人一样,一言不发。母亲去世时,巴菲特大哭一场,却不是因为伤心,而是因为解脱。他说:“母亲留给我的,全都是不好的回忆”。但巴菲特说的显然太过偏颇。母亲留给他的,至少还有一样东西:超高的智商。利拉本人的智商未见媒体透露,只知道她的妹妹柏妮丝智商高达139,还被认为是家里最笨的一个,而利拉则是最聪明的那个。利拉所生的巴菲特姐弟三人,智商都在148以上,巴菲特本人是152。从母系那里遗传的超高智商,加上从父系那里遗传来的超级爱财性格,是巴菲特能把投资玩得这么溜、赚到那么多钱的基本素质。巴菲特对钱的喜爱和擅长从很小就显露出来。小时候,他最爱的玩具是存钱罐,最爱玩的游戏是与数字有关的一切活动,稍微长大一点就收藏邮票和钱币。7岁时,当其他孩子还在看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时,巴菲特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却是:《赚到1000美元的1000种方法》。这本书介绍了一些普通人怎么发财的案例。7岁的巴菲特看完之后,心潮澎湃,大声向家人宣布,我一定要在35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巴菲特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笔生意——从爷爷家进了一批口香糖的货,然后挨家挨户去邻居家推销。哪怕是年纪那么小的时候,巴菲特做生意就十分有原则,自己认可的规则,会坚持到底。当时邻居一位太太想要把一包五片装的口香糖拆开来,只买其中一片。巴菲特坚持不肯,一定要五片一起卖——这个细节,一直到巴菲特80多岁时,他仍然记忆犹新。此后,他又通过卖可乐、报纸、爆米花,以及在爷爷的杂货店打工,一笔一笔地攒着自己的钱。10岁那年,巴菲特第一次去了纽约——父亲霍华德会在每个孩子满10岁时,专程把他(她)带到美国东海岸去玩一圈。对三个孩子来说,这可是他们人生的一件大事。而巴菲特到了纽约,不去游乐场,不去动物园,他要求父亲带他去的地方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在那里,巴菲特被人们交易股票的火热气氛深深吸引。尤其是一个交易员不经意的一个动作,深深地印在巴菲特的脑海里——那个交易员居然专门雇了一个人帮他卷烟。巴菲特心想,这个交易员可以雇佣一个人只干卷烟这么一件事,只为满足个人的喜好,那他得多有钱?他下定决心:“我要赚钱!钱可以让我独立,让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让别人主导我。”另一件对巴菲特影响深远的事情,是他见到了高盛传奇CEO西德尼·温伯格。温伯格是当时华尔街最有声望的人,在曼哈顿一座超豪华办公楼工作。温伯格和巴菲特父子聊了半个小时,在巴菲特离开的时候,温伯格专门拥抱了他,并且问他:“你喜欢那支股票,沃伦?”巴菲特日后回忆说:“也许温伯格第二天就会忘记这件事,但是,我会一辈子都记得。”一位华尔街最为传奇的大人物,这么重视巴菲特这个小孩子的看法,让巴菲特深受鼓舞,坚定了长大后要做投资的想法。儿时的巴菲特从11岁起,巴菲特就开始炒股。他用自己和姐姐攒下的零花钱,以38.25美元的价格,买了3股股票。与后来神话版的投资业绩不同的是,巴菲特的第一笔投资乏善可陈。他的股票很快就跌到27美元,这让他感觉“压力大得可怕”。于是,在股票价格涨回到40美元的时候,巴菲特赶紧就抛掉了。从这笔交易中,姐弟俩总共赚的钱,是5美元。而后来,这支股票很快就涨到了202美元——只要巴菲特能多持有几个月,他赚到的钱将翻近百倍。这笔虽然赚了钱,但仍然被看作是超级失败的投资,给巴菲特留下三个非常深刻教训:第一,股票的买入成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成长空间;第二,短期的蝇头小利不重要,重要的是长期收益;第三,如果他的投资失误,可能有人会因此而烦恼和不安。由于这些顿悟,日后巴菲特把这次投资当成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之一。3、学业巴菲特12岁那年,父亲霍华德当选为美国联邦众议员,此后他总共任了3届——这个在大萧条时曾经一度养不活家人的人,成了奥马哈有名的风云人物。国会议员时期的霍华德霍华德当选国会议员之后,全家搬到首都华盛顿去居住。巴菲特先是在艾丽斯迪尔初中过渡了一段时间,然后进入了著名的伍德罗威尔逊高中。在中学,巴菲特小时候招人喜欢的性格消失得无影无踪,变成了一个叛逆的问题少年。他不仅学习成绩降到D甚至D-,还在教室捣蛋,在商场偷东西,甚至和小伙伴一起离家出走,给父母带去了无尽的麻烦。不过,他的生意倒是越来越好。在华盛顿,巴菲特做过诸如球童、送报、推销杂志等工作,赚的钱比学校的老师还多。他最大的手笔是花1200美元买了一个40英亩的农场,并请了一名雇农来耕种,那时他才14岁。有时,他也会跟着爸爸到美国国会去听国会辩论。16岁那年,他还和同学搞了一家游戏机公司,每个星期能净赚50多美元,让巴菲特觉得生活是如此美好。他们还花350美元买了一辆破旧的劳斯莱斯汽车,用于出租,每天能给他们带来30美元的收入。到高中毕业时,巴菲特已经攒了6000多美元——那可是1947年。此时,巴菲特家族的固有传统:父子关于择业的冲突,又出现了。巴菲特满脑子想的都是做生意,根本就不想上大学。他甚至已经买好了一辆灵车,准备专做出租灵车的生意。父亲霍华德对此大为光火,逼着他把灵车卖掉,非让他去读大学不可。巴菲特没有办法,只好听从父命。好在高中后期他的学习成绩已经追了上来,毕业时是350名毕业生中的16名,这个成绩,让他得以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就读。沃顿是美国著名商学院,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就专门找关系从普通学校转学到沃顿。但巴菲特却没觉得沃顿有什么好,他在此只待了两年,就转学回到家乡,进入爸妈的母校内布拉斯加大学。在这里,他仅用一年时间,就以全A的成绩修完课程,拿到了本科学位。巴菲特的个人财富仍在继续增长,19岁大学毕业时,他已经拥有了9800美元的存款。