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后一天,小米帝国新晋“狠角色”刘少顺正式登台

CFO小黑板
2020-01-17

实战派CFO,你身边的超级大脑

Battles tested CFO, your own brain trust$小米集团-W(01810)$

采访&编辑 | 王馨妍

作者 | 任佳敏

小米两万多人了,内部组织迫切需要一场变革。这是商业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唯一选择,没有退路。

2020年,新时代变革的信号

“风险如雾霾,不能等风来。要主动防范。”小米副总裁刘少顺对小米若隐若现的风险有自己的判断和手段。今年7月,小米美女总监贪污700万被抓,后扭送到了公安机关。

事件发生后,小米很快官宣,内控内审监察部查处了多起员工违规舞弊案件,并声明,辞退涉事人员,永不录用。违反刑法的送往公安机关。对于年销售额近2000亿的小米而言,700万根本不算什么,充其量只是平头百姓购买一袋大米的钱。

事实上,此次反腐动作,仅仅是一个开端,一个小米改革的开端。

刘少顺告诉CFO小黑板,2020年内控内审监察部有一个大计划——打造集团廉洁生态。

小米集团副总裁刘少顺(左)与CFO小黑板创始人王馨妍(右)

“不要想动歪脑筋。我们希望跟小米做生意的人,讲诚信,不要贿赂采购和相关接触人员;也不要通过贿赂降低产品品质。”刘少顺的话里传递出,下了一盘很大的反腐棋。

当然,他的底气来源于在成熟500强企业征战多年的经验和能力。

一个更明显的信号,组织变革就在眼前。九年来,从未有机会出席小米核心供应商大会的刘少顺,11月22日,首次登台发言,讲自己主管的内控内审监察部门的工作。

这是小米一年一度最重要的会议,与掌控运营小米帝国的核心高管集团一起。他有点紧张,也有点激动,这种情绪从大会前两周就开始了。

四年的沉默与透明,部门的价值终于要更明显地体现出来了。

没错,贪腐线索是这样被发现的

利用职务便利,向供应商索要好处费。一般这样具有道德风险和违法风险的事情,涉事人员做起来都非常隐秘,通过内控系统自动发现的概率是非常少见的。

那贪污线索是如何被发现的,以及金额是通过什么方式核算出来的?企业的老板和内控审计监察的人员对此非常关心。这与他们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尤其希望向业界大佬讨得一招半招,以减少公司的损失。

要么外部投诉,要么内部举报。

“对,内部举报”,刘少顺证实了业界财务审计人员的推测。小米财务报告显示,小米搭建了全球诚信合规举报平台,支持40多种语言,外部用户和内部员工均可以举报。如小米的用户、合作伙伴、公众可以拨打电话直接举报,内部员工可以匿名发邮件举报不廉正的人和行为。

来源:小米集团2018年度报告

在制度方面,小米在员工手册、反腐公约、利益冲突报备制度里,都设有相关的行为约束和反腐条款。“如果你和供应商有利益关系,他们是你投资的,就需要做利益报备。”

此次,小米市场部总监贪污700万,即根据内部匿名举报线索,秘密进行调查与核实的。

对于监察部而言,岗位级别不高一般不会进入他们的视线。此次,内部举报,只是碰巧顺应了公司变革的需要。

据了解,小米监察团队不到10人,工作开展主要锁定高危人群。

什么是“高危人群”?一般人容易理解为位高权重的人,要么有权,有么花钱。刘少顺表示,并非如此。他认为,企业的高危人群基本是权和钱混为一体,职责分离不够清晰的人群。

比如,你是设备采购的决策者,又是设备采购的执行者,还是设备采购的使用者,这就是企业中的“高危人群”。又比如,公章的使用,申请人、批准人和使用人是一个人的话,就是高危人群。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说过一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其实在小米内部,一直相信人性本善,但信任不代表没有监督。如果你被证明不可信任,我们就要去排查的风险。雷总对舞弊是零容忍。”刘少顺心里明白,自己的责任和出发点。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公司在跑马圈地时代,对风险会有所容忍,但发展到一定阶段,腐败问题会集中暴露出来,而如果没有监察职能部门的话,腐败一直被掩盖,企业运作的隐性成本是非常高。如果对腐败放任不管,对内会引起员工效仿;对公司,会因为供应商贿赂导致降低产品质量。

小米集团诚信合规平台官网

据了解,互联网公司的贪腐的重灾区主要有几块:

1.首先就是采购,回扣空间大。

2.其次是营销费用,广告创意的价值很难衡量,所以最容易出现灰色地带。

3.第三是代理商、渠道商合作,在礼尚往来的商业礼仪下,也容易成为腐败高发区。

此外,员工若有亲属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或供职于供应商,也容易滋生腐败。

今年,小米成立了三部三委,质量委员会、技术委员会、采购委员会。其中采购委员会的成立归功于内控部门的推动。刘少顺表示,“采购委员会的成立,可以把生产性采购和非生产性采购都管起来”

从小米2018年和2017年的财报可以看出,非生产性采购中的销售及推广开支、行政开支,不断增长。其中销售及推广开支直接涨了4亿元。巧合的是,700万贪腐的涉事人员正式来自市场部的一位总监。

