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盾安,格力血亏?

九点财报
2021-11-22

两年前,格力和美的市值不相上下,现在的美的已经相当于两个格力再加上一个苏泊尔,差在哪?

格力的问题很清晰,产品太过于单一,国际化难,公司超过70%的收入依赖空调,海外市场也错过了最好的并购时期。

也正是因为重重问题,格力股价从年初至今跌幅超过40%,尽管高瓴还有几百亿在死扛,市场依然不买账。

格力现在的优势在于,空调业务依然是国内老大,基本盘没问题,同时手里还攥着上千亿的资金,一直在谋求多元化。

做手机这条赛道就不多讨论了,竞争激烈、困难重重、已是大红海,格力很难做出差异化的产品。

新能源这条赛道应该是格力未来比较好的增量空间。今年8月份,格力通过参与司法拍卖竞得银隆新能源30.47%股权,加上董明珠委托的表决权,格力合计控制银隆新能源47.93%的表决权,拿到了绝对的控制权。

11月16日,格力再次出手拟通过股份转让、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以总价30亿元购买盾安环境38.78%的股权。

收购盾安环境,并不完全是为了空调上游零部件自主可控,更多的可能是为了打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盾安环境是全球制冷元器件行业龙头企业,公司目前四通阀、截止阀、小型压力容器、系统集成管路组件市占率均为世界第一,电子膨胀阀位列全球第二。

国内市场方面,公司与三花智控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最近三花智控对于格力的收购也颇有异议,原因就是这两家是竞对。

1

拉胯的业绩

好歹也是全球型的龙头企业,业绩一定很好才对,很遗憾的是公司的业绩一直很拉胯。

从历年的利润表情况来看,公司赚钱能力确实一般。2018年之前,公司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均低于800万,一家营收80亿的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只有700多万,这确实有点开玩笑了。

2018年公司净利润亏损21.67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1.01亿元,一把亏光了过去所有的利润。

数据来源:IFind 公司财报

2018年和2020年出现了两次巨额亏损,净利润分别亏损21.67亿、10亿,两次亏损的主要原因分别为资产减值和担保损失减值。

亏损原因:

1、多元化失败,公司在2014年至2017年期间通过不断出资设立、战略投资等方式开启业务多元化模式,业务逐渐拓展至节能、传感器、新能源车等方向。


但是新业务发展的并不顺利,于是公司在2018年一把计提了非核心业务带来的损失,当年非经常性损益中关于非流动资产损益的金额是18.95亿元。

当然,这里也不排除公司过去几年的财务账面上存在操作问题,然后想要通过资产减值的形式一把计提了。

2、为母公司担保产生的亏损,母公司盾安控股2018年出现流动性危机,之后为了扩宽融资渠道,公司能与盾安控股和江南化工开展连带责任关联互保合作。

说白了就是利用上市公司的信用为集团做担保融资,2018 年公司与盾安控股续保额度 13 亿,2020年财报中披露,公司计提了6.33亿元的担保损失。

可以说,这是一家劣迹斑斑的上市公司。

2021年三季度报,公司的经营情况已经恢复正常,1-9月营业收入73.74亿元,净利润3.42亿元,扣非净利润3.13亿元,扣非净利润创下了历史新高。

2

新能源赛道未来

公司的主业是空调零部件,本身也具备汽车空调零部件的业务能力。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步壮大,公司于2017年成立了盾安汽车热管理公司,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

同行业比较知名的是三花智控,也是宝马、特斯拉等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的供应商。

三花智控从一家200亿市值的公司,涨到现在800亿,靠的就是新能源汽车这个火爆的赛道。

盾安环境的产品和三花智控的差不多,主要也是新能源热管理,目前已经合作的客户有比亚迪、蔚来、理想、吉利等。

不过,目前公司还属于初步发展阶段,营收规模较小,2020年盾安汽车热管理公司实现营收2430.98万元。

这一块业务的未来想象力和空间都足够大。

3

被格力收购后

被格力收购之后,公司的业务未来会率先进入银隆汽车的供应链,当然最重要的是,格力入主后,公司过去劣迹斑斑的历史可以洗白白了,起码不会出现财务造假的问题。

格力收购后,原本在三花合作的订单,很有可能转移至盾安环境,钱还是要给亲儿子赚的。

对此 ,三花智控在互动平台表示:格力对盾安环境的收购,可能会导致公司格力订单减少,但格力以外的其他客户订单将大幅流入公司,后者远大于前者。

至于格力这笔收购划不划算呢?笔者认为如果单纯的看业绩,盾安确实很垃圾,但是看未来的话,这笔收购是划算的,首先空调零配件自主可控,以及新能源热管理这个切入点空间足够大。

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如果不是盾安管理层XJB经营,格力怎么能以30亿的价格买到,同行业的三花智控市值都800多亿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