大学时期的巴菲特但此时,巴菲特又不想那么快投身于商业了,他想继续深造,于是向哈佛商学院提出了读硕士的申请。他本以为,凭自己大学成绩和商业实践,进哈佛商学院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在面试中,哈佛的面试官说巴菲特看起来只有16岁的面容、12岁的身材、9岁的情绪表现,如果几年后申请,他将会有更好的机会。这句话是如此明显的拒绝,而当时情商巨低的巴菲特居然没有听出来,他还对自己信心满满。直到收到书面拒信,才如梦初醒。哈佛被拒巴菲特的打击很大。不过,他很快就又向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提出了申请。这个时候早就过了哥大招生的时间,但巴菲特的信打动了负责招生的金融系主任戴维·多德,他对巴菲特的商业和投资经历产生了浓厚兴趣,直接免试就录取了。哥伦比亚大学当时还有一位知名教授,名叫本杰明·格雷厄姆,正是他和多德合写了《证券分析》这本巨著,开创了现代证券分析理论。而巴菲特也正是被他俩所吸引,才选择了哥大。格雷厄姆除了以学者身份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证券分析之父”以外,还以投资者的身份,在华尔街闯出了赫赫名声,被称为“投资大师”、“华尔街教父”。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如鱼得水。他对多德和格雷厄姆的所有著作都了如指掌,加上自己丰富的投资实践,他总能和老师们做深入的交流。在他们的课堂上,巴菲特总是抢着回答所有的问题,以至于课堂每每成为他和老师的二重奏,其他同学只有听的份,完全插不上嘴。多德和格雷厄姆对这位高足是如此喜爱:多德经常请巴菲特到自己家中作客,而格雷厄姆则给巴菲特打了其教学二十多年来第一个A+的分。更重要的是,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价值投资”的理念。日后,巴菲特将终生秉持这一理念,并成为其最有名的鼓吹者和获利最丰的实践者。4、婚姻毕业之时,巴菲特觉得自己还没有把格雷厄姆的本事学到家,于是就想进入格雷厄姆的公司工作。他对自己的信心非常足,毕竟,他可是格雷厄姆最欣赏的学生。而且,他还准备了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他愿意无薪为格雷厄姆工作。可是,格雷厄姆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这倒不是格雷厄姆看不上巴菲特,相反,他一直认为巴菲特将成为一个伟大的投资家。他拒绝的理由是:当时华尔街存在严重的歧视犹太人现象,那些大型投资银行都不愿意雇佣犹太人。而格雷厄姆自己作为一个犹太人,反对这种歧视的方法是:我的公司只用犹太人。尽管巴菲特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也不能为他破这个例。于是,巴菲特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到了奥马哈。他先是加入了内布拉斯加的国民警卫队——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对美国人而言是朝鲜战争),适龄的美国男青年有服兵役义务。巴菲特作为国会议员的儿子,自有其门路,没有被送去朝鲜战场,而是得以在家门口服役。但也不是没有其他的代价:当格雷厄姆推荐巴菲特去华尔街一家证券公司工作时,国民警卫队告知,他必须待在奥马哈,随时等待警卫队召唤,不可以去其他城市工作。巴菲特只好一直留在父亲的股票经纪公司,当一名股票推销员。由于他的情商超低,这份推销员的工作让他吃尽了苦头。而且,为了以最好的价钱尽快卖出最多的股票,推销的时候难免会有种种忽悠。有时候,他明明认为一只股票会亏钱,为了完成销售业绩却不得不拼命推销,这也让巴菲特心中感到极度痛苦。好在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改变,很大程度上抚慰了这种痛苦:22岁那年,巴菲特结婚了。在此前,巴菲特的恋爱生涯简直不堪回首。他从来都不知道怎么和女孩说话,要么就是沉默不语,要么就是满口女孩子根本听不懂的股票术语,把气氛搞得极其尴尬。他的第一次约会还是在刚搬到华盛顿不久,约会对象恰好是高中最害羞的女孩。因此,俩人的约会就像是一场害羞比赛,几乎全程保持缄默。日后巴菲特回忆说:我们可能是整个美国最害羞的两个人。另一次,巴菲特和一个女孩约会,结果过于紧张,开车撞上了一头奶牛。最灾难的是高中毕业时,他曾经开着一辆灵车去接另一个约会的女孩。19岁时,巴菲特迷恋上了一个叫贝蒂的女孩,但是贝蒂喜欢一个弹尤克里里的男孩。为了竞争,巴菲特也开始了学这种乐器。从此,尤克里里成了他终身的爱好。直到现在,给宾客弹奏尤克里里,仍是这位带着黑框眼镜的长者乐此不疲的活动。但是,虽然尤克里里学会了,贝蒂却根本没有看上巴菲特。只是给他增加了一段痛苦的失败回忆。不过,到哥伦比亚大学读研时,巴菲特居然成功了一次,而且被他搞定的女孩是超级美女、内布拉斯加州选美冠军、1949年的“内布拉斯加小姐”范妮塔。这是巴菲特第一次正式交往的女孩。范妮塔聪明、漂亮、有趣,让巴菲特感到刺激和着迷。但很快,巴菲特发现范妮塔有超强的控制欲望,经常搞得他倍感尴尬,浑身不舒服。巴菲特第一个正式女友,“内布拉斯加小姐”范妮塔于是,与范妮塔交往的同时,巴菲特也在追求另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名叫苏珊,是巴菲特妹妹的同学,也是奥马哈人,当时有正在交往的男友。苏珊的性格非常好,特别善解人意,以至于巴菲特第一次接触时,认为她好得简直不真实,他以为苏珊一定是装出来的,但后来发现苏珊本性就是如此。由于自己实在不擅长和女孩聊天,巴菲特采用的办法给苏珊弹奏尤克里里!苏珊却对此并不感冒。好在她的爸爸喜欢音乐。所以后来常常出现这样奇怪的场景:巴菲特去找苏珊,却变成他和苏珊的爸妈在家里弹琴、聊天,苏珊出去和男朋友约会。但是古话说得好,没有挖不开的墙角,只有不努力的小三。在巴菲特和苏珊爸爸的共同努力下,苏珊被迫和男朋友分手,最后不得不和巴菲特交往。