公司就像一架快速运转的机器,在业务高速扩张中,必定会留下很多漏洞。发现漏洞,堵住漏洞是刘少顺部门的重点职责之一。

被派往最不擅长的岗位

2019年,刘少顺被顺利提升为副总裁。这个职级很高,属于22级。

今年2月,小米推动层级化落地,员工头衔层级共为10级,从13级到22级。专员级别为13级左右,经理为16级到17级,总监为19级到20级,副总裁为22级。应届毕业生入职起点为13级。

看得出来,小米对这个刘少顺和他的内控内审监察部门很重视。但实际工作一点儿都不像站在台前那么闪耀。而是,严谨、枯燥。

内控内审监察部,这个部门对大部分人来说有点陌生,因为一般中小规模的公司里没有这个部门。主要作用在于监督、协调各个部门、业务线规范化运作,并定期评估业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风险。

小米内部对它的定位,就是作为风险管理者去帮助企业保值增值,帮企业看住重要的风险,守住合规风险的底线,不出现黑天鹅事件。

部门负责人刘少顺要求自己团队的每个人都要做企业管理的“千里眼顺风耳”,发生任何事情都要马上知道。利用最新的信息要做出专业的风险地图、风险评估、控制矩阵和风险评估报告,最后通过CFO在整个公司的管理层会议上发出风险提示。

目前,小米在内控方面,已经初见成效。但刘少顺加入小米时,在内控方面基本是0经验。

加入小米之前,刘少顺的强项是FP&A,财务预算、规划与分析,同时会计、应收应付、税务筹划的经验和功底也非常扎实。负责内控纯属受当时的CFO周受资的指派。“Shou没有用我的强项,而是让我负责内控。一切都是从0开始。”

刘少顺认为,或许是因为“我岁数比较大,被pick出来镇场子的”。

冲突与尴尬

另外,互联网企业是喜欢风险的,风险和机会是并存的,创始人看到的是机会,财务人看到的是风险和损失。对于一个互联网创业企业来讲,首要目标根本不在于管理风险。内控落地起来会比较困难。

“公司偏好风险,那你做风险防范,会比较吃力。找别人聊,别人不会跟你聊。大家的心态就是我亏个500、1000万无所谓。创业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我看到的是风险、是损失,他看到的更多是机会。就像财务人创业难,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损失。而内控在财务里是更加保守的。因此,工作起来有些挑战。”

角色的定位,让他们在公司显得十分格格不入,有点遭人嫌的感觉。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由于看不到这个部门的显性价值,难免对他们的工作不太理解。

对于这样的境况,刘少顺显得有点无奈,但坚信部门对于小米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意义重大,他经常要求团队努力融入市场部,跟业务交朋友,跟stakeholder交朋友,做他们心中最酷的内控。

尽管更大的几率被拒之门外,用刘少顺的话来说,“风险如雾霾,不能等风来,要主动去做。我孤独,但并不寂寞。”

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擅长以外科手术和治疗各种绝症而出名。但华佗却认为比两个哥哥差远了!因为大哥二哥擅长防患于未然。内控内审监察部在企业中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的工作。

小米帝国第二道风险防线的总设计师

人的一生都是在增强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掌控能力。公司运营也同理。只有掌控暗流涌动的风险,才能保持战略的定力。

张一鸣曾把商业组织划分为5个阶段,当公司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成为全球平台公司,需要面对各个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和监管。

是的。特别是对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众公司。小米上市前,为了满足上市申请的要求,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除了不错的业绩表现、财务报告等,还需建立一套有效的内控体系。

基于在诺基亚、三星、索尼三家国际一线手机公司财务部的丰富经验,刘少顺于2016年被邀请加入小米集团,着手内控部门的搭建,经历了小米内控部门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为小米设计出了企业的第二道风险防线。

2017年刘少顺领导内控团队搭建完毕;

2018年小米上市,内控和内审体系搭建完毕;

2019年,内控、内审、监察、合规,四位一体的监察管理模式建立完毕,目前互联网公司只有小米是这样的架构存在。

图片来源:小米集团2018年年度报告

这样的架构给内控内审部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内控很容易发现控制缺陷;内审的重心是把对公付款的流程审计做出来;监察则对企业的“高危人群”进行监控。工作开展起来,前后搭配更为容易。”

当然,小米的规模决定了内控体系的庞大。据了解,小米的内控曾请普华永道风险管理部门操刀,上市前后总共梳理出2600多个风险点。

风险无处不在的焦虑感,得到深度的缓解和掌控。对于小米和雷军来说,都意义非凡。

如今,小米经过9年的野蛮生长,已然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这并没有让小米内部感到轻松。

2019年初的年会上,雷军提出,小米发展面临的两个主要矛盾:

公众对小米的期待与小米创新、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小米的高速发展需求与现有组织管理能力之间的矛盾。并要求小米同学们,丢掉速胜论的幻想,坚定地打持久战!将发力点回归到了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上。

内控内审监察部正是夯实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一环。

11月29日,小米发内部邮件,宣布多位高管变动情况。其中黎万强的卸任吸引了媒体和圈内人士的关注。但可以感知到雷军内心很自信地将小米推向一个新阶段,重大人事变动已经不会影响小米的正常运营发展。

这标志着小米从创业文化走向专业文化。

用刘少顺的话说,真正好的管理就是做局。什么做局?做局就是建立游戏规则,有规可依,才方便监督管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