苏珊最终答应了巴菲特的追求——她并不是看中巴菲特的才华和财富,而是发现了这个男孩的脆弱。巴菲特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他母亲对他精神上的折磨、他在生活中的弱智,让性格善良的苏珊倍感心痛,终于决定付出自己的一切,来拯救他。经过巴菲特艰难的两年追求,俩人终于在一起了。巴菲特给亲戚写信高兴地报告这件事,他说“这女孩就一点不好,她丝毫不懂股票。不过,我想我可以不在乎这个缺点。”1952年,巴菲特和苏珊结婚。和巴菲特的妈妈利拉一模一样的情形是:苏珊此时也是在读大学二年级,也因为婚姻而退学了。巴菲特和苏珊在婚礼上婚礼当天还发生了一个插曲:当时正值奥马哈发生大洪水,巴菲特在婚礼上接到警卫队的征召电话,要求他立刻前去抗洪。正在他沮丧地准备取消婚礼,前去抗洪时,警卫队的师长打来电话,取消了对他的征召,让他好好享受蜜月。于是,当警卫队的其他人累死累活地在大堤上扛沙袋时,巴菲特和苏珊快乐地在拉斯维加斯蜜月旅行——当时苏珊才19岁,甚至都不够年龄去赌博(21岁才允许参与)。对于巴菲特来说,苏珊就像是上帝赐给他的一位天使。她不仅让他从母亲的阴影中解救出来,也让巴菲特在父亲公司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痛苦得到缓解,更为重要的是,22岁的巴菲特对生活一无所知,恨不得连自理能力都没有,他的生活全都是19岁的苏珊在照顾。苏珊就像是一缕明媚的阳光,照亮了巴菲特灰暗的生活。苏珊和巴菲特可惜的是,20多年之后,他们的婚姻出现了巨大裂痕。在巴菲特40多岁时,他开始和情人阿斯特丽德·门克斯同居。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巴菲特和阿斯特丽德走到一起,正是苏珊安排的。而苏珊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她想要离开巴菲特,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当时,巴菲特和华盛顿一个寡居的女老板过于亲密,令苏珊重新审视夫妻二人的关系。在一种很复杂的心情之下,她一个人搬到了距离奥马哈2千多公里外的旧金山,追求自己的歌手梦想。走之前,由于还是有些不放心巴菲特,她请了一些朋友帮忙照看他,其中就包括奥马哈一个酒吧的女招待阿斯特丽德。巴菲特的公开情人阿斯特丽德在苏珊离开后,阿斯特丽德就开始经常给巴菲特送自己在家煲的汤,一年以后,她搬进了巴菲特的家。而苏珊在旧金山,也和她的网球教练同居了。当巴菲特听到这个消息时,感觉天都塌下来,一天之内瘦了10磅(约等于9斤),一度想要自杀。但后来他们还是熬过了这段时间,并没有离婚,而是让这种分居生活长期维持了下去。他和苏珊后来的关系依然很亲密,他们每天通电话,而苏珊不管在干什么,只要电话响起,都会兴奋地跳起来说,“It's Warren!”(是沃伦),然后把别人扔下,去和巴菲特煲电话粥。当巴菲特要去旧金山看望苏珊时,阿斯特丽德也不会有任何抱怨,还会帮助他收拾行李。她还经常会出现在苏珊身边,俩人亲密地微笑、交谈,甚至手挽着手。巴菲特、苏珊和阿斯特丽德对这种三角关系并不忌讳。甚至,在他们给朋友寄出的圣诞贺卡上,落款是:沃伦、苏珊和阿斯特丽德。和谐的一家三口。左为阿斯特丽德;右为苏珊。苏珊于2004年去世。在去世之前,她一直都是巴菲特的妻子,不管法律意义上还是名义上。他们每年都会有很多时间一起度过。苏珊死后两年,巴菲特和阿斯特丽德结婚,那时巴菲特76岁,阿斯特丽德60岁。在同居近30年之后,他们终于过上了一夫一妻的生活。5、起家巴菲特和苏珊结婚两年后,他的事业也终于有了转机——在巴菲特一次又一次的要求下,格雷厄姆终于愿意让巴菲特去他的公司工作。而此时,巴菲特也得到了国民警卫队的允许,可以离开奥马哈,前往纽约生活了。虽然24岁的巴菲特已经有了很多积蓄,但是吝啬的本性让他在纽约选择了最便宜房子——该地距离曼哈顿足足有40公里之远,而且房屋破旧,家具不全。巴菲特又没有任何安排生活的能力,以至于当一个月后苏珊挺着怀二胎的大肚子,带着刚满一岁的女儿跟随而来时,家里还是乱得一团糟,3间卧室只有一间能住人,女儿不得不睡在梳妆台的抽屉临时做成的小床里。而在生活中,巴菲特的抠门到什么程度了呢?衣服要穿到很脏了才送到干洗店去;买杂志不买当期的,而是买过期一周的,因为这样打折;从邻居那里借了汽车,他从来都不会加满油箱;自己买车后,都是趁下雨的时候洗车,因为那样省水省力……格雷厄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专门提醒巴菲特说:沃伦,你记住一件事,不要过于操心钱了,因为它不会使你的生活变得多么不一样。但巴菲特依然我行我素。他的传记《滚雪球》里面写道:“让他放弃一些钱,他就会像狗保护骨头那样护住,甚至像正在被抢食的狗那样护那么紧。”而格雷厄姆之所以要巴菲特不要在操心钱了,是因为他在格雷厄姆的公司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巴菲特的投资才华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从来不会根据直觉去投资,而是勤奋地调研他认为有价值的公司,做出细致的判断,从而决定该公司股价是否被低估。与一般的研究者不同的是,他不是坐在办公室看资料,而是像个侦探一样,到被研究的公司去实地考察。他还会常常跑到穆迪和标普公司去查阅相关资料——那个时候,他是唯一一个会出现在那里的人。他的眼光甚至已经超越了格雷厄姆。在投资一家名为“家庭保护公司”的股票时,格雷厄姆认为没有投资价值,巴菲特则坚决认为应该投,他用自己的积蓄,以15美元一股的价格买了一些,不久后,其股价就涨到了370美元,让他狠赚了一笔。更成功的是对“联合电车公司”的股票交易,仅此一笔,他个人就进账2万美元——这是巴菲特家族自18世纪进入美国以来,第一次有人一单生意就赚到这么多钱。到纽约两年后,巴菲特已经有了17万多美元,这在1956年的美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当时,他们一家全年的生活花销,才不过1.2万美元而已。巴菲特准备“退休”了。26岁的巴菲特,使用“退休”这个词,是真心实意的。因为他的导师格雷厄姆已经对投资生涯感到厌倦,准备解散公司专心教书。而巴菲特也已经不愿意为别人打工了,他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回到奥马哈,用3.15万美元买了一栋5个卧室的房子。从那以后,他就一直住在那里,直到现在。巴菲特1957年买下的房子,现在仍住在那里,经常会有游客过来合影在奥马哈,巴菲特新成立了一家合伙人公司,共筹集资金100100美元。其中10万美元来自于亲戚朋友,100美元来自于巴菲特的投入。日后巴菲特的公司不断创造奇迹,他本人在其中所占股份高达七八百亿美元,起步就是这100美元。而此时,他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最亲密的战友,查理·芒格,就要登场了。6、知己到1957年6月,随着越来越多早就知道并羡慕巴菲特赚钱能力的亲戚朋友加入进来,巴菲特已经开办了4家合伙人公司,共计筹集了30万美元。不过,相对于巴菲特的抱负和能力来说,这个数字实在是小的可怜。而只有亲友的投资,没有社会资金,巴菲特的公司,还谈不上是一家市场化的企业。他不得不每天四处去拉投资。现在出去拉投资和5年前推销股票,虽然都是要做说服人的工作,但是巴菲特的感觉却截然不同。本质上,他擅长的是分析和投资,而不是忽悠。他喜欢别人把钱直接给他,让他来帮忙管理和增值,而不是说服别人买股票。他坚信自己在做对客户极有价值的事情,加上又专门学习了戴尔·卡耐基的人际交往课程,因此,他推销起自己的基金,信心十足,干得非常带劲。创业初期的巴菲特一天晚上,巴菲特去镇上的医生戴维斯家里,想让他投1万美元进来。巴菲特注意到,戴维斯医生似乎并不感兴趣。他讲得口干舌燥,戴维斯却听得心不在焉。谈完以后,戴维斯医生说,我要和太太商量一下。销售员都知道,“要和太太商量一下”,是拒绝的一种委婉托词。当客户这样说时,生意一般是要黄。巴菲特经过几年的历练,情商已经不像哈佛面试的时候那么低,他觉得没戏了,准备要告辞。没想到,戴维斯和太太在旁边小声商量了几句后,就转身对巴菲特说:我投10万美元。巴菲特惊呆了。顾不上失礼,他问道:“我看到您刚才根本就没有认真听,为什么您会决定投钱给我呢?戴维斯医生说:“因为你让我想起了一个人,查理·芒格。”这是巴菲特第一次对芒格这个名字留下深刻印象。他很想知道,这个能让人如此信任,以至于自己只是和他有点相似,就能得到别人大笔投资的人,究竟是什么样子。2年以后,巴菲特终于如愿以偿。1959年,芒格回家处理父亲葬礼事宜。戴维斯介绍了巴菲特和他认识。巴菲特与芒格初次见面的咖啡馆,现在仍在营业那天晚上,巴菲特走进约定的地点琼妮咖啡馆,听到一个人在高谈阔论,他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据旁观者称,巴菲特那天出奇地安静,平时酷爱主导谈话的他,一个晚上都在耐心地听别人说话。那个谈话的人,就是芒格。年轻时的芒格芒格出生于1924年,比巴菲特大6岁,俩人小时候的家只隔几个街区,但却没有见过面。芒格的爷爷是联邦法官,爸爸是律师。他小时候有阅读障碍症,但在妈妈的耐心教导下,他克服了这个问题,并爱上了读书。后来,芒格平均每天都要花2/3的时间在读书上面。以至于孩子们称他为“行走的书架”。从密西根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芒格参加了二战,成为一名气象兵。退役后,芒格申请了哈佛大学法学院,和巴菲特的命运一样,他也被哈佛大学无情拒绝了。不过,芒格家在哈佛有关系,经过走老乡的后门,芒格最终还是进了哈佛,后来以优秀毕业生拿到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律师。1959年,芒格父亲在老家去世,他回奥马哈料理后事。他的发小正是戴维斯医生的儿子,兴奋地和他说:我介绍一个朋友给你认识,你一定要见,因为你们俩太像了。于是就有了琼妮咖啡馆的见面。日后的人们如果要写关于友谊的文章,这次见面可以和中国古代的“桃园结义”或“高山流水”相媲美。巴菲特和芒格年轻时巴菲特后来回忆说,“芒格不停地讲笑话,然后被自己讲的笑话逗得在地上打滚——我也一样。”(是真的在地板上打滚,而不是一种夸张的形容)这是真正的一见钟情。他们彼此都对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交谈得意犹未尽。桌上的其他人对他们来说似乎都不存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对方。第二天,他们又相约在一起。两个人之间的话题谈不完。芒格拉着巴菲特只顾聊,当别人要开口说话时,他还不耐烦地挥手示意别人:不要打断我俩!芒格回到加州后,巴菲特每天都和他通电话,有时一打就是好几个小时。芒格把自己认识的加州土豪们都介绍给巴菲特,其中很多都成了巴菲特的投资人。可以说,是芒格把巴菲特从内巴拉斯加平原带到了富庶的西海岸。巴菲特对自己的智商和投资能力特别自负,从来都瞧不上别人。但是他觉得芒格比他更厉害。日后他如此评价:“芒格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很多。”芒格深情地望着巴菲特巴菲特觉得,以芒格的天才,做律师太屈才了,应该做投资才对路。在他的建议下,芒格在律师业务之外,也开始做一些投资,后来随着投资赚的钱远远超过律师,他便彻底退出了律师行业,专做投资。1959年初见时,巴菲特29岁,芒格35岁。从此,他们在感情上的亲密无间,事业上的珠联璧合,将经历半个多世纪,一直维持到现在。有了芒格以后,巴菲特说话的口头禅就变成了“我和芒格”(Charlie and I)。媒体提起他俩,常用的词是“那一对儿”(the pair)。“我俩都清楚,我们就是天生一对!(We knew we were sort of made for each other.)”这就是巴菲特对俩人关系的评价。7、起飞在芒格的智力和人脉支持下,巴菲特的事业更是如虎添翼。他的投资收益远高于道琼斯指数涨幅,给合伙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渐渐地,他在奥马哈的名声越来越大,人们都在传言,“跟着巴菲特投资就能发财”,很多人甚至会专程到他常去的餐厅就餐,或者跟着他到俱乐部去,只为了能坐在他的身边听个一言半语。此时,“奥马哈的先知”,已经显出雏形。他已经不用费尽口舌去募资,只需要坐在自己的办公室,等着别人送钱来。而他还要再三挑剔,才批准是否让对方加入。1960年初,巴菲特成立的合伙人公司已经有7家之多,管理的资产达到131万美元。他已经不再满足于买几只股票的小打小闹,而是开始了以大笔投资寻求进入公司董事会、甚至成为控股股东的全新投资阶段。他的第一个猎物是桑伯恩地图公司。为了进入董事会,他把自己掌握的全部资金的35%都投入进去,购买了23%的流通股,然后又联合了和他友好的董事,总计控制了44%的股份,取得了公司控制权。巴菲特利用自己在董事会掌握的权利,让公司按照自己的想法经营、分割业务、处理纳税问题,最后为自己的投资挣得了两年50%的收益。顺便说一下,尽管巴菲特在这笔交易中赚了很多钱,但董事会开会的过程,却总是让他十分不爽——因为每次开会时,大家都要凑钱买雪茄,而巴菲特不抽雪茄,他觉得自己亏了。每当看到其他董事吞云吐雾,巴菲特就气的冒烟,血压飙升。“那是用我的钱买的雪茄!”他咬牙切齿地想。“他们应该为我嚼的口香糖支付1/3的钱!”他又想,越想越心痛。最后不得不掏出孩子们的照片来看,才能把血压降下去。到1962年,巴菲特掌握的资金已经超过700万美元,他个人资产也达到102.5万美元,提前3年实现了年幼时许下的百万富翁梦想。以下是巴菲特投资收益与当时道琼斯指数的对比,由此可以见到巴菲特的投资业绩有多么惊人:而到了1965年,巴菲特35岁,也就是他小时候说要成为百万富翁的目标年,巴菲特的合伙人公司资产达到了3700万美元,他的个人资产也达到680万美元。这个收入哪怕放在现在,也是大富翁,何况是55年前。而巴菲特仍然过着十分小气的生活。苏珊每次找他要零花钱,都如同一场战争,俩人吵得几乎像是要分手;孩子们跟着他去看电影,别想吃顿爆米花;最过分的是他爸爸霍华德去世时,苏珊操办了全部后事,而巴菲特认为棺材买得贵,和她大吵了一架。巴菲特和苏珊,看起来巴菲特好像在生气还是在1965年,尽管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47.2%,但是也做了一次他日后耿耿于怀的“最糟糕的一次投资”。那一年,他买下了一家纺织工厂。这家工厂已经连续亏损了多年。而巴菲特之所以买它的股票,是因为会计核算其股票价值每股19.46美元,而其市场交易价却只有7点几美元。所以从1962年起,他陆陆续续购进这只股票,并在1965年大举吃进,成为控股股东。巴菲特没有满足于纯粹投资,而是自己当了董事会主席,并赶走了原来的CEO,自己重新任命了一个。很快,巴菲特就发现纺织品生意并不好做。虽然公司的股价上升了,他也赢了利,但是炒股炒成大股东,也让他陷入了纺织品行业的具体的商业细节里面。用巴菲特的话说:(买入这家公司就好像)“我在街道上走着,碰到一个烟蒂,它湿漉漉的让人很恶心……也许它只剩最后一口烟,而我买入了这个烟蒂……它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一个湿漉漉的烟蒂在嘴里,我的很多钱都被套在里面……”虽然巴菲特把这笔交易形容得如此失败,甚至恶心。但是,如果考虑到这家公司以后的发展,以及它在市场上的名声和影响力,我们也许需要重新评价一下。因为这家纺织公司的名字叫做:Berkshire Hathaway。中文名:伯克希尔·哈撒韦!今天市值4530亿美元,在投资界如日中天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前身就是那家失败的纺织工厂。1967年,伯克希尔公司在巴菲特的投资版图中,还属于沉重的累赘。由于工资和原料价格的上涨,以及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纺织业的兴起,美国的纺织工业越来越衰落,伯克希尔也深陷泥潭。巴菲特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累赘。他看中了一家名为“国民赔偿公司”的保险公司,想将其纳入伯克希尔的旗下。但不幸的是,巴菲特以前得罪过这家公司的老板林沃尔特——当年林沃尔特想成为巴菲特的合伙人,巴菲特嫌他投的钱太少,毫不留情地、近乎侮辱性地直接给拒了。不过,巴菲特在国民赔偿公司有一个“卧底”——该公司的一位董事是他的好朋友。他告诉巴菲特,林沃尔特偶尔会被一些事情逼疯,那时候他就会想要卖掉公司——每年大概会有15分钟这样的时间。巴菲特告诉朋友,如果下次再有这样的“15分钟时间”,你赶紧告诉我。果然,机会出现了。下一次林沃尔特流露出想卖掉公司的想法时,卧底赶紧告诉巴菲特。于是,巴菲特立马跑过去见林沃尔特。林沃尔特提出了很多苛刻的条件,但巴菲特全盘答应,在15分钟之内就达成了交易。为了防止林沃尔特反悔,巴菲特用最快的时间办完了所有手续。国民赔偿公司终于被他收入囊中。有了保险公司以后,巴菲特的生意模式就完全不同了,他可以把保险费用来投资,而不再需要去找合伙人募资。所以,当其他投资公司需要从银行借款,或者从有高回报要求的合伙人那里募集资金时,巴菲特却有了源源不断的、几乎是零成本的资金可用于投资(两年后他和芒格收购蓝筹印花公司,也同样是看中其几乎零成本的浮存金)。由于巴菲特已经不再需要通过拿别人的钱来投资,他解散了此前建立的合伙人公司,把自己的大部分资产都装进伯克希尔,并且全心全意运营这一家公司。此后,伯克希尔又买入了伊利诺斯州国家银行、伊利诺斯州罗克福德联合企业和国家雇员保险公司等公司,由原来的纺织工厂逐渐转型成为一家以保险和投资为主业的集团。伯克希尔开始了在投资领域的狂飙。到1979年,伯克希尔公司每股净值由1964年的19.46美元成长至335.85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5%。伯克希尔和巴菲特已经成为美国股市的神话,市场盛传,只要巴菲特购买任何股票,其股价将立马被拉高10%。8、投资在芒格的影响之下,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也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买估值不合理的股票,等高价时卖出”升级为“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公司的股票,并长期持有。”下面是三个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一、投资华盛顿邮报公司1973年,美国经历了经济危机,股票价格剧降,华尔街一片恐慌。不过对巴菲特来说,这却是他的黄金时候,因为他的座右铭是:“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所以1972年的股市繁荣期,他按兵不动,投资组合中只有17%是股票产品。而到了1973年,大家都恐惧时,他就大举出手了,就像是一只闯进香蕉园的猴子,兴奋得恨不得跳踢踏舞。而其中最值得称道的一笔,就是投资华盛顿邮报公司。《华盛顿邮报》这家公司拥有4家电视台,还有《华盛顿邮报》和《新闻周刊》这样的重量级报纸和杂志,当时的市值只有8800万美元。巴菲特仔细分析了华邮的资料,认为这家报纸在华盛顿地区已经取得合法垄断地位,具有持久性的竞争力,至少值4-5亿美元,于是就大胆地入股。2个月内,巴菲特买下了10%的华邮股票,成为华邮第二大股东,这些总共只花了1060万美元。巴菲特买下这些股份后,没有因为其涨价就卖掉赚一笔,更不会因为其下跌而恐慌性抛掉,而是一直长期持有。到1995年,当初投下的1060万美元,不仅股票价值已经上涨到4亿多美元,还每年额外给伯克希尔带去约700万美元的分红。华盛顿邮报股价,左边箭头处为巴菲特买入时间,右边箭头为收益率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投资华邮,巴菲特和华邮的女老板凯瑟琳走得太近,所有人都怀疑他俩有特殊关系(如巴菲特经常在她家留宿,俩人会一起去旅行等),搞得苏珊重新审视夫妻二人的关系,最终独自一人去加州追求歌手梦想,把巴菲特推给了酒吧女服务员阿斯特丽德。有意思的是,尽管巴菲特和凯瑟琳关系如此之近,他的抠门仍然无可救药——有一次俩人一起旅游,在机场凯瑟琳想打个电话,问巴菲特借10美分的零钱,巴菲特身上只有25美分的,他竟然不愿意给她,而是要去换成10美分再借。气得凯瑟琳在后面追着喊:够了,沃伦,你就不能给我25美分吗?而苏珊和巴菲特分居后,终于享受到了财务自由。巴菲特不再管她花多少钱。面对两件喜欢的衣服,以前她会纠结半天到底买哪一件,现在她会说,“我为什么需要选择呢?都买了不就好了吗?”圣诞节巴菲特问她需要多少钱,她说7.5万美元,要搁以前,过个节要花7.5万,那还不如杀了巴菲特。但现在巴菲特二话不说就在支票上签字——虽然可能心里在滴着血。二、投资B夫人B夫人本名叫罗斯,因为丈夫姓布鲁姆金(Blumkin),大家都称她为B夫人。她出生于俄国一个极度贫寒的犹太人家庭,由于营养不良,身高只有1米47。13岁就光着脚到几百公里外的城镇去打工。20岁时,为了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乱,她从俄国西部一路东行,横跨西部利亚,经由中国、日本,最终去到美国,然后定居在奥马哈。B夫人的语言天赋很差,到美国两年都不会几句英语。但是她做生意却是一把好手,特别能吃苦耐劳,算账超级快。尤其厉害的是:她坚持所有商品只加10%的利润,所以卖同样的东西,她的商品总是价格最低的。B夫人先是开当铺,然后卖衣服,最后发现家具生意好做,就一直做家具。有一次,一家地毯厂把她告上法院,指控她卖的地毯价格太低。她也没钱请律师,就用自己蹩脚的英语自己辩护说:“我不过在成本价的基础上只加10%的利润卖出去而已,这有什么错呢?”法官听了后马上判她胜诉,然后第二天就跑到她店里买了全屋地毯。另一次,龙卷风把她一家位置很好的店屋顶吹掉了,她立马在另一个位置不好的地方又开了店,并说出一句名言:“如果你价格最低,哪怕在河底开店,顾客也会找到你。”最令人称道的是B夫人对做生意的热情。她甚至会把自己家里装饰成家具卖场的样子,连家具上的价签都原样保留,住得才舒服。她说:“我迫不及待地等天亮,这样我就又可以去工作了。”在如此热情、诚实而又精明的经营之下,B夫人的家具店逐渐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家具城,连很多外州的人都专门开车来她店里买家具。B夫人91岁时,想把家具城卖掉,已经在和一家德国公司洽谈。巴菲特听到消息后,立马跑过去,劝B夫人不要卖给德国人而是卖给他。实际上,巴菲特很多年前就想买这个家具城了,他早就仔细研究过家具城所有数据,也研究过B夫人的经营风格,认为这是一家极好的公司。巴菲特问自己:假设自己手上有足够多的钱,有足够多的员工,也有足够多的经验,要和B夫人竞争的话,难度有多大?他给出的答案是:“我情愿和大灰熊去摔跤,也不要和B夫人竞争。”就这样,巴菲特买下了B夫人家具城90%的股份,交易时,他甚至都没有要求对方提供会计账本和货物清单。家具城后来给伯克希尔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而巴菲特也给了B夫人充分的回报——他到处传颂B夫人的传奇,让B夫人成为广为人知的名人;他说服两所大学,给B夫人授予了荣誉商学博士学位;在B夫人投资翻修一所剧院时,巴菲特捐款100万美元——要知道,别人想从巴菲特口袋里掏出一分钱,都像是要杀了他一样,何况是100万!巴菲特和B夫人三、投资可口可乐巴菲特与可口可乐的关系始于幼年——他7岁就沿街贩卖可口可乐。但是在做投资很多年后,他都没有买可口可乐的股票,当开始研究可口可乐公司的历史时,他才后悔不迭地说,我早干嘛去了。他和芒格发现,可口可乐成立一百多年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业绩都在稳步增长。世界大战、大萧条、无数次的经济危机,都没有阻挡可口可乐成长的脚步。根据他俩的研究,如果要从头复制可口可乐这个品牌,至少需要投入1000亿美金。而当时可口可乐的市值才150亿美金。1987年,机会来了。那年10月,美国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股灾,史称“黑色星期一”,半天之内,道琼斯跌去22.6%,纽交所蒸发了占全国GDP1/8的市值。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所有公司的股价全都剧降,可口可乐也不例外。但正当可口可乐公司董事会陷入愁云的时候,他们发现有人在大量吃进可口可乐的股票。买股票的人,正是巴菲特。别人的股灾,对他来说又是一次饕鬄的良机。此后两年,巴菲特不停地买买买,总共买了可口可乐公司7%的股票,为此花去了10.2亿美元——当时伯克希尔公司的净资产也才34亿美元。到1991年,巴菲特买的可口可乐股票已经增值到37.43亿美元,两年回报率高达266%。此后,巴菲特一直持有可口可乐的股票,直到现在。这些股票已经价值接近200亿美元,是伯克希尔历史上最成功的的投资之一。可口可乐股价,箭头处为巴菲特买入时间除了这些经典案例以外,伯克希尔还重仓了苹果、亚马逊、美国运通、美国银行等,都是长期看好的超强企业。在中国,巴菲特最有名的投资是买中石油和比亚迪。中石油的股票曾经坑了很多中国投资人,网上流传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的段子。而巴菲特投资中石油,却大获全胜,以5亿美元进来,4年后以40亿美元退出,狂赚7倍。比亚迪则是巴菲特2008年买入,现在还大量持有的一只股票,年化收益率也高达20%多。前两天,他还在帮比亚迪推销口罩。巴菲特推销比亚迪口罩,衣服上写着,我要长生不死;下面的字是:比亚迪口罩正在帮我实现目标9、慈善随着巴菲特投资的公司股票狂涨,巴菲特个人的财富,也以几何级数不断增长。2008年,78岁的巴菲特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目前(2020年4月23日),巴菲特的个人财富为735亿美元,排名世界第四。他也是唯一一位凭借投资进入世界前10的大富豪。由于巴菲特的投资业绩是如此惊人,他每年写给股东的信,成为全球搞投资的人必读的“圣经”。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投资人大会,也是全球投资行业的一场盛会,96岁的芒格和90岁的巴菲特,依然会上台和大家分享他们关于世界经济、投资等问题的看法,每次都会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伯克希尔一年一度的投资人大会由于有那么多人都希望聆听巴菲特的教诲,从2000年开始,巴菲特干脆每年拿出一次和他共进午餐的机会出来拍卖。刚开始,中标的价格只有2.5万美元,现在已经涨到450多万美元。中国有4位富豪拍到过巴菲特的午餐,分别是2006年的段永平、2008年的赵丹阳、2015年的朱晔、2019年的孙宇晨。比较有名的是段永平那次和孙宇晨这次。段永平从巴菲特那里学到很多,他还带了一个年轻人一起参加,就是后来创立拼多多的黄峥。孙宇晨则因为高调宣扬而搞得全网皆知,结果乐极生悲一度被迫取消,不过今年一月最终还是完成了约定。2018年中国畅销电影《西虹市首富》还专门用了“巴菲特午餐”这个梗作为恶搞。段永平参加巴菲特午餐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抠门大王的巴菲特,拍卖午餐所得的钱,并没有装进自己的口袋,而是全部捐给了慈善事业。事实上,巴菲特曾经长期因为对慈善的淡漠而广受非议。他认为钱放在自己手里比捐出去更能发挥作用,不愿意捐钱给慈善机构。所以,虽然他也说过死后会把遗产捐出去,也偶尔会有些捐款行为,但其捐款占财富的比例,在美国大富翁里面,属于最低的那种。而2004年妻子苏珊去世,2005年自己大肠癌差点死掉,让巴菲特对人生和财富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2006年,巴菲特宣布把自己拥有的伯克希尔股票的85%都捐出去,这笔钱数额高达370亿美元,其中5/6捐给比尔盖茨夫妇设立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这是人类慈善事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笔捐赠。标题:巴菲特不要了;黑体字:史上最大笔慈善捐款此后,巴菲特又公开承诺,会在自己有生之年或将死之时,把99%的财产全部捐出去。同时,他还满世界劝说其他富豪也和他一样把钱都捐了,或至少捐出一半。巴菲特还专门和比尔盖茨一起来中国办过慈善晚宴,王石、潘石屹等都参加了。不过,面对他俩的呼吁,中国富豪们都报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当巴菲特劝马云把自己的钱也都捐了时,马云反问巴菲特:您老高寿?巴菲特说:我80了。马云笑笑说:等我80岁我也捐。10、启发巴菲特的一生,起步于大萧条的极度困顿,却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超级富豪。与其他所有富豪不同的是,他不是靠胼手砥足地做产品,而是凭自己的智慧和眼光,用钱生钱。这份独特,让无数希望以投资为生的人为之着迷。那么巴菲特的发家之路,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财富密码呢?我认为,他有两个先天条件,是很多人无法企及的:那就是超高的智商和对金钱的热爱。一个智商高达152的人,又如此狂热地喜欢钱,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怎么赚钱、怎么省钱。这样的人,在金钱上怎么可能会不成功呢?但是除此之外,也有很多我们普通人可以学的东西:一是好学不倦。巴菲特是超级爱书之人,他日常工作80%的时间都花在阅读上,每天的阅读量高达500页甚至更多。他的最佳拍档芒格也是如此,芒格甚至被称为“行走的书架”。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巴菲特和芒格特别强调,他俩阅读,不是读别人的观点,而是注重其中的事实,并从事实中形成自己的判断。喜欢阅读,又不盲从,一个人在见识上就能超越大多数人。巴菲特日常工作就是阅读二是精心选择好的赛道。巴菲特最著名的名言是: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这句话,也是巴菲特一生坚守的“价值投资”的注解。他很少关注短期小利,而总是致力于寻找那些有前途的伟大公司,并长期持有他们的股票。这也是他投资成功的最重要密码。至于怎么挑选出这些伟大公司,巴菲特给出的解释是:尊重人性,尊重常识。他选出可口可乐,是因为看到了那么多人喜欢喝——他自己就是几十年的忠实拥趸。选择喜诗糖果、亨氏食品、麦当劳等,也都是基于同样的逻辑。巴菲特这样形容:你要投资那些会让人亲你一口而不是打你一耳光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此前从不投高科技企业的巴菲特看到苹果手机后,就果断重仓了苹果的股票。巴菲特唯一授权传记,名字就叫《滚雪球》三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巴菲特从来都不投自己不懂的东西。作为被认为最聪明的投资人,他投的公司却长期都非常传统。那些在风投市场获利百倍千倍的高科技公司,巴菲特一向敬而远之。所以,他遗憾地错过了微软、谷歌和早期的苹果。但是,他也并不因此而后悔,因为他认为自己真的是不懂。虽然和比尔·盖茨1991年就成了好朋友,但他却看不到微软10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这种谨慎让巴菲特错过了500倍的投资回报,但是也避免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灾难。巴菲特说:我错过了微软,错过了很多,但它们并不是我的游戏。我从不为错过我的能力圈范围外的事情而担忧,如果在我自己的能力圈错过了好机会,那才是我的错误。四是相信时间的力量。巴菲特是“复利”最忠实的信徒。在1963和1964两年的《巴菲特致合伙人的信》中,他花了很多篇幅讲解复利的作用,并揭示了时间能带来的惊人效果。他用10万美元作为例子画了一张表,说明这笔钱在不同利率下,经过时间的加持,能够带来多大的投资收益:他指出:“某一年的涨跌不必在意,只要从长期看,我们相对道指能保持适度领先优势,我们就能取得理想的长期业绩,能赚钱,心也不会乱。”正是在这种理念之下,巴菲特对于自己看好的东西特别有耐心,从来都不会因为阶段性的起伏而盲目行动,心里也从来都不会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如今这么有钱的巴菲特,也是到32岁才跨过百万美元这条线(这还是财富总值,而不是年薪),他的主要财富是在50岁以后才积累的。所以,今天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甚至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有什么好着急和焦虑的呢?只要你在持续成长,在复利的威力之下,未来你能达到的位置会让人惊叹。11、 满足到今年8月,巴菲特就90岁了。他的性格、事业和家庭生活,并非没有争议。有人认为他自私抠门、爱财如命;有人认为他的成功是运气和阴谋;有人说他做慈善是为了避税的伪善;有人说他也犯过很多错误,前不久还刚刚暴雷,他的话不能信……但是,更多的人,把他看成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智者,希望从他身上吸取无穷的智慧。无论如何,不管是世俗认为的成功,还是个人内心的满足感,巴菲特都走到了顶尖。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能过这样的一生,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news_type":1},"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897,"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93,"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d":2380048,"commentId":"2380048","gmtCreate":1587822776826,"gmtModify":1587822776826,"authorId":3545444260247212,"author":{"id":3545444260247212,"idStr":"3545444260247212","authorId":3545444260247212,"name":"493bac3e","avatar":"https://community-static.tradeup.com/news/default-avatar.jpg","vip":1,"hat":"https://static.tigerbbs.com/306aa047bc14b6942cda1aed925cf8c3","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repliedAuthorId":0,"objectId":925369321,"objectIdStr":"925369321","type":1,"supId":0,"supIdStr":"0","prevId":0,"prevIdStr":"0","content":"除非A股能像美股那样多年长牛,不然没戏 [流泪] [流泪] [难过]","text":"除非A股能像美股那样多年长牛,不然没戏 [流泪] [流泪] [难过]","html":"除非A股能像美股那样多年长牛,不然没戏 [流泪] [流泪] [难过]","likeSize":0,"commentSize":0,"subComments":[],"verified":10,"allocateAmount":0,"commentType":"valid","coins":0,"score":0}],"isCommentEnd":fals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925369321